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主讲人 王洪京
【目的要求 】 1.理解顺四时养生的原理及其意义。 2.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3.掌握“发陈” 、“春秀” 、“容平” 、“闭藏” 、“苛疾” 、“内格”等词句。 4.理解“治未病”的含义及其意义。 5.了解顺四时养生的方法。 6.熟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亦晚乎”两段原文。
【题解】 四气,指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神,即人的精神意志活动。本篇强调顺应四时的生化作用和规律来调摄精神意志活动,称为“四气调神”,并以此名篇。 本文提出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方法,并从“从”、“逆”两个方面反复论证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必要性,突出强调“天人相应”的内经理论体系养生学基本思想。
【二十四节气简介】 何谓黄道? 简单地来说,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 。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春三月(立春2月4日-立夏5月5日)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2月18日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3月5日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4月5日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4月20 日
夏三月(立夏5月5日-立秋8月7日) 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5月21日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6月5日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7月7日、7月23日
秋三月(立秋8月7日-立冬11月7日) 处暑——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8月23日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 晨草 木上有了露水。9月7日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
冬三月(立冬11月7日-立春2月4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11月22日,大雪12月7日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1月5日和1月20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原文串讲】 春三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此謂發陳(推陈出新。指春季万物生发,生机蓬勃的气象)。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自然界的生发之气都已发动,万物欣欣向荣),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即缓缓散步于庭院),被發緩形(被,通披。此句意为披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以使志生(使志意顺着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生、予、赏,指精神志意活动顺应春阳生气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志意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阳气虚衰的寒性病变),奉長者少(供给夏季茂长之气减少) 。 译文: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接上译文)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而不要剥夺它。这就是适应自然环境“春生”的特点,来调养人体中“生”气的原则与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使肝脏之气受到损害,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天所发生的温暖的阳气,是夏天旺盛阳气的基础,如果春天阳气不能生,到了夏天阳气应当长而不能长,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虚寒病证,迎奉和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就差。
【释义】 此段阐述了春季养生调神的方法及意义 一、春季的气象及物候特证 对春季的气象及物候特征,原文概括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言春季阳气生发渐旺,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 二、春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肝气条畅之际,养生应顺养阳气。 从精神调摄而言,要“以使志生”,即在春季要振奋精神,舒畅情志,使心情愉快,切忌情志沉闷忧郁。
从生活起居而言,春季宜晚卧早起。 春季养生的要点: 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人的精神、气血畅达,饮食起居要顺肝之性,助益脾土,令五脏平和。 春季养生举例: 何谓睡眠? 睡,坐寐也,坐着打盹。 “眠”字从“瞑(ming),闭目合眼的意思。
睡眠跟人的寿命长短直接相关,所以往往睡眠都会是各种养生大法里的第一要旨。 人为什么要睡觉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睡觉是为了养阴,而只有养好了阴,身体的阳气才能起来,白天才能有精神干活。白天是用来工作和学习的,这时你处在完全的运化状态。那么到了夜里,你要让生命处在一个相对的止息状态,这样才能使生命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
《道德经·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cheng)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为必要而非想要),故去彼取此。 眼睛是肝之门户,肝气是眼睛内在能量支持,看多了伤目。耳朵是肾的门户,听多了伤肾。口是脾的门户,吃多了伤脾……,(越是嗜欲,耗散越大)。 眼耳鼻舌身意是散阳气的阴根,向外耗散五脏之元气
春天应该吃一些具有升发之性,味道偏于辛辣味道食物,鼓舞肝胆之气,化解冬天储藏的能量,发散到体表,为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提供充沛的能量。 春天不是吃肉的季节,滋补了一个冬天,立春应该是消肉化积。立春当天吃春饼。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肝的颜色是什么?青。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
春天应该避免吃喝酸寒的东西,如果汁,酸抑制肝气的宣泄生发,特别是对于那些手脚冰凉的人们。春天应该喝一些辛香的花茶,香浓的咖啡,烫一壶的黄酒不加话梅加点姜丝,甚至少喝一些白酒。在五谷之中,小麦对应肝胆,春天应该多吃面食,吃面条的时候要少放醋多吃蒜。 豆子补肾,冬天的时候多吃豆腐,到了春天就要改吃豆芽了,煮豆芽的水,味道鲜美,吃素的用它来调味,就是素高汤。
有一些肝有实热的人或心包厥阴病的人。肝或心包里面有火的人,本身有火,春气又是生发的,火上浇油,很多肝病人到春天开始发病。 有一种疯子叫桃花疯,就是桃花开了这些人就疯了。为什么?肝气之应。这种人反而要给他用一点苦寒或酸寒的药。一到秋天,这些人不治就好了。秋气肃杀,把那个肝气消灭掉了。
中医的饮食原则强调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是说要根据季节、地域、人的体质的不同合理选择调配饮食。基本口味是甘。五谷基本味道都是甜的,养我们的脾胃。春天偏甘上加辛,夏天是甘上加咸,秋天是甘上加酸甜,到冬天是甘上加苦。 春吃芽,夏吃花,秋吃水果,冬天吃坚果、硬果 一般来说选择应季和方圆百里出产的食物最好,建议最好不要吃反季节的食物,也反对天天吃外地的出产的东西,很多人会因为人到外地,不适应当地的饮食而造成上吐下泻,也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还有很多人是因为人在本地吃的却是外地的东西而闹病,比如过敏、瘙痒、打喷嚏等等,这也叫水土不服。
晚饭一定不要吃得过晚,吃得过饱。中医对失眠有个诊断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孩子晚上吃得过多,或者是有食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越到晚上越兴奋,不是哭闹不睡,就是躺下翻来覆去,有的的孩子会趴着睡,有的会在梦中床上折腾翻滚。这些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手心发烫,经常会出现口臭和咽喉肿痛。晚上睡不好觉的孩子,白天还容易出现多动的现象,精神不集中,情绪波动起伏很大。 很多成年人晚上会有宴请,出了大鱼大肉之外,还会饮酒,这些人睡眠一般表现为痰涎很重,阻塞气道。他们会打鼾,有的会出现呼吸睡眠暂停。往往是他们鼾声如雷炒得别人一夜不睡,但他们自己早上醒来会说自己一晚上没睡着。这些人与其说是睡着了,不如说是昏过去了。
三、违背春季养生调神的危害性 1.“逆之则伤肝”:违背了春季养生调神之要求,就会伤及肝脏,导致肝气疏泄失常而发病。 2.“夏为寒变”:由于违背了春季养生的要求,肝受损伤,春之“生气”不足,供给夏季的“长气”力量不够,虽在阳热偏盛的夏季,亦可发生阳气虚衰的寒性病变。
【原文串讲】 夏三月(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此謂蕃秀(繁茂秀美)。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华,同花。实,果实。华实,用如动词,犹言开花结果。阳气生于春而极于夏,主万物发生;阴气生于秋而极于冬,主万物成形。阴阳升降于夏至交接,夏至前后,各种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不要厌恶夏天昼长天热),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要使人的神气旺盛饱满),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使体内阳气宣发于外,好像是“所爱在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jie音接)瘧(疟疾的总称,此由夏季失于养长,心气受伤,暑气乘虚而入,至秋新凉外束,寒热交争所引起),奉收者少(夏天养生不好,提供给秋天养收的基础就差),冬至重病。 译文:在夏季的四月、五月和六月里,自然界呈现一片繁荣秀丽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所以一切植物都开花结果。
(接上页译文)为了适应这一环境,人们在生活方面,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应使心情保持愉快而不要轻易激动和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花朵秀美那样充沛旺盛。夏天阳气盛旺,要使身体出些汗,来保持体内的阳气通畅。天气虽然炎热,但也不要长时间在阴凉的环境里休息,而要适当到户外活动,好像对室外的环境特别喜爱似的,这就是适应“夏长”之气来调养的原则与方法。如果违反了这个方法,心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疟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的“长”,是秋季“收”的基础。若夏天养生不当,“长”气不足,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差了,就会发生疟疾之类的疾病。
【释义】 此段阐述了夏季养生调神的方法及意义 一、夏季的气象及物候特征 二、夏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原文概况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盛夏季节,阳气旺盛,自然界呈现一片繁荣秀丽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所以一切植物都开花结果。 二、夏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夏季是人体阳气旺盛,心气长旺的季节,养生应顺养长气。 从精神调摄而言,要求平静淡泊,快乐欢畅,无郁无怒。
从生活起居而言,宜晚卧早起,适当从事户外活动,切忌过于避热趋凉,以顺应阳热之气宣泄之势。 从饮食而言,不要过分吃油腻,多用清凉甘淡,但不要恣食生冷,对冰棍、冷饮、冰激凌、冰镇啤酒、瓜果蔬菜、海鲜等等饮食一定要小心。不能为了口腹之欲而伤害身心。夏天应该多用点咸味。夏天出汗流失盐分过多。有些地方讲究在吃西瓜的时候,稍微撒点儿盐上去。夏天少吃苦寒的东西,苦寒的都是泄心,伤心的。
三、违背夏季养生调神的危害性 1.“逆之则伤心”:违背了夏季养生调神之要求,就会伤及心,一则阳气不得宣泄二内郁,化生火热导致心火旺盛之证;一则阳气宣泄太过,导致心气耗散之病变。 2.“秋为痎瘧”:夏季失于养长,心气受伤,暑气乘虚而入,至秋新凉外束,寒热交争所引起疟疾。
【原文串讲】 秋三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气节),此謂容平(容,生物的形态。平,平定。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盛生长)。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天空的风气劲急,地面的景象清肃),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言人之起居时间与鸡之起居时间一致),使志安寧,以緩秋刑(使神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可以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为收敛神气而勿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sun音孙)泄(肺属金,旺于秋,秋失所养故伤肺,肺伤则肾水失其所生,故当冬令而为肾虚飱泄),奉藏者少(秋天养生不好,提供给冬天养藏的基础就差)。 译文:秋季的七、八、九月,是金黄遍野,草木垂实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派丰收而平定的景象。
秋风渐来,天高气爽,暑湿之气一扫而光。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起床时间要比春季稍迟些,大体以到鸡能开始活动的时候起床为适宜。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籍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安定平静呢?这就要收敛自己的思绪,控制自己的心情,而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秋季肃杀之气不能伤害身体,而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可以保养人体“收”气的原则与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冬季还会发生完谷不化的腹泻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础,若秋天阳气应当收而未能很好的收,到冬天阳气应当藏而不能藏,于是就会出现阳虚腹泻的病证。
【释义】 此段阐述了秋季养生调神的方法及意义。 一、秋季的气象及物候特征 二、秋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原文概况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 夏去秋来,植物成熟,气温转凉,秋风劲急,在秋天肃杀作用下,草木花凋叶落,果实成熟收割,大地呈现出明净之象。 二、秋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秋季是人体阳气收敛,肺气清肃的季节,养生应顺养收气。
从精神调摄而言,要“收敛神气”,安心静养,使神志安逸宁静,不宜妄动感情而暴怒、狂喜、悲忧。 从生活起居而言,要早卧早起,清晨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感受燥邪。 从饮食调摄而言, 要增加皮下脂肪的含量,为冬天御寒做准备。同时,由于春夏属于升发、消耗人体储存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特别是夏天皮肤开泄,大汗淋漓,人们晚睡早起,消耗更大,需要在入秋以后滋补增益,因为在夏天人的消化功能差,吃了也白吃,补不起来。所以从减肥和增肥的角度来讲,春夏是减肥的季节,而秋冬是滋补增肥的好时候。人要是想健康长寿的话,就应该顺应自然,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吃些水果,养阴润燥。吃些酱剂,万物收获,食物庞杂,借发酵之力,保养脾胃。
附:秋天养发 春夏的时候腠理开泄,阳气蒸腾,大多脱发、脱毛。而到了秋天,阳气收敛,腠理闭合,慢慢也会长出新的体毛和头发。 “发为血之余”,人的精血有了富余,才会有头发。头发是观测人体精血是否充盈的标志。如产妇脱发、肿瘤病人化疗后脱发。 长期的遗精、滑精、带下的人会眼前发黑和脱发。 饮食不节,摄入油腻太多,加上消化分解油脂的功能衰退,导致血脂过高的人同样精血不足,也会出现脱发,称为脂溢性脱发,就是头发稀疏,但根根冒油的那种。
喜欢熬夜晚睡的人,透支精血,外在表现就是谢顶、脱发。焦虑、忧愁过度的人还会早生华发,早早把头发熬白了。还有的因为一时的精神紧张和刺激,出现局部的、散在的如硬币大小的脱发,俗称斑秃或鬼剃头 。 养发原则——补益精血 中医常用的补药,一般都是酸敛、收涩、粘腻的药物。入秋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咸和辛辣的口味,适当增加酸味。熬粥的时候加些山药,带着皮和根须一起食用,生发的效果最好。 补住漏洞以后,再用益法,中医食疗理论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的说法,因为五谷之精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化生成为人的精血。在这个基础上,再用“血肉有情之品”比如胶类的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黄明胶等等。
斑秃可用梅花针叩击患处,同时坚持早睡养神,同时也可以用侧柏叶,泡在白酒里面,每天用酒涂抹患处,也能长出新发。 很多人头油特别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疏布太过。人的脾是疏布四方的,如果脾气疏布太过(按五行的说法叫做土不生金,人的脾为土,肺为金,而肺气是主肃降的),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日常要多梳头。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lv),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去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不要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对头发的一种很好的养护。 不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也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原文串讲】 冬三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此謂閉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水冰地坼(che音彻)(裂也),無擾乎陽(指气象而言,谓万物生机未受到干扰而顺利闭藏起来),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避寒也),使志若伏若匿(ni音逆),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去寒就溫(养阳),無泄皮膚,使氣亟(qi音气)奪(亟,频数,屡次;夺,损失,耗伤。此句意为不要使皮肤过度出汗,导致阳气频频耗伤),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痿厥:手足软弱无力而逆冷。此由违背冬藏之气,损伤肾脏,不能提供春天养生的条件而引起),奉生者少(冬天没有很好的养“藏”,到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 译文:冬季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生命现象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表现出风寒凛冽,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
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人们也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到太阳升起时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有所收获而不肯泄露机密那样,保持平静而不露声色。还应当注意保温并躲避寒气,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藏”气特点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果违反了这个方法,就会伤害肾脏,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藏是春生的基础,由于冬天没有很好的养“藏”,到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就会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证。
【释义】 此段阐述了冬季养生调神的方法及意义 一、冬季的气象及物候特征 二、冬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原文概况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 。”是万物生命现象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表现出风寒凛冽,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 二、冬季养生调神的方法 冬季是人体阳气闭藏,肾气内藏的季节,养生应顺应藏气。 从精神调摄而言,要精神内守,含蓄宁静,愉快充实,使神气内藏。 从生活起居而言,要早卧晚起,避免外寒侵袭。
从饮食而言,冬天收藏,阳气都在里面藏着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吃点补益的东西,吃点补益的东西,你又不好消化的时候,你可以吃点白萝卜。日本人管它叫大根,这个白萝卜是消食化痰的。冬天要吃一些苦温的东西,苦是一种让人闭藏的东西,辛让人散,咸让人多欲,兴奋血压升高。苦就是闭藏。
北方的冬天吃什么菜?现在人们都说吃绿色蔬菜。道法自然,冰天雪地里面哪有绿色蔬菜。除非人为搭起大棚,在温室里面种菜。那个菜倒是绿的,可是好吃吗?有味道吗?少了一股自然之气。 还有从南方空运过来的菜,也不好。冬天吃绿色蔬菜,反季节给心神和身体一个错误的信号,他们以为开春了,要咬春了,要升腾,开发了,结果生机提前启动,腠理一开,碰到的却是严寒冰雪、风刀霜剑,于是病了。 过去冬天吃什么菜?腌咸菜腌酸菜,经过腌制的菜一方面能提高消化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遏制了蔬菜的升发功能,符合冬季养藏的规律。
“冬至一阳生”。就是很多重病的人,只要熬过冬至,还有大概三个月到半年的生存的可能性。可是好多人都是熬不到这个极限,在这一天之前,或者当天死掉。心是阳火,我们说的大肠、肺是属金的,马季死在冬至当天,死在厕所里。心脏功能好,你能把阴寒的粪便排出去,这叫火克金。心脏功能差,它能把你憋死,这叫反侮,金侮火。冬至这一天,古代当成一个大节来过 道家在养生的观点,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没有冬天的积累,春夏也没有它的生长发育。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都没精打采,其实就是冬天没有养足了精。
春困:春天温醺(xun音训)的阳气开始一点点地充溢我们全身,虽说阳气在头,但此时生机刚起,大脑的供血还是略显不足,所以难免春困。 秋乏:秋天我们身体内部营养丰富,但阳气内收,四肢气血有时就显得有些不足,故秋乏,肢体沉重。 夏打盹:夏天暑热,对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有消耗,打盹就是自保。 睡不醒的冬三月:冬眠了,气机全部内藏,可以通过多睡来养精蓄锐
三、违背冬季养生调神的危害性 1.“逆之则伤肾”:若违背了冬季养生调神之要求,就会损伤肾脏,导致肾阳亏虚,封藏失职之病变。 2.“春为痿厥”:若违背了冬季养生的要求,肾精被伤,至来年春季肝旺之时,供给“生气”的力量不足,导致肝不养筋而生痿厥病。
【原文串讲】 天氣,清淨(《太素》作“静”)光明者也,藏德不止(德,推动自然万物生化的作用和力量。蓄藏的生化万物的作用和力量,永无止息),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天空阴霾<mai音埋>晦塞,日月失去光辉),邪害空竅(邪气充满天地之间),陽氣(阳气 ,天气)者閉塞,地氣者冒明(壅闭不清),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云雾弥漫不清,露水就不能下降)。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交通,天地之气的升降运动。表,彰著。施,延续。名木,高大的树木。天地之气升降失常,万物的生命不能延续,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惡氣(指有害于万物生长的恶劣气候)不(“不”通“丕”,即“太”之意)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yugao音遇槁,枯槁,枯萎)不榮。賊風(指自然界中不正常的、能给万物带来危害的邪气)數(shuo音朔,频繁)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天地四时,不相保其阴阳和平),與道相失,則未央(不到一半)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从,顺也。奇,当为苛字,苛,亦病也。苛疾,即疾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生气,即生机。圣人内修养生之道,外顺不正之时,与万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也)。
译文: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它的规律及其对生物界的强大影响,常是含蓄而不过分显露的,正是由于它含蓄不露,健运不息,所以永生不灭,万古不衰。假如天气的强大力量不含蓄,哪怕是短暂时间的过分显露,也会使日月失去光辉,甚至昼夜不分,使邪气充满天地之间,酿成灾害。因而,使流畅的阳气变得闭塞不通,沉浊的阴气遮蔽住光明,出现云雾弥漫,而无晴朗之日,正常的雨露不能按时而下。地气不升,天气不降,阴阳上下不能交通,所以万物生长发育不能进行。这样,既使是巨大的树木也会死亡。象这样,有害的邪气过分的发生,风雨失调,伤害生物的贼风不断刮来,暴雨经常降下,而正常的甘露却不能见到,自然界四时的次序被打乱,必然造成万物枯槁不荣,生命还没有到一半,就中途夭折了。但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却能够适应这样剧烈的变化,所以不发生疾病。要是所有的人们都能够做到妥善的养生,那么他们的生命力也都不会衰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春气,则少阳之令不能生发,肝气被郁,内变为病)。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洞,空虚的意思。此句是言逆夏长之气,则太阳之令不能盛长而心气内虚为病)。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即肺叶焦、肺气满。此句是言逆秋收之气,则少阴之令不能收敛而肺气不利为病)。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即肾气失藏而下泄为病)。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同自然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逆四时阴阳变化这个根本,就会伤伐生命的本元,败坏人体的真气)。
译文: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便不能伸展,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证;如果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证;如果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证。以上所说的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春夏二季注意调养生、长之气,从而使心肝二脏功能旺盛;秋冬二季注意调养收、藏之气,从而使肺肾两脏精气充足。这样,就符合四时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所以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同自然界万物一样,生存于四时阴阳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着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养生的根本原则,就会摧残生命的根本,败坏身体的真气。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苛,通疴,病也。苛疾,即疾病)不起,是謂得道(符合养生的法则)。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通背,即违背之意)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治,正常,言身体健康而不病。乱,此言生病)。反順為逆,是謂內格(即人体内的脏腑气血活动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 译文:因此,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的根本,也是决定生与死的根本。违背了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着它,就不会得病。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可以说已经精通养生之道了。不过,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奉行;而愚昧的人,却往往会背道而驰。要知道,能够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便能生存,而违背了这个规律,必然导致死亡。顺从着它,就可以得到太平,违背了它必然产生混乱。如果丝毫不注意养生,经常违背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使身体内的阴阳之气紊乱,而产生十分危险的“内格”之病。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兵器,武器),不亦晚乎。 译文: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释义】 本段进一步阐述了顺四时养生的原理与原则,强调了顺四时养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观。 一、顺应四时养生的原理 自然界不仅用自己的物质材料产生出人,而且把自己的基本属性即“阴阳四时”传输给人。所以,四时阴阳这一时间节律既是天地之气合而为人所依据的主要法则,也是人体本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规律,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四时阴阳”的时间结构既然在天地自然界起决定作用,依照“天人合一”的原理,它同样是人体系统中的决定因素。所以,人之养生就必须顺四时阴阳的变化,而“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二、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 原文指出:“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即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由于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根本,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所以,春夏当顺其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以养阴。 三、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1.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则生气不竭 人如能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而养生,那么他们的生命力也都不会衰竭,则不会生病,可以健康长寿。
2.违背四时阴阳变化则伤害五脏 违背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就会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导致五脏损伤而发病。 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便不能伸展,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 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证。 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证。 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证。
四、治未病的预防观 养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内经》对此特别重视,本篇即是这一思想较为集中的反映。原文以“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原则。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以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争取早期诊断与治疗,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变。 《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对中医养生及治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