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的意義: 每年,在四旬期四十天內,教會都召喚我們偕同基督一起踏上復活的旅程。要求我們親近基督;聆聽祂的教誨,把祂所關懷的事視作我們自己關懷的事。 四旬期是「救恩的時期」(格後6:2)。 要我們重新皈依上主。 要我們生活得更充實和更有意義。
四旬期是: 一、「與主交談的日子」 我們該下定決心騰出時間聆聽上主的說話。要我們虔誠祈禱,以「更新」的心懷轉向天主。
四旬期是: 二、「體驗基督救恩的時刻」 我們該善用這段時間,默想基督苦難、死亡和復活的真義。
四旬期是: 三、「分享基督苦難、 死亡及復活光榮的機會」 透過反省,我們察覺到自己的軟弱和不是。藉此良機,效法基督,獻出仁愛,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甘心情願分擔基督的苦難,分享祂復活的光榮。
四旬期運動 「四旬期運動」是香港天主教教區發起的一個信與愛的行動,它有兩個主要目標: 教育性的,幫助大家了解四旬期的精神及意義 募捐濟貧
四旬期運動 這個教區性的運動,全港的教會機構,無論是堂區、學校、社會服務機構、修會團體及其他的教會組織都積極地參與。 香港明愛作為教區的主要社會服務機構,一向都積極參與策劃及籌備的工作。
我是教友 我是教友,頂大光榮,領洗以後,做耶穌兵, 現在唱歌,發顯愛情。我是基督徒,我是基督徒。 在天聖父,是我父親,在天聖父,是我上主。
「教友年」祈禱文 仁慈的聖父!感謝你親自召叫我們,使我們成為你聖子的門徒。我們明白你的召叫不單只是一份禮物、一份喜樂和光榮,也是一份使命。透過聖洗聖事的恩寵,你邀請我們分享你聖子的君王、先知和司祭職務,共同為拓展天國而努力。
求你派遣聖神,引領你的子民、我們的教會,團結共融,在牧者的帶領下,成為天國臨現人間的標記,並在你的保護下,使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能緊緊的跟隨主耶穌基督,熱愛生命,珍惜天恩,並按照各人的身份,不斷在每日生活中,成聖自己,聖化他人,及轉化世界。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教宗本篤十六世 2011年 四旬期文告 「你們既因聖洗與衪一同埋葬了,也就因聖洗與衪一同復活了。」(哥2∶12)
教區會議文獻 第一組 教友培育與職務
導言 能夠成為天主的子女,領受祂白白的大恩, 跟隨基督,是莫大的福份。
可惜的是,身為天主的子女,我們不少信徒對我們所信仰的核心 --天主-- 感到陌生,不但別人看不出我們是基督信徒,連我們的信仰和每天所過的生活也脫節,不能顯露領洗後的特質和新生命。
教友培育與職務 第一部份:現況反省 個人方面 堂區方面 教區方面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教友最大的特點是在俗,即在俗世的生活中,活出天主的旨意和計劃,並不斷努力,成聖自己,成聖他人。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一般教友雖然在生活的各個環節都可算盡了本份,但由於生活和現世的各種誘惑、挑戰和衝擊實在太大和層出不窮,所以單單盡了本份,並不足以應付這些衝擊,在生活中成聖和履行基督徒的使命。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一般教友在培育自己的信仰時,好像往往祗在於增進個人的信仰成長,比較上忽略了建設團體和實踐基督徒使命的理想。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香港的天主教徒約有五十三萬(包括華人及外籍教友),但祗有約十萬華人教友經常參與主日彌撒,這個數字維持了很多年,沒有增加或減少。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部份教友在領洗後,沒有終身培育信仰的意識,以致接觸教會和信仰,祗靠每週盡本份地參與主日感恩祭,加上沒有參加教會的團體生活,令信仰和生活的體驗容易變得脫節。
現況反省 - 個人方面 越來越多的教友在退休後,比以前更積極地在教會內服務。由於沒有工作負擔,時間充裕和有豐富的行政或人生經驗,所以越來越受到重視。
現況反省 - 堂區方面 現時在每個堂區,均有不少教友參與不同的禮儀性職務,令禮儀的進行更加暢順,體現教友和神職人員共負責任,共融合一的精神。
現況反省 - 堂區方面 領洗加入教會,就是加入了一個團體,但往往由於堂區的團體太大,無法有效地發揮團體的支持和分享的作用。
現況反省 - 堂區方面 很多時,禮儀變成禮規,大部份教友祗是盡本份地參與,不明白當中的意思及和生活的關係,加上在感恩祭中的聖道禮,部份神職人員帶不出聖言和生活的密切關係,教友的信仰生活得不到滋養,缺乏成長的動力。
現況反省 - 堂區方面 在教會內的各個職務,雖然有分工,但似乎缺少合作、交流、分享和共融。部份人祗顧自己的份內工作,忽略與其他職務的協調和共融。
現況反省 - 教區方面 現時在教會內均有些培育課程、活動和講座均有針對如何整合信仰和生活,有助教友在生活中活出信仰的體驗和成長。另外,不同的信仰小團體,成員也能透過聖經和生活分享,彼此支持,互相聖化。
現況反省 - 教區方面 教區教理中心每年均有舉辦教理講授課程,至今已有超過數千人完成課程,並在堂區擔任義務傳道員及主日學導師,在堂區履行義務傳道員的職務。 教理講授課程
現況反省 - 教區方面 教區在牧民工作上的策略並不平衡,絕大部份的資源均放在經常返回堂區的那四分之一中比較積極的一些教友,但其餘四分之三在嬰兒或學校領洗後不知所終的「冷淡」教友,或成人領洗後離開了教會的教友,則被忽略,也缺乏策略和系統,主動找尋和跟進這些教友。
教友培育與職務 第二部份:基本原則 基本態度、方向和原則
天主是愛 - 聖父創造 天主聖三將祂的多元化和一體性的本質放在衪的創造之內,從這角度看,會協助我們更意會福傳的對象是一切受造物,最終是要達到新天新地的境界:「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天主是愛 - 聖子救贖 耶穌在世的基本歷程,是從父那裡來,而回到父那裡去﹐也在十字架上交付他最後的一口氣:「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說完這話,便斷了氣(路23:46)。他的一生都是,交托自己的生命出來,為了按天主的計劃,救贖人類,朝向新天新地。他來是為生命,更豐盛的生命。(若10:10)
天主是愛 - 聖神聖化 信仰生命和成長的活力,是從我們內心深處這活泉和動力發揮出來。 教友信仰培育,是要協助教友接觸和體會他們之內的活泉,亦讓這活泉在他們的生活中帶動他們,活潑地發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愛和智慧。
聖經人物的信仰歷程,都是對天主的召叫的不斷回應。 信仰是對天主召叫的回應的經驗 聖經人物的信仰歷程,都是對天主的召叫的不斷回應。 聖母的金句是:「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路1:38) 耶穌在山園祈禱說:「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罷!(路22:42) 藉著聖洗聖事,我們從罪惡中獲得解放,重生為天主的子女,成為基督的肢體,加入教會,並分擔她的使命。
信仰是一個旅程,培育是一生不斷的 信仰培育是一生不斷的延續,不斷加深和天主聖三的那份生命的交流,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成聖。
培育教友身心靈的平衡及整合 協助教友個人成長,要讓他們學會身心靈的整合,與自己、天主、他人和大地建立或重建關係。 香港人也經驗不少壓力和情緒問題;學習認識、接受和交托我們好與壞的情緒,就顯得很重要。
聖神賜與人不同神恩和職務,為建設教會 職務是不祗是工作,是信仰培育的深化和延續。聖神賦予教會信徒不同的神恩,讓教會團體可以顯露天主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教友職務就是基於這些神恩,讓教友更多投入教會的生活,為教會的益處和福傳使命,共負責任。
教友基本的三重職務 所有教友在領洗時,也分享和參與基督「司祭、先知和君王」這三重職務,並承受由此產生的使命和服務的責任。
教友的司祭職 教友的「一切工作、祈禱、傳教活動、夫婦及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勞、身心的消遣等等,如果是因聖神而作的,甚至忍受生活的艱苦,都會變成精神的祭品,經耶穌基督而為天父所悅納,在舉行彌撒時,與主的聖體,虔誠地奉獻給天父。」(教會憲章#34) 教友需要這樣學習,為人、為世界代禱、交付和奉獻,與基督一起作中保和中介人的角式。
教友的先知職 教友學習洞悉這個新時代的徵兆和新挑戰,有勇氣和智慧,指出教會以及世界現時的行為、生活方式和現有制度,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後果,而加以鼓勵或勸阻。
教友的君王職 教友君王職務,是要活出基督徒的那份信心和自尊,願意為教會並與教會一起,為世界的正面發展作出有效的服務;這是參與基督的王道使命。 教友王者的服務,也包括以他們的專長、努力、技術和文化,生產有利於人和大自然的物品,以適當和均勻的分配,促進人類的整全和平衡的發展。
教友培育與職務 第三部份:具體建議 要善盡教友職務,大前提,教友對信仰的內涵有深刻的認識,並體驗信仰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喜悅,具有靈性的深度及福傳使命感。
具體建議 - 個人層面 讀經 教友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有助信仰邁向成熟,在生活中成聖。教友可透過資訊科技和媒體,例如電話、網頁及文字等,加深自己對聖言之認識及加強聖言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係。 鼓勵教友學習聖言誦讀法(Lectio Divina),不斷重覆細味聖言,瞻仰基督的面容,進入天主的智慧,讓聖言觸動自己的心靈,慢慢塑造和改變我們整個生命。
具體建議 - 個人層面 善用網上教會資訊 教區機構和平信徒相繼推出手機應用軟件(Apps),支援iPhone、iPad及智能手機的用戶,提供每日讀經、禮儀資訊和教會消息。
教區視聽中心早前推出《天主教信友應知》及《天主傳動》的手機應用軟件。 《天主傳動》設每日讀經,內有文字及聲音檔案,亦定時更新教區活動資訊,提供禮儀時間及教會團體活動及聯絡方法等。
手機應用軟件可到 視聽中心網頁下載 http://www.hkdavc.com
信徒陸達強把天主教資訊整合起來,開發《天主教教友禮儀小百科》,內容包括《教友年》資訊、每日聖經金句、主日彌撒當日讀經及福音、禮儀年曆、常用禱文、教會聖事簡編、教會信息、相關網頁連結……等等。 教會資訊,一目了然。
信徒可免費下載 天主教教友禮儀小百科 iPad version 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419058435?mt=8 天主教教友禮儀小百科 iPhone / iPod version http://itunes.apple.com/hk/app/id418120773?mt=8
具體建議 - 個人層面 祈禱 教友每天應抽時間靜思反省和讀經祈禱,並定期抽出一段較長時間進行個人退省,最好能有神師的靈修指導,反省自己生活是否跟上主的旨意相配合,回應天主的召叫。教友應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靈修方式,有助自己獲得聖化,更加接近天主。團體的祈禱生活也不應忽略,尤其是積極投入參與團體的禮儀生活。
具體建議 - 個人層面 參加信仰小團體 團體生活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教友的信仰,透過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因此鼓勵教友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信仰小團體,特別是新領洗的教友,透過團體的見證,活出信仰,以福傳為使命。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慕道團 在慕道過程中,著重培育慕道者積極活潑的信仰觀,避免單向和授課的形式,內容不單只灌輸道理上的知識,還要透過團體的分享,強調聖言和生活的整合。 培養慕道者閱讀書籍(包括聖經、公教報及靈修書籍)、參加不同團體舉辦的信仰培育活動、參加堂區禮儀生活的習慣。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家庭生活 培育教友對家庭生活的重視,堂區應多舉辦以家庭為對象的活動,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和了解。在堂區應推動成立以家庭為單位的信仰小團體。教區及堂區應大力推動家庭的靈修培育,如家庭讀經、家庭祈禱、家庭修和等。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善用主日,加強培育 在一些特別主日安排教友證道,如安排家庭在聖家節,教師在教育日,工友在勞動節等作證道,證道的教友最好是本堂區的教友,要預備充足,將當日的聖經選讀消化,並用自己的生活印證,神父適宜在證道後,作簡單總結。為證道者本身,這也是一個自我培育、反省信仰和生活的好機會。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使命感的培育 在不同層面的培育過程中,多強調基督徒的使命感及如何透過不同的職務,發揮使命感,服務教會。堂區鼓勵更多教友自我培育和終身培育。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發展信仰小團體 + 堂區也要為不同的信仰小團體舉行培訓或探訪,鼓勵團體間互訪,藉著團體交往,彼此互相支持,並能具體經驗教會大同一家的精神。堂區牧職人員應致力發掘更多有領導神恩的教友,主動邀請,鼓勵接受有關的培育。
具體建議 - 堂區層面 加強堂區間的交流 增加堂區間的交流和溝通,透過互相學習和支援,加深在教會內的共融和合作。
具體建議 - 教區層面 推廣天主教教理 鼓勵教友更深入認識天主教教理,同時將教理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簡單的培育課程,透過分享、活動、問題、遊戲及個案等,帶出教理和生活的關係。
具體建議 - 教區層面 推廣成人教理講授指引 提供教理內容及培育工作方面的準則與範圍
入教準則 成人慕道培育之目標: 引導人達致真誠的皈依、成熟的信仰 藉著領受入門聖事,分享天主聖三的生命,成為天主的子女
因此,司鐸或/及傳道員應: 在慕道者領受收錄禮前,個別接見問道者,了解他們對繼續追求信仰的意願; 並在甄選禮前,按照教會對慕道培育的要求,以下列入教準則,了解他們信仰的成長與皈依情況: 系統教理的培育 團體禮儀和祈禱 倫理生活的實踐 使徒信仰的見証
(1) 系統教理的培育 慕道者已接受完整而系統的教理培育 為確保他們具備足夠時間,認識教會基本的信仰,慕道者在收錄禮後,積極參與慕道團的聚會,並恆常保持高度出席率 慕道者堅信教會各端的當信道理——信經
(2) 團體禮儀和祈禱 慕道者有參與主日禮儀的習慣,尤其是感恩祭中的聖道禮 慕道者除參與成人入教禮儀外(收錄禮、甄選禮、考核傅油禮),有參與教會內的聖儀和熱心敬禮(例如:朝拜聖體、拜苦路等) 慕道者已有祈禱的習慣及懂得教會常用的禱文(例如: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上等痛悔經、玫瑰經等) 慕道者已有每天閱讀聖言的習慣
(3) 倫理生活的實踐 慕道者在個人信仰、家庭、工作及社會等方面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具備基督徒福音的精神 慕道者已有決心踐行基督徒的道德生活 慕道者的婚姻生活妥當而無入教障礙
(4) 使徒信仰的見証 慕道者開始實踐 愛德服務,見證信仰,向人福傳
具體建議 - 教區層面 c. 10項具體行動 一個月內閱讀教區文獻之「教友培育與職務」小冊子之所有內容。
個人及小組共同回憶自己幾時領洗,誰人給自己付洗,當時情況如何? 每主日共同誦唸教區提供的教友年祈禱文。 一年內重溫聖經中所有新約,特別是四部福音。
自己再深入認識堂區主保、善會及個人主保之歷史及靈修重點,並效法聖人之美德,與耶穌建立一個更親密關係。在修德成聖方面,特別留意某一個美德,例如:謙遜、忍耐、節制或良善等。
一年內前往本港12間聖堂朝聖,思考聖洗池與召叫的關係,祭台與共融的關係,堂區愛德服務與使命的關係。 一年內參加至少四次有關大自然或環保的活動。 一年內參加至少四次有關關心社區或社會的活動。
一年內讀兩次有關新出版的「天主教教理簡編」(598 條問答題)。 個人每日盡力成為各行各業的模範(例如:公教老師成為其他老師的榜樣,公教青年成為其他青年的模範)。
【何處有仁】 何處有仁,何處有愛, 何處有仁,上主必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