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疱疹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第二十八章 疱疹病毒 ( Herpesvirus ) 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 已发现有 100 多种,分 3 个亚科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EB 病毒 Herpes 来源于希腊 词语 “herpein” (意为 爬行、蠕动) why ?
病 例 1 . 39 岁男病人,因全身皮疹、瘙痒 1 个月,伴高热而入院。患者 于 1 个月前在两手指、足趾端出现诱因不明的红色斑疹、瘙痒, 渐蔓延至四肢、躯干及面部。曾按 “ 皮肤过敏 ” 治疗 10 d 无效。体 格检查:体温 39 . 3 ℃,急性病容,一般情况尚佳,无消瘦。两 颈侧、腋下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疱 疹 病 毒 疱 疹 病 毒. * 共同特点 1. 形态结构:球形, nm , 核心 为线性双链 DNA ,衣壳为 20 面体立体对 称,有包膜及包膜刺突。 2. 除 EBV 外,均可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 复制,产生明显 CPE (如多核巨细胞 等),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呼吸道病毒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①参与病毒释放 NA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医学微生物学.
人类疱疹病毒.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24章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es, HV.
复习 病毒的出没具有复杂性.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三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四、微生物检验 HSV感染已有疗效显著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临床上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般采集病损皮肤粘膜的拭子。新鲜水 疱液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可用棉签吸取残 存的水疱液后,用力擦拭病损部位的基底 部,以采集感染的上皮细胞。HSV能在病毒.
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疱疹病毒 Human herpes viruses, HHV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肺结核.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ther viruses Rabies virus (狂犬病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乳头瘤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 1 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2 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3 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 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
风 疹.
腺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Human Herpes viruses(HHV) 一群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
Chapter 24 Human Herpes Virus (HHV) 人类疱疹病毒.
教学要求 熟悉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HSV,VZV的致病性。 了解CMV、EBV及人疱疹病毒6型,7型与8型的致病性。
疾病学基础——疱疹病毒 演讲人: 组员:周林燕 贾旭艳 王梦丽 陆梦瑄.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32章 疱疹病毒.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水痘和带状疱疹.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动物病毒学各论 双链DNA病毒 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正链RNA病毒 遗传物质 RNA病毒 负链RNA病毒 朊病毒 反转录病毒.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measles.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22章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
巨细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常见致病病毒 (二).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第二十二章 人类疱疹病毒 Herpesvriu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类疱疹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是一类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与人类有关的疱疹病毒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分为: α疱疹病毒:宿主范围广,复制周期短,引起细胞病变迅速,可 在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β疱疹病毒:宿主范围较窄,增殖周期较长,引起感染细胞形成 巨细胞,可在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分泌腺细胞、 肾脏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如巨细胞病 毒、人疱疹病毒6型、人疱疹病毒7型; γ疱疹病毒:病毒宿主范围最窄,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B细胞, 病毒可在细胞内长期潜伏。如EB病毒、人疱疹病毒 8型。

HHV共同特性   1.病毒颗粒呈球形,核心为双股线形DNA组成,蛋白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粒组成。核心与衣壳构成核衣壳。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膜。有包膜病毒体直径为150~200nm,无包膜核衣壳直径约为100~110nm。   2.除EBV及HHV-6和HHV-7型外,均能在人2倍体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的CPE,并有核内嗜酸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导致病变的发展。感染细胞与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3.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起多种感染类型:

①显性感染病毒大量增殖,并使细胞破坏,出现临床症状;   ②潜伏感染病毒不增殖,也不破坏细胞,病毒与宿主细胞处于暂时平衡状态,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受到抑制。一旦病毒被激活,可转为显性感染;   ③整合感染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可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中,导致细胞转化。这种作用与某些疱疹病毒的致癌机理有密切关系;   ④先天性感染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可引起先天畸形。

疱疹病毒的重要特性 病毒体 球形,直径为150-200nm(二十面体对称) 基因组 dsDNA,线性,124-235kb,有重复序列 蛋白 超过35种 包膜 含有gp,Fc受体 复制 核内;从核膜出芽释放 突出特点 引起潜伏感染 在感染宿主内病毒持续存在 在免疫抑制的宿主体内可频繁被激活 某些有致癌性,某些可致畸

人类疱疹病毒(HHV)的种类及其所致的主要疾病 所致主要疾病 HSV-1(HHV-1) HSV-2(HHV-2 VZV (HHV-3 EBV (HHV-4   CMV (HHV-5 HHV-6 HHV-7 HHV-8 龈口炎、咽炎、唇疱疹、角膜结膜炎、疱疹性脑炎、甲沟炎 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肺炎、脑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克隆B淋巴细胞淋巴瘤、X染色体相关性淋巴细胞综合征、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巨细胞包涵体病、输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 幼儿急疹 未确定 Kaposi肉瘤(?)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疱疹病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而得名。

生物学性状 HS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性状 病毒体多肽 gpG:型特异性抗原,为HSV-1所特有。据此可将两型HSV加以区别。 HSV的胞膜糖蛋白有11种,分别是分别是gB、gC、gD、gE、gG、gH、gI、gJ、gL、gN和gM。其中: gpG:型特异性抗原,为HSV-1所特有。据此可将两型HSV加以区别。 gpD:引发中和抗体的能力最强,因此是研制亚单位疫苗的最佳选择。 gB和gD:与特异性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病毒配体分子,与病毒的吸附有关。 gE是Fc受体,能与IgG的Fc段结合。 gH和gL形成复合物,与病毒入侵细胞有关。

生物学性状 HSV血清型 HSV有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两型病毒的DNA有50%同源性,HSV既有型间共同抗原,又有型特异性抗原。 HSV-1:龈口炎、咽炎、唇疱疹、角膜结膜炎、疱疹性 脑炎、甲沟炎 HSV-2: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

生物学性状 HSV培养特性 HSV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常用原代新生兔肾、人胚肺、人胚肾、人羊膜 等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细胞后,CPE发展迅速,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和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HSV对动物的感染范围较广。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豚鼠、小鼠等。由于接种途径不同,感染类型也不一样。如脑内接种引起疱疹性脑炎;角膜接种引起疱疹性角膜炎。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人群中HSV感染较为普遍。 传染源:病人及健康病毒携带者(病毒常存在于疱 疹病灶或健康人唾液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两性接触传播。 病毒经呼吸道、生殖器粘膜及破损皮肤、 眼结膜侵入体内。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人感染HSV后大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粘膜或皮肤局部的疱疹(herpes),偶尔可产生严重甚至致死的全身性感染。 HSV的感染可表现为: 1、原发感染 2、潜伏与再发感染 3、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4、HSV-2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致病性与免疫性 原发感染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易发生HSV-1的原发感染。HSV-1最常引起腰部以上的疱疹。 HSV-2的原发感染多发生于性生活后,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约80%由HSV-2引起,少数由HSV-1所致。

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与再发感染 HSV再次复发往往是在同一部位。 潜伏的病毒被激活重新增殖 借助于神经轴突 通过轴浆 下行到感觉神经末梢支配的上皮细胞内继续增殖 复发性局部 疱疹。 HSV再次复发往往是在同一部位。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妊娠期妇女因HSV-1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HS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引起胎儿畸形、智力低下、流产等。分娩时胎儿通过有疱疹病毒的产道也可受到HSV感染,而发生新生儿疱疹。

致病性与免疫性 HSV-2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HSV-2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根据是:   ①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   ②宫颈癌患者抗HSV-2抗体阳性率高,效价也高;   ③用免疫荧光检查子宫颈癌脱落细胞涂片可在细胞中查到HSV-2抗原;   ④HSV-2作用于地鼠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可引起细胞转化,将转化细胞注射地鼠可诱生肿瘤;    ⑤宫颈疱疹与宫颈癌好发部位相似,都在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       ⑥分子杂交试验证明宫颈癌细胞中有HSV-2的基因片断并有特异性mRNA存在。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分离HSV较易成功。 采取水疱液、唾液、角膜试子或刮取物、阴道棉拭子等接种于兔肾、人胚肾等易感细胞进行培养。一般2~3d即出现CPE,特点是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据此可初步判定。 再用NT试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DNA酶切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或分析。

微生物学检查 快速诊断 用电镜直接检查水疱液中的病毒颗粒; 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染色等观察细胞内特异性抗原。 在标本接种细胞后,在出现细胞病变之前,做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进行快速诊断; 用核酸杂交或PCR方法检测标本中HSV病毒核酸进行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可用于HSV血清学诊断的试验有CF试验、IFA、NT试验及ELISA等。 CF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长,不宜作为临床诊断,而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HS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 IFA的优点在于可测出IgM、IgG或IgA型抗体。 ELISA测HSV抗体敏感性可达95%。

防治原则 尚无特殊方法。 因HSV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故一般不主张使用活疫苗或含有疱疹病毒DNA的疫苗。用gpD制备亚单位疫苗正在研究中。   预防 尚无特殊方法。 因HSV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故一般不主张使用活疫苗或含有疱疹病毒DNA的疫苗。用gpD制备亚单位疫苗正在研究中。 如孕妇围产期产道有HSV-2感染,可进行剖腹产或对新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做应急预防。    

防治原则 治疗 用5-碘脱氧尿嘧啶核苷(疱疹净)、阿糖胞苷(Ara-A)等治疗疱疹性角结膜炎有较好疗效。 此外,近年发现无环鸟苷 (acyclovir,ACV) 及其衍生物脱氧鸟苷(VACV)可选择地抑制HSV的复制,能缩短病程、减轻病状,且毒性较低,临床已用于治疗口唇疱疹、疱疹性脑炎、生殖器疱疹等。但不能防止潜伏感染再发。 单独使用IFN对树枝状疱疹性角膜炎也有治疗效果,如与上述药物合用则效果更为显著。

第二节 EB病毒 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中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 (Burkitt lymphoma) 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用电镜发现的一种新的疱疹病毒,并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又因与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病有关,故受到重视。

生物学性状 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用含EBV基因组的类淋巴母细胞培养EBV。 EBV基因组可产生多种抗原。其中: 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病毒增殖时表达EBV早期抗原 (EA)、EBV衣壳抗原(VCA)和EBV膜抗原(MA)。

生物学性状 EBV是一种嗜B细胞的人疱疹病毒。过去认为只有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但最近发现在腮腺管、咽部以及宫颈外的某些上皮细胞亦有EBV受体。因此,EBV也可感染上皮细胞。 EBV在B细胞中少数引起显性感染,多数引起潜伏感染,极个别受EBV感染的B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感染(例如接吻等)。输血也偶可传播,但未发现有垂直感染。   传染源:EBV抗体阳性而仍排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感染(例如接吻等)。输血也偶可传播,但未发现有垂直感染。 EBV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成人抗体的阳性率达90%以上。 病毒原发感染后感染者血清中出现NT抗体,能阻止外源性病毒再感染。但不能清除体内的EBV。病毒可以非增殖形式长期潜伏于人体少数B淋巴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在体内的EBV活化,形成再发。

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一种急性的全身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在青春期初次感染较大剂量的EBV者可发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颈淋巴腺炎、脾肿大、肝功能紊乱和以异形淋巴细胞为特征的单核细胞显著增多。由唾液排出病毒可持续6个月之久,预后一般良好。  2.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Burkitt′s lymphoma)某些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6岁左右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在肿瘤组织中发现有EBV基因组。故多数学者认为EBV与Burkitt淋巴瘤有很密切的关系。   3.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我国广东省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EBV与NPC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根据是:①从NPC活检组织中找到了EBV的标志 (病毒核酸及病毒抗原);②NPC患者血清中EBV相关抗原 (EA、VCA、MA、EBNA) 的抗体效价高于正常人。

微生物学检查法 由于EBV难以分离培养,故一般用血清学方法作辅助诊断: 1、免疫酶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法 用于检测EBV的VCA-IgA抗体或EA-IgA抗体。如果抗体滴度≥1:5~1:10或持续上升,对鼻咽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2、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在发病早期,血清中出现一种能非特异地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异嗜性抗体。此抗体滴度在发病3~4周内达高峰,于恢复期迅速下降,不久消失。抗体滴度超过1:80时有诊断意义。 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亦可用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查标本中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中的EBV DNA;或用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中的EBV核抗原,以证明标本细胞中存在的病毒感染。

防治原则 国内试验研制的EBV疫苗,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考虑用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 从有EBV增殖性感染的淋巴母细胞中提取EBV膜抗原的gp340成分能诱生NT抗体,并能保护动物抵御由接种EBV所诱生的淋巴瘤。因此,gp340是一种有希望的EBV的亚单位疫苗。 最近国内应用痘苗病毒做载体,构建能表达EBV膜抗原的基因工程疫苗。此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正在观察中。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CMV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1956年Smith等首先用组织培养方法从患者分离出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而命名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 CMV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 CMV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本病毒还可发生垂直传播,对胎儿危害较大,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生物学性状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的形态结构。 复制周期长,增殖缓慢,初次分离有时需1个月才能出现局灶病变。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CMV在人群中的感染极为普遍,初次感染大多在2岁以下,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人有临床症状 。60%~90%成人有CMV抗体,多数都可长期带病毒。 潜伏部位:唾液腺、乳腺、肾脏、白细胞及其他腺体,长期或间歇地从尿、唾液、泪液、乳汁、精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排出病毒。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基本传染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口-口或手-口传播。此外还可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多种途径传播。

致病性与免疫性 1、先天性感染:孕妇发生原发性或复发性感染时,CMV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引起先天畸形甚至流产或死产。CMV是TORCH 综合征的重要成员 ,由CMV引起的先天性畸形远多于风疹病毒。 2、新生儿感染:指经产道感染或出生后数周由母体的病毒(尿或乳汁中的病毒)或护理人员排出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多数临床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无神经损伤。 3、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器官移植、AIDS、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致使体内潜伏的CMV被激活,易发生肺炎、视网膜炎、食管炎、结肠炎和脑膜脑炎。 4、输血感染:输入大量含有CMV的新鲜血液,可发生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等病症。血清中无异嗜性抗体及EBV的EA抗体。 5、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CMV的DNA片段在体外可以转化地鼠胚及人胚成纤维细胞。用其接种裸鼠可形成肿瘤。在某些癌组织中也检出了CMV的DNA序列,提示CMV具有致癌潜能。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将患者尿、唾液、阴道分泌物、肝活检组织、白细胞等标本按常规处理 后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培养4~8w。出现典型CPE时,用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巨大细胞中有无包涵体。用离心法使病毒吸附于单层细胞,结合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MV的早期抗原,可于培养后第2天得到阳性结果。   (二) 血清学诊断:应用ELISA检测CMV的IgM抗体,可帮助诊断CMV的近期感染。由于IgM不能从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若从新生儿血清中检测出CMV的IgM抗体,表示胎儿在子宫内即有CMV感染。   (三) 检测病毒DNA:用标记的DNA探针做核酸杂交法,以及用CMV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做PCR检测CMV的DNA,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防治原则 婴儿室发现CMV感染时患儿应予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孕妇要避免接触CMV感染者。 目前已有减毒活疫苗 (Towwne疫苗) 问世,该疫苗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与自然感染相似,但不引起全身症状。但因CMV活疫苗有潜伏-再活化的特点及疑有致癌隐患,在推广使用方面受到限制。目前倾向于研制具有抗原性的亚单位疫苗。 最近应用丙氧鸟苷治疗周边性视网膜炎,可防止感染向视网膜中心扩展。丙氧鸟苷并用高滴度的抗CMV免疫球蛋白,治疗骨髓移植引起的CMV肺炎有效。

第四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复发则表现为带状疱疹,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生物学性状 VZV的基本生物学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 实验动物及鸡胚对本病毒均不敏感,只在人或猴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缓慢地引起局灶性CPE。受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形成多核巨细胞。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VZV的主要靶细胞。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吸道 分泌物、或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内容物都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入侵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进入血流到达网状内皮 系统组织大量增殖,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随血流 散布到全身。

致病性与免疫性 水痘 小儿患水痘: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春季流行。约经两周潜伏期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并可发展为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水痘一般病情较轻。但在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可表现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成人患水痘:20%~30%并发肺炎。一般病情重,病死率亦高。 孕妇患水痘:表现亦较严重,并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

致病性与免疫性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仅发生于过去有水痘病史的人,儿童期患水痘康复后,体内存在的病毒不能全部被清除,少量病毒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以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在冷、热、药物等因素刺激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到达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常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躯干中线为界,好发部位为胸、腹和面部。如侵犯三叉神经眼侧枝,可波及角膜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偶尔也有发生脑炎者。在肿瘤晚期或免疫抑制病人,有时可见到播散性带状疱疹。由于感觉神经受刺激,发病1~4 w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散发,不引起流行。   

致病性与免疫性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 但体内所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

微生物学检查法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验室诊断。 必要时可从疱疹基底部细胞取材涂片染色,检查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亦可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查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

防治原则   目前研究对免疫低下儿童接种VZV的减毒活疫苗,认为有防止或限制水痘感染的作用。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VZIg)可用于预防高危病人水痘的感染。于接触72h内注射VZIg可降低水痘的显性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感染的严重性 (无前驱症状、发热低、疱疹少)。   临床试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及干扰素可缓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局部症状。

第五节 新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 一、人疱疹病毒6型 第五节 新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 一、人疱疹病毒6型 HHV-6在人群中的感染十分普遍。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60%~90%的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 健康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子宫内感染、母乳和分娩时来自母体分泌的病毒感染,出生后的唾液飞沫传播。

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引起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幼儿常见的热性发疹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突然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可持续3~5d,退热后于颈部及躯干出现淡红色斑丘疹。HHV-6感染也可引起幼儿急性发热而无皮疹的疾病,偶而亦引起脑炎、重症肝炎、惊厥等合并症。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体内潜伏感染的HHV-6常可被激活而发展为持续的急性感染。如骨髓移植病人发生的间质性肺炎。 HHV-6感染还可能与慢性疲劳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 此外,在组织培养中HHV-6与HIV共同感染TH,可以加速HIV表达和细胞死亡。但HHV-6与HIV在人体内共同感染能否加剧HIV疾病的发展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人类疱疹病毒7型 人疱疹病毒7型(HHV-7)是由Frenkel 等于1990年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经促有丝分裂剂活化的CD4+T细胞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疱疹病毒。   有学者认为,HHV-7是幼儿急疹的又一病原体。但从发病年龄看,HHV-7感染发生晚于HHV-6感染。在美国主要感染4~6岁少儿,发疹稀薄,或只发热或类似感冒而不发疹。目前,HHV-7感染与疾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三、人类疱疹病毒8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 (HHV-8) 是一种新型疱疹病毒,于1994年由Chang等首先报告。   目前尚未分离鉴定出该病毒,也无形态学证据。因从90%以上的Kaposi肉瘤,AIDS患者的多种体腔淋巴瘤组织中检出,故又称为卡波济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KSHV具有淋巴细胞亲嗜性。HHV-8可能经性传播。 HHV-8参与某些肿瘤和增生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与Kaposi肉瘤的发生、血管淋巴母细胞增生性疾病及某些增生性皮肤疾病的发病有关。

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致人类感染的疱疹病毒种类及所致疾病 2.熟悉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3.掌握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巨细胞病毒与先天性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