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5-1北伐統一 5-2十年建設 5-3內憂外患 5-4中日戰爭
5-1北伐統一 一、北伐前的國民黨
一、北伐前的國民黨 聯俄容共(第一次)民國12年 改組國民黨 建立黃埔軍校
改組國民黨 孫中山聘請鮑羅廷為顧問,允許共產黨員用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
建立黃埔軍校(民國13年)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第一期半年即結訓畢業。 第一任校長為蔣介石(蔣中正) ※民國14年, 孫中山病逝北京協和醫院
二、北伐統一全國 蔣中正的清黨(第一次國共分裂) 寧漢分裂 濟南慘案 皇姑屯事件:張學良歸順國民黨
蔣中正的清黨 (一面北伐一面剿共) ※1926民國15年中山艦事件 開始清查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執監委暨候補委員八十名中,共產黨員約居三分之一,親共之左派亦居三分之一,國民黨中央黨部各部部長暨其秘書,共產黨員亦佔一半以上,至此國民政府已由蘇聯、共產黨全權把持)
寧漢分裂(南京、武漢) 北伐時,國民政府設在廣州。 寧、漢分別指南京和武漢。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由於容共的問題,引起國民黨內部分裂。蔣介石以武漢政府受共產黨控制為由,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主張清黨。武漢國民政府下令開除蔣的黨籍,並計劃派兵征伐南京,史稱「寧漢分裂」。
寧漢分裂結果 1.寧漢復合 武漢汪精衛等人主導復合 2.國共正式分裂(第一次國共分裂) 蔣中正開始剿共(中共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民國17年北伐完成 北伐大方向:打倒吳佩孚、連絡孫傳芳、不理張作霖。 皇姑屯事件。 日人決定將張作霖炸死挑撥中國,但張學良決定歸順南京政府,在形式上歸於統一。
十年建設(黃金十年1928-1937) 1.訓政體制 2.建設成果
訓政體制 ※依照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實施訓政。 ※以黨建國,以黨治國,做為實施憲政前過渡階段。 1.民國25年5月5日,公布五五憲草。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2.民國35年才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3.缺點:限制人民言論自由和參政權利 五院制未發揮功能。
建設成果(財政、交通、國防、社會) 1.財政: (1)收回關稅自主權 (2)廢兩改元 法幣(紙鈔的使用) ※中國、中央、交通、農民銀行發行
財政、交通、國防、社會 2.交通: (1)鐵路:3793公里 (2)公路:109,500 公里 (3)航空運輸
財政、交通、國防、社會 3.國防: (1)進行軍隊編整 (2)聘請軍事顧問 (3) 在杭州筧橋 設立中央航空學校 (空軍軍官學校前身)
財政、交通、國防、社會 4.社會: (1)發起新生活運動: 強調禮義廉恥 (2)梁漱溟、晏陽初等人的鄉村建設與平民教育 (3)農業改革:農業復興委員會,改良技術、肥料、改良品種。
內憂外患 1.中共擴張 2.日本侵華 3.西安事變
內憂外患 ※蔣中正開始清黨後,中共轉往山區活動, 1.中共擴張,在江西瑞金成立蘇維埃政府 2.民國19年蔣中正開始剿共。中共不斷撤退,最後退到陝西延安 (兩萬五千里長征)
日本侵華 1.民國20年918事變(採取不抵抗政策) 張學良的東北軍撤出東北 2.民國21年128事變攻打上海 3.民國21年滿洲國成立 溥儀在長春登基 ※民國25年西安事變 4.民國26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九一八事變(民20年,1931) 攻打瀋陽,東北淪陷 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乃日本關東軍為侵佔中國東北,挑起爭端,自導自演製造一起炸毀鐵路(南滿鐵路),誣陷中國東北軍的事件,同日即爆發九一八事變。 沒多久日軍攻陷瀋陽,最後整個東北落入日軍手中
抗日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 才能歡聚在一堂?
張學良在918事變後發表的演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9aEzO9o6E&feature=related
2.一二八事變(民21年1932) 攻打上海 在1月18日,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策劃了對五名日本僧人的毆打,日僑激動。 1月28日23時30分,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裝甲車掩護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已多次劃為日軍防區)西側的每一條支路:靶子路(今上海市虹口區武進路)、虯江路、橫浜路等等,向西佔領淞滬鐵路防線,在天通庵車站遇到國軍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一二八事變爆發。
川島芳子 (1906年1月25日-1948年3月25日) 原名愛新覺羅·顯玗,漢名金璧輝,字東珍,號誠之,滿洲鑲白旗人。因曾替日本長期做間諜而知名。 川島芳子是清朝末年,第十代肅親王善耆的第14個女兒。善耆眼看政權旁落,心有不甘,便將她送給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加以調教,意在復興大清帝國。
3.滿洲國(民21年~民34年1932~1945) 首都設於新京(今中國吉林長春),領土包括今天的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 ※溥儀的三登基三退位
※溥儀的三登基三退位 第一次 慈禧太后指定 1909~1912(民國前3年民國建立) 第二次 張勳復辟 1918~1918(民國6年) 次數 原因 時間 第一次 慈禧太后指定 1909~1912(民國前3年民國建立) 第二次 張勳復辟 1918~1918(民國6年) 只有12天 第三次 日本關東軍扶植 1932~1945(民國21~34年) 日本無條件投降
溥儀(1906~1967) 愛新覺羅氏,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滿洲國解體。1945年8月16日,溥儀被關東軍挾持,準備去日本。在瀋陽東塔機場候機時,為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 1950年8月,溥儀與其他「滿洲國」戰犯,經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陸續在哈爾濱戰犯管理所和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再教育與思想改造。
西安事變(民國25年1936 1.蔣中正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 918事變之後,日本佔領東三省(張學良的故鄉) 2.中共的挑撥: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 張學良、楊虎城,策劃西安事變。 ※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中共收編成新四軍、八路軍
張學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 字漢卿,號毅庵,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 西安事變的主導者,西安事變發生時,張學良年36歲。後張氏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及:『我的事情就只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回首一生,張學良自問做了最錯的事,就是在西安事變中,姑息了共產黨。往後數十年,隔岸目睹中華民族盡歷空前的苦難,張氏最是羞悔。 國民政府遷臺後,張學良被軟禁
4.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民26年1937 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國駐屯軍一部在中國北平附近的宛平縣進行軍事演習,夜間日軍以有士兵失蹤為藉口(有些日籍說是中方發射實彈至日駐軍內),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方拒絕後,日軍於8日晨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七七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韓戰救了國民黨。
中日戰爭 一、抗戰爆發與初期形勢 二、盟軍合作與日本投降
一、抗戰爆發與初期形勢 1.民國26年七七事變 ※蔣中正在廬山發表《最後關頭講話》 2.民國26年淞滬會戰(八一三戰役) 3.民國26年12月南京大屠殺 ※臺兒莊大捷 ※蔣中正下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壩 ※以空間換取時間 4.以華制華:汪兆銘與南京偽政府
一、抗戰爆發與初期形勢 1.民國26年七七事變 民國26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今北京)宛平縣盧溝橋附近演習,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又稱為盧溝橋事變。
淞滬會戰(八一三戰役, 民國26年1937) 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同時也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而在上海主動發起的一場戰役。 ※日本揚言一週攻下上海,三月亡華 ※淞滬會戰國軍死守三個多月 ※四行倉庫、謝晉元團長、楊惠敏
南京大屠殺(民26年1937) 民國26年12月日軍攻進南京,隨即展開報復性屠殺,估計南京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到日軍姦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日本:以華制華 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汪兆銘) 民29年1940 汪兆銘政權,又稱汪精衛政權。是指以汪兆銘(號精衛)為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 被民國政府稱之為汪偽政府,或南京「偽國民政府」,日本則稱之爲南京國民政府。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官方也將汪精衛政權稱作「汪偽政權」。
汪兆銘(汪精衛) (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 汪兆銘因在革命黨內地位崇高,之後數度出任領導要職,歷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日戰爭初期仍是蔣中正最主要的政敵之一。
二、盟軍合作與日本投降 1.民國30年珍珠港事變 ※中國、美國正式對日抗戰 2.民國32年:開羅會議 3.民國34年雅爾達會議
1.珍珠港事變(民30年1941) 發生於夏威夷時間1941年12月7日,是日本聯合艦隊發動大批軍機和袖珍潛艇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位於珍珠港的海軍基地和歐胡島上的軍用機場之事件。這次行動是為了防止美國阻撓日本南下進攻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荷蘭殖民地與美屬菲律賓,取得資源的計畫。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著重大的影響,由於它發生於日本正式宣戰前,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還是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說,珍珠港事件也至今為美國一紀念日。
3.開羅會議(民32年1943) 《開羅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在1943年11月27日,由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發表,並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聞公報形式發表的對日作戰宣言。
《開羅宣言》主要內容 1.中、美、英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日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佔的一切島嶼 3.日本交還「佔領」自中國的所有領土,台灣、澎湖及滿州,歸還於中華民國 4.讓朝鮮半島自由獨立。
4.雅爾達會議(民34年1945) 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領袖—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間,在克里米亞雅爾達皇宮內舉行的一次關鍵性首腦會議。 會中部分內容侵犯中國權利甚大。會前其他國家並不知情,故其結論亦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雅爾達會議內容 成立的新國際組織(聯合國),取代已經失敗了的國際聯盟。 納粹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史達林同意在擊敗德國以後90天內加入對日本帝國的作戰。蘇聯戰勝日本後,將得到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以及對大連、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制作為報酬。
戰爭的結束 民國34年8月,美國投下在日本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 ※中華民國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負責接收臺灣,第一任行政長官為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