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 列强的武装侵略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侵略史、屈辱史) ▲ 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奋起抵抗 ——(抗争史) ▲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不断探索 ——(探索史)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 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 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旋涡之中,它就 不能存在与发展。”__列宁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第二次 鸦片 战争 甲午 战争 八国 联军 侵华 鸦片 战争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 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 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旋涡之中,它就 不能存在与发展。”__列宁 中国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欧美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欧美
▲近代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些 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有哪些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武装侵略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清军将领海龄殉国、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黄海战役(邓世昌勇战)、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 奋起抵抗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遭受列强的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腐朽封闭所以落后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中国各阶级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艰难探索 维新派:维新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国民大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胜利、赢得独立、重新崛起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 (1)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 反封建和反帝基本上分开进行,但以反侵略为主,直接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因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方式主要是直接、公开的武装侵略。 (2)从《辛丑条约》签订后: 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反动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帝国主义采用“以华治华”政策,利用其代理人进行侵略,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 ·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 民主革命的分期: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领导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领导 新中国成立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
侵略史 屈辱史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第10课)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精神。 1、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闭关锁国对近代中国的深刻影响 3、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问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爆发是必然的?结合战前国际国内形势加以分析。 战争前夕中英形势对比表 国内 国际(英国) 国力 外交 军事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完成了工业革命 船坚炮利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近代科技领先,思想解放 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背景1: 落后必遭挨打
问题2: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贸易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 问题3:英国为改变这种贸易状况,采取什么途径? 战前中英贸易图示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单位:千万元 1 根据上述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2: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贸易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 问题3:英国为改变这种贸易状况,采取什么途径? 问题2: 问题3: 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材料一:战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年 4000 12576 20331 35445 40200 50—100公斤/ 7889 箱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材料二:林则徐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问题4: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林则徐对鸦片贸易持什么态度?有什么典型事例可说明? 问题5: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依据是什么? 背景4: 中国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一、鸦片战争 1、 历史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2)中英贸易:中国出超(原因) (3)英国:走私鸦片(目的、危害) (4)中国:禁烟打击了鸦片贸易 2、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必然性) 禁烟运动(可能性)
评 评 理 问题7:有人认为,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评 评 理 问题7:有人认为,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解题方法:一判断;二说理;三结论 (1)此观点错误。 (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急需掠夺原料和抢占商品市场;虎门销烟只是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找到借口,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侵略中国战争迟早要发生。 (3)此观点忽视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鸦片战争 1、历史背景 2、原因 3、经过(重大事件) 时间起止: 开始地点: 被占领土: 自发斗争: 殉国将领: 清政府态度: 1840~1842 广东珠江口 香港岛 三元里人民抗英 海龄…… 抵抗不力 屈辱求和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中国战败 的原因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清王朝腐朽落后;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清政府未发动全民族抗击英军。 中国战败 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 对抗强大的资本主义
——开始由独立自主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南京条约》 影响和危害 内容 项目 损领土主权, 开割土先例。 割占香港岛 割地 开勒索赔款恶例,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埠 通商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开东南沿海门户,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议定 关税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开始由独立自主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影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除了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外,还与列强签订了哪些条约? 攫取了哪些特权?你认为这些条约能满足西方列强的欲望吗? 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名称 内容及其危害 《南京条约》 割香港、赔款、开五口、关税英定(危害略) (破坏司法主权) 《南》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地永居 (便利扩大侵略权益) (为建立租界提供借口) 《望厦条约》 建教堂传教 自由传教 《黄埔条约》
影响 遭到破坏 五口通商使中国逐卷 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主权 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表现 五口通商使中国逐卷 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土主权 司法主权 关税主权 贸易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主权 遭到破坏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肩负着 反侵略、反封建的 双重革命任务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中国人开始睁眼看 世界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总人数大大超过英军,广大爱国军民英勇奋战,但为什么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如何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 某位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鸦片正常贸易进行的。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 对英国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对中国而言:是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总人数大大超过英军,广大爱国军民英勇奋战,但为什么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解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象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应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8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格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要求未给予理睬。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 (1)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认为其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真正的原因应是什么? (2)英国在未到预期侵略目的时,对中国提出了什么要求?中国政府作何反应?针对清政府的这种态度,英国后来采取了什么途径来达到其目的?
思考: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如何理解这句话? 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根本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 攻陷广州 进逼天津 入侵北京 3、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4、影响(政治、经济等方面)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思考: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如何理解这句话?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两年 四年 主要在长江以 南沿海地区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主权遭到破坏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两年 四年 主要在长江以 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 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领土、领海、 司法、关税等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权力机构的变化 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的设置 总税务司的设置 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如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表现在: 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客观上刺激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经济上: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开近代思想的先河;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思想, 思想: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起跑线
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留给我们哪些教训和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封闭所以落后 教训: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 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 启示: 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潮流 练习
烧毁前圆明园 烧毁后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视 频
十二生兽首肖铜像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遗物,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后流落四方。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目前已经回归的有五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 ,还有五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铜像目前下落不明。
赔款;开口岸 新界 九龙司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 香港岛 《天》《北》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香港岛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数从沿海开始入侵,这给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或反思? 必须加强海防建设; 树立现代海权战略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长 江 汕头 天津 宁波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 上海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数从沿海开始入侵,这给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或反思? 宁波 福州 必须加强海防建设; 树立现代海权战略 意识;立足实际, 增强综合国力等。 厦门 广州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宁波 上海 福州 厦门 广州
知识结构 时间: 1840~1842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 中国的禁烟运动 原因 主要事件: 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 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 根本原因和目的: 主要事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1860年)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 B 课堂检测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自由通商 C.平等往来 D.出卖利权 2.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其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A B
A B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的利益 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D.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A B
D D 5.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6.“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此话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怎样的实质问题 A.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皇权至高无上 C.国力强盛 D.皇帝、大臣闭目塞听 D D
7、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进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管理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 :“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 这件事至少发生在那一年以后?那商人指的是哪一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列举19世纪末西方列强 的侵华史实,概述国军 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强侵华时的国际国内的形势及与侵华特征的关系 2、列强侵华的双重性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 略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国际环境: 日本 明治维新以后,加紧对外扩张,制定了 “大陆政策”(根本) 直接: 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中国因素 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1894.9.17 1894.11 黄海海战 1894.9.15 旅顺大屠杀 平壤战役 1895.2.2 威海卫战役 1894.7.25 丰岛海战
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战争开始)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占旅顺大连) 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割三地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赔二亿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开四口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允设厂(新增)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
甲午中日战争对远东地区和近代中国社会 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想一想: 远东地区: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国际地位急剧 上升,一跃成为远东地区的重要国家 帝国主义对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严重的危机的同时,客观上也 刺激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 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得到了初步发展 政治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先 后有资产阶 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和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思想上:由地主阶级“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到资产 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
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 社会制度落后 清朝统治腐败 避战求和政策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练习见学案P41页第8题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 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2.经过(1900-1901) 廊坊 天津 北京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 设 拆 惩 改 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影响 内容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拆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惩 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改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表中看,列强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侵略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结合练习39。3 战争 背景 目的 签订条约 条约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战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清政府封建统治腐朽落后。 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 一种人、两种船、三种权、通十口、赔款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欧洲完成工业革命。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割地、赔款、开一口 既定国策(争夺市场、掠、原材料、掠夺殖民地)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马关条约》 设厂、赔二亿、割三地、通四口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 镇压中国人民起义,维护本国侵华权益。 赔、划、拆、 惩、改 《辛丑条约》
时间 侵华国家 侵略 范围 目的 控制中国方式 19世纪40~60年代 老牌资ˊ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老牌与新兴资ˊ共同侵略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与原因 时间 侵华国家 侵略 范围 目的 控制中国方式 19世纪40~60年代 老牌资ˊ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老牌与新兴资ˊ共同侵略 通过条约 攫取各种 特权。 集中东南 沿海长江 中下游 打开市场 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 瓜分中国 全面 侵略 以华 治华 原因:19世纪40~60年代,英法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依据史实,如何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战争 内 容 影 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战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依据史实,如何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政治:由 国家开始沦为 , 中国 开始。经济: 开始解体,中国逐 步成为资本主义 和 。 思想: 萌发。 完全独立的封建 半殖半封 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 近代史 自然经济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一种人、两种船三种权、通十口赔款 列强 中外反动势力 政治:清政府开始被 控制, 公开勾结, 中国 加深。经济: 继续瓦解,19世纪 六十年代 运动出现,六十七年代 产生。 思想:早期 思想出现。 半殖半封 自然经济 洋务 民族资本主义 割地、赔款、开一口 维 新 允许列强设厂 经济: 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但清政府放宽 客观上促进其得到初 步发展。政治: 大大加深。维新派把维新 变法与 结合。 登上政治舞台。 民间设厂的限制 设厂、赔二亿、割三地、通四口 半殖半封 救亡图存 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 社会。 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经济:中国 受到列 强控制。外交:设 ,列强加强对中国控制。 清政府 赔、设、拆、 惩、改 税收 外务部
列举1840至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 鸦片战争前后: ①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并在广东严加设防,令英军无隙可乘 ②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显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饶的反侵略精神 ③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江苏镇江的副督统海龄 2.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反抗: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 人民的反抗: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运动的英勇反 抗 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是: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有哪些? 发动侵华战争; 签定不平等条约; 侵犯中国主权,如控制关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割占中国领土; 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等 经济侵略: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等 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列举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 战争 条约 列强获取权益 社会性质变化 侵华 特征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沦为 双半社会 军事侵略与 经济侵略相 结合,以商 品输出为主 政治:割领土, 侵犯主权, 干涉中国内政; 经济: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控制关税, 资本输出; 军事侵略迫 使清政府屈服, 镇压中国人民 的反抗 《南京条约》 双半社会 程度进一 步加深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进行商品输出, 同时注重资本 输出 双半社会 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经济上注重资 本输出,政治 上扶植代理人, “以华治华” 完全沦为 双半社会 《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 2、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日本 明治维新 大 陆 政 策 世界 亚洲 中国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对外扩张 浓厚封建性残余 对外扩张 内部起义不断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对外扩张 明治维新 浓厚封建性残余 对外扩张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大 陆 政 策 中国东北蒙古 世界 亚洲 中国 朝鲜 中国台湾 日本
考点三: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正确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之间的关系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0世纪30年代日本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 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③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1937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中国的国内政局为国共对峙,国民政 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 靖之风盛行。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根本原因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历史原因: 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现实原因: 中国的国内政局为国共对峙,国民政 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 靖之风盛行。 有利条件:
全民族的抗战概况(三大战场):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2、中共: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防御阶段: 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 先后组织四大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 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意义: 相持阶段: 特点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2、中共: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 防御阶段: 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胜利 相持阶段以后: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9)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形成原因: 合作 抗日 两个战场 两支军队 两种路线 主要作用 国民党 共产党 政府军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 路线 防御阶段 全面抗战 路线(1937 年秋制定) 八路军 新四军 相持阶段 到来后 敌后战场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共两次合作有什么不同?从两次合作的不同结果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不同点 斗争对象 合作方式 结果和前途 第一次 北洋军阀 党内合作 基本推翻北’ 统治 ,但合 作破裂 第二次 日帝 党外合作 取得抗战胜利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党内合作是指某一党派组织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 另一党派组织,并以那一党派组织的名义展开工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两个不同政党相互之间的合作. 前者是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是政党,因此合作要以 国民党的身份进行党内合作 后者则承认了中国共 产党也是政党的这一事实 作,这种党派合作的 方式就是党内合作。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作用?见学案P60母题迁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作用?见学案P60母题迁移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联系 区 别 相互依存,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日都作出了积极 的贡献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依靠的力量 国民党统治区域, 划分战区阻击敌人 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 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战场范围 作战规模 和方式 大兵团的大会战,以阵地 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和运动战 在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场 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 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战略地位
日军的滔天罪行: ▲除上述罪行外,日军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30万人以上 2、潘家峪惨案: 思考: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30万人以上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细菌部队 ▲除上述罪行外,日军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旅顺大屠杀)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华,美化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逃避战争责任。甚至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影响了中日友好关系,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教义,源于日本民间的“御灵信仰”,即通过 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靖国神社的性质已由安魂变为表彰效忠天皇的所谓“忠节”。 靖国神社中有一座被称为灵玺簿奉安殿的大殿。它建于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军人的灵位,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的灵位。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灵位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其中有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7人。由于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占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发出“神道指令”,切断了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根据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保守势力处心积虑要冲破禁区.
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
思考: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 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惊世一跪
三、抗战的胜利: 1、日本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抗战胜利的原因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练习见学案P59页例1
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⑴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根本保证) ⑵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 ⑶国际援助:美、苏等国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⑵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⑶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⑷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仪式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比较 战略战术 结合学案P58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 民众动员 战略战术 国际环境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 清政府腐败无能 清政府抵制民众 的抗日热情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民族抗战 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中共制定持久战的方针 李鸿章采取避战 自保,消极应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中国抗战得到了反法西 斯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
思考:两次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探索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中共一大、二大纲领 国民大革命时期: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 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
考点四: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作用 2、农民阶级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3、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过程 开始标志: 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定都: 天京,与清政府对峙 全盛时期: 西征取得胜利 由盛而衰的转折: 天京变乱(原因) 失败标志: 天京陷落 《天朝田亩制度》(前期,1853年) 治国方案 《资政新篇》(后期,1859年) 性质、意义: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新特点: 练习
加剧 外国侵略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激化 自然灾害
二、准备 1、理论的创建: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 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义、 中国儒家思想、 农民的平均思想 2、组织准备: 形成以洪、杨、冯、萧、韦、石六人领导核心
1、金田起义 (1851年初) 定都天京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3、定都天京, 建立政权 (1853年春)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 (前期) 后期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土地分配 方法 原则 (核心内容) 主要内容 原则 产品分配 方法 性质:建国纲领 评价:革命性、 空想性、落后性
革命性: 空想性:主观上:绝对平均主义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性质 反映了农民的强烈愿望 反映了农民的强烈愿望 革命性: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标志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主观上:绝对平均主义 客观上:没有安定环境,不可实现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资政新篇》 时间: 1859年 颁布者: 洪仁玕 政治 经济 内容 文化 评价: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发展资本方案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方案 衰落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出台背景 全盛时期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制 “四有二无”的绝对平 均主义,消灭私有制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广泛支持 未引起强烈反应 革命性、空想性、 落后性 未实行 作用、局限 农民战争最高峰 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 水平 结局 都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未真正实行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的空想 符合时代潮流的 进步纲领 实质
天京变乱(转折) 1.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洪 逼 疑 2.经过 杀 走 杨 韦 石 灭 杀 责 3.后果: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阶级局限性: 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小生产者,而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自私性和狭隘性, 2、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4、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时代局限性: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的力 量过于强大 2、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 领导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打破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意义 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具有哪些 新特点: (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外国侵略 (3)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 (4)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A 巩固练习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 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 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 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太平军初建政权的地点是( ) A.桂平 B、永安 C、长沙 D、南京 A B
B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 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A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 因为它规定(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4、1853年,太平军西征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巩固天京大本营 B重创了湘南地主武装 C 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 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B A A
6、太平天国后期曾出现“国中无人”“ 朝中 无将”的危险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A满汉地主武装共同镇压太平军 B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军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乱 D太平天国北伐失利 7、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 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C
8、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 两位勇爵王——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 受巨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 断可长久坚持。”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 是( ) A谴责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表彰英王、翼王的功绩 C推卸失败责任乞怜于清政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D
D C 9、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 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 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 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10、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一样, 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它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D C
B 10(2010年 重庆模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 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 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 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 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 采”。这表明他(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B
B (2008年全国)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 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 业文明的转变,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 想启蒙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整个社 会的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考点五: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考向嘹望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职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 2、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3、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地位。
考点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程标准 考向嘹望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中共建立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考点七:国共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考向嘹望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长征及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2、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对祖国统一的展望。
考点八: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考向嘹望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民主革命中呈现出的革命精神,包括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太平天 反封 国运动 建反 侵略 失败 义和团 扶清灭洋 运动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胜利 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的道路 阶级 纲领 实践 结果 意义 认识 农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天朝田亩 制度》《资政 新篇》 太平天 国运动 反封 建反 侵略 农民阶级是民 主革命的主力 军,其阶级局 限决定了单纯 的农民斗争不 可能成功 失败 义和团 运动 扶清灭洋 第一次 历史性 巨变 资产阶级是革 命的动力,但 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道路行不通 三民主义 推翻..建立.. 果实被..窃取 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义 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第二次 历史性 巨变 无产阶级是革 命的领导力量, 只有中共才能 救中国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胜利
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国共政策变化: 中共:武装反抗、土地革命——抗日反蒋—— 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逼蒋抗日) 国民党:镇压革命——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联共抗日) 中国革命发展: 大革命失败 探索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重新高涨 革命受挫(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革命转危为安(长征) ▲大革命失败给中共什么教训? 认识到掌握军队和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一、探索革命道路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 2、经过: (1)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 教训启示: (3)根据地建设 南昌起义:时间、领导人、意义 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教训启示: 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 中国国情,不能成功;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 目的: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路线: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作用:政治翻身、经济得土地、生活有保障、 革命积极性高、经色政权巩固。 经济建设: 政权建设 名称、时地、人物、 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内容:中共领导、……三者结合 相互关系:……是主要斗争形式 ……是根本内容 ……是战略基地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走这样的革命道路?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不同:俄国城市包围农村 原因:中国国情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面P72
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目的:保存革命实力 3、概况(1)开始的时间、出发点:1934、10 瑞金 二、革命重新高涨 三、革命受挫——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四、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长征) 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目的:保存革命实力 3、概况(1)开始的时间、出发点:1934、10 瑞金 (2)胜利进军:陕北会师 1935、10 (3)胜利结束:会宁会师(三军? 1936、10) 4、遵义会议(1935年) 内容:纠正、组织上、军事上 意义:结束、确立、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 5、意义、长征精神?(面对面P74) 6、胜利原因: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及原因(面对面P71)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经历了哪两次 历史性的转变?简述两次转变的历史背景和转变过程。从中党吸取了怎样的教训,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两次历史性转变:由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民族战争的兴起。 背景和转变过程:背景从实现转变前的革命状况分析。 教训:中共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因此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日本侵华史实: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东三省(开始扩大侵华)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4)主要战役:四次大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6、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本课知识脉络: 1、时间:1937、7、7~1945、8、15 2、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3、突出特征:全民族抗战 4、日军三大罪行: 5、中华民族抗战: (1)三个阶段 (2)三个战场:正面、敌后、国外战场 (3)两条战线:片面、全面 (4)主要战役:四次大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6、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1937、7—1938、10战略防御 1938、10—1944战略相持 1944—1945、8战略反攻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原因、标志、罪行) 二、中华民族抗战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面P76)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2)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组织百团大战 (4)巩固抗日根据地 三、抗战胜利 1、中共七大的召开(联系选修二) 2、日本法西斯投降:1945、8、15…… 四、胜利的意义…… 五、胜利的原因……(面对面P76)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原因、标志、罪行) 根本原因: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原因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时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未作战备 标志:1937、7、7卢沟桥事变 罪行: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41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除上述罪行外,日军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旅顺大屠杀)
二、中华民族抗战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面P76)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尖锐 经过: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共两次合作有什么不同?从两次合作的不同结果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不同点 斗争对象 合作方式 结果和前途 第一次 北洋军阀 党内合作 基本推翻北’统 治 ,但合作破裂 第二次 日帝 党外合作 取得抗战胜利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建立 1937、9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
四次大会战:…… 失去华北、华南、华东大片领土 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路线、概况)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含义、原因) 初期积极抵抗 表现: 结果: 原因: 意义: 相持阶段:消极抵抗、积极反共(皖南事变) 四次大会战:…… 失去华北、华南、华东大片领土 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概况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时间、内容 (2)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分布特点? ▲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地域分布有何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分布 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 多在江南 革命中心在南方 抗日根据地 多在华北 革命中心在北方 (3)组织百团大战: 背景、时间、地点、军队、领导人、目的、意义 (背景: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分裂活动日益严重) (目的:振奋抗日精神,争取形势好转) (意义:打击气焰、提高威望、坚定信心)
(4)巩固抗日根据地 背景:日军扫荡、国民党封锁 措施 意义:度过了难关,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中共在延安留下了哪些可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的精神)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反扫荡 三三制政权 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 2、胜利的意义: (1)第一次……完全胜利 (2)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3)由衰转盛、奠定民主革命胜利基础 (4)提高了国际地位 (5)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3、取得胜利的原因 (1)日本方面(2)中国方面(3)国际方面:
思 考1、抗日战争特点(名师面对面) (1)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2)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3)中共起中流砥柱的作用(4)以弱胜强(5)持久性战争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了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①七七事变后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实现合作 ②正面、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作战: 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掩护敌后战场的开辟与发展;敌后战场有力配合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作用日益突出。 ③两党虽有摩擦,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 3、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列强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比较两次战争的结局及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面对面P76)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影响两党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变化: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因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5、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列强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比较两次战争的结局及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面对面P76)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领导力量 对民众的动员 战略战术 国际环境
1、近代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史实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时间、 侵略国 原因 签订条约 重大影响 人民反抗 ▲前四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侵略斗争 取得完全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阶段 19C中期 19C末20C初 特征 公开武装侵略 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成因 工业革命开展 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工革开展 3、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不同结局的原因 (名师面对面) 4、辩证分析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 破坏性(消极作用占主体): 建设性(客观作用次要): (1)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冲击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2)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5、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史实 阶级或 政党 探索史实 意义 地主阶级 抵抗派:师夷……制夷 洋务派:师夷……自强 抵:…… 洋:失败。标志近代化开始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失败。肩负反侵略反封建任务,揭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 资产阶级 维:戊’(君主立宪制) 革:辛’(民主共和制) 维:失败,思想解放 辛:果实被窃。倒帝制、立共和国、第一次巨变 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 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 共 马’论与国情结合,找到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结束屈辱史
6、近代中国抗争的阶段性特征及成因 《辛丑条约》前 《辛丑条约》后 特点: 反侵略与反封建基本分开, 反帝反封紧密结合 但以反侵略为主 《辛丑条约》前 《辛丑条约》后 特点: 反侵略与反封建基本分开, 反帝反封紧密结合 但以反侵略为主 成因: 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 列强以华治华, 但以战为主; 两大矛盾汇流 列强公开武装侵略。
7、近代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突出 (2)义和团运动时期:民族矛盾突出 (3)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同帝’支持的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尖锐 (4)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尖锐 (5)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5年:国共矛盾(阶级矛盾)为主 1935~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6)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7)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尖锐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政策、国共关系变化 国民党: 屠杀 — 不抵抗 — 攘外必先安内 — 联共抗日 — 反共 主要矛盾 1927—1931 — 1935华北事变 — 七七事变— 抗战后 阶级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为主 阶级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上升 阶级矛盾居次 中共:武装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武装反抗 土地革命 关系: 合作 ———— 对抗 —— 再合作 —— 再对抗 9、民主革命时期的民族精神 (1)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2)五四精神: (3)井冈山精神: (4)长征精神: (5)延安精神: (6)西柏坡精神:
9、中共召开或参加的重要会议 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大、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北平谈判、七届二中全会。 10、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三三制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