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理論 鍾美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Advertisements

历史组:李丹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自主学习 :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 1 、什么是对外开放 ?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 3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19 《山岳的形成》. 褶皱山 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 代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中國 (China)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漫谈《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前行三年的心路历程 我—— 深圳宝安中学, 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 我的追求—— 在历史的天空下,
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和学生同行 ——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站(教学点)网络图.
兩岸互動歷史 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安口食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製藥機械公會
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学.科.网 国际视野中 开放、合作、共赢的中国.
商务谈判礼仪.
福建 简称闽,省会福州,省名取自福州府、建州府二府首字,“闽”是福建最原始的名称,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
中國加入WTO幹部培訓讀本 第一章至第四章 報告人:邱垂正、姚聖泰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斌 • 北京
第二章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家佳的讀書報告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从历史角度看世博.
大国内外政策调整与 大国关系新发展 10月份形势与政策.
罗斯福新政 NEW DEAL 江苏省仪征中学 王玉兵.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第7章 国际货币体系1.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材的地位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生产模式的特点。(3分)
第五章 教育目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 编辑人:刘瑞兴 指导老师:麦文燕 吴霞 编辑地址;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编辑时间:
17. 關 稅 甲、基本觀念 壹、關稅法之關稅意義 關稅係指對國外進口貨物所課徵之進口稅。 貳、關稅相關之概念 一、內地稅與關稅(國境稅)
上海梦:城市现代化历程 苏智良.
主要的動物---豬 近年來由於工商業起飛,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農民的收入卻未因此而增加,因此養豬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並逐漸佔居養豬戶農民的主要收入,全盛時期本地豢養豬隻超過五萬頭,但也相對衍生了許多廢水排放的污染問題。 所幸在有關單位的全力輔導下成立了養豬專業區,並設置了褒忠鄉潮厝養豬廢水共同處理場以處理本村及鄰近村莊.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高考政治总复习 ——必修模块知识框架.
浅谈中国农村改革问题 一、中国农村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五章 台灣的經濟 發展與成長.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九章 国 际 法.
考点17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四篇 作 文 第25课时 “感谢信”和“消息”写作解读及指导 第26课时 京考作文解读及指导 第27课时 一箭中的,让作文符合题意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专题复习之提建议 对七.八.九年级有用的“如何提建议”的做题要领.
专题讲解 辨析并修改病句.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资料卡片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2001年11月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知识呵护生命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国家安全 厦门软件学院电子技术系.
金門縣國教輔導團 語文領域 漫遊與迷向-- 語文教育的反思與創新 中正國小 姚語歆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必修二 单元复习.
國際企業管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本次課程 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第二節 近百年世界秩序的變遷與重整.
保單規劃策略 25至35歲的「年輕爸爸」:因為剛出社會或值創業初期,甚至新婚或孩子尚年幼,若再加上房貸的壓力,將使原本收入已十分有限的壓力更為加重。因此,投保初期應量入為出,以純保障型或定期壽險為主,再搭配意外險、住院醫療保險及防癌險….等,待經濟寬裕,再將原本保障型的壽險轉為儲蓄險或增加保障。 36至50歲的「壯年爸爸」:此階段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多數的「壯年爸爸」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然而許多好發於中年男性的疾病,如:癌症、心臟血管疾病在此時的發生比率也相對較高。此時期距離退休尚有一段時間,為減輕家
多角貿易資訊管理系統 系統簡介 唯鼎企管資訊有限公司 報告人 吳巧玉
WTO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之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國際貿易理論 鍾美芳

教學大綱 一、使用教材(書名、作者、出版社) 國際貿易導論,劉碧珍等三人,' 雙葉出版社 二、參考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 相關個體經濟學,貿易戰爭(500年全球貿易進化史) 三、教學方式 經由理論講解國際貿易架構 四、成績評量及標準 期中及期末評量各佔30%,平時表現及出席狀況40%。 五、前置或延續學科 個體經濟學

教學內容 週 次 We ek 教學內容 Teaching content 01 貿易史國際貿易趨勢分析 02 國際貿易趨勢分析 03 理論工具之講解 04 理論工具之分析 05 理論工具之應用 06 小考並講解 07 古典貿易模型 08 李嘉圖實証 09 期中評量

教學內容 10 特定要素模型 11 H-O四大定理 12 Leontief 矛盾 13 經濟成長 14 經濟成長的台灣實例 15 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16 產業內貿易 17 小考並講解 18 期末評量

教學助理 四國四B 莊人龍 輔導時間: 從第三週起 每星期三中午12:10~1:20 輔導地點: T0406

國際經濟學 國際貿易:探討國與國間商品交易 國際金融:討論國與國間貨幣面交易

世界貿易史

15世紀(葡萄牙將世界踩在腳下) 貿易源自歐洲人尋找香料 此時期之歐洲為重商主義,鼓勵 出口、限制進口,各國貿易為保 護主義 «馬可●波羅遊記»激發狂熱追求香料與黃金的歐洲人----葡萄牙

葡萄牙的航海史 葡萄牙→往南行(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 →印度南方(取得所需香料) 強迫性貿易據點需靠軍事力量來建立和維持 (完成人類史上第一次由歐洲繞到非洲南端到達 東方的創舉) 強迫性貿易據點需靠軍事力量來建立和維持 (葡萄牙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藥武器的國家之一) 中國第一次使用火藥於戰爭的朝代: (宋朝)

16世紀(西班牙控制海洋、控制世界) 西班牙一位接受”地圓學說”的探險家-- 哥倫布 西行發現新大陸(取得黃金與白銀) 西班牙的國際貿易商船一千多艘在大西洋兩岸間穿梭往返 (美洲讓西班牙的財富多得快要[溢出來]了)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 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從國名即知 象牙海岸、黃金海岸(迦納)、 奴隸海岸(貝南)

不改變意味衰落及死亡 葡萄牙及西班牙 殖民地原物料→賣給其他國家→只取回黃金→國內工業極度萎縮→走入衰敗 ●麥哲倫對兩國的衰敗: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改變而死亡。 提問:麥哲倫海峽位於何處? 南美洲南端(隸屬智利)

17世紀(荷蘭的創新商業模式時代) «海上馬車夫» 2.建立良好商業信用,為其贏得海運貿易的世界市 1.獨門保鮮漁獲技術,出口賺取黃金,改進了造船 技術。 2.建立良好商業信用,為其贏得海運貿易的世界市 場。 成立第一家聯合股份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 主要利潤來自香料 1609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誕生

大量的財富使國力增強,殖民地遍佈世界 東亞:佔據台灣 東南亞:印尼為其殖民地 非洲:從葡萄牙手中奪取航線要塞『好望角』 大洋洲:為一國命名『紐西蘭』 南美洲:佔領巴西 北美洲:建造新阿姆斯特丹成”紐約”

16世紀末英國打造日不落國 搶劫式的海盜行為 因貿易引發的”英西大海戰” (西班牙無敵艦隊戰敗,海上霸權轉向英國) 一六五二年英荷為貿易與殖民地爆發第一次 戰爭 (英國擁有雄厚工業,荷蘭過度依賴對外貿易,致荷蘭承認英國擁有與荷蘭同等的貿易權) 多次英荷戰爭爆發,英國逐漸成海上霸主

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 瓦特靠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 亞當●斯密靠“國富論”為全球貿易締造 新秩序 英國產能過剩,亞當●斯密提出自由貿易 可使利益最大化,奠定英國貿易地位 英國全面零關稅的自由貿易令其成為“主宰世界的帝國”(其出口量佔世界貿易的2/3)

三大偉人締造英國突出表現 為工業革命創造科學鑰匙: 牛頓 開啟工業革命大門: 瓦特 揮動看不見的手,締造經濟新秩序: 亞當.斯密

自由貿易培育英國人的新帝國觀點 “拿破崙戰爭”使英國成為19世紀 世界霸主 殖民地的作用不再是土地本身,而 是為拓展貿易 其“日不落帝國”不再以佔領土地 為目標,而是依靠海上霸權,進行 全球性的世界貿易

19世紀 以英國為首向世界各地拓展其 國家勢力 崇尚Adam-Smith自由放任的自 由貿易 以貿易為引擎,達到國家快速 富裕的目標

霸主英國極力推動自由貿易 英國強盛,產品競爭力強,需他 國開放市場(意味推行自由貿易) 他國接受===談判桌上談交易方式 他國不接受===武力解決 (如中國近代史之鴉片戰爭)

新興國家奉行貿易保護 第二次工業革命,讓崛起中的德國加入強國行列。其於化工、石油及新的交通工具成為世界龍頭。 貿易保護鼻祖(德國李斯特)===主張「保護關稅制度」使其免於與英國直接競爭。 美國Hamilton提出幼稚產業論,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始終是全世界製造業平均關稅率最高的國家 德國、美國產品競爭力的增強,為維護國家利益,使英國於1930放棄自由貿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 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分配不均,導致工業國間矛盾,摩擦漸多,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美國從[債務國]變成 [債權國] 『實力弱小時,國家保護經濟 經濟強大時,實施自由貿易』

美國讓自由貿易旗幟再度飄揚 1930因美國胡佛總統簽署「關稅法案」 (美國對進口物質課53%之重稅),引發連鎖報復,全球貿易總量縮小60%。 (提問:美經濟學者群起反對?) 因美為第一債權國,自由貿易對其有利 1933“羅斯福新政”美國走出危機,總統的smile &confidence喚起人民對生活的希望。與他國簽訂[互惠貿易法]

美國採最惠國待遇,推動自由貿易 於二次大戰後開羅所舉行之三巨頭會議中談及GATT。 (美羅斯福、英邱吉爾、蘇聯史達林) 經過八次回合談判,於1996年WTO完全取代GATT之功能。

希特勒獨裁,重建德國秩序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採『新政』 [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德國希特勒採“戰爭”試圖解決危機,於1939因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美邀集44國共商支撐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 」的整合,即為”布列頓森林會議”

布列頓森林會議 金融領域: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投資領域: 世界銀行(WB) 貿易領域: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直至1996共47年時光裡, 八次回合談判,全球關稅 由40%降至4%。

美蘇冷戰中的貿易對決 二次大戰後,各國分為「自由主義」與「極權政體」。 杜魯門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並對其展開經濟封鎖。 美國利用沙國操控石油價格,以弱化蘇 聯經濟。 而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卻扶植了未來成 為其對手的日本與德國。

日美貿易摩擦:盟友還是敵人 美國讓日本快速復甦 1950朝鮮戰爭爆發,日成為美國之“兵工廠” 日本產業政策的扶持,低廉生產成本, 使其保持對美的巨額貿易順差 貿易中的幫手: 固定匯率(¥360 =$1) 美國經由1985“廣場協議”使美元對主 要國家貶值,以緩解對美貿易關係。日 一路升至 (¥130 =$1)

聰明的德國,聰明的貿易 美國為對抗蘇聯,「馬歇爾計畫」對西德採扶植政策,到1980年,西德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 德國雙贏的貿易政策: 分散出口商品的種類及出口的對象國; 向一國出口後,會在這國家進口大批商品

開發中國家的艱難選擇 自由貿易? 貿易保護? 亞洲四小龍(資源貧乏,人口規模小),以出口勞力密集產業為導向。 自由貿易? 貿易保護? 亞洲四小龍(資源貧乏,人口規模小),以出口勞力密集產業為導向。 自由貿易推動跨國投資,也推動國際 分工與產業升級。

金磚四國(BRICs) 世界原料基地,咖啡王國 巴西(Brazil) 世界加油站 俄羅斯(Russia) 世界辦公室 印度(India) 世界工廠 中國(China)

新整合趨勢 區域性經濟同盟 國際性經濟整合

5 台灣貿易史

前言 台灣位居東亞大陸通往南洋及歐美 大陸海上交通的要衝, 自古即是東 西貿易的重鎮。 台灣經濟的發展自古即以貿易為重 心, 其角色和中國及日本的對外貿 易政策有密切關連。 本章的目的是要回顧自17世紀以來 約400年間台灣貿易的歷史, 並以之 檢驗比較利益的原則。

5.1 明朝時期(1624年之前) 明朝對國際貿易採嚴格的限制, 除了禁止一般民眾出海(海禁) 之外, 只針對有邦交國(所謂朝貢國) 實施限制性的「朝貢貿易」。(例如:大長今中朝鮮與明朝之接觸) 所謂「朝貢貿易」是在政府控制下的有限度的官方貿易。

5.2 荷蘭時期(1624—1662年) 17世紀初期歐洲的海上勢力逐漸向東亞延伸, 包括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航海國家都在東亞取得貿易的據點, 它們也都開始注意到台灣在海上貿易的價值。 荷蘭的艦隊首先於1622年占領澎湖島, 意圖以此作為與中國貿易的基地; 但明朝政府雖不領有台灣, 卻將澎湖列為版圖之內, 要求荷蘭撤出。(後移居台灣安平,即現今之安平古堡)

續荷蘭時期 在現今安平建立熱蘭遮城。作為東 亞貿易據點 引進蔗糖技術,種植甘蔗,輸往日本、歐洲等地,引進耕牛,提升稻作的生產力。 西班牙人在基隆,建立現為紅毛城,後被荷蘭人逐出,使荷壟斷在台的 貿易利益。

5.3 明鄭時期(1662—1683年) 鄭芝龍(擁有武力的海上集團,為荷蘭取得中國商品的重要通道)的海上勢力由其子鄭成功繼承。鄭成功於其父降清後, 舉「反清復明」的旗幟在中國東南各地和清廷作戰, 並以廈門為基地, 進行和台灣、日本及南洋的貿易, 以商業利益支持軍事支出。 1662年鄭成功進攻安平,將荷蘭人逐出台灣, 其後22年間,台灣在鄭成功及其子鄭經的統治下繼續扮演海上貿易中繼站的角色。

5.4 清朝: 鎖國時期(1683—1858年) 鄭氏被清朝消滅之後, 清廷解除遷界之令, 准予人民復歸沿海居住。 1685年開始, 康熙帝也逐漸解除中國沿海對外貿易的禁令, 因此中國商船開始增加,它們將生絲及絲織品運往日本及東南亞各地銷售。 後來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對日貿易幾乎完全中止, 台灣的對外貿易, 遂限於兩岸之間。

5.4 清朝: 鎖國時期(1683—1858年) ㄧ府(安平)—廈門(康熙年間) 二鹿(鹿港)—泉州(乾隆年間) 三艋舺(萬華)—福州(乾隆年間)

5.5 清朝: 開國時期(1858--1895年) 允許對外貿易,不准外船入港後期 5.5 清朝: 開國時期(1858--1895年) 允許對外貿易,不准外船入港後期 鴉片戰爭後清廷於1842年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長達155年), 並開放廣州、上海、廈門、福州及寧波對外貿易。 其後英法聯軍再侵中國, 清廷於1858年被迫簽訂天津條約, 再開放包括安平在內的五個港口對外貿易。 但條約簽署後, 爭執又起, 乃於1860年重新簽訂北京條約, 清廷應法國人的要求把台灣北部的淡水港也納入開放通商的名單之列。

5.6 日本時期(1895--1945年) 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此後50年間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在這50年間台灣在日本的政策誘導下, 農業有長足的發展, 產業分工也與日本作為分工的主要對象, 因應日本國內的需求,在糖、米兩方面生產均快速的擴大。

5.6 日本時期(1895--1945年)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1) 1950年代臺灣的主要出口品以糖、米為主 ,後期鳳梨及洋菇罐頭漸露頭角。 (2) 1958年政府改變貿易政策,由「進口替代 」政策改為「出口擴張」政策,此後紡織品漸 漸成為出口主力。 (3) 1960年代中期以後外商在臺投資電子加工 業,電子產品漸漸成為出口的主力。 (4)除紡織及電子產業外,一般的勞力密集產品 如玩具、運動器材、腳踏車、塑膠加工品、五 金等均為1970年代出口的重要商品。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1980年代是電子電機產品出口的黃金時期,但電視機、雜貨等製造品的國際競爭力衰退;資訊產品興起。

5.7 戰後時期(1945年以來)

5.8 臺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台灣的貿易政策

1.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進口替代的時期(1945--1958) 政府希望藉由嚴格的貿易管制,提供國內產業發展的空間,以國內自製取代國外進口。以消費性產品 (如紡織品) 為主要替代目標。

傾向民生工業生產。 民間因關稅,配額的管制,而出現 貿易順差;政府因進口國防需要、 石油,把順差全淹沒。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出口擴張的時期(1958--1969) 新台幣大幅貶值(1$=24.58~36.08)、出口收入的15%可以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提供出口廠商低利融資、出口退稅制度及加工出口區等,開始出現貿易順差。 第二次進口替代的時期(1969--1980) 以生產原料和機器設備為主要替代目標,「第五期四年經建計畫」,傾向工業品自我生產。

2. 1980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進口管制的降低

2. 1980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關稅減讓 名目關稅率與實質關稅關稅率(加權平均稅率) (1)1982年分別為31.0%與7.6% (2)1991年底分別為9.7%與5.0% (3) 2003年分別為6.3%與1.9%

關稅減讓特徵: 階梯式關稅(上游往下游稅率逐步升高) 工業品關稅先降,農產品關稅後降;出口比率愈高之工業品,關稅減讓幅度愈大。 先放鬆進口管制,後進行關稅減讓。

服務業市場的開放 1986年起政府逐步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票券業的執照;開放國際及國內航空業執照。 1987年起逐步開放電信市場,包括電話機、數據機、呼叫器、加值型網路業。 1996年完成「電信三法」,將電信局的營業部門分割成立「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並開放無線通訊(大哥大)及固定網路(市話及國際電話)的市場。 除取消服務市場的進入障礙外,政府並允許外國業者參與國內的金融及電信市場。

9.3 加入WTO以後的貿易政策 我國在1990年正式申請加入GATT(WTO之前身),在2002年1月正式獲准成為WTO會員。

加入WTO後,我國取消「菸酒公賣制度」,將「公賣 利益」改徵「菸酒稅」,並開放民間業者釀酒。 我國在入會時,對21項敏感性農產品採取「關稅配 額」措施,其餘農產品則開放進口,課徵關稅。 我國在入會時,承諾每年進口稻米144,720公噸;目 前稻米也採配額關稅,配額(144,720公噸)外關稅 為每公斤45元。

9.4 兩岸貿易與投資關係 1978年中國確立改革開放的路線之後,兩 岸就開始了初步的雙向貿易。初期貿易量 不大,臺灣對中國的出口以工業產品為主, 而中國對臺灣的出口則以中藥為最大宗。 1991年臺灣允許廠商赴大陸投資後,對大 陸投資金額即不斷快速累積,已成為臺灣 最主要的海外投資地,不僅投資件數逐漸 增加、平均投資規模逐漸擴大,且投資結 構也由勞力密集財轉向電子科技產品。 國際貿易導論

9.4 兩岸貿易與投資關係 國際貿易導論

9.4 兩岸貿易與投資關係 由表9.3得知: 1995年臺灣對大陸之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比重 仍微乎其微(占0.34%),2003年時該比重已超 過15%,2010年更高達28.02%。 過去對大陸之出口多係投資帶動的出口貿易, 因此以投資生產所需之半成品、零組件與機器 設備為主,至於消費所需之最終財比重則非常 低。不過此一趨勢隨著臺商所需中間財逐漸在 當地生產(亦即當地化),預料我國對大陸出 口最終財的比重應會逐漸增加。 國際貿易導論

3. 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爭議 進口替代政策的陷阱 世界各國採取進口替代策略的國家失敗的多,成功的少。比較著名的成功案例包括日本的鋼鐵業、汽車業、家電業與韓國的鋼鐵業、造船業、紡織業及台灣的紡織業、石化業等。 Krueger & Tuncer (1982) ,發現在進口替代下受保護的產業並沒有論者所預期的學習效果。

出口擴張政策的成功 出口擴張政策的成功:資源配置效率高,引進國際市場紀律,產業有規模效益。 台灣、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採行出口擴張政策的國家,均獲得經濟的快速成長。 Bhagwati (1985) 認為出口擴張所以較進口替代成功是因為前者對資源配置產生較少的扭曲,因而資源配置的效率較高。

4. 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 不論是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均對發展高科技產業抱持濃厚的興趣, 台灣也不例外。自1980年起政府即有「策略性工業」的獎勵政策, 對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效果大、市場潛力大的所謂「三高」產業提供五年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或加速折舊) 的優惠; 而政府所認定的策略性產業大部份也是高科技的產業。 一般認為高科技產業具有外部性的利益,產生額外的效益,根據一般的經濟理論,值得政府加以補貼。

4. 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