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传播的 新变化研究 主讲:严功军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引言 一、“风险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学者乌尔利希·贝克提出。尽管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但随着近些年各种区域性和世界性的社会危机频繁出现,伴随着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传播的推动,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这一理论。 从切尔诺贝利到9.11、从伊拉克战争到朝核问题、从英国的疯牛病到全球气候变暖,从非典到甲流。 从吃得更好到吃什么有益于健康?我们生活在不确定、不安全之中。 世界风险社会的出现
二、风险社会与国际传播”这一看似不相关的问题日渐被学界关注并纳入了研究范围。 1.风险社会与传播研究 (1)风险社会与信息传播关系紧密: 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的定义就像是一支魔棒,在一个对自身造成威胁的迟钝的社会,它可以激活政治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众传媒对风险的揭示就成为流行的思想狭隘的‘更多同样的事’这一态度的解药。
世界风险社会具有一种政治爆炸的特性,这种爆炸的核心是大众媒体、公共舆论、政界、官僚、经济界,而且并非一定要在事件的发生地出现 媒介能起到一只“文化眼睛”作用:它通过对社会风险的报道,可以开视风险上的“瞎眼公民”,从而引发他们进行风险治理
《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国际新闻界》,2006.03 (3)我国风险社会与传播研究,基本上兴起于2004年,2006-2008出现了大量研究文章。如以下文章: 《现代风险报道中的传播悖论》《国际新闻界》,2007.10 《媒体先锋:风险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 ——以2006年“多宝鱼”事件为例》,《新闻大学》,2008.04 《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国际新闻界》,2006.03
《风险社会中的传媒监测功能及边界剖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7 《风险社会危机传播困境之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风险传播与媒介焦虑》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6 《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与媒体责任》,《新闻战线》,2007.03 《当代中国媒介风险报道透视》,《武汉大学学报》,2006.07 《风险传播的悖论———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新闻报道》《江淮论坛》。2006.02 总结:责任与悖论
2.风险社会与国际传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贝克:由风险社会到世界风险社会; 当前社会的主要特征:全球化 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全球性 (2)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传播的责任和悖论更复杂,影响更大,无论从信息传播软实力建设,还是维护世界的和谐发展,国际传播任务更重,意义更大。
(3)中国体现: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在风险充斥的转型社会,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民族形象等方方面面,关系着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和平与稳定。 a.国家重视(3.14事件、汶川地震、奥运会国际传播转变的启示) 案例:奥运会与2008年:中国媒体应对国际媒体挑战 47号令与477号令:国际传播局势复杂。
1月:苏丹达尔富尔事件对中国的污蔑 2月:斯皮尔伯格辞去北京奥运艺术顾问 3月:西藏问题 4月:火炬事件 5月:地震 6月:人权状况 7月:互联网管理 8月:天气状况 9月:三鹿奶粉事件 11月:重庆出租车罢工与甘肃陇南拆迁事件
b.李长春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重视国际传播能力 c.国际传播研究所的成立 d.国际传播专业即将申报成立(上海会议) e.软实力研讨会(清华大学) (4)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会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风险社会 中国风险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风险社会语境下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新变化
一、如何理解风险社会 (一) 风险社会的内涵 1986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出版了德文版的《风险社会》一书,该书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 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风险社会原因:反思现代性 现代性促使人类社会发展,同时也造成现代性的悖论,其结果就是风险社会的来临。 民主、理性 上帝已死:反理性、反权威,世界的无序化,群体事件 工业化、市场化 人的异化、资源枯竭、物欲横流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技术异化、生态、环保问题、恐怖主义、战争、健康问题 自由、个性、大众文化 低俗化、人文精神的没落,生活如何重新道德化、人性如何再次启蒙:存在的焦虑;生态危机与个人原子化
“这是最好的日子,也是最坏的日子;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的好像样样都有,但又像一无所有;我们似乎立刻便要上天堂,但也可能很快便入地狱。”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逢千杯知己少。
(三) 风险社会的特点
技术-经济:少数专家和政治领导人做决策,考虑利益最大化,选择承担风险。科学与人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如核电,克隆羊) 混合性,难以认知:科学知识的抽象与科技理性的抽象,相当复杂,难以认识到其危害。(多宝鱼事件) 后果延迟 大灾难的可能性 全球性(温室效应) 日常性和公共性:生活依靠科学理性,风险也就无所不在。
(四)结论 A.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过渡追求现代性所导致的结果,是科技与人为的结果。 B.传统社会中人们相信人的理性力量能够控制自然和社会,使人类能有序、有规则地发展。但当前社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多,人们不得不面对风险。 C.农业社会-自然风险;工业社会-可控制的外部风险;风险社会-高度不确定性和人为导致的公共风险。
D.工业社会的推动力:我饿;风险社会的推动力:我怕。现代性带来了意义丧失、自由丧失、安全丧失 E.风险社会的来临,预示着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已由工业社会的正面获利,转为风险社会中的预防、规避风险,生活的动力由物质追求转变风险的处理、分散和整合。
二、中国风险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1.共性:具备风险社会的所有特征 2.差异:尚未实现的现代化:现代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转型(政治、经济、文化)——现代性的悖论体现越强——风险高发的社会 3.体现 :政治、经济转型的后遗症:贫富差距扩大、民生问题、腐败问题、群体事件频发;生态危机、食品安全危机严重;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低俗化倾向,道德感的减弱;个体生存的非安全感和焦虑
三、风险社会的影响与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一)风险社会之影响 1.总体上:风险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动向,促使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向着更加复杂、更加偶然和更易分裂的方向变化。 政治更迭、民主、自由的反驳、国际政治的复杂化;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的悖论:环保与生态;语言的消解、民族的消解、文化的标准性、文化的消解与迷失、文化冲突;生存的危机
2.具体体现 (1)风险社会状态影响社会的政治的稳定,危及社会的和谐。 群体事件:政府与公众的对立;政府公信力的挑战;权威的丧失 SARS疫情与民众恐慌,社会安定的影响 风险社会影响国际政治:意识形态之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恐怖活动、局部战争、朝核危机
(2)风险社会状态影响社会发展 风险社会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失去生态、资源的支持 H1N1甲型流感的蔓延与旅游业 金融风暴与全球经济 风险社会阻碍科技进步:技术的异化与批判 风险社会阻碍文化发展的多元 (3)风险社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疾患,影响个体发展
(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1. 风险社会产生的原因、结果影响的范围都是全球性的。 反思现代性:全球性的问题 风险社会对世界各国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影响日益明显。
(2)风险社会的控制需要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在风险社会状态下的作用将影响着国际舆论、国家利益、国家战略,也会影响着国际力量、政治经济格局等的演变,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国际传播在世界协调和舆论监督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全球化与地球村的现实,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的界限日益模糊,从世界风险社会的角度看,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风险社会改变国际传播的理念和定位,对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新变化 (一)风险社会改变国际传播的理念和定位,对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险社会要求我们在国际传播中要进一步突破国家、民族、地域界限,突破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截然分明的观念,站在全球化和人类共同利益维护的高度理解和从事国际传播,从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的角度从事国际传播,从而对传播者的国际意识、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均提出了新的考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地球村的意识,把国际传播视为地球村内的内部传播,在有关恐怖活动、朝核问题、世界气候变暖、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报道中,摈弃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争议和偏见,从全球风险预防的角度,客观报道相关信息,维护全球发展的稳定和平衡
(二)风险社会促进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和内容的多元化,加剧了国际传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1.风险的日常化和公共化,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公民传播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央视火灾) 传者包括政府、媒体、NGO、公民等 传统的国际传播以政府为主体的特征被打破,政府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主体性在削弱,形成了多个主体合力传播风险事件的现状。
2.风险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类危机事件频发、人们的利益诉求的增加,政治危机、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都具备国际化特点,都可以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风险发生不可预测、混合、不确定,难以控制,经常使国际传播处于保持信息传播的准确、及时和风险事件不可预测、不确定性产生悖论的两难境地。 (飞机失事、王老吉事件、红牛饮料、西藏冰川融化,7.5事件等)
3.媒介融合的多媒体传播背景下,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能满足风险事件国际传播的快速性、生动性、连续性和立体性,有助于风险的控制,但传播主体的多元与新媒体的时效性优势也可能使国际风险传播的内容的权威性、可控制性、客观性减弱,有可能导致传播失误,谣言与流言泛滥,加之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国家之间误读依然存在,也可能引起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风险社会丰富了国际传播的作用和功能 在信息传播领域,国际传播的功能比较特殊,国家利益至上的因素决定了其政治功能的主要地位;经济全球化突出了其经济功能,文化全球化丰富了其跨文化沟通的功能。 世界风险社会的来临,会使国际传播的功能向一般传播的功能靠拢,信息传播成为主要功能;对风险的预测、控制为主要目的的国际社会的协调和监督功能得到彰显,而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为主的政治斗争、外交纷争及传播软实力的竞争和争论会相对削弱,传媒的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粘合剂功能逐渐增强,更强调综合功能。
(四)风险社会国际传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国际传播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对传播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险社会中国际传播的内容杂、原因广、影响大、效果不确定,很多突发事件是否报道、报道时机选择、报道的内容范围、报道的框架、议程的设置、报道的频率、报道的准确性等等,将直接影响风险事件的危害范围和程度,决定着国际传播的成败,是国际传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五)风险社会进一步彰显国际传播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育的价值 风险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他对公众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社会不仅要求国际传播的传者要从观念、理论知识、传播行为、传播技巧等多方面提高素质,应对全球性的风险事件,承担提升公众传媒素养的责任,同时,还要求广大受众也要不断提高国际传播信息接受的媒介素养,能对国际风险传播的内容进行鉴别、判断和选择,培育风险意识,从而降低报道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