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研究-簡媜 指導教授:鄭定國 執行TA:簡珮如
前言 台灣女性作家對文字的掌握,在進入1980年代之後有明顯轉變。 性別差異區隔了80年代台灣女性作家與之前的男性文學傳統,女性散文家在描寫視象與形象時,比起過去傳統男性創作者要敏銳,在描寫感覺與情緒時,牽涉到更多內心的細膩波動,這是男性在描寫日常生活時往往會忽視的領域,女性作家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特別敏感,旅行文學與環保文學在藝術上的成就,都是由女性作家支撐起來的。 尤其80年代以下,台灣當代散文,已成為一種實驗性、前衛性甚強的多元複合嶄新文體。 參考: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58 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麥田 2007 頁83
作家簡媜 註3 註1 註2
生平簡介 簡媜(1961年10月9日-),本名簡敏媜,出生於宜蘭縣冬山鄉冬山河畔的武罕村,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雜誌社編輯、廣告文案,並策畫「大雁當代叢書系列」,現專事寫作。 簡媜自稱是「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其創作廣泛多變,題材範圍從故鄉親情、女性書寫、育嬰紀錄,到城鄉變異、社會觀察、家國歷史、生老病死、 親子教育等,可以說是無所不能寫, 是台灣當代散文名家。 參考:簡媜《下午茶》洪範 1994 封面內頁 註4
生平簡介 簡媜生於一個平凡的務農家庭,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及兩個妹妹。鄉下的物資生活雖然匱乏,但是鄉村淳樸自然的人情,廣闊的山水風光,農村的童年生活孕育了簡媜的文學生命,這不只表現在題材的選擇,更在作品內部醞釀成一套價值觀,用以詮釋生命和生活。 簡媜先後就讀武淵國小、順安國中。1975年8月20日深夜,簡媜父親因車禍過世,簡媜在一次訪問中說當時感到「無法自困頓中拔擢自己」,身為13歲長女的她,被迫瞬間長大。 父親的驟逝,成為簡媜生命的一大轉折,令簡媜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於是國中畢業後,簡媜前往台北就讀復興高中。 參考: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 聯合文學 2004 頁103 2004
生平簡介 初到台北的簡媜形容,城市生活是她高中課程外的黑獄,城市與鄉村的差異令簡媜極不適應,她說那時的她沉默的像一塊鐵,失去了快樂的能力,異鄉的孤單與苦悶,使她選擇了以寫作來宣洩內心的孤獨。 高中畢業後,簡媜考入台灣大學哲學系,因愛好文學,於是改讀中文系。 1983年大學畢業後,簡媜到佛光山整理、編印佛書,生活了四個月,離開佛光山後任職於廣告公司撰寫文案,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 在這個時期創作的。 參考:簡媜《夢遊書》洪範 1994 頁13-15 應海春-簡媜紀事 註5
生平簡介 1984年簡媜進入聯合文學擔任編輯,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創作,於是兩年後簡媜便辭去工作,專心寫作。 1985年,簡媜的第一本散文集《水問》出版,即轟動文壇,獲得了很大的好評。 1988年7月,簡媜和張錯、陳義芝、陳幸蕙、呂秀蘭五人合辦大雁出版社, 由簡媜擔任發行人。 但由於對出版事務的不熟悉,出書的成本又高, 出版社陷入了困境, 1993年,大雁出版社結束。 參考: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7 應海春-簡媜紀事 2004 註6
生平簡介 1991年簡媜擔任遠流出版社關係企業大眾讀物出版社的總編輯。1994年辭去職務,與人合力創設了實學社,並擔任編輯總監。 1995年11月簡媜與相識僅三個月的姚怡慶結婚,後因懷孕辭去實學社的職務,懷孕期間創作了《紅嬰仔》紀錄了自己的懷孕過程,和兒子姚遠的成長歷程。 辭去實學社的編務工作以後,簡媜便專注於寫作,作品出版不斷,題材更加廣泛,如《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追尋簡氏家族的溯源,家國歷史的書寫,以及《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寫的是遊學的見聞,主要談論的是教育的問題。 參考:應海春-簡媜紀事 註7
散文風格 簡媜的散文充滿對美的追尋,擺盪於現實和想像的書寫,遊走文法邊緣的文字,乃至混合詩和小說的技巧,無不是她追尋美的手段,也因此為其散文增添助力,使其散發出生命的野性和活力。 被視為經典散文家的簡媜,長期致力於文字的鍛鍊,遣詞用字往往都經過深思熟慮,她的筆悄然多情,敏銳出奇,純淨誠實,其散文有極強的抒情性格。 她的寫作態度是,一個字一個字找到安放的位置。帶著佛學的慈悲,她以寬厚面對一切人間俗事。 參考: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 聯合文學 2004 頁116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7 2004
《水問》 《水問》是簡媜的第一本散文集,主題是 對情愛的探問。 簡媜稱《水問》是自己的一部斷代史,大 部分的文章是在她大學時期創作的。 《水問》一書中的「情」,大略可分為對 大自然(海、花和樹)、朋友、情人、生命四大類。 其中〈水經〉一篇就是寫簡媜在大學時期的一段戀愛,她將戀愛的經歷視為流水,最終流向大海,沒有結果,其間也有溫馨甜蜜的片段,包括在宿舍為男友洗衣服又怕被人看見,又從洗衣聯想到「夫妻的感覺就是這樣」。 《水問》寫的是青春時期的簡媜,字句間滿溢藏不住的豐沛情感。 參考:黎活仁《林語堂、瘂弦和簡媜筆下的男性與女性》大安1998頁71 簡媜《水問》洪範 1985 李栩鈺《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里仁 2007 頁245 註8
《月娘照眠牀》 《月娘照眠牀》簡媜在捕捉一個已消逝的生命空間,以記錄童年的人事為主題,以深情的筆調,回溯童年生活的純真,但在捕捉這個已消失的童年時空時,她卻意識到在現實世界中再也沒有一條可以引領她回家的路,「沒有一條名曰唯一的路可以讓你回家,也沒有一個人名曰唯一的人,可以隨你回家。」現實是無奈而可怖的。 人物一直是簡媜散文的主要題材,《月娘照眠牀》裡寫自己的阿嬤、鄰居阿歹伯公、童年的夥伴,無不是性格鮮活,老實趣味的鄉下人,其共同點是順天樂觀,甚至有些愚魯的趣味,這些人物的性格特色, 簡媜寫來十分生動,她對那個時代那片鄉土孕 育出來的人物特別的眷戀。 參考: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 聯合文學 2004 頁102-103 簡媜《月娘照眠牀》洪範 1987 頁2-3 註9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媜一直試圖在散文中建構自己的人生哲學,《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對道性的觀照,佛學智慧融入了簡媜的散文中,可窺得她試圖參透佛理,最後卻反而覺得紅塵有情,甚可留戀。她希望透過《只緣身在此山中》能夠系統的整理自己的所思:自然與人之互證、生活之腹育、個我生命之淬練、天倫之源流、人常之初鑄。 《只緣身在此山中》充滿了簡媜在生活中的 靜觀與體悟,同時記錄了佛光山上師父們 令人感動的親身經歷。 參考: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洪範 1986 頁2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 聯合文學 2004 頁106 應海春-簡媜紀事 註10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漁父〉寫得十分感人,敘述簡媜與父親間愛怨夾雜的複雜情感,並且成為解讀簡媜心路歷程的重要文章,其敘事腔調更近於對戀人的傾吐,如文末的一句:「不知該如何稱呼你了?父親,你是我遺世而獨立的戀人」。 簡媜的父親是漁夫,有著小市民的習慣,在文章中成為逝水流年的追憶。簡媜曾因受不了父親的醉酒而動念棄絕父親,在父親去世後,她自責也許是自己曾動過不要父親的念頭,上天才收回了父親的生命,這樣後悔懺罪的情結,直到十多年後才得以紓解。 參考:黎活仁《林語堂、瘂弦和簡媜筆下的男性與女性》大安1998 頁61 應海春-簡媜紀事 2004
《紅嬰仔》 《紅嬰仔》是簡媜跨入婚姻生活的人生轉捩點,她寫出一部育嬰完全手冊,把作為人母的喜悅與痛苦揉雜在字裡行間,這是簡媜蓄意貼近育嬰實況的「散文紀錄片」,詳述初為人母的忐忑心路及親手撫育新生命過程中各種興奮、惶恐、期待及挫折的心情,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莫過於在段落之間插入「密語」,清楚吐露初為人母的內在心情,她顛覆慈母的形象,完整寫出女體變為母體時的折磨煎熬,對女人在母職中的角色做了一次徹底的思索與驗證。 簡媜提到在她全職的投入育嬰工作的同時, 呵護了兩個生命的成長;一是兒子,一是 早已遺失、如今藉由血緣羽翼飛回的嬰兒 期的自己。 參考: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8 簡媜《紅嬰仔》聯合文學 1999 頁265-266,封面背頁 註11
《天涯海角》 -福爾摩沙抒情誌 《天涯海角》是簡媜介入歷史書寫的里程碑,她的文字第一次乘載歷史的重量,從追根溯源的家族史擴展,成了開枝散葉的一部台灣早期移民史,所有的細心尋繹,全起因於讀了台灣歷史之後對自己前身的好奇,她以溫婉的筆,觸及台灣的族群議題,強烈暗示這個海島才是所有移民的終極關懷。 全書用分章的散文,寫一個相同主題的故事,而且有著優美如詩的敘述情境。不用歷史圖片,而以親手繪製的圖像大量穿梭在文字敘述中,樸拙可喜,又兼得想像之趣。 〈浪子〉寫父系簡姓自福建漳州來臺墾拓史; 〈朝露〉據一塊簡大獅蒙難碑,鋪設出一段可 歌可泣的抗日史。 參考: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8 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 聯合文學 2002 頁290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麥田 2007 頁80 2004 註12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這部作品的用意是希望通過外國教育觀念來引起本土的反思,幾乎中學老師人手一冊。全書始於牙籤與橡皮筋,止於銅板與救生員。從細微的生活零件看到巨大的教育價值,文字可能有些瑣碎,卻能夠畫龍點睛對比出臺灣教育的盲點。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是簡媜一家三口,旅居美國四個月間的見聞,她的兒子在美國就讀小學四年級,「姚頭丸」的學校生活是簡媜寫這本書的動機,書中處處可見簡媜與孩子的互動和親子間的對話。 參考: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8 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印刻 2007 註13
著作年表 ‧ 1985《水問》 ‧ 1986《只緣身在此山中》 ‧ 1987《月娘照眠牀》、《七個季 節》、《一斛珠》(合著) ‧ 1987《月娘照眠牀》、《七個季 節》、《一斛珠》(合著) ‧ 1988《私房書》、《浮在空中的魚群》 註16 2004 註14 註15 註17
‧ 1989《下午茶》 ‧ 1991《夢遊書》、《空靈》──我讀山水詩 ‧ 1994《胭脂盆地》 ‧ 1996《女兒紅》 著作年表 ‧ 1989《下午茶》 ‧ 1991《夢遊書》、《空靈》──我讀山水詩 ‧ 1994《胭脂盆地》 ‧ 1996《女兒紅》 註20 註18 註19 註21
著作年表 ‧1997《頑童小蕃茄》-一個單親小女孩的成長錄 ‧ 1999《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 ‧ 2002《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 ‧ 2004《好一座浮島》、《舊情復燃》 2004 註24 註23 註22
著作年表 ‧ 2006《微暈的樹林》、《密密語》 ‧ 2007《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 2013《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註26 註25 註27
獲獎經歷 1981年,以《有情石》獲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一名。 1990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以《鹿回頭》獲第3屆梁實秋文學獎第3名。 1992年,以《夢遊書》獲第14屆吳魯芹散文獎;以《母者》獲第15屆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1994年,以《胭脂盆地》獲得第20屆國家文藝獎(舊制)散文獎及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1996年,以《女兒紅》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1999年,以《女兒紅》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2004
獲獎經歷 ‧2000年,以《紅嬰仔》獲1999年九歌年度散文獎、第24屆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第3屆台北文學獎散文獎及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2002年,以《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2003年,以《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獲第27屆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 ‧2004年,以《好一座浮島》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2008年,以《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獲第32屆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獎,及台北文學十書
圖片出處 註1: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 2011 頁768 註2:簡媜編《八十四年散文選》九歌 1996 封面背頁 註3:簡媜編《八十一年散文選》九歌 1993 封面背頁 註4:簡媜《頑童小番茄》九歌 1997 封面背頁 註5:簡媜編《八十七年散文選》九歌 1999 封面背頁 註6: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 聯合文學 2002封面背頁 註7:簡媜《夢遊書》洪範 1994 頁2 註8:簡媜《水問》洪範 1985 封面 註9:簡媜《月娘照眠牀》洪範 1987 封面 註10: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洪範 1986 封面 註11:簡媜《紅嬰仔》聯合文學 1999 封面 註12: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 聯合文學 2002 封面 2004
圖片出處 註13: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印刻 2007 封面 註14:簡媜《一斛珠》李白 1987 封面 註15:簡媜《浮在空中的魚群》漢藝色研 1988 封面 註16:簡媜《私房書》洪範 1988 封面 註17:簡媜《七個季節》時報 1987 封面 註18:簡媜《下午茶》洪範 1994 封面 註19:簡媜《夢遊書》洪範 1994 封面 註20:簡媜《女兒紅》洪範 1996 封面 註21:簡媜《胭脂盆地》洪範 1994 封面 註22:簡媜《舊情復燃》洪範 2004 封面
圖片出處 註23:簡媜《好一座浮島》洪範 2004 封面 註24:簡媜《頑童小蕃茄》九歌 2004 封面 註25:簡媜《微暈的樹林》洪範 2006 封面 註26:簡媜《密密語》洪範 2006 封面 註27: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印刻 2013 封面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