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與溝通 王淑俐 著 教學投影片
目 次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概念 第二章 為什麼人緣不好?——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第三章 人際溝通的性質 第四章 傾聽與同理心 目 次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概念 第二章 為什麼人緣不好?——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第三章 人際溝通的性質 第四章 傾聽與同理心 第五章 讚美與鼓勵 第六章 批評與說服 第七章 人際衝突與情緒管理 第八章 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概念 人際關係是最難寫的一篇文章。事事要無我、無執,方可好好作下去。(證嚴法師,《靜思語》)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概念 人際關係是最難寫的一篇文章。事事要無我、無執,方可好好作下去。(證嚴法師,《靜思語》)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 第二節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 一、人際關係的意義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 一、人際關係的意義 最早的「人際關係」即指從懷胎至出世,和母親接觸、仰賴母親照顧的關聯。這種關聯不僅是生理成長的需求,更是心理上必須滿足的情感。 在小孩出生的頭三年,親子之間若未能持續且親密的接觸,幼兒在「愛」與「安全感」的基本需求上得不到滿足,就會顯得不安、恐慌、膽怯、鬱悶(又稱為「母愛剝奪症」),日後在建立自信心及對人的信任上都會遭遇困難。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 人際關係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當我們進入不同的環境,扮演相對應的角色,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時,即會產生各種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具有下列三項重要的功能: (一)增加生存機會 (二)滿足情感需求 (三)促進工作成效
第二節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 一、自我概念的意義 第二節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 一、自我概念的意義 人本心理學派(Humanistic Psychology) 確立「自我」的結構為軀體我(corporeal self)、社會我(social self)及心理我(psychological self)三部分。 「社會我」與人際關係的關聯反映在下列兩部分: (一)「鏡中自我」(looking glass-self) (二)社會認同
健康的自我概念是指以客觀、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包括: (一)客觀的自我認識 1.自知之明 2.自我認同 (二)樂觀的自我肯定 1.自我接納 2.自我尊重 3.自我開放
二、自我認識與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柏恩(Berne, E.)的「人際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論,提出了四種類型的生活態度,且其源由均為親子關係的好壞。 (一)我不好,你好(I'm not O.K., You're O.K.) (二)我不好,你也不好(I'm not O.K., You're not O.K.) (三)我好,你不好(I'm O.K., You're not O.K.) (四)我好,你好(I'm O.K., You're O.K.)
三、外表與人際關係 一般人認為外表條件較好的人,比較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建立較佳的印象。於是在人際關係、工作協調上,也較順利、成功。這種觀點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是種「刻板印象」(stereotyping),而且是錯誤的社會判斷,禁不起考驗。 「軀體我」只是自我的一部分,我們要維護它的健康及光采,但不必誇大它的功能。尤其在人際相處上,不少心理學研究證明了,外貌普通或中等的人最滿意自己的社交情況,會更努力展現自己其他的長處來吸引別人,對別人也較有影響力。而外表具有吸引力的人,反而不受歡迎甚至被忌妒、排斥,大家也不見得接受他的影響。
第二章 為什麼人緣不好?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第二章 為什麼人緣不好?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 對長輩謙虛是本分,對平輩謙虛是修養,對晚輩謙虛是高貴,對所有人謙虛是安全。(佚名) 第一節 個人特質 第二節 表達能力與方式 第三節 生活環境與經驗 第四節 立場與觀念的差異
第一節 個人特質 一、外在特質與人際關係 (一)外表與態度 第一節 個人特質 一、外在特質與人際關係 (一)外表與態度 不少人仍迷信「天生麗質」或「窈窕淑女」的力量,因此自卑「貌不如人」,以致與人交往時畏畏縮縮,忽略了真正的吸引力個人形象與魅力。 (二)聲音與表達 音色固然無法改變,但表達的方式卻是可以自我反省及改善的。 (三)情緒反應與控制 不要沈溺在會破壞人際關係的負面情緒中,以免無法與人和諧相處。
二、內在特質與人際關係 (一)個性或人格特質 內在特質也不完全是遺傳的,不少是從環境或成長經驗中學習而來,所以這些特質可能隨著與人交往或自我成長而調整。 (一)個性或人格特質 哪些個性或人格特質不利於人際相處? 1.害羞、內向 2.固執、冷漠 3.悲觀、苛求 4.虛偽、自私
(二)情緒智商(EQ) 如果EQ太低,不僅容易失敗、痛苦、生病,還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犯罪。哪些表現可謂EQ太低呢? 1.脾氣暴躁 2.情感用事 3.缺乏同理心 4.情緒壓抑 5.杞人憂天
精神醫學或變態心理學中發現,的確有不少性格問題(或稱性格異常、人格違常等),會嚴重破壞人際關係,舉例如下: 1.妄想型人格異常 2.分裂型人格異常 3.自戀型人格異常 4.迴避型人格異常 5.依賴型人格異常 6.被動攻擊型人格異常 7.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第二節 表達能力與方式 一、表達能力與天分 除了天生某些智慧較強、某些較弱之外,其他並非完全不能改變,仍可靠後天學習而增強。 第二節 表達能力與方式 一、表達能力與天分 除了天生某些智慧較強、某些較弱之外,其他並非完全不能改變,仍可靠後天學習而增強。 有品德的君子(仁者)必定善於言詞,然而善於言詞者未必真有德行。所以,只要我們注重德行、問心無愧,所說出的話就是「金玉良言」,對人就有助益。
二、說話的動機與技巧 哪種表現是愚痴的自私人? 1.隱藏自己 2.探測別人的隱私 3.對人傲慢無禮 4.有話直說 5.很少關懷 6.經常批評或挑剔
而聰明的自私人會怎麼做呢? 1.知道「誠實為上策」 2.願意聽人傾訴 3.待人謙虛、和氣 4.說「該說的話」而非「想說的話」
三、理想的表達方式 與人交往時,理想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一)傾 訴 1.願聽人傾訴 2.願向人傾訴 (二)真 誠 1.接納真實的對方 2.表達真實的自己 (三)愛 1.能愛人 2.能被愛
第三節 生活環境與經驗 人際關係的好壞,受到先天(內在)與個人因素,以及後天(外在)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及決定的。生命旅途中會遭遇各種經歷,都可能改變我們對人的看法、與別人的關係。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二、學校環境的影響 三、生活經驗的影響
第四節 立場與觀念的差異 人際之間必須互通有無、截長補短,才能滿足生活所需,順利的生存下去。 一、個性與群性的衝突與調和 第四節 立場與觀念的差異 人際之間必須互通有無、截長補短,才能滿足生活所需,順利的生存下去。 一、個性與群性的衝突與調和 每個人都是獨特、有價值的,所以不僅自尊自重,也要尊重別人的獨特性與價值。人際間各自的獨特性與價值不僅不會相抵觸,反而可以相互提攜、互通有無、互助合作。 二、人際的包容與感謝 二十世紀是人類歷史變動最大、最快的時代,同時具備了最美好及最殘酷的一面。然而,人性光輝永遠存在,只會被蒙蔽而不可能消滅。
第三章 人際溝通的性質 在世間唯一難行的,不是殺生戒也不是邪淫戒,而是妄語戒;有許多無辜的災禍、不幸的糾紛與悲慘的遭遇,都從「妄言」而來。說到「妄言」,唯一能制止它的功夫,便是一顆誠心;對人對事恭敬,不掉以輕心。(弘一大師) 第一節 人際溝通的意義 第二節 人際溝通的目的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能力 第四節 人際溝通的方式
第一節 人際溝通的意義 一、人際溝通的定義 人際溝通即是人際之間透過訊息交流,期望能彼此了解,建立起較一致、和諧的觀念及行動。 第一節 人際溝通的意義 一、人際溝通的定義 人際溝通即是人際之間透過訊息交流,期望能彼此了解,建立起較一致、和諧的觀念及行動。 溝通的本質即在:使發訊者(傳遞訊息者)與收訊者(訊息接收者)在特定訊息上得到「調和」。
二、人際溝通的干擾 若從溝通的「要素」來解析,人際溝通可能的干擾包括: (一)「來源」的狀況(發訊者) 1.溝通雙方差異過大 2.情緒失控 3.不專心、不敏感 (二)「訊息」的傳遞(使用的語言符號及管道) 1.語意不清或曖昧不明 2.環境不適或易令人分心 3.訊息被篩選或扭曲 (三)「目的」之設定(溝通目的明確性、合理性、一致性) 1.溝通目的模糊 2.溝通目的不當 3.溝通目的衝突
第二節 人際溝通的目的 人際之間為什麼要溝通?因為雙方需要共同生活及工作。 第二節 人際溝通的目的 人際之間為什麼要溝通?因為雙方需要共同生活及工作。 人際溝通的「目的」又可稱之為「功能」,良好的人際溝通可發揮下列功能,包括: 一、心理功能 (一)滿足社會互動的需求(二)滿足自我肯定的需求(三)增進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二、社會與決策功能 (一)與人發展和維持各種人際關係(二)影響他人或接受他人影響(三)增進個人及團體效能(四)預防及解除自我與人際衝突(五)解決問題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能力 一、人際溝通能力的意義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能力 一、人際溝通能力的意義 溝通能力就是適當的把訊息運用於人際互動的情境當中。「訊息」包括「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前者指溝通的措詞和內容,後者指身體語言和語音聲調。傳遞訊息時,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是同時運用、相輔相成的。所謂「適當」即是能使溝通對象接受且愉快,也包括創造令人愉快的氣氛。
二、人際溝通的迷思 「迷思」是指某些似是而非卻根深蒂固的觀點,它們會影響人的態度與行為。人際溝通的迷思增加了溝通的困境,妨礙溝通能力的成長。有哪些溝通迷思呢?如: (一)「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二)「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三)「能忍自安,息事寧人」 (四)「對方沒有誠意、不可理喻」 (五)「衝突是不好的,要儘量避免」
第四節 人際溝通的方式 一、直接或間接溝通 二、口頭或文字溝通 三、當面或不出面的溝通 四、語言或非語言溝通 五、精神或物質層面的溝通 第四節 人際溝通的方式 一、直接或間接溝通 二、口頭或文字溝通 三、當面或不出面的溝通 四、語言或非語言溝通 五、精神或物質層面的溝通 六、進行溝通或暫緩溝通 七、公開或私下溝通
第四章 傾聽與同理心 你說我像雲,捉摸不定,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你說我像夢,忽遠又忽近,其實你不懂我的情。你說我像謎,總是看不清,其實我用不在乎掩藏真心。(童安格作詞作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第一節 傾聽與同理心的意義 第二節 傾聽的障礙與技巧 第三節 同理心的練習與增進
第一節 傾聽與同理心的意義 一、傾聽的意義與重要 第一節 傾聽與同理心的意義 一、傾聽的意義與重要 傾聽不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觀察,更重要的是用心。包括專心、關懷、感興趣的態度,以及努力體會對方心中所感所想的獨特情緒。傾聽是接納而不評斷,是在意對方而不是只關心自己,反映他的情緒而不在於給予勸告或建議。 傾聽當中包含四個關鍵字(key word): (一)專 心 (二)努 力 (三)傳 達 (四)意 思
二、同理心的意義與重要 同理心是指暫時的忘記自己(失去人格的主體性),進入某人的思想或情感中。不僅與他有共同的感覺,而且還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融合與認同。 (一)暫時的忘記自己 當投入別人的思想與感覺到某種程度而幾乎「變成」對方時,自然而然會「失去」自己。 (二)達到某種程度的融合與認同 願意「放棄」自己而與別人融合與認同 (三)感覺進入 「感覺」是指情緒狀態,「感覺進入」則為覺察及辨識對方的情緒。
第二節 傾聽的障礙與技巧 一、傾聽的障礙 (一)病態人格特質 (二)分心、不專心 (三)不當的篩選與回應 二、傾聽的技巧 (一)傾聽的歷程 第二節 傾聽的障礙與技巧 一、傾聽的障礙 (一)病態人格特質 (二)分心、不專心 (三)不當的篩選與回應 二、傾聽的技巧 (一)傾聽的歷程 (二)傾聽的態度 (三)傾聽的準備與步驟
反饋
第三節 同理心的練習與增進 是否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不僅能促進自己周遭的人際關係,更能幫助其他與你沒有關係的陌生人。 一、同理心的層次 第三節 同理心的練習與增進 是否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不僅能促進自己周遭的人際關係,更能幫助其他與你沒有關係的陌生人。 一、同理心的層次 (一)初層次同理心 (二)高層次同理心 二、同理心的練習 (一)同理心的「句型」練習 (二)情緒感受的辨識及描述
第五章 讚美與鼓勵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中國俗諺) 第一節 讚美與鼓勵的意義 第二節 讚美的限制與運用 第五章 讚美與鼓勵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中國俗諺) 第一節 讚美與鼓勵的意義 第二節 讚美的限制與運用 第三節 鼓勵的效用與態度
第一節 讚美與鼓勵的意義 一、讚美的意義 讚美是指對別人的優點、長處(甚至不明顯的特色),給予肯定的評價,使人產生自信心及愉悅感。 第一節 讚美與鼓勵的意義 一、讚美的意義 讚美是指對別人的優點、長處(甚至不明顯的特色),給予肯定的評價,使人產生自信心及愉悅感。 讚美的重要或價值不僅在幫助對方建立自信,形成正面的自我形象,對於人際關係也有莫大的助益。
二、鼓勵的意義 讚美運用於「正向行為」出現後的欣賞、稱許、感謝及肯定,而鼓勵多在事前予以引導、支持、加油及敦促,用以激發正向行為。 失敗、沮喪或膽怯、害羞的人,特別需要鼓勵以重建信心。 鼓勵可能發生在各種不同的情境,如(一)失敗挫折時(二)遭遇困難時(三)成功自滿時(四)自卑退縮時(五)犯錯失誤時(六)激發潛力時
第二節 讚美的限制與運用 一、讚美的限制 讚美容易招致防衛及誤解,原因主要為:懷疑讚美者另有自私的企圖。 第二節 讚美的限制與運用 一、讚美的限制 讚美容易招致防衛及誤解,原因主要為:懷疑讚美者另有自私的企圖。 讚美可能是無形的殺手,因為某些讚美是: (一)有條件的 (二)不真誠的 (三)偏狹的 (四)錯誤的
二、讚美的運用 讚美非天生,需要學習與練習,方法包括: (一)磨練感性 (二)調整自己的表情及言語 (三)確認可讚美的正向行為,並描述自己的正向感受 (四)純正的讚美動機 (五)積極找尋、創造說「好話」的機會
第三節 鼓勵的效用與態度 一、鼓勵的效用 當一個人因失敗而沮喪時,對自己的信心會逐漸下降,但不甘心就此「一蹶不振」,此時就很需要鼓勵。若及時得到鼓勵,即可重建信心、振奮士氣。反之,即可能繼續消沈下去,直至喪失自信為止。 成人的鼓勵能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具備自信心即能促使一個人更努力以追求成功。自信心愈強,愈相信「努力」的力量,也愈願意努力,自然容易成功。所以,「鼓勵」、「自信」、「成功」就形成了堅強的金三角。
二、鼓勵的態度 鼓勵比讚美更接近助人的行為,而且依「惻隱之心」,鼓勵比較容易說出口。但鼓勵著重在隱含不清的優點上,甚至要扭轉自己的眼光,看出別人缺點背後的潛能,所以鼓勵的言詞比讚美困難。 (一)樂觀與希望 (二)細心與關懷 (三)引導與防患 (四)信任與等待 (五)例證與身教
第六章 批評與說服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篇〉) 第一節 批評與說服的意義 第六章 批評與說服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篇〉) 第一節 批評與說服的意義 第二節 如何接受批評與批評別人 第三節 說服的困難與技巧
第一節 批評與說服的意義 一、批評的意義 與批評相近的概念有:糾正、責備、建議,是指出或修正一個人的錯誤之處。另有學者認為批評亦有評價、批判、評斷、評審、品評等意涵,此時批評就不僅是說「壞的」,還包括說「好的」部分。然而,多半談到批評或接受批評的技巧時,還是側重在「指出負面訊息」的意義上。
二、說服的意義 說服是發揮影響力以改變對方的態度(含信念、情感、言行),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件人、事、物的心理傾向(好、惡、趨、避等),進而表現為外在的言語行為。 說服的有效性主要取決於下列三項因素: (一)說服者特性 (二)說服內容與呈現方式 (三)被說服者的動機與能力
第二節 如何接受批評與批評別人 一、如何接受批評? 第二節 如何接受批評與批評別人 一、如何接受批評? 錯誤的態度、消極的反應包括:1.嚴密防守 2.藉口 3.反脣相譏 4.閃躲畏縮 5.口是心非 6.感情干擾 正確的態度、積極的反應是:1.判斷評語 2.控制感情 3.改變之策
二、如何批評別人? 為了避免批評變成破壞性的「禍從口出」,必須學習有效批評的技巧。 (一)準備階段 1.自我反省 2.了解對方 (二)執行階段 1.批評的內容 2.批評的技巧 (三)追蹤階段 1.重建關係 2.自我檢討
第三節 說服的困難與技巧 一、說服的困難 (一)被說服者的心理需求及狀態 (二)說服者的影響力及權威 二、說服的技巧 第三節 說服的困難與技巧 一、說服的困難 (一)被說服者的心理需求及狀態 (二)說服者的影響力及權威 二、說服的技巧 (一)尊重別人、抬高對方 (二)消除差距、找出共同點 (三)使對方輕鬆、自在 (四)建立信賴的關係 (五)充分的理由與「事實」 (六)有耐心、持續的進行
第七章 人際衝突與情緒管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第一節 人際衝突的意義與功能 第七章 人際衝突與情緒管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第一節 人際衝突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人際衝突的運用與處理 第三節 情緒的調節與幽默感
第一節 人際衝突的意義與功能 一、人際衝突的意義 「人與人在互動之中,有著利益上的不同,或出現相反的意見。」 二、人際衝突的功能 第一節 人際衝突的意義與功能 一、人際衝突的意義 「人與人在互動之中,有著利益上的不同,或出現相反的意見。」 二、人際衝突的功能 (一)衝突能指出問題癥結 (二)衝突能使我們改變,並防止暴力發生 (三)衝突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四)衝突可以是彼此憎恨的宣洩管道 (五)衝突可以是刺激有趣的
第二節 人際衝突的運用與處理 一、人際衝突的階段與運用 (一)潛伏期 第二節 人際衝突的運用與處理 一、人際衝突的階段與運用 (一)潛伏期 如果加強對潛伏期的「偵測」,就能「預知」衝突的發生,因而「控制」衝突的方向及程度,使其朝「功能性衝突」方向前進。 (二)爆發期 若能設法控制怒氣,先冷靜下來,而且鼓勵自己「不要逃避」,勇敢的「面對它」、「處理它」。也許最後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但也不致感到後悔、懊惱。
(三)擴散期 應讓衝突的「能量」釋放殆盡。若運用不當,則會像小時候所玩的「傳話」遊戲,因為誤傳「謠言」,而使彼此的誤解更深。 (四)解決期 得到雙方均滿意的結果(「雙贏」),或「不解決的解決」(「靜觀其變」),接受人際衝突尚無法解決的事實,不再「計較」而「暫時擱置」它。或因自我成長,而覺得衝突已不構成威脅、壓力。
二、人際衝突的處理與策略 衝突的處理因個性及情境不同,有下列五種處理模式 (一)退縮(withdrawl) (二)投降(surrender) (三)攻擊(aggression) (四)說服(persuasion) (五)問題解決式的討論(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
因為個性或人格特質不同,相應的衝突處理模式亦有差異: (一)非自我肯定型(nonassertive behavior) (二)直接攻擊型(direct aggression) (三)間接攻擊型(indirect aggression) (四)自我肯定型(assertive behavior) 個性及衝突處理模式的配對有下列三組: 1.非自我肯定型──退縮、投降。 2.攻擊型──直接攻擊、間接攻擊。 3.自我肯定型──說服、問題解決式的討論。
第三節 情緒的調節與幽默感 人際衝突的處理模式與個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要圓融地處理人際衝突,必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狀態。 一、認識自己的情緒 第三節 情緒的調節與幽默感 人際衝突的處理模式與個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要圓融地處理人際衝突,必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狀態。 一、認識自己的情緒 二、適當的表達情緒 三、培養積極正向的情緒 四、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 五、以幽默感化解人際衝突
第八章 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 第一節 如何增進家人關係 第二節 兩性尊重與婚姻教育 第三節 學習「做人」,廣結善緣
第一節 如何增進家人關係 一、現代孝道的省思 第一節 如何增進家人關係 一、現代孝道的省思 現代父母大都努力學習如何了解子女,如何有效與子女溝通,為人子女者是否也應加油,不應抱怨父母嘮叨、落伍、難以相處,卻不知自己在父母心中也是彆扭、叛逆、難以溝通。不應一味要求父母放下身段,與子女做朋友;卻不肯勉強自己屈意承歡,使父母感到快慰。人與人是相互對待的,親子之間亦然,雙方都應付出心力,才能事半功倍。
二、為何要「增進」家人關係? 子女一再辜負父母的期望,使父母氣惱、煩憂與傷心,久之,火熱的心也會變冷。 若子女肯努力增進親子關係,加添父母愉快的情緒,親子情緣才更加可貴,不枉父母保護、疼愛子女一生。手足亦然,應珍惜這一世相陪、提攜、支持、合作的緣分,做個永遠的「好朋友」。
三、如何增進家人關係? 孝順的行為可由下列三方面學習而得: (一)增 強 (二)模 仿 (三)認 知 如何知道自己夠不夠孝順?有下列三項衡量指標: (一)是否有意、無意的惹父母生氣、傷心? (二)有否「相對的」對父母付出同樣的關懷與協助? (三)是否努力學習與父母的溝通及相處之道?
第二節 兩性尊重與婚姻教育 一、何謂真愛? 要慎重思考及判斷的是: 1.何謂真愛?由哪些地方衡量? 2.隨著愛而來的其他慾望是否算愛? 第二節 兩性尊重與婚姻教育 一、何謂真愛? 要慎重思考及判斷的是: 1.何謂真愛?由哪些地方衡量? 2.隨著愛而來的其他慾望是否算愛? 3.愛與婚姻(天長地久)、子女(培育下一代)有否關聯?
二、婚姻悲劇與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不少悲劇發生在婚後,且殃及無辜的小生命。可歎的是,這些悲劇可能是受到原生家庭(每個人出生、成長的家)不良影響所致,結果代代相傳、一再重演。 三、美好姻緣靠學習 (一)找尋楷模 (二)學習尊重 (三)培養溝通的素養與能力 (四)分手的最佳處理
第三節 學習「做人」,廣結善緣 現代人的「讀書」觀念並未真正「進化」到注意「智育」之外的其他表現。所以造就出一批只會讀死書、只關心考試得幾分,卻不在意人情世故(反正這也不會考),不懂得進退應對的書呆子。這些自小至大的考場長勝軍,逐漸在情場、職場等人際相處與協調上暴露弱點。 一、你受人歡迎或令人討厭? 二、如何與姻親相處? 三、如何與上司相處? 四、如何與同事相處? 五、如何為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