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理念 李澎蓉 (高師大通識教育中心) 2017/2/26
大綱 壹、前言 貳、高雄師大通識教育 參、提升通識能力與素養之作為 肆、學生對通識的看法與期待 2017/2/26
前言 遠見雜誌 《扎根跨領域學習的基礎》 新趨勢1〉熱門通識課 新趨勢2〉海外交換生 新趨勢3〉志工服務學習 新趨勢4〉產學發明 遠見雜誌 《扎根跨領域學習的基礎》 新趨勢1〉熱門通識課 新趨勢2〉海外交換生 新趨勢3〉志工服務學習 新趨勢4〉產學發明 遠見雜誌2012年2月號 找到你的優質大學特刊 2017/2/26
進入大學後必修的五堂關鍵潛課程 進入大學後必修的五堂關鍵潛課程 2.服務學習與志工活動/彎腰磨練服務力 學會惜物愛 人 1.通識教育/為跨界力扎根 豐富生活視野 2.服務學習與志工活動/彎腰磨練服務力 學會惜物愛 人 3.社團活動/開發領導力 學溝通與團隊合作 4.住宿生活/培養獨立生活力 學會尊重別人 5.海外交流/耕耘國際力 知識與文化體驗 《遠見2013大學入學》 進入大學後必修的五堂關鍵潛課程 1.通識教育/為跨界力扎根 豐富生活視野 通識不是補充教育,而是基礎教育 講求「跨領域學習」的風氣日益興盛,「通識」便是扎根跨領域學習的重要基礎。 是激發學生多元興趣、導引學生體驗豐富生活的平台 2.服務學習與志工活動/彎腰磨練服務力 學會惜物愛人 各校皆積極推動服務學習,做法不一,都能達到磨練學生待人處事、養成責任心和榮譽感、體會惜福感恩、培養對人事物的恭敬心。 3.社團活動/開發領導力 學溝通與團隊合作 4.住宿生活/培養獨立生活力 學會尊重別人 重新學習生活禮儀、尊重他人的開始。 5.海外交流/耕耘國際力 知識與文化體驗 2017/2/26
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強調 大學教育應培養多角度視野、多元能力的學生。 提出大學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表達溝通的 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道德思維的能力,以期 成為優秀公民,適應多元的社會並迎接全球化的 世界,也要讓學生養成廣泛的興趣,並為投入職 業生涯做好準備。」 以達理想與現實兼顧,精神與物質並濟,塑造學 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優秀公民。 關聯圖 2017/2/26
《Cheers》雜誌調查 國內企業主對大學畢業生的評價所採用的八大指標: 「專業知識與技術」 「具有國際觀與外語能力」 「穩定度與抗壓性高」 「團隊合作」 「具有創新能力」 「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 「具有解決問題能力」 「融會貫通能力」 關聯圖 2017/2/26
「通識不是補充教育,而是基礎教育」 從以上的幾篇報導顯示出 學術界、企業界,對於高等教育的期待,期待培養出 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亦期待畢業生具有國際觀、溝通 協調、問題解決、融會貫通等等這些專業知能以外的能 力。 這些能力的養成須在通識+專業的完整教育之下 將更有機會達成。 重視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大學教學現場的焦點趨勢。 「通識不是補充教育,而是基礎教育」 近年來,國內各大學均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需要與重要性。 強調通識是「培養全人格」的教育。所有的學習(包含general education 的知識學習及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 , 都具有了通識教育的精神。 2017/2/26
何謂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培養軟實力的教育 通識教育是因應未來生活之需的 基礎教育 哈佛大學奈伊(Joseph S. Nye Jr. )教授提出,軟實 力係指文化、價值觀、想法、意識形態等等,是 影響個體因應未來生活的關鍵能力。 這樣的能力是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無論在任何 時空都適用,沒有“知識半衰期” 通識教育是因應未來生活之需的 基礎教育 2017/2/26
黃俊儒教授在「建構大學教育軟實力」一文中指出, 大學通識課程,具有幾項不可取代的特質: 1. 具有多元性及異質性 2 黃俊儒教授在「建構大學教育軟實力」一文中指出, 大學通識課程,具有幾項不可取代的特質: 1.具有多元性及異質性 2. 重視學科領域間的貫穿與融通, 而不是僅為 單知識領域的專精 3.統整性的教學策略 簧俊儒教授, 在「建構大學教育軟賞力」一文中指出「在大學的通識教育課室中,至少真有下列幾點不可取代的特質- 1.具有多元性及異質性: 基於自由選修的設計,通識教育的課堂具有最大的多元性及異質性,各種科系的學生齊聚一堂,也最能反映一個真賞社會的縮影,透過對話與反思的設計,讓來自不同生活環境及學科的學習者,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2.通識教育首重學科領域間的貫穿與融通, 而不是僅為單知識領域的專精, 不論是主題內容、問題情境均最能回應真實世界的樣貌。 3.統整性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的層級上, 它最能援用包括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同儕互動. .等統整性的教學方式行之, 除更能體現大學“結合老成與少壯以從事創造性之學習”的理念外, 更能含括各種現代社會之關鍵能力的習練。」 2017/2/26
廿一世紀的今日,面對各種複雜多變的跨領域議 題,是難以單純地透過某個單一領域的專家得到 解答。為適應社會變遷,除培養專業技能之外, 且須具有「『通』達『識』 理」的人文素養,兼 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的宏觀氣度。 因此,透過通識教育的學習平台,提供學生全面 地去瞭解自己及時代、環境的機會,並內化為一 種「態度」,促成一種「作為」,激勵一種「關 懷情操」。 2017/2/26
高雄師大通識教育 理念與目標: 本校通識教育係以全人發展之理念出發,以校 訓:誠、敬、宏、遠為基礎,期望本校學生在 鑽研其專業的同時,要求透過通識教育建立正 確、健康的價值觀,以及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 並使每位學生在人與己、人與人、人與事、人 與物的全方位關係中,皆能保持和諧均衡的關 係,體驗人生的真、善、美。 本校通識教育係以全人發展之 理念出發,以校訓「誠、敬、 宏、遠」為核心價值,秉持 「培養現代化國家所需之優秀 師資與人才」為宗旨,以推動 「全人教育」為目標。 培育學有專長,能獨立思考且具 人文關懷素養的人才為鵠的,使 本校朝向成為培育 現代化優質師資與社會菁英人才 的搖籃。 核心目標:本校學生在鑽研其專 業的同時,要求透過通識教育建 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 以及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使每 位學生在人與己、人與人、人與 事、人與物的全方位關係中, 皆能保持和諧均衡的關係,體驗 人生的真、善、美。 2017/2/26
核心價值 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目標,是以本校校訓「誠、敬、宏、遠 」為核心價值,以培養待己以誠、敬人自重、氣度恢宏、 高瞻遠矚的現代優秀公民,為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的特色。 簡言之,就是對己盡心(誠)、對人感恩(敬)、對事盡 力(宏)、對物珍惜(遠),做個有自己獨立思考與肯定 自我的「全人」。 核心能力 批判思考與民主力 終身學習與創新力 人文關懷與道德力 宏觀全球溝通能力 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目標,是以本校校訓「誠、敬、宏、遠」為 核心價值,以培養待己以誠、敬人自重、 氣度恢宏、高瞻遠矚的現代優秀公民,為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的 特色。 簡言之,就是對己盡心(誠)、對人感恩(敬)、對事盡力( 宏)、對物珍惜(遠), 做個有自己獨立思考與肯定自我的「全人」。 以本校校訓「誠、敬、宏、遠」為核心價值,強調人與己、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與融合 ,由此具體化為明確之通識教育核心能力:批判思考與民主力、終身學習與創新力、人文關懷與道德力 、宏觀全球溝通能力,並落實於課程規劃與設計。 2017/2/26
全人 發展 高雄師大通識教育發展主軸圖 人與己的關係 (遠) 人與物的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 (敬) 人與事的關係 (宏) (誠) 「誠」,是指「人與己」的關係而言,一個人要能誠實面對自己,不要欺騙自己,才會安心,也才會快樂, 就是所謂「問心無愧」,亦即「盡心」,如此生命才會有真正的安寧悅樂。 2.「敬」指「人與人」的關係而言,也就是自重敬人,人與人懂得相互體諒,給予尊重, 有「人我ㄧ如」的想法,可以說「敬」是指對人要懂得「感恩」。 3.「宏」則指「人與事」的關係而言,人生在世,最主要的是能為社會奉獻付出,如此生命 才有價值與意義,因此所做的事,必須能著眼於社會全體的福祉與利益,藉此培養恢宏的氣度, 自許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所以對事要能「盡力」。 4.「遠」係指「人與物」的關係而言,物在廣義來說就是「環境」,對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今天 ,學生一定要有高遠的眼界,能高瞻遠矚的愛惜保護環境,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對物(環境)要懂得珍惜。 (宏) 2017/2/26
通識教育課程發展 那通識教育核心的價值 從剛才所提的人與己 人與人 人與物 人與事的關係 參酌學校的校訓 誠敬宏遠 從剛才所提的人與己 人與人 人與物 人與事的關係 參酌學校的校訓 誠敬宏遠 來作為我們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 2017/2/26
通識教育課程地圖 誠 敬 宏 遠 公民實踐課程 民主與法治2學分 創意生活課程 科技與社會 2學分 人際溝通課程 國文4學分 職涯服務課程 學習與服務2學分 科技與社會 2學分 創意生活課程 人際溝通課程 歷史與文化 2學分 國文4學分 英文4學分 進階英文2學分 誠 敬 宏 遠 核心課程 基礎課程 選修通識課程 人與人 人與物 人與己 人與事 2017/2/26
以本校通識教育核心能力為主軸,規劃多元的課 程內容,以期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高師大是以培育優秀師資及人才為教育目標,特 別著重服務人群觀念的建立,即「我為人人,人 人為我」精神的發揚。是以,養成「服務」的習 慣是本校學生必要的學習。 開設「學習與服務」課程 為大一生必修 培養學生服務奉獻的精神,達成全人教育的目標。 以本校通識教育核心能力為主軸,規劃多元的課 程內容,以期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目前本校通識選修課程共計有146門課程,每學 期課程數約40-50門之多。 2017/2/26
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發展分成四大領域 一是人與己的「公民實踐」課程領域, 二是人與人的「人際溝通」課程領域, 三是人與事的「職涯服務」課程領域, 四是人與物的「創意生活」課程領域。 皆融入「永續發展」議題 透過四大領域課程規劃,兼顧人文、社會、自然 等固有學科範疇,力求均衡發展,進而實踐全人 教育理念。 2017/2/26
本校通識科目課程領域架構 公民實踐 領域 共33門 職涯服務 共32門 創意生活 共44門 人際溝通 共37門 永續發展 共21門 2017/2/26
2017/2/26
本校提升學生通識能力與素養之作法 以通識教育中心為例 一、推動各項活動及獎勵 二、通識教育成果展 三、體驗學習活動 1.設置<通識教育學習成績優良獎勵要點> 鼓勵學生認真修習通識教育課程,努力向學,落實全人發展的教 育目標。 2.辦理各項研習、講座與競賽 如:青年志工國際交流工作坊;創意服務、深度學習—國際工作坊 暨教學成果展;新世代青年公民素養的再思以及發現高師之美攝 影比賽等。 二、通識教育成果展 為推廣通識教育理念,中心每年舉辦「通識教育成果展」,選定 教學評價優異的課程,由教師指導修課學生,發揮巧思將教學成 果以各種方式製作成展覽品陳列,展現教與學的成果。 三、體驗學習活動 參訪、實作等 2017/2/26
通識教育願景 「專業」讓學生找到工作, 「 通識」讓學生找到自己。 藉由通識教育讓學生學習從自我出發, 追求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以達真、善、美人生的 教育,並邁向全人終身學習。 2017/2/26
學生對通識教育的看法與期待 對通識教育的看法 1.通識教育是在科系的專業學習課程外,涉獵其他不同領 域的教育。 2.是一門認識專業學科以外的知識;是一門有趣的科學實 驗課,是啟發自我內心之旅的一門學科。 3.可開發學生視野,藉由課堂的引導,進入到另外一個不 一樣的世界中。 4.是平凡的、有意義的,不會像專業課程那般的艱澀、充 滿壓力,且在生活中能俯拾即是的知識。 5.通識教育亦非生活教育,它是其他領域中的入門知識, 也是一門專業知識。 6.通識教育是一種全能開發,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可以 更涉及其他領域,發展第二專長及探索並接續社會軌道。 2017/2/26
通識課程中得到了甚麼?落實於生活中嗎? 有位同學分享,其在「危機管理」課程中,從老師的案例 中,習得平時要注意自身安危,及遇到意外的處理之道。 有位同學分享,選修「兩岸關係」課程,適逢「太陽花學 運」,透過老師的分析,讓我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向。因此, 日後,在新聞媒體聽聞相關的訊息,會主動思考與關注。 此課程讓我學到獨立思考。 有位同學分享,通識教育學習到別於本科的知識.如新聞 媒體(傳播),風險管理(商管),社會服務...等皆與本科無關. 卻可相輔相成。 通識課程中學到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與不同領域的人才 交流,在思想及談話中都有所改變,在生活中也能慢慢將 所學融入其中。 2017/2/26
對通識教育課程的期望? 希望在通識課學到我們平時在課堂上所缺乏的知識。習得 可以活用於生活中知能。 期望學到跟自己專業領域不同的東西,並且是生活中常見 的知識。如:文化、法律、思考等課程,讓自己可以在大學 裡面懂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不同於主科制式的知識與概念,學到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 的基本素養,陶冶品性,課堂中慢慢摸索出自己嚮往的志 向。 期望藉由通識課程讓自己在畢業前做好準備。像是學習到 職場、生活等問題的因應知能。 期望可以透過全人教育的實施,兼顧德、智、體、群、美 的發展。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2017/2/26
結語 「通識教育」是紮根跨領域學習的重要基礎 藉由「外」在的引導而滋養「內」 在涵養的重要平台 是培育具有軟實力的未來人才 「通識教育」--- 深度認識與探索自我; 培養反思與覺察的能力; 提升感恩、建立和諧人際關係; 對周遭環境和社會的關懷; 賦予個體生命意義與價值。 通識課藉由教師外在的引導,激發學生多元興趣、體驗豐富生活,進而幫助學生滋養其內在素養的平台。 許多課程會從日常取材,加入貼近生活面的元素。 2017/2/26
報告完畢 謝謝聆聽 20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