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二、止血药 (一)、含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 第十一章 二、止血药 (一)、含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 (二)、性味归经 苦、酸涩,归肝、脾经(藏血),药性有寒温之别,凉血止血药属寒性,温经止血药属温性。
(三)、适应证 主要应用于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以及外伤出血。其目的是防止血液亏耗或失血过多而致衰竭. (四)、使用注意 1.止血药有留瘀之弊,防止瘀血内停。 2.寒凉止血药易致血瘀气滞,有明显瘀滞者应配活血行气药。 3.若出血过多,须用补气药以补气固脱。(单用不能救急) 4.经炒炭后使用,有加强收敛止血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有的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有的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改善血管脆性,减少血管壁通透性而止血,有的能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及血浆钙化时间而止血。
1 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有收敛性质,可以加速血液的凝固,止血范围广,尤以用于虚损不足或外伤出血较好,但对血热出血以及有明显瘀血阻滞者不宜应用。常用的药物有白芨、血余炭、仙鹤草、棕榈炭、藕节、紫珠等。
白芨 【来源】兰科白芨的块茎。(花卉之一) 【常见名称】朱兰、紫兰、白及。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白芨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收敛止血,本品味涩而质粘,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为一止血要药,且味甘入肺、胃而能补益肺、胃,故多用于肺、胃出血。本品能利退有生肌之力,故对肺痨咳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不但能止血,而且有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肺出血、鼻出血配阿胶、栀子、黄连等;肠出血配槐花、地榆、大黄炭;外伤单用白芨粉外包止血。 2、消肿生肌,本品外用对疮疖痈肿有良效,未溃者能消肿,已溃者能收口生肌。 【用法用量】可研末冲服。
另治 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腹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 8、汤火伤。用白及粉调油涂搽。 9、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10、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按:白芨质极粘腻,性极收涩,为止血良药,无论内外出血、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尤其对肺胃出血效佳。肺出血配枇杷叶、阿胶珠用;胃出血配白芍等。白芨纱布或粉剂覆盖创面,对外伤出血有奇效。
仙鹤草 【来源】蔷薇科龙芽草的全草。 【常见名称】龙芽草、脱力草(浙江配红枣主治脱力痨伤),生用也可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仙鹤草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解毒、补虚、杀虫。 本品味苦涩,故能收敛止血,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吐、咯、衄、便、尿、崩漏下血等,因其性平缓,不能寒热虚实之出血,适当配伍均可使用,且疗效显著。 本品又叫脱力草,可以治疗过劳耗气、身疲乏力、中气不足,常配红枣、黄芪、山药等煮服。 本品还能清热解毒疮疖痈肿,尤其本品这冬芽地下部分,秋天长成,翌年长成苗,故称冬芽,深秋采集。名鹤草芽,治绦虫以及滴虫性阴道炎有良效。
仙鹤草具有止血特效,广泛用于全身各部分出血,无论鼻衄、吐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血痢等,不论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均可以应用。只要配伍得当,收效甚佳。
棕榈 用干燥叶柄,炒炭存性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棕榈 用干燥叶柄,炒炭存性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 3、屙血。作棕榈皮半斤,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4、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5、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血余炭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乱发,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谓:“发者血之余,┄┄故方家呼发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 [性味] 苦、微温。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及小便不利等证。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棕榈炭与血余炭 棕榈炭与血余炭均能止血,前者兼收敛止血,后者兼散瘀止血。
紫珠叶 【来源】为马鞭草科小灌木植物紫珠或杜虹花的叶。 【常见名称】止血草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解毒。 本品苦涩、苦降、涩收敛且走肝、脾,故有收敛止血之效,可用于多种内外出血证,尤以对消化道、呼吸道出血疗效较佳。单用或配仙鹤草、侧柏叶等; 本品苦凉,还有清热解毒之功,可治疮毒及烧伤,其煎煮液配三黄散(1:1)就是一例。
藕节 【来源】莲的地下茎的节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凉血化瘀。 本品能收敛止血,兼能化瘀,故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常用于多种出血证(吐、咯、衄、便、尿、崩漏),而对于血热有瘀滞的出血证尤为适宜。 【用法用量】10-30g。常用鲜藕节捣汁。 本品甘涩性平,即能收敛止血,又能散瘀血,具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惟药力较缓,常作辅助止血药用。
2 化瘀止血药 本类药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用于瘀阻经脉而致血不循环的出血证,常用的药物有三七、菊叶三七、景天三七、蒲黄、茜草、花蕊石。
三七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根。(三七枝小叶故名三七). 为什么我们命名叫三七?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猜测。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这种植物它的复叶一般是有三枝,我们看到的是有四枝。就是说多数是三枝,每一个枝上又有七片左右的小叶,所以称为三七。这是一种推测。另外一种推测,是说三七这种药物在栽种的过程当中,它对光照的要求,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所以称为三七,这种说法是根据它生态环境,不要太直接的照射,稍微喜欢遮阴一下,比较阴凉的地方。 【常见名称】山漆、金不换、人参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应用】生用散瘀止血、化瘀止痛;熟用补血和血。
三七 1、散瘀止血,本品止血、化瘀止痛,适用于机体内外各种出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以及气滞血阻风湿诸痛,用之其效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所以它最适合于瘀血引起的出血证,比如说跌打损伤有瘀血的又有出血的,最适合。少量的加在凉血止血或者收敛止血,尤其是收敛止血,它也会止血不留瘀。为止血的圣药。单用或配其他药物同用。 2、消肿定痛,本品活血化瘀作用较好,对于淤血阻滞之疼痛有明显的消肿定痛作用,故为跌打损伤肿痛的要药,很多文献里面就把三七称为金疮的要药。单用或与酒调服。 3、补血和血,对于失血后所致的血虚证,可配伍其他补血和血药,有良好的补气摄血作用。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外用适量。
传统对三七分它的质量好坏,就用它的个头的大小来分档次,一般多少个头,比如说60个头的三七,一般指的60个就有500克,就有一斤。120个头的,就是120个这种三七,就是一市斤。一般来说200个以上才能够有一市斤的,就叫无数头,那就不再去统计它了。所以在同年生的情况下,头越少,它的质量越好,价格也越高。
三七能够增强外伤的患者对于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性。 为什么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说,古时候的人在当时如果触犯了刑律,当时到公堂上去那就是比如说杖多少杖或者打多少大板。打什么地方呢?打臀部,打屁股,打得皮开肉绽。那么就是说要过堂了之前,有的人就恐惧,担心在公堂上,比如(打)几十大板的时候受不了,先吃一点三七。
李时珍说用三七,不容易瘀血,恶血不容易攻心。 所谓的瘀血,恶血不容易攻心,就是说因为疼痛,因为出血不容易导致休克,出血性的休克,疼痛性的休克,患者的耐受力增加了。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试验,确实是有明显的区别,有差异的,增强耐受,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所以李时珍那个记载也不是它凭空想出来的。
三七有滋补强壮,补气血的功效 在古代文献当中有记载,在西南地区的民间普遍使用,比如说在云南、贵州、四川这一带,很多产妇一般在产后都要用三七来蒸蛋或者蒸鸡,不仅仅是一个活血化瘀止痛,有利于产妇气血亏虚的恢复,用它来补气血。 美国的一个药理专家,到云南和昆明的植物研究所长期的合作研究,后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说三七是产在中国特殊地域环境里的人参。因为三七和人参地面部分、地下部分从形状到气味非常相似,同科同属,就是一个家族里的两兄弟,含的成分那个皂苷类的成分很多都是相同的。所以从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它有补气血的作用。
三七有止血兼活血消瘀作用,熟用有补血和血作用,是比较理想的理血药物。无论内服外用,对各种血证均可,尤其是伤科或外科。但血虚之出血慎用。
蒲 黄 【来源】香蒲科狭叶香蒲等同属植物的花粉。是水生植物,长在水里边的蒲或者叫做香蒲,东方香蒲,或者香蒲。它花茎出来了以后,上面就是有一个圆柱状的这种花,就象这种蜡烛状,所以民间把这种植物又叫做水蜡烛。它这个花就象蜡烛一样的,下面一个柄,上面比较粗,圆柱状。把它的花粉收集起来,这个是金黄色的,所以称为蒲黄,是香蒲这种植物黄色的花粉,作为药物使用,所以药名就称为蒲黄 【常见名称】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蒲黄 【功效应用】止血、化瘀。(有止血和化瘀两方面的功效 ) 本品性味甘平,性质滑利,甘缓不竣,性平无寒热偏甚,有行血消瘀之效,可以用于多种瘀血证,如产后血瘀腹痛及瘀血阻滞的疼痛等证,生用尤其效好。可单用。 本品炒黄后,其滑利之性已去,变为收涩止血之品,内服可用于各种内出血,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炒黑尤其专一。《大明本草》:“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即生用:活血消瘀;炒用: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布包,孕畜慎用。
蒲黄 广泛的用于各种出血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把蒲黄直接散布在伤口上面,用力加一点压,或者包扎起来可以止血的。所以不管内服外用都可以使用,是一个使用比较广泛的化瘀止血药,也是止血不留瘀的。 它的药性很平和,对于出血证有热的,没有热的都在用。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它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证,它治疗的瘀血疼痛证的部位比较局限,主要是用于胸腹部( 在古代文献当中,更多的是用于腹部的瘀血疼痛证。比如说妇科病的瘀血疼痛证,包括产后(腹痛)。在近年来,有的也用于冠心病的心绞痛,所以它主要就成了胸腹部)。
蒲黄和五灵脂配伍在一起,是一个有名的经验方,叫失笑散,这个失笑,不是说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实际上是因为服用了这个药,出血的不出了,疼痛的不痛了,忍不住流露了笑容出来,这个叫失笑。 比如说苏东坡在记载有关他的事迹的书籍里面,有最早使用失笑的记载,就是苏东坡同时的时候,有一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的诗词写得不错。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的时候,好象写了一个诗词,他就叫一个人装到信封里面,就给苏东坡送去,他以为苏东坡会很赏识,要夸奖这一个诗,他写的这个。当时苏东坡收到他写的东西的时候正在吃饭,所以他书上就是说这个“发函得诗”,就是说把这个信封打开,苏东坡就看见了这个年青人写的这个诗了,失笑,马上就大笑不止,喷饭满案,嘴里面正在吃的菜、饭喷了整个餐桌上都是,实际就是笑得非常厉害,完全是忍不住的在大笑,可能就是那个诗写得很糟。这个失笑就是很典型的一个用法,忍不住的露出了笑容,发出了笑声。
蒲黄因能止血,又能行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证,外部、内部出血均可。因能行血、止血,故为产科出血专用药。常与阿胶同用。 蒲黄虽主要作用止血,但也能行瘀活血,一止血一去瘀,似乎矛盾,但其临床应用,确实如此。古有“生用行血,炒用止血”之说。因生用行血散瘀作用较强,炒用涩敛,其止血作用较强。
白芨与蒲黄 白芨与蒲黄均为较好的止血药。但 白芨以收敛止血为优,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蒲黄以祛瘀止血为优,为产科出血要药。
血竭 【来 源】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 【性味归经】 甘咸,平。 【功 效】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主 治】 治跌打肿痛,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疮溃久不合。
3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性寒凉,有凉血止血之功,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主要药物有大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萆莲草。
大蓟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破结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可单味应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 2.散瘀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小蓟 【来源】菊科刺儿菜的全草。 【常见名称】刺儿菜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凉血止血——本品性凉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可用于血热妄行的咯、衄、便、尿、崩漏下血等多种血热出血证。 解毒消痈——本品不管内服还是外敷都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热毒疮肿。
大蓟与小蓟 大蓟与小蓟均为凉血止血药,常配伍使用,两个药都是凉血止血药,都能够凉血止血,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血热妄行。但: 大蓟兼破结散瘀肿,无论内服外用,对痈肿均有效; 小蓟治尿血效果较好。
侧柏叶 【来源】柏科侧柏的嫩枝及叶。 【常见名称】侧柏炭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紧肺、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 本品性寒而味涩,凉血之中兼有收敛止血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多种出血证(吐、咯、便、尿、崩),尤以血热出血较为适宜。配温经止血药也可治虚寒性出血。 【用法】生用偏于凉血,炒炭偏于止血。
地榆 【来源】蔷薇科地榆的根。 【常见名称】红地榆、黄根子、地榆炭。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本品性寒,能凉血,味酸又能收敛,故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因其味苦性降入大肠,并能清下焦血分湿热,故多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本品炒炭后止血作用更佳。本品还能治疮疡、火烫伤,尤对烧伤有良好效果,取本品既能清热解毒、消肿,又能收敛生肌,促进患面愈合。 【用法】 止血宜炒炭,治烫火伤宜生用研末外敷。
槐花 【来源】豆科槐树的花蕾或花朵。 【常见名称】槐蕊、槐米(花蕾)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 本品苦寒入肝、大肠,善清肝与大肠之火,有凉血之效,主要适用于大肠火盛或湿热郁结所引起的大便下血,痔疮出血等证。时珍:“疗吐血、衄、崩中漏下”,可见本品除用治痔血、便血以外,还用治多种血热出血证。其槐米作用强于槐花,多炒炭以 止血之效。 【使用注意】孕畜忌用。
白茅根 【来源】禾本科白茅的根茎。 【常见名称】茅根、茅草根、甜草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⑴凉血止血——《本草求原》称:“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可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衄、尿血,以治尿血为好。 ⑵清热利尿——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以及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芦根与白茅根 【比较】 芦根 清肺胃之热而利尿,清肺热,偏于入气分以清热止渴为主。 芦根 清肺胃之热而利尿,清肺热,偏于入气分以清热止渴为主。 白茅根 清胃热止呕吐、除烦渴, 偏于入血分以凉血止血为主。
茜草 味苦性寒,对血热而有瘀滞者最为适宜。《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说明有强的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 味苦性寒,对血热而有瘀滞者最为适宜。《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说明有强的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 本品止血作用强,适用于各种血热及外伤出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尤以血热崩漏较宜。其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血滞经闭、关节痹痛、跌打损伤。配伍仙鹤草、小蓟、大蓟等应用。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慢性气管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此类药物药性为温,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证,临床上用于脾阳虚的便血、胞宫虚寒的崩漏等证,本类药对热盛火旺的出血切忌误投。 4 温经止血药 此类药物药性为温,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证,临床上用于脾阳虚的便血、胞宫虚寒的崩漏等证,本类药对热盛火旺的出血切忌误投。 兼有温里散寒,或者能够温经散寒的止血药。这类的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温里药。所以这类的药作为止血药使用,它用于虚寒性的出血,配伍补虚的药。这一类药主要偏在温,止血的作用一般都不强。所以在止血方当中,温经止血的方有时候还要配伍其他的。比如说有时候配伍些凉血止血的药,把它炒炭以后,或者用收敛止血的药来加强它的止血的效果。这类的药,止血的作用一般比较微弱。所以要靠这类的药完全的止血,有时候不是很理想。这类的药也可以单独作为温里药使用 。
艾叶 【来源】菊科艾的叶片,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 【常见名称】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家艾、香艾、艾绒、艾条、艾饼、陈艾叶、艾叶炭。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张景岳:“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适用于虚寒性的月经不调、腹部冷痛。本品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搔痒。艾绒为艾条的主要原料,艾条为针灸科作穴位烧灸用,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 艾叶油:平喘、止咳、化痰。
温经止血药,它主要是在温下焦,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崩漏,或者月经过多。重点在下焦,尤其是妇科病,虚寒性的出血尤其适合使用。但是它也能够作用于中焦,只是相对于下焦比较次要一些。它作为一个温里散寒药,主要也是在温下焦。所以小腹受寒的冷痛,或者痛经,或者睾丸属于寒凝的,这些应用最多。
灶心土 【来源】为烧柴草的土灶内底部经三、五年烧焦的焦黄土。 【常见名称】茯龙肝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温中止血、止呕。 本品性温,入脾胃能温中而摄血止血,常用于虚寒性的出血证,以胃肠道出血较为多用,尤以便血效佳。(不能摄血之便血) 另外,本品有较好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可用治脾胃虚寒的呕吐,还能温胃涩肠止泻,治脾虚久泻。 【用法】入煎剂宜布包或先煎汤,经沉淀后去渣以水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