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產業與大陸汽車產業 發展趨勢 裕隆集團 韓正平副總經理
大綱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參、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綜效 肆、結語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蓽路藍縷中起步的台灣汽車產業 1953 1960 1970 1980 1990 833 1,067 人口數 (萬人) 833 1,067 1,458 1,770 2,028 平均國民所得(元) 2,725 5,653 14,767 77,386 205,105 汽車 年銷量(台) 125,376 351,550 保有量 (萬台) 68 300 1953 1960 1970 1980 1990 台灣汽車工業創始者嚴慶齡先生創立了「裕隆機械廠」 1956 年裕隆製造全台首輛吉普車 1960年更名為「裕隆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正式製造小轎車及商用卡車 十大建設展開 1978 年中山高全線通車 1979 年月桃園國際機場啟用 1980 年新竹科學園區成立 1981年裕隆設立三義工廠與工程中心 1983年台中港及蘇澳港完工啟用 1986年裕隆汽車生產的飛羚101上市,成為第一輛國人自行設計開發的新車 資料來源:主計處、裕隆集團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蓽路藍縷中起步的台灣汽車產業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一) 國產車具競爭優勢,市佔率高達八成 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整車進口關稅自30%逐年降低,2010年已降至17.5%,但國產車佔有率大多保持在80%以上,顯示台灣產製國產車具有競爭力。 台灣國產車具有對應市場需求快、產品差異化特色、改款能力強、製造品質高,小批量彈性生產能力。 台 %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二) 優異的製造品質及彈性製造能力- 台灣汽車產業 台灣車廠製造能力強,已成為國際車廠整車外銷製造基地的選項之一 * 2010年整車外銷達36,914輛,較2009年同期 成長282%。 以裕隆汽車三義工廠為例,各項製造指標皆達國際水準: * 年產6萬台,涵蓋4個品牌10車系,彈性製造程度高 * BTO (Building to order)時程:已降至6.5天 * VES品質指標:達「個位數」不良點數之世界水平 36,914 2005~2010 台灣外銷統計 9,655 8,420 7,688 7,195 1,076 資料來源:車輛公會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二) 優異的製造品質及彈性製造能力- 裕隆集團的創新研發歷程 1. 第一階段:獨立自主研發 (1981~1994) 1981年投入20億,約當年1/3資本額成立裕隆工程中心,進行飛羚101研發工作。 飛羚研發團隊成功建立完整之車身、底盤、引擎研發經驗與能力。 獨自研發飛羚101、飛羚102、精兵601 承接中華威利車系(Truck & Van)之研發 協助日產進行台灣專屬三廂MARCH車之研發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二) 優異的製造品質及彈性製造能力- 裕隆集團的創新研發歷程 2.第二~三階段:華人風格/差異化研發(1995~2003) Cefiro YNDC-成為日產全球五大設計中心 風神四號 東風輕卡改型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二) 優異的製造品質及彈性製造能力- 裕隆集團的創新研發歷程 3.第四階段:整車設計與電動車開發(2005年成立華創車電) 整車研發 車控儀表系統模組 全功能玻璃系統 夜視系統 駕駛資訊系統 影音娛樂系統 ◆結合IT科技與汽車產品之研發,成立華創車電,發展為IA整 車與4th C產業技術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二) 優異的製造品質及彈性製造能力- 裕隆集團的創新研發歷程 3.第四階段:整車設計與電動車開發(2008年展開電動車研發) 國際 合作技術伙伴 + 電動車關鍵零組件 感應馬達 電池模組 動力控制模組(PEU) 東元、金富田、公準 東元、台達電、利佳、致茂 能元、新普、必翔、統振 ◆Tesla Roadster、BMW Mini-E採用ACP(AC Propulsion)技術生產電動車,裕隆 已取得ACP技術來源。 ◆台灣具有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及經驗,具備創新與國際競爭力。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現況 (三) 汽車業產值高,貢獻大 1981~2010年 台灣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產值 單位:億元(新台幣)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 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台灣汽車總市場萎縮 1999~2010年 台灣汽車總銷量 ◆國內汽車市場已步入成熟,未來3-5年市場規模成長趨緩。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 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產能利用率過低 最大產能64萬輛 閒置產能34萬輛 (產能利用率47%) 目前台灣汽車總產能約64萬輛/年,2010年產量30萬輛,閒置產能34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47%。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 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外銷受限技術母廠 整車/零件出口 國際品牌(OEM/ODM) 整車/零件出口 ◆無自有品牌,只能接受委託代工(OEM) 或委託設計加工 (ODM) ,無法外銷到大陸或其他國際市場,成長空間受阻。
品牌台灣的可能:若其他產業能,汽車產業也能!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品牌台灣 對產業效益 製造思維轉變為市場思維 自創品牌(OBM) 擺脫低價競爭 有利產業結構升級 因應知識經濟 及全球化趨勢 深耕台灣/佈局全球 品牌台灣的可能:若其他產業能,汽車產業也能!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自主品牌的智慧科技車 台灣自主品牌研發,以Luxgen為例,定位於智慧科技車,結合台灣 IT產業資源,推出領先全球的產品差異化特色以及體驗行銷模式。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自主品牌的智慧科技車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綠能科技與智慧電動車 電動車是完全仰賴電力馬達為車輛的動力來源,取代傳統內燃機引擎與油箱的配置,行駛不需燃燒汽油,所以使用時是完全「零」廢氣排放,最為環保。 每一萬個車主由汽油車轉換至電動車,每年可減少33,000噸CO2排放量= 造林約830座大安森林公園 LUXGEN EV+每跑10萬公里,可減少15,000公斤CO2排碳量 電動車總能源效率為汽油車的2倍,油電混合車的1.7倍,若使用再生能源發電,則總能源效率可高達80%。 電動車的使用將有效節能減碳,落實台灣發展低碳島之願景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綠能科技與智慧電動車 台灣電動車研發,以Luxgen為例,具有以下特色: 電動車車型由大到小發展 全產品線同步發展內燃機及電動車 不同品牌共用電動車平台以及E-drive資源 MPV(D平台) SUV(D平台) Bus B平台 A平台 A0平台 電動車 全球第一部智慧電動車 台灣地理範圍適中,容易推行電動車先導運行,再將推動經驗對外推廣交流。 E-drive 資源共用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綠能科技與智慧電動車 經濟部「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推動10個智慧電動車示範運行專案,創造3,000輛智慧電動車上路。 目前成效: 1. 20部電動車在「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免費接駁民眾,提供 試乘的實際體驗。 2. 新北市已選擇坪林推動低碳旅遊,補助坪林區公所購置12輛電動車 ,作為遊客來坪林旅遊及當地居民接駁公車使用。 3. 格上租車預計提供100台電動車,推出大台北都會租賃旅遊。 4. 台中市將引進智慧電動車執行警察勤務巡邏、民眾洽公接駁及環保 案件稽查。總計畫運行車輛預計至少100台電動汽車 。 5. 台南市計畫兩年內完成300台電動車營運,主要用於公務服務,包 含大眾運輸、社會服務及觀光旅遊,並設置300處電動車充電站。
壹、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未來發展趨勢:綠能科技與智慧電動車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計劃經濟主導產業發展 (一) 引進外資作為技術來源 改革開放前,大陸汽車工業主要生產載貨汽車和越野汽車,轎車只有產量不大的高級領導和迎賓用的紅旗牌轎車,以及公務或商務用的上海牌轎車,不足部分靠進口車補充。 從1980年開始,轎車進口量逐年增加,其中轎車所占的比重又相當高,因此引起了國家的注意,也導致了大陸政府決議儘速發展國產轎車的計畫。 「以市場換取技術」: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汽車產業的普遍面臨技術落後、設備老舊、產能嚴重的不足等問題,在大陸當局發現其無法獨立發展汽車產業後,轉而向外資尋求合作,藉由合資合營的方式來引進生產與管理技術以及發展投資的所需資金。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與「十二五規劃」 一、計劃經濟主導產業發展 說明: (二)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與「十二五規劃」 研擬 單位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發改委 工信部 十一五規劃綱要 發改委 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汽車下鄉實施方案 -減徵1.6L以下乘用車購置稅 十二五規劃綱要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 (屬十二專項規劃,預定’11年出台) ’04年出台、’09年修訂 可能延長 ’06~’10 09‘~’11 ’11~’15 資料來源:事企部2011/06/01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分析報告 預計出台 說明: 十二五規劃是中國大陸’11~’15年發展的指導原則,十二五規劃將「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列為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預期汽車產業整體方向將延續「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計劃經濟主導產業發展 (二)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與「十二五規劃」 《大陸汽車產業政策》九大方向 (二)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與「十二五規劃」 《大陸汽車產業政策》九大方向 《十二五規劃》七大新興產業 十二五規劃之 七大新興產業 新能源 汽車 新材料 新能源 高裝備 製造 節能環保 新一代 信息技術 生物 資料來源:事企部2011/06/01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分析報告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計劃經濟主導產業發展 (三) 行政手段的干預 (三) 行政手段的干預 隨著中國成為第一大汽車產銷國家,交通擁堵狀況也成了各大城市的發展問題之一,地方政府於是出現以行政干預產業的政策 《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 其中規定小客車年度增長數量和配置比例由北京市政府根據小客車需求狀況和道路交通、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各單位和個人需要透過抽籤的方式取得購車資格,藉此限制汽車銷量。 《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 將牌照分為專段號牌和普通號牌。其中,專段號牌的發量實行總量控制,以抽籤方式分配,但可以在所有道路通行;普通號牌無總量控制,但不能在某些道路通行。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一、計劃經濟主導產業發展 (四) 新能源車輛的發展 廿城千輛政策 (四) 新能源車輛的發展 廿城千輛政策 大陸在十二五規劃出臺前,透過廿城千輛政策(包括上海、杭州等),進行新能源車輛的推廣。以上海為例,嘉定區已被選定為示範區域,將設置充電樁達1000個以上,同時到2012年時電動汽車數量將達1萬輛。其他廿城千輛地區也分別透過額外私人補助新能源汽車方案,加強一般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力道。 十二五規劃驅動影響 十二五規劃預計在三縱三橫的方面發展新能源車:三縱為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橫為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具體發展策略包括大力扶植關鍵零組件的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全國電池總產能等。 最終目的 透過十二五規劃,使2015年大陸新能源車銷售達100萬輛,佔該年全國TIV的4%,累計銷售約210萬輛,預計總投資金額達1000億RMB。 資料來源:陳總經理在 110520國際商情雙週刊採訪QA稿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產銷規模,全球第一: 大陸自2009年起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與銷售國 2006 年大陸實施「十一五計畫」,年銷量首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09年刺激政策取得成效,產量達1,379萬輛,升至世界第一;2010年銷量達1,806萬輛,連續兩年位居世界首位。 2006~2010年主要國家汽車年銷量 資料來源:FOURIN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二、產銷規模,全球第一: 大陸自2009年起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與銷售國 2008年大陸汽車產量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二;2009年受到全球性汽車需求萎縮的影響,日本與美國均大幅減產,大陸成為唯一成長的市場,位居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2010年產量達1,826萬輛,連續兩年位居世界首位。 2006~2010年主要國家汽車年產量 資料來源:FOURIN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汽車產業朝集團化發展 (一) 迄2008 年止,大陸的汽車整車企業仍有一百五十餘家,2011 年上 半年排名前10 位汽車企業銷售占總銷量的87%。其餘一百多家企 業一共才賣出100 餘萬輛汽車,其中不乏「零產量」企業,中國汽 車產業結構散亂及產能過剩的問題,由此可見一斑。 (二) 要與國外著名汽車廠商競爭,如何將眾多的中小車企兼併整合到大 企業集團中,增強競爭力,是大陸政府在政策上思考問題之一。 2009 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方案中,三年內希望通過 兼併重組,形成2 至3 家產銷規模超過200 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 團,4 至5 家產銷規模超過100 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佔 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 家減少到10 家 以內。 (三) 《規劃》也在產業調整的主要任務中提出「鼓勵一汽、東風、上 汽、長安(四大)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兼併重組」, 及支持北汽、廣汽、奇瑞、重汽(四小)等汽車企業實施區域性兼 併重組。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三、汽車產業朝集團化發展 2010年大陸前10 名汽車銷量廠商 銷量(萬台) 合資品牌 1 上汽集團 355.84 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北盛、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海申沃、上海匯豐 2 東風集團 272.48 東風日產、東風悅達起亞、東風本田 3 一汽集團 255.82 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天津一汽夏利、一汽海馬 4 長安集團 237.88 長安福特馬自達、重慶長安鈴木、南京長安 5 北汽集團 148.99 北京現代、北汽福田、北京奔馳 6 廣汽汽車 72.42 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長豐、廣汽日野 7 奇瑞汽車 68.21 8 比亞迪 51.98 9 華晨集團 50.14 華晨金杯、華晨寶馬 10 江淮集團 45.85 10家合計 1559.61 全年總計 1806.19 比率 86.35%
貳、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特色與趨勢 四、發展自主品牌 (一) 完全自主開發技術:奇瑞、吉利、比亞迪 (二) 購併取得技術:榮威 (三) 以外方合作者的現有車型為基礎,開發自主品牌的衍生車型: 一汽奔騰(基於馬自達平台) (四) 合資自主品牌:理念(廣州本田) 、啟辰(東風日產) ◆十二五規劃中,「提高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和「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一起,被列為規劃最重要的兩大指標。
參、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綜效 一、台灣成為全球車廠佈局生產基地的選項之一 經濟因素 政策因素 產業因素 新台幣匯率相較於日圓及人民幣的強勢升值,仍居較有利地位,促使台灣成為兩岸製造基地佈局選項。 ECFA效應有利 台灣整車製造, 輸出大陸。 (1).台灣車輛製造 品質達世界水準 (2).台灣零部件體系 佈局完整 (3).台灣車廠持續低 減製造成本
參、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綜效 二、兩岸汽車產業垂直分工優勢 ECFA鼓勵提升兩岸區域內整車附加價值率, 促進兩岸汽車產業共建垂直分工體系之競爭優勢。 提升兩岸區域內 整車附加價值率(例如達成80%以上),促進區域內汽車業整體產值。 成車/零部件 成車/零部件 降低關稅及物流障礙 提供合資及自主品牌供應鏈佈局彈性 (圖形比例為示意)
參、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綜效 大陸 台灣 兩岸及全球電動車市場開發 三、兩岸電動車產業價值鏈合作發展 市場規模大 品牌與產品線多 電動車整車研發 資源 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新能源汽車) 發展四大智慧產業 (智慧電動車) 資源 促進電動車 產業標準一致化 市場規模大 品牌與產品線多 電動車整車研發 關鍵零組件研發 推動示範運行計畫 (廿城千輛) 推動示範運行計畫 (十區三千輛) 示範運行計畫 交流推動 建構電動車產業鏈 (整車/關鍵零組件) 建構電動車產業鏈 (整車/關鍵零組件) 四大智慧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發明專利產業化、智慧綠建築 以政策建立兩岸 電動車產業互補優勢 (ECFA/海西) 兩岸及全球電動車市場開發
參、兩岸汽車產業合作綜效 自主品牌 四、兩岸發展自主品牌的合作機會 各種策略選項 KSF 台灣的資源 如何有效突出 產品差異化價值? 產品定位於平價端,開發二三級 市場,與現有產品線形成互補。 如何有效突出 產品差異化價值? 車型改款 研發能力 利用現有老舊車型平台資源 改款上市,降低研發成本。 汽車電子 差異化資源 選擇部份產品定位於中高價端, 以提高自主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車 研發與關鍵零組件 台灣零部件業參與 自主品牌研發 與協力配套廠形成緊密合作, 共同研發自主品牌產品。
肆、結語
+ 肆、結語 兩岸汽車產業發展願景 ECFA 兩岸汽車產業 價值鏈串聯 建構兩岸優質 建構高價值 生產基地組合 自主品牌, ,提供跨國品 牌製造服務 建構高價值 自主品牌, 立足兩岸 行銷全球 ECFA + 建構電動車 科技領先優勢, 發展全球最 大電動車市場 建構最具競爭 優勢配套體系 ,進入全球 Tier 1供應鏈 兩岸汽車產業 價值鏈串聯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