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节 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本章思路: 1、土地革命战争爆发的背景: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没有解决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2、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3、中国革命新 以城市中心论为指导思想的三次武装起义失败 2、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初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割据思想 探索过程中的三次“左”倾错误 长征大转移,四渡赤水河,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3、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继续探索 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和红军存在的军事领导问题 瓦窑堡会议标志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进入新时期
第一节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 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 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 宁、汉合作正式实现。 1928年1月,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 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
2、二次北伐与济南惨案 1928年4月5日, 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北伐 1928年5月10日,济南惨案 北伐誓师阅兵
济南惨案:1928年2月,亲英美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分编四个集团军,进行“北伐”,出兵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图统一北方。支持张作霖的日本帝国主义害怕英、美势力向北方发展,侵犯它的利益 。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 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 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 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 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待 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何 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 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 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 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据济南惨案被难家属联合会调查:“济案”中国军民死亡6123 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2957万元。
面对日军制造的惨案,蒋介石采取了退让方 针,命令北伐军“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 北伐。 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罪 行,反而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 1929年3月28日双方签订《议定书》,宣称“中 日两国所受之损害问题”俟双方“实地调查决 定”,后亦无结果。
3、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晨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
“仰承先大之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联名通电 1928年12月29日凌晨, 东北易帜 张学良 “日方欺我甚,誓必易帜, 即死于青白旗下,吾亦甘心。”
(二)国民党政府建立一党专政 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措施: (二)国民党政府建立一党专政 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措施: 1、实行“训政” 片面借用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说 军政→→训政→→宪政 ↓ 《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国民党颁布 内容:中国国民党“力求达训练国民使用政权”,“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 之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 实质: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实行一党专政。
2、建立庞大的军队 3、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央军(嫡系)→黄埔军人为骨干 地方军(杂牌)→各地军阀武装 民团和保安队(非正规)→保卫地方治安 3、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陈果夫、陈立夫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央俱乐部” “军统” →贺衷寒、戴笠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华民族复兴社”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 除胡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趣的‘文学’杂志而外, 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的。” ——鲁迅 综上所述,国民党新政权对于中国革命问题(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国家富强等)一个都没有解决,它代表的依旧是 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政权。大革命虽然失败,并不能阻止革命 继续向土地革命方向发展。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中国革命的低潮 1、革命阵线缩小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字第一号令(一九二七年四月): 2、革命力量被摧残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 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字第一号令(一九二七年四月): 共产党窃据武汉,破坏国民革命之进行……综其所为,祸有甚于洪水猛兽;瞻念前途,不寒而栗。政府奉行先总理之遗教,誓竭全力,期三民主义之实现。唯欲建设独立平等之国家,必先扑灭一切反革命之势力。共产党图谋倾覆本党,逆迹昭著,中央监察委员会举发,并致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最短期间亟清叛乱。查此次谋逆,实以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等为罪魁,以及各地共产党首要、次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各军长官、各省政府通令所属一体严缉,务获归案重办。至该党忠实同志,遵守三民主义始终不贰之信徒,在革命地域大都与贼相持,奋斗不懈,应着悉心保护,其余压迫而心迹可谅者,政府必分别办理,决不绝其自新之路。此令。附通缉共产党名单二纸。(名单共列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等193人) (选自《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第123页)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至叛党
3、革命运动较冷清 工会成员 300万 3万 城市工人斗争: 进攻转入防御, 多是经济斗争,胜利极少; 农民斗争: 此起彼落,处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 工会成员 300万 3万
(二)武装革命斗争的开端: 1、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党内的右倾错 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毛泽东
2、三大起义(旧模式——十月革命模式) 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武装力量:叶挺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驻九江);第四军二十五师(驻马回岭)和贺龙的第二十军(驻九江);朱德管辖的军官教育团(在南昌);卢德铭领导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生军,共计3万人。 7月27日,贺龙、叶挺率部开进南昌,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7月28日,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任起义总指挥。 意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部分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2、三大起义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一词的由来: 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幅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 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井岗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接着,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
2、三大起义 ③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 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气慨 ; 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城市中心论”的错误。
(三)探索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的发动,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探索 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案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创建及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1928—1935)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说明,十月革命“城市包围农村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 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城市中心论→失败;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农村包围城市→成功。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 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与条件,阐述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心阵地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政权可能长期存在的条件: 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 第二,国民革命为红军和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有利条件; 第四,有相当战斗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重要的主观条件。
中国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其次,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最后,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长期性和曲折性,强大的敌人占领着中心城市,而广大的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它(革命高潮)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岭(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6)第563页。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和党内三次“左”倾错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和党内三次“左”倾错误: 瞿秋白为代表的“左” 倾盲动主义错误; 李立三为代表的“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 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 李立三 王 明
2、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长征开始,中国革命出现危机。 国军人数 红军人数 时间 消灭国军人数 第一次 10万 4万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5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1931年 2月——1931年5月 第三次 30万 1931年 7月 ——1931年9月 第四次 40万 12万 1932年 7月—— 1933年3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长征开始,中国革命出现危机。
二、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幼年时期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四渡赤水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及围追堵截,工农红军终于冲出一条北上道路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鲁迅 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英国 蒙哥马利元帅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真正转变,而为了迎接抗日战争的到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土地革命战争10 年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总结,初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革命随后进入抗日战争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