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光中 製作學生:李友豪 指導老師:鄭美玉 老師 余光中詩選 作者:余光中 製作學生:李友豪 指導老師:鄭美玉 老師
作者介紹 余光中(1928年9月9日-),中國當代作家、詩人,現居台灣。生於中國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父親余超英,母親孫秀君。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光華講座教授,擅新詩、散文,出版著譯凡50種,其中散文有10種,作品列入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設有華文課程的大學、中學的教科書。坊間也有不少余光中作品的評析。 ↑ 余光中
書中佳句 西螺大橋 鏡窺望橋的彼端良久,且說:“守橋這麼久,一直還不知那一頭是什麼樣子呢!”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昏 鏡窺望橋的彼端良久,且說:“守橋這麼久,一直還不知那一頭是什麼樣子呢!”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昏 倘若黃昏是一道寂寞的關 西門關向晚霞的 匆匆的鞍上客啊,為何 不見進關來,只見出關去? 風鈴 我的心是七層塔檐上懸掛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 一個人的名字
蛛網 暮色是一只詭異的蜘蛛 躡水而來襲 復足暗暗地起落 平靜的海面卻不見蹤跡 也不知要向何處登陸 只知道一回顧 你我都已被擒 落進它吐不完的灰網里去了
閱讀心得 作者自序 在這本集子裡,我既選了「鄉愁」一類的淺近之作,也選了「史前魚」,「天狼星變奏曲」,「看手相的老人」一類曲折而複雜的詩。讀者愛看哪一類詩,可以自己選擇。 不過,一個人如果只能讀淺易的詩,就註定終身在詩國作匆匆過境的觀光旅客。有些讀者自稱不喜歡新詩,只讀古典詩,我懷疑他們所讀的古典詩恐怕大半也只是「床前明月光」或者「情明時節雨紛紛」之類。在詩的品味上,一個人要能兼顧白居易與李賀,韓愈與李白,才算是通達而平衡。我不像洛夫那麼悲觀,認為詩只能寫給詩人看,也不像「社會派」批評家那麼樂觀,認為詩可以終於「大眾化」。如果我的詩能「小眾化」,我也就很高興了。 所謂大眾化,其實只是一個含糊空洞的理想,不之究竟要「化」到人口的幾分之幾才算成功。社會派的批評家往往指摘詩人,說不如小說家大眾化,某些小說家聽了沾沾自喜,也以為自己針的「化」了不少大眾。 其實小說家中真正接近大眾化的,是金庸,倪匡,高陽,而不是白先勇和黃春明,何況還有不少讀者,是連金庸也不看的。真正的大眾化,應該是兼顧時間的因素,所以三十年的大眾化未必就比三百年的小眾化更普及,更深入。
推薦原因 余光中早期詩風就已開始表現繁複的想像與譬喻的技巧,而感性的熱情與知性的冷靜也相互交織於詩行之間,倘然沒有經過浪漫主義的試煉,就很難建立他在稍後所經營的現代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