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规》新版(JTJ 041-2000)与旧版(JTJ 041-2000)的对比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修订内容 中交公路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0、新版规范修订背景 旧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041-2000)于1998年~2000年编制,2000年11月1日起正式执行。较好的指导了我国近十年来公路桥涵的施工。但过去的十年也是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的十年,行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 (1)大跨度桥梁、新型结构不断推陈出新。
0、新版规范修订背景 (2)跨海桥梁规模日益增大。 (3)临时设施、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4)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 (5)安全、环保等日益受到重视。
0、新版规范修订背景 为适应我国公路桥涵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进一步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与2008年至2011年期间编制了新版规范。 新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执行。内容相比于旧版( JTG 041-2000)修改较多。大章节的编排顺序、新章节内容的补充、小章节编排的调整、合并、补充及规范条文内容的细节修正。通过对老《桥规》的修订,重点突出了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规定了公路桥涵工程施工中应遵守的准则、技术要求以及对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原则,并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协调配套。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
概述 章节编排的变化 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附录编排的变化
一、章节编排的变化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T 041-2000)版章节内容(旧版): 1 总则 1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2 术语 3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4 明挖基础 5 沉入桩基础 6 灌注桩基础 7 沉井基础 8 地下连续墙 9 模板、支架和拱架 10 钢筋 1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1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13 砌体 14 冬期施工 15 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16 拱桥 17 钢桥 18 悬索桥 19 斜拉桥 20 桥面及附属工程 21 涵洞 22 通道桥涵
一、章节编排的变化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G/T F50-2000)版章节内容(新版): 1 总则 2 术语 3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4 钢筋 5 模板、支架 6 混凝土工程 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8 钻(挖)孔灌注桩 9 沉入桩 10 沉井 11 地下连续墙 12 明挖基础 13 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 14 砌体 15 拱桥 16 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17 斜拉桥 18 悬索桥 19 钢桥 20 海洋环境桥梁 21 桥面及附属工程 22 涵洞 23 通道桥涵 24 冬期、雨季及热期施工 25 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26 工程交工
一、章节编排的变化 根据新老规范章节目录的比较,可以看出,原规范为22章,新规范为26章,比老规范增加了四章内容。 新增章节为: 第13章 扩大基础、承台、墩台 第20章 海洋环境桥梁 第25章 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第26章 工程交工 修订后条文部分亦相应增至26章。
一、章节编排的变化 除新增章节外,新版规范对各章内容的编排也做了调整。将旧版规范中“承台”“钢围堰”内容调整到13章“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将旧版规范分散在各章与拱桥有关的规定(拱架、拱圈砌筑等)统一调整到第15章“拱桥”;钢桥面铺装一节原规范列于悬索桥一章中,现调整到第21章“桥面及附属工程”;将旧版规范中的第11章第11.10节“热期、雨期施工”与第14章“冬期施工”的内容合并,成为单独一章。
二、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1、总则的变化 适用范围: 新版规范中增加了“扩建工程”项目,并去掉了“公路桥涵大、中工程可参照执行”的字样(专门的养护规范)。 对于高原、高寒、沙漠等特殊地区的公路桥涵工程可以专门制定或参照相关专门标准执行; 特大型桥梁及特殊结构工程则可依据本规范制定更为详细的专用技术规范。
二、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总则的变化: 使用的新技术: 新版规范中要求“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代替老版规范中“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可靠”指提前做好论证工作,在通过试验,确认其可靠后方可使用。 安全生产: 新版规范中对于安全生产方面更为强调。
二、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2、术语的变化 旧版规范中术语为84条,新版规范中保留了19条,取消了65条,新增7条,修订后为26条。 新增的术语为: 大直径桩:桩径大于或等于2.5m的钻孔灌注桩。 超长桩:桩长大于或等于90m的钻孔灌注桩。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的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在常温下, 以低水胶比、大掺量优质掺合料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能且硬化后具有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及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二、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新增的术语为: 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浇注的最小边长大于或等于1m的,且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内表温差,避免产生温度裂缝的混凝土(构件)。 以混凝土水化热导致构件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25度为控制。
二、总则及术语的变化 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法:将预制好的梁体混凝土快件利用专用设备逐跨进行拼装,并逐跨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支架:用于支撑模板或其他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 空中纺线法:一种将单根钢丝在锚体之间往返编织而形成悬索桥主缆的架设方法。 预制平行丝索股法:以多根平行钢丝预制成索股,并将其从一端锚体向另一端锚体牵引就为锚固而形成悬索桥主缆的架设方法。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在旧版规范的基础上,新版规范新增具体内容: 环氧涂层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真空辅助压浆、无黏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桩底后压浆、膜袋围堰、钢拱桥、斜腿刚构桥、拓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大型箱梁整孔预制安装、钢索塔、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波形钢涵洞、涵洞接长、加筋土桥台等。 新版规范在各章一般规定的编写时更新了所引用的其他规范的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施工准备与测量 老版规范施工准备共4条,新版规范增至13条。新版规范重点强调施工前设计单位应进行设计交底;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进行全面调查及现场核对,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对于复杂的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针对具体的情况作风险评估及安全预案。 新版规范中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有关规定,建立工地实验室,并注重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场地布置满足“四通一平”;机械设备应按需求配足;对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项目,应提前做好实验研究和论证等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施工前还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现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应在施工过程中惯彻执行。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施工测量: 新版规范测量方案的强调测量方案的编制、控制网的建立及特大跨径桥梁、跨海桥梁与特殊结构桥梁施工测量要求等。 新版规范在“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平面控制测量等级”、“桥梁轴线相对中误差”、“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等标准均作了改变。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等 1/100000 四等 1/35000 三等 1/70000 一级 1/2000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多跨桥梁总长L(m) 单跨桥梁跨径LK(m) 其他构造物 测量等级 L≥3000 LK≥500 — 二等 2000≤L<3000 300≤LK<500 三等 1000≤L<2000 150≤LK<300 高架桥 四等 L<1000 LK<150 一级 桥梁轴线相对中误差 测量等级 桥梁轴线相对误差 二等 1/150000 四等 1/60000 三等 1/100000 一级 1/4000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施工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 全中误差MW 二等 ±1 ±2 100 三等 ±3 ±6 10 四等 ±5 ±10 4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 多跨桥梁总长L(m) 单跨桥梁跨径LK(m) 其他构造物 测量等级 L≥3000 LK≥500 — 二等 2000≤L<3000 150≤LK<500 三等 L<1000 LK<150 高架桥 四等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4 钢筋 一般规定: 新版规范由原来的5条增至7条。新版规范强调了钢筋的可焊性、分批检验及钢筋运输、存放时对钢筋的防护,以及预制吊装的吊环的要求(出于安全考虑): 1)钢筋存放应垫高或放在台座上,存放期不宜超过6个月; 2)施工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潮湿环境裸露时间较长的钢筋,外露部分应包裹、涂刷防锈材料进行临时防护; 3)预制构件用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使用阶段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50MPa。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筋: 新版规范为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设计要求做了修定。 弯曲部位 弯曲角度 钢筋种类 公称直径d(mm) 平直段长度 末 端 弯 钩 180° HRB235、HPB300 6~22 ≥2.5d ≥3d 135° HRB335 6~25 ≥3 d ≥5d 28~40 ≥4 d 50 ≥5 d HRB400 ≥6 d RRB400 8~25 90° ≥10d ≤90° 各种钢筋 ≥20 d ____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筋连接: 新版规范钢筋连接部分由2条增至7条,取消了锥螺纹连接接头,对墩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连接三中接头予以规定。 对绑扎接头的应用范围做出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1)仅在钢筋构造复杂、钢筋连接施工困难时方可使用; (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的构建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1)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旧版规范中为不宜大于25mm),对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可不大于32mm。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筋的机械连接:新增加的墩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接头适用范围: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HRB335、400级热轧带肋钢筋; 4.3.5增加了机械连接接头现场检验的具体要求:工艺试验和现场验收; 4.3.6增加了机械连接接头组装完成后的规定:外露丝口及套筒挤压后长度。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新版规范增加束筋施工。束筋施工时,其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束筋的搭接接头应先由单根钢筋错开搭接,接头中距应为“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规定单根钢筋搭接长度的1.3倍;再用一根长1.3(n+1)Ls的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其中n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Ls为单根钢筋搭接长度。 束筋的搭接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新版规范对“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和“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均作了修订。 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骨架的宽及高 ±5 骨架长度 ±10 箍筋间距 项目 允许偏差(mm) 网的长、宽 ±10 网眼的尺寸 网眼的对角线差 1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5 模板、支架 新版规范将旧版规范中“拱架”“拱圈砌筑”移至第15章“拱桥” 中。 5.1 一般规定 模板宜采用钢材、胶合板和其他适宜的材料制作;支架宜采用钢材或常备式钢构件等材料制作;(取消了原规范木支架、砖土胎模) 新版规范明确要求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施工。明确了施工方案设计的7项内容。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中对于梁、板的底模板以及支撑、支架等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组合中增加了“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水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5.2.4 模板构造要求(增加、细化) 模板构造要求共4条:模板的配板明确要求。 5.2.5 支架构造要求(增加、细化) 共4条,尤其是碗扣式钢管支架规定更为详尽。 1)支架总体结构应是三维几何不变体系。 2)碗扣支架高度大于4.8m时要设置剪刀撑,水平剪刀撑的设置间距不得大于4.8m 。 3)碗扣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或等于2;当大于2时,宜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或采取其它构造措施。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5.2.6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的荷载组合: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中对于梁、板的底模板以及支撑、支架等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组合中增加了“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水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 5.3.4 添加翻转模板和爬升模板的施工要求: 1)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数值后方可拆模并进行下步施工,作用在爬模上接料平台、脚手平台和拆模吊拦的荷载应均衡,不得超载,严禁混凝土吊斗碰撞爬模系统。 2)模板沿墩身周边方向始终保持顺向搭接。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爬模中线、水平位置和高程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翻模系统:由支撑部分和浇筑部分组成。模板高度通常分为2m+4m+2m。施工中2m节段作为支撑部分,依靠砼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承担下节段墩身砼施工荷载。模板逐节翻转至下一节段施工。 2m 浇筑 4m 支撑 2m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液压爬模系统:由液压爬升部分 、爬架、模板体系、锚固件组成。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5.4 支架制作与安装 增加的关键要求: (1)竖向受压杆宜对接; (2)应通过预压的方式检验,支架预压荷载应为全部荷载的1。05~1.1倍(结构荷载和模板、施工人群机械及振捣砼等施工荷载) (3)预拱度:明确为(设计)结构预拱度+施工需考虑的预拱度(支架立杆弹性变形,接头挤压等非弹性变形,地基沉降;并结合预压阶段的变形监测调整)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5.5 模板、支架拆除: 新规范对模板支架拆除做了一些修订和细化,要求按图纸施工,各个部件的支架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时方可拆除,拆除时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进行,拆除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在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尤其对拆除时结构的强度和拆除顺序详细规定如下: (1)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附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2)预应力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在预应力张拉后方可拆除; (3)简支梁、连续梁的模板支架宜从跨中向支点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则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斜落。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6 混凝土工程 新版规范混凝土工程这章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这一节,对“质量检验”这节做了重新编写。其他节均有所调整。 水泥: 新版规范增加了对水泥检测的具体要求。新规范中提出当混凝土中采用碱活性集料时,宜采用含碱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细、粗集料: 1)新版规范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中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孔隙率,碱集料反应等指标。 2)细集料含泥量为:旧版规范当混凝土标号<C30时,值≤5%,标号≥C30时,值≤3%,新规范对高标号砼予以提高,具体改为:当标号>C60时,值<1.0%,标号为C30-C60时,值<3.0%,标号<C30时,值<5.0% 。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粗集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配。 4)粗集料压碎值: 旧版规范中当混凝土标号≤C35时,值为≤16%,标号为C40-C55时,值为≤12%;新版规范中当混凝土标号>C60的混凝土为<10%,标号为C30-C60时,值为<20%,标号<C30为<30%。 5)粗集料针片状含量: 旧版规范中当标号<C30时,含量≤25%,当标号≥C30时,含量≤15%,新版规范中当混凝土标号>C60时,含量为<5%,当C30-C60为<15%,标号<C30时,含量<2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6)粗集料含泥量: 旧版规范中混凝土标号<C30时,含泥量≤2%,标号为≥C30时,含泥量≤1% ;新版规范中混凝土标号>C60时,含泥量<0.5%,标号为C30-C60时,含泥量<1%,标号<C30时,含泥量小于1.5%。 7)粗集料泥块含量 : 旧版规范中混凝土标号<C30时,含量≤0.5%,标号≥C30时,含量≤0.7% ,新版规范中混凝土标号>C60时,为0,标号C30-C60为<0.5%,标号<C30时,含量<0.7%。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8)粗集料粒径: 新版规范规定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75mm(旧版规范规定不得超过100mm),并取消了小于2.5mm颗粒含量指标。 同时增加了混凝土实心板的粗集料粒径不宜超过1/3板厚且不得超过37.5mm。 9)粗集料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新版规范中混凝土标号>C60时,含量<0.5,其它均<1.0 ;旧版规范统一为<1.0。
10)粗集料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80MPa,变质岩>60MPa,水成岩>30MPa。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11)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旧版规范养护条件为温度20±3,湿度不低于90% ; 新版规范中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湿度不低于9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水: 新版规范中明确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用作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用水;其它则要进行水质检验。具体水质要求按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对混凝土用水的品质指标,包括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碱含量等,有了明确规定,具体参见表6.5.1。并规定: 1)水中不得漂浮有油脂和泡沫,不得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海水用于结构混凝土的拌制”。(原规范为不得用海水拌制砼)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外加剂: 新版规范为外加剂的规定更为严格,并增加了膨胀剂的要求。 1)在公路桥涵混凝土工程中采用的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的规定。 2)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宜采取有效的持续保湿养护措施,且宜按不同结构和温度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混凝土配合比: 1)新版规范中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现行行业标准JGJ55执行,对坍落度没有明确要求,改为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 2)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不再区分无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指标采用值与原规范钢筋混凝土取值相同。 3)新规范对于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做了具体规定。
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环境 类别 环境条件 最大 水胶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3) 最低混凝土 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 (%) Ⅰ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 大气环境、与无侵蚀 的水货土接触的环境 0.55 275 C25 0.30 Ⅱ 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 使用除冰盐环境、 滨海环境 0.50 300 C30 0.15 Ⅲ 海水环境 0.45 C35 0.10 Ⅳ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0.40 32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最大水泥用量: 取消了原规范中对最大水泥用量的规定(500、350)Kg/m3。 泵送混凝土: 对砂率、水泥用量、塌落度要求进行了修订: 1)最小水泥用量宜为280-300Kg/m3; 2)砂率宜控制在35%-45%之间; 3)砼出机塌落度宜为100-200mm,入模时塌落度宜为80-180mm之间。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混凝土浇筑: 1)新版规范取消了对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的具体要求,改为按搅拌机类别、容量及坍落度等,根据搅拌机的产品说明书,结合现场试验确定搅拌至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 2)泵送混凝土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15%,通过0.160mm筛孔的含量不应小于5% ;新版规范泵送混凝土通过0.3mm筛孔的砂不宜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5%-45%之间。 3)新版规范中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振捣方式有三种:插入式振捣、附着式振捣和表面振捣,取消了人工振捣。 混凝土养护: 增加了冻融环境养护要求:宜在结冰前4周前完成浇筑;且在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前不得受冻。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 新版规范中细化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的要求; 2)温控:内部不大于75度,内表温差不大于25度; 3)分层厚度、分块尺寸根据温控要求、浇筑能力合理确定;当规模较小或能满足温控要求是也可全断面一次浇筑;(原规范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m) 4)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度,不宜高于28度; 5)对内降外保的温控措施有了定量要求:冷却水温度不得低于砼20度;养护水温度不得低于砼15度;养护期不得小于14天等等。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高强度混凝土: 新版规范中规定高强混凝土指C60以上的混凝土(旧版规范中为C50-C80)。具体要求有所提高: 2)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对于C80级及以上不宜大于20mm。 3)配合比重复验证次数不得小于6次; 4)不得采用自落式拌合机拌制,养生时间不应小于7d 。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高性能混凝土: 此节为新版规范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内容及材料的技术要求。具体包括: 1)水泥选定: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和普硅水泥; 2)外加剂:应选用高效减水剂或复合减水剂; 3)集料:含泥量提高0.5%,不得使用山砂和海砂,不宜采用砂岩加工成的碎石; 4)配合比:对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分作用环境,进行严格规定,具体见表6.15.9-1。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本章新加节为无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主要规定了无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所用材料要求、下料长度要求、安装、防护等。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2 预应力筋及其制作: 新版规范这一节替换旧版规范“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主要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绞线、螺纹钢筋等材料性能、质量应符合的标准,验收检验方法,存放要求及制作要求。 1)进场存放时间不已超过6个月; 2)下料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3)挤压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露出套筒的长度2-5mm; 4)成束的钢绞线应防止缠绕,并应每隔1-1.5m绑扎一次。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在外观检验中,新版规范将“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改为抽取2%;将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同时增加夹片、锚孔锥面有锈蚀应逐套检查,对配套使用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可按上述该方法进行外观检查,但允许表面有轻度锈蚀。 2)硬度检验中新规范要求从每批中抽取3%(旧版规范为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6片(旧版规范为5片)。将旧版规范中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新版规范中规定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锚具产品,应进行外观、硬度及静载锚固性能的项检查和检验,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中、小桥梁工程,如厂家能提供有效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则仅需进行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 4)新版规范规定锚具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2000套;夹具、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旧版规范不超过1000套) ;获得第三方独立认证的产品验收批可扩大1倍。检验合格的产品,在现场的存放期超过1年时,再用时应进行外面检查。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4预应力管道: 1)增加波纹管的搬运和存放要求。 波纹管在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或采用专用框架装载,不得抛摔或在地面上拖拉。波纹管在存放时应远离热源及可能遭受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影响的地方,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 2)新版规范中管道性能和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并增加了塑料管道的的检验标准及方法。检验时塑料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10000m。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5 混凝土浇筑: 新版规范增加“用于判断现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混凝土试件,应置于现场与结构或构件同环境、同条件养护”。 7.6 施加预应力: 1)新版规范增加对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和仪表的要求。 2)新版规范对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容许值指标做了修订。
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锚具、接缝类型 变形形式 容许值△LR(mm) 钢制锥形锚具 预应力筋回缩、锚具变形 6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时 4 无顶压时 墩头锚具 缝隙压密 1 粗钢筋锚具(用于螺纹钢筋)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水泥砂浆接缝 环氧树脂砂浆接缝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7 先张法: 1)新版规范对先张法预应力筋的规定新增“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其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5mm,同时不应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且宜在4h内浇筑混凝土”。 2)先张法中预应力钢筋的张放规定:放张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旧版规范为75%),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的80%。 3)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中的持荷时间由2分钟改为5分钟。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8 后张法: 1)新版规范对对后张法提出了管道等新的要求(共6点)。 2)张拉时机: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弹模(或龄期)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80%,弹模应不低于28d弹模的80%。 3)夹片式锚具,锚固后夹片顶面应齐平,相互间错位不宜大于2mm,且露出锚具外的高度不应大于4mm。 4)锚固完成后,应采用砂轮锯,严禁用电弧切割;切割后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 5)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中的持荷时间由2分钟改为5分钟。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9 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 1)新版规范规定张拉锚固后,48小时内完成压浆。 2)新版规范中要求后张法孔道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置的浆液进行压浆。所用原料相关规定修订为: 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份。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其减水率应不小于2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压浆原料中增加“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并应符合本F规范第6.15.8条的规定”。 水,应不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不得含350mg(旧版规范为50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以上的高碱膨胀剂。 3)与旧版规范相比,这节增加补充了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浆液性能指标和用于后张孔道压浆的设备性能的有关规定,并明确了压浆记录的的内容。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10 无粘结预应力 新版规范新增内容。关键条款如下: 7.10 无粘结预应力 新版规范新增内容。关键条款如下: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的规定; 2)防腐:张拉完毕后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处理,应采用防腐油脂通过灌注孔将张拉形成的空腔全部灌注密实。锚头采用细石混凝土或微膨胀砂浆进行封堵。无法实施混凝土封堵的部位,应将锚具全部涂以与钢筋涂层间相同的防腐油脂,并采用防腐、防火的保护罩将锚具全部密封。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7.11 体外预应力 新版规范新增内容。关键条款如下: 1)外套管: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或镀锌钢管; 7.11 体外预应力 新版规范新增内容。关键条款如下: 1)外套管: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或镀锌钢管; 2)转向器:转向块的制作误差应小于1.2度,安装误差应不超过5%,否则应设置可调节转向块; 3)预应力束安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损坏其防护层而消弱防腐能力; 4)锚头防腐:设置全密封保护罩,内注油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8 钻(挖)孔灌注桩 本章新添加节为“岩溶、采空区和其他特殊地区的钻孔灌注桩”“大直径桩、超长桩”和“桩底后压浆”。一般规定中增加: 1)工艺试桩: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宜进行试桩,获得相应的工艺参数后再正是施工; 2)应制定环保方案,妥善处理泥浆; 3)施工至一定深度暂停作业的孔位,应对孔口加以遮盖防护,防止人员、物体坠入孔内; 4)临近堤防、水利、防洪设施的,施工应符合相关部门规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8.2 钻孔灌注桩 主要条款的修订如下: 1)新版规范取消了水下混凝土配制中对了水泥的初凝时间和水泥的强度等级要求,并将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由40mm改为37.5mm。 2)平台应高于施工期可能的最高水位1.0m以上,并考虑波浪高度的影响; 3)水下混凝土灌注:超灌高度不小于0.5m;地质情况差、泥浆密度过大时,适当加大此高度; 4)塌落度:D小于1.5m时,宜为180mm-220mm; D大于1.5m时,宜为160mm-200mm。 5)泥浆:根据不同的地层、成孔工艺及设备,确定泥浆配合比,宜通过试验确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泥浆: 1)泥浆比重、粘度; 2)泥浆的分离、净化与循环; 3)泥浆形成的泥皮护膜; 4)钢筋笼安装。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8.4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 新增内容,主要条款如下: 1)护筒:护筒内径采用公式计算,长度大于10m,需要震动下沉时,其径厚比不宜大于120;护筒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设置内撑防止变形; 2)泥浆:宜采用高性能优质泥浆,配置膨润土或PHP泥浆时,水解后宜静置24h; 3)塌落度:D大于1.5m时,宜为160mm-200mm;并严格控制入孔塌落度。 4)成孔:宜采用大扭矩反循环回旋钻机。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8.6 挖孔灌注桩 新版规范重点就挖孔桩施工安全进行了强化和细化,增加了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要求(共8点),主要如下: 1)施工前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并进行安全交底; 2)孔深超过10m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 3)孔口应设置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的防护圈,并设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4)护壁:采用混凝土护壁支护的桩孔必须挖一节支护一节,严禁只挖不支护的冒险作业,护壁外侧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必须及时填筑密实。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1)钻(挖)孔灌注桩成孔主梁标准中沉淀厚度的规定有所调整,新规范中规定:对于摩擦桩沉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于直径≤1.5m的桩,沉淀厚度≤200mm;对于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沉淀后屋≤300mm。对于支撑桩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50mm 2)新版规范中增加了对桩身完整性的检验。检测的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桩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验,当需检验桩的桩底沉淀于底层的结合情况时,其芯样应钻至桩底0.5m以下。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9 沉入桩 本章新增节为“桩的吊运、存放和运输”,主要规定了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及钢管的吊运、存放和运输的要求。 桩的制作 新版规范对预制桩钢筋骨架施工质量标准做了调整。 预制桩钢筋骨架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纵向钢筋间距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 ±10 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 桩顶钢筋网片位置 桩尖纵向钢筋位置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沉桩 1)新版规范要求在沉桩施工前,应在陆地域或水域建立平面测量与高程测量的控制网点。 2)在桩的连接方面:应保持各节桩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接好后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在宽阔水域沉设的大直径管桩,宜在场内制作时按设计桩长拼接成整根,不宜在现场连接接长,必须在现场连接时,每根桩的接头数不得超过1个。 3)新版规范增加了振动沉桩和射水沉桩的施工规定。 4)水上沉桩施工应根据现场具体特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沉桩施工顺利进行,施工时,设置导向设施,防止桩发生偏移或倾倒。已沉好的水中桩,应采用钢制杆件将相邻桩连成一体加以防护,并在水面设置标志。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0 沉井 本章内容新旧版变化不大,在新版规范中增加了泥浆润滑套下沉的有关技术要求,去掉了关于“空气幕的制作、风压”等相关内容。并针对大型沉井增加了钢(壳)沉井的相关内容。 吊装 浇筑混凝土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1 地下连续墙 本章内容新旧版变化不大,在新版规范中增加抓挖法、铣削法、钻劈法、抓取法成槽的施工技术要求。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标准进行了补充修订。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轴线位置(mm) 30 倾斜度 墙身高度的0.5% 沉淀厚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外形尺寸(mm) ﹢30,﹣0 顶面高程(mm) ±10 槽底高程(mm) 不高于设计值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2 明挖基础 本章主要强调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专项技术与安全方案的制定;爆破安全及基坑边坡稳定性监测、环保。 新版规范移去了钢围堰的内容,仅保留了“土石围岩”。 基坑中的岩类区分标准即岩面单轴抗压强度的数值有所变化: 旧版规范:岩面单轴抗压强度<5.5MPa为极软岩,5.5~30MPa为软质岩,>30MPa为硬质岩; 新版规范:岩面单轴抗压强度<5MPa为极软岩,5~30MPa为软质岩,>30MPa为硬质岩.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3 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 本章为新版规范中增加的一章,包含内容: 一般规定 扩大基础 承台 桥墩与桥台 墩台与桥台 墩台帽和盖梁 片石混凝土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扩大基础 本节规定了扩大基础施工时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 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平面尺寸(mm) ±50 基础底面高程(mm) 土质 石质 ﹢50,-200 基础顶面高程(mm) ±30 轴线偏位(mm) 2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承台 1)新版规范中对承台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2)新版规范在旧版规范的基础上对钢围堰的设计施工要求做了补充完善。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尺寸(mm) B≤30m ±30 B>30m ±B/1000 轴线偏位(mm) 15 顶面高程(mm) ±20 2)新版规范在旧版规范的基础上对钢围堰的设计施工要求做了补充完善。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桥墩与桥台 本节规定了桥梁墩、台施工时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对预制柱式和预制环管式墩台的安装施工也做了规定。 墩台帽和盖梁 本节规定了墩台帽和盖梁施工时应符合的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新版规范中要求对墩台帽、盖梁施工所采用的托架等临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验算。 片石混凝土 新版规范中明确规定片石混凝土仅适用于较大体积的基础、墩台等圬工受压结构。新版规范规定采用片石混凝土时,可在混凝土掺入不多于该结构体积20%的片石,并对片石混凝土的施工做了规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4 砌体 本章将旧版规范中拱桥的一些内容移去,添加了“附属工程及回填”、“加筋土台”等内容。 附属工程及回填 本节对桥涵附属工程的砌体施工和附属工程后背回填施工做了技术要求,新版规范中规定桥涵附属工程台背回填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6%,分层厚度没有明确要求。 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新版规范对墩、台砌体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增加了加筋土桥台相关的质量标准。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墩、台砌体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轴线偏位(mm) 20 片石 ﹢40,-10 块石 +30,-10 粗料石 +20,-10 大面积平整度(mm) 30 10 竖直度或坡度 0.5 块石、粗石料 0.3 墩台顶面标高 ±1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加筋土桥台面板预制、安装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边长(mm) ±5或±0.5%边长 两对角线差(mm) 10或0.7%最大对角线长 厚度(mm) ﹢5,-3 表面平整度(mm) 4或0.3%边长 预埋件位置(mm) 5 每层面板顶高程(mm) ±10 轴线偏位(mm) 10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 +0,-0.5 相邻面板错台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5 拱桥 相比于旧版规范,新版规范在这章添加了“拱架”、“悬臂浇筑拱”和“石拱桥”。 拱架 拱架应进行专门设计。新版规范对拱架设计时所选用的的荷载、验算工况、强度和刚度控制及地基承载能力均作了要求,同时,对施工中,拱架的制作、安装、拆卸也做了相关规定。 现浇混凝土拱圈 现浇混凝土拱圈施工质量标准中新版规范添加了“拱宽”一项。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拱宽 班拱和箱形拱 ±20 肋拱 ±1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无支架和少支架施工 1)预制拱圈节段施工质量标准中“内弧偏离设计弧长”原为±5mm,现改为5mm;节段截面尺寸的宽度及高度原为+5、-10,现改为+10、-5. 2)新版规范明确指出箱型拱预制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起吊运输。 悬臂浇筑拱 本节对悬臂浇筑所用挂蓝、扣锁及浇筑的拱圈尺寸、轴线平面及立面精度均作了要求,同提出悬臂浇筑拱圈施工质量标准。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6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本章相比于旧版规范“整孔预制安装箱梁”、“斜腿刚构”、“ 扩宽改建桥梁拼接施工”。 16.2支架上现浇梁式桥 1)新版规范相对于旧版规范,新版规范增加了防排水要求及跨通行(航)的道路(水域)的防碰撞措施,细化了强度刚度要求措施,以及浇筑时注意事项。 2)新版规范增加了支架上现浇梁施工质量标准。 3)浇筑顺序:纵向由低向高,横向对称; 4)支架地基:沉降、承载力满足要求,并进行预压。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4)支架地基:沉降、承载力满足要求,并进行预压。 5)支架形式:结合水文、地质及结构合理选择。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支架上现浇梁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轴线偏位(mm) 10 ±10 断面尺寸 宽度 +5,-10 顶宽 ±30 箱梁底宽 ±20 顶、底、腹板或梁肋厚 +10,-0 长度(mm) 横坡(%) ±0.15 平整度(mm/2m) 8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6.4 装配式桥施工 1)新版规范将桥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由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提高到80%,并增加了梁板移运吊装的吊环的相关要求和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质量要求,明确了对架桥机施工时抗倾覆性能的要求。 2)增加了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内容和技术标准。明确先简支后连续的程序:临时支座的设置、永久支座的安装、湿接头处梁端的凿毛处理、负弯矩区预应力管道的连接与密封、湿接头混凝土的浇注与养护、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索的张拉及孔道压浆,体系转换。 3)新版规范对预制梁、板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梁(板)长度(mm) +5.-10 宽度(mm) 干接缝(梁翼缘、板) ± 10 湿接缝(梁翼缘、板) ± 20 箱梁 顶宽 ± 30 底宽 腹板或梁肋 +10,-0 高度(mm) 梁、板 ±5 +0,-5 断面尺寸(mm) 顶板厚 +5,-0 底板厚 跨径(支座中心至支座中心)(mm) ±20 支座平面平整度(mm) 2 平整度(mm) 5 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mm)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4)新版规范中禁止将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再进行预应力孔道压浆,除非构件是在墩顶原位预制。 5)新版规范规定预制构件存放时层与层之间应以垫木隔开。 6)台座的要求:承载力、不沉陷;两端加固。 7)存放期不宜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5个月。 标准化施工:制、移、运、架,养护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6.5 悬臂浇筑 1)旧版规范: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宜控制在0.3-0.5之间,特殊情况下也不应超过0.7 ;新版规范规定: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不宜大于0.5。 2)新版规范增加了“对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压浆应从下端的压浆孔压入,压力宜为0.3-0.4MPa,且压入的速度不宜过快”。 3)悬臂浇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合拢和体系转换规定中增加“合龙时在桥面设置的全部临时荷载应符合施工控制要求”。 4)新版规范对“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增加了平整度、横坡指标。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轴线偏位(mm) L≤100m 10 L>100m ±20 ±L/5000 相邻节段高差 断面尺寸(mm) 高度 +5,-10 顶宽 ±30 底宽 顶底腹板厚 +10,-0 同跨对称点高差(mm) 20 L/5000 横坡(%) ±0.15 平整度(mm) 8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主要病害与风险: 1)0#块裂缝; 2)合拢块底板崩裂; 3)节段连结位置早起裂缝; 3)挂兰倾覆; 4)竖向预应力筋应力损失、注浆不饱满造成锈蚀; 5)纵向长束预应力管道堵塞。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整孔预制安装箱梁 本节适用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整孔预制架设安装的大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 新版规范对箱梁预制场地、模板、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梁体预应力管道的压浆、箱梁的移运存放及运输、箱梁架设安装均作了规定。 斜腿钢构 本节规定了斜腿钢构的施工要求及质量标准。 扩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 本节适用于梁式桥的扩宽改建施工,其他结构形式桥梁的拓宽改建可参照执行。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7 斜拉桥 新版规范在本章增加了“上部结构施工控制”、“矮塔斜拉桥”和“无背索斜拉桥”三节内容。 一般规定 新版规范强调“施工时应做好施工过程控制,使成桥线形,内力符合要求”。 索塔 1)新版规范增加了钢索塔的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标准。 2)新版规范对混凝土索塔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改,增加了“塔顶高程”、“外轮廓尺寸”等要求。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按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混凝土索塔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塔柱底偏位(mm) 10 横梁轴线偏位(mm) 倾斜度(mm) 总体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按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 节段 阶段高的1/1000,且不大于8 塔顶高程(mm) ±20 外轮廓尺寸(mm) 塔柱 横梁 ±10 拉索锚固点高程(mm) 横梁顶面高程(mm) 预埋索管孔道位置(mm) 10,且两端同向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索塔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顶面高程(mm) ±2.0n;且不大于20 总体垂直度偏差(mm) 顺桥向 H/4000 横桥向 对接口板错边量(mm) ≤2 塔柱中心距(接头部位)(mm) ±4.0 节段轴线相对塔柱轴线的偏差(mm) 2h/1000 两塔柱横梁中心处高程的相对差(mm) 4 端面金属接触率(%) 壁板 符合设计要求 腹板 加劲板 斜拉索锚固点高程(mm) ±1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主梁 1)新版规范将主梁形式细化,分为“混凝土主梁”、“刚主梁”、“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混凝土混合梁”。 2)新版规范在旧版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钢主梁的施工要求及钢主梁安装主梁标准。 3)新版规范增加“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混凝土混合梁”的施工要求,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改。 4)新版规范对主梁合龙施工做了明确的规定。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未要求时,纵向不大于30,横向不大于20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与设计值相差1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主梁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0号梁段 悬臂拼装梁段 合拢梁段 5 L≤200m,10;L>200m,L/20000 10 塔顶偏位(mm)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未要求时,纵向不大于30,横向不大于20 线形高程(mm)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 梁顶水平度(mm) 20 梁段上3点相对高差(mm) ±3 符合施工控制要求 相邻梁段匹配高差(mm) 2 索力(KN)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与设计值相差10% 连接 焊接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探伤 高强螺栓扭矩 ±10%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未要求时,纵向不大于30,横向不大于2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轴线偏位(mm) 跨径L≤200m 10 跨径L>200m L/20000;20 混凝土桥面板断面尺寸(mm) 厚 ﹢10,-0 宽 ±30 桥面板中心线与钢梁中心线(mm) 塔顶偏位(mm)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未要求时,纵向不大于30,横向不大于20 斜拉索索力(KN) 符合设计和施工控制要求 梁顶面高程(mm) ±20 ±L/10000 连接 焊缝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焊缝探伤 高强螺栓扭矩 钢梁防护 涂装符合设计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拉索 1)新版规范将拉索形式分为“平行钢丝拉索”和“钢绞线拉索”。分别规定了两者安装和张拉施工要求。 2)新版规范规定“拉索索力实测值域设计值的偏差不宜大于5%,超过时应进行调整。调整索力时应对塔和相应的主梁梁段进行变形和应力监测,并做记录。 上部结构施工控制 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时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成桥后的线形、内力和索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控制宜遵守“在主梁悬臂施工阶段以高程控制为主;二期恒载施工阶段以控制索力为主”的原则。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矮塔斜拉桥 本节介绍了矮塔斜拉桥安装拉索、浇筑索鞍区混凝土、混凝土主梁施工、张拉拉索时的特殊要求。矮塔斜拉桥施工的质量标准除应符合一般斜拉桥相应的规定外,索鞍的预埋钢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口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 2)管口坐标的允许偏差为±10mm,且两边同向。 无背索斜拉桥 本节介绍了倾斜混凝土索塔施工要求和先塔后梁的方法进行倾斜索塔施工的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8 悬索桥 锚锭 新版规范补充完善了隧道锚洞室开挖和岩锚施工的要求,并增加了施工质量标准。 隧道洞室开挖和岩锚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洞室(mm) 总体 偏位 200 高度 ±100 宽度 允许超挖 平均 50 最大 100 岩锚(mm) 中心线偏位 深度 不小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索塔 新版规范对混凝土索塔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悬索桥混凝土索塔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塔柱底水平偏位(mm) 10 倾斜度(mm)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 断面尺寸(mm) ±20 横梁高程(mm) 索鞍底板面高程(mm) ﹢10,-0 预埋件位置(mm)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索鞍 新版规范增加了索鞍加工制作及安装的施工要求。强调索鞍起吊设备应做专门的设计,保证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猫道 1)新版规范增加猫道承重索设计荷载要求。 承重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猫道恒载及可能作用其上的荷载。对承重索进行强度计算时,其荷载组合与安全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新版规范增加猫道架设的施工要求。包括先导索架设、承重索架设、面层及横向通道的铺设等。 猫道承重索强度计算荷载组合与安全系数 荷载组合 安全系数 备注 静力结构强度验算 恒载 ≥3.5 恒载+活载 ≥3.0 恒载+活载+温度荷载 温度荷载按温降15℃考虑 恒载+活载+施工阶段风荷载组合 按6级风考虑 风荷载组合结构 强度验算 恒载+最大阵风荷载组合 ≥2.5 2)新版规范增加猫道架设的施工要求。包括先导索架设、承重索架设、面层及横向通道的铺设等。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新版规范对猫道拆除要求做了补充完善,要求猫道拆除前应利用锚固调节系统适当收紧承重索,使其恢复悬链线受力状态。猫道拆除时宜分节段拆除其面层和底梁,拆除宜按中跨从塔顶向跨中方向、边跨从塔顶向锚碇方向的顺序进行。在拆除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主缆、吊索和桥面附属设施等已施工完成的结构。 主缆工程 1)新版规范增加了预制索股的制造的规定(共6条)。 2)新版规范增加了“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的架设施工”的施工要求(共5条)。 3)新版规范增加了“空中纺线法”架设主缆时的施工要求(共5条)。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索夹与吊索 新版规范增加了索夹的制作要求。 索夹各部件加工面的精度要求 项目 精度要求 长度(mm) ±2 壁厚度(%) 0~5 内径(mm) 圆度(mm) 2 螺孔位置度(mm) ±1.5 平直度(mm) 1 螺孔直径公差(mm) 索夹孔内的表面粗糙度Ra(μm) 12.5~25 螺栓孔直径度 L/500 索夹质量的容许误差(%) 8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加劲梁 新版规范去掉了钢加劲梁加工制作的相关规定,增加了钢桁架的安装规定,钢桁架的架设安装方法宜根据钢桁架的结构特点、施工安全、设备和现场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共6条)。 自锚式悬索桥 本节适用于“先梁后缆”方法施工的自锚式悬索桥。本节介绍了顶推施工钢箱梁施工要求、加劲梁施工质量标注、主缆锚固系统施工要求、主缆架设要求、索夹制作安装要求、吊索张拉及体系转换要求等内容。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9 钢桥 材料 1)新版规范中规定制造钢桥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2)钢材在使用前应做抽样检查,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3)钢材的焊接与涂装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4)新版规范对钢桥材料的管理做了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零件制造 本节介绍做样和号料、切割与剪切、校正和弯曲应符合的要求及质量标准。 组装 新版规范增加了大型钢箱梁的梁段在胎架上组装的要求。 焊接及焊接检验 本节主要介绍了定位焊、圆柱头焊钉及焊缝磨修和返修焊时的要求,并要求检验焊缝质量。 试拼装 钢桥应按试装图进行厂内试拼装,未经试拼装检验合格,不得成批生产。本节介绍了试拼装的要求及标准。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工地安装 相比于旧版规范,新版规范增加了钢桥工地安装的规定、钢桥在工地焊接连接时应符合的要求和钢桥杆件连接固定后落梁就位时的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钢梁安装后的允许偏差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钢梁中线 10 两孔相邻横梁中线相对偏差 5 墩台处梁底 ±10 两孔相邻横梁相对高差 支座偏位(mm) 支座纵、横向扭转 1 固定支座顺桥向偏差 连续梁或60m以上简支梁 20 60m以下简支梁 活动支座按设计气温定位钱偏差 3 支座底板四角相对高差(mm) 2 连接 对接焊接的对接尺寸、气孔率 符合本规范第19.6节的要求 高强度螺栓扭矩 ±1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0 海洋环境桥梁 这章为新版规范新增章节,主要内容为: 一般规定 换氧涂层钢筋 混凝土工程 基础和墩台 钢管桩防腐蚀 混凝土附加防腐蚀 海上施工安全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本章适用于海洋环境下的桥梁施工,宽阔水域、咸水湖泊及特殊腐蚀环境地区的桥梁施工可参照执行。新版规范提出了对海上桥梁特殊施工要求,以及海洋腐蚀环境条件下保证结构耐久性的施工技术要求。 环氧涂层钢筋 1)环氧涂层钢筋作为防腐蚀附加措施用于海洋环境桥梁工程时,其原材料、技术要求、制造工艺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 3042)的规定。 2)环氧涂层钢筋进场时应分批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新版规范对环氧涂层钢筋的使用、运输、吊装、加工、安装均作了规定。 4)环氧涂层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无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25倍。对受力钢筋,其绑扎搭接长度应为无涂层钢筋的1.5倍;对受压钢筋应为1.0倍,且不应小于250mm。 5)环氧涂层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其涂层受到损伤时应进行修补,新版规范对钢筋涂层修补做了规定。 混凝土工程 1)海洋环境桥梁结构的混凝土,宜采用有防腐蚀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料选择、配置要求及性能指标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和新版规范第6.15节的规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新版规范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拌至方法、入模温度、养护及施工缝的设置均作了要求。 基础和墩台 1)对海上钻孔灌注桩的平台搭设、护筒的设置做了要求。 2)新版规范对海中承台采用围堰施工做了规定。 3)浪溅区上界以下的墩身模板宜采用透水模板衬里。 4)对预制安装墩身与承台连接处的接头混凝土施工做了要求。 钢管桩防腐蚀 本节主要介绍了采用涂层防护时的要求与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的要求。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混凝土附加防腐蚀 1)海洋环境桥梁的结构混凝土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时,其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和本节的规定。 2)本节主要介绍了混凝土表面涂层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的施工要求。 海上施工安全 本节主要介绍了海上作业安全、海上施工用电安全、海上船舶安全和台风季节海上施工安全的相关规定。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1 桥面及附属工程 支座 1)新版规范要求在支座使用前,对支座的规格、性能做相应的检查。 2)新版规范对支座安装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支座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支座中心与主梁中线(mm) 2(应重合,最大偏差<2) 支座顺桥向偏位(mm) 10 高程(mm) 符合设计规定,未规定时±5 支座四角 高差(mm) 承压力≤5000KN 小于1 承压力>5000KN 小于2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伸缩缝 1)新版规范要求在伸缩缝安装前应检查桥面端部预留槽口的尺寸及钢筋,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 2)新版规范对伸缩缝安装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伸缩缝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值 长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缝宽(mm) 与桥面高差(mm) 2 纵坡(%) 一般 ±0.5(±0.3) 大型 ±0.2 横向平整度(mm) 3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新版规范有关“梳齿板式伸缩装置安装时的间隙”方面去掉了计算公式,规定为:“梳齿板式伸缩装置安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梳齿不平,扭曲和变形等现象,并应对梳齿的偏差进行控制,在气温最高时,梳齿的横向间隙应不小于5mm,齿板的间隙应不小于15mm。 混凝土桥面铺装 新版规范对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强度或压实度 符合设计要求 厚度(mm) 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10,-5 +20,-5 平整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IRI(m/km) 2.5 3 σ(mm) 1.5 1.8 其他公路 4.2 最大间隙h(mm) 5 横坡(%) 水泥混凝土面层 0.15 沥青混凝土面层 0.3 抗滑构造深度 注:1、桥长不足100m时,按100m处理。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小桥可按路面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桥头搭板 新版规范对桥头搭板下台后填土的填料,基础处理,施工做了规定,并添加了桥头搭板施工质量的技术标准。 桥头搭板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枕梁尺寸(mm) 宽、高 ±20 长 ±30 板尺寸(mm) ±10 顶面高程(mm) ±2 顶面纵坡(%) 0.3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2 涵洞 一般规定 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85%时方可进行洞身两侧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洞顶填土大于0.5米后方可通车。 混凝土管涵 新版规范对混凝土圆管管涵成品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混凝土圆管管涵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值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顺直度 矢度不大于0.2%管节长 内径(mm) 不小于设计值 长度(mm) +5,-0(0~10) 壁厚(mm) 正值不限,-3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波形钢涵洞 本节为新版规范新增内容,主要对波形钢管节、块件及连接,波形管管涵的安装施工以及安装后的填土施工做了相关规定。新版规范中规定管顶填土的最小厚度为: 波形钢管顶填土的最小厚度(mm) 管涵直径(m) 车辆轴载(KN) 100~200 201~500 501~1000 1001~2000 0.75 400 600 800 1200 0.80~1.25 1600 1.30~2.00 2000 3.00~4.00 2500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倒虹吸管 新版规范对倒虹吸施工质量管标准做了修订。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20(30) ±20 涵管长度(mm) +100,-50 管座或垫层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管座或垫层宽度、厚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相邻管件顶面错台(mm) 管径≤1m 3 管径>1m 5 砂浆强度 井底高程(mm) ±15 井口高程(mm) 圆井直径或方井边长(mm) 井壁井底厚(mm) +20,-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箱涵 本节为新版规范新增内容,主要对箱涵的设计、施工、质量标准做了规定。 箱涵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明涵20,暗涵50 流水面高程(mm) ±20 涵长(mm) +100,-50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高度(mm) +5,-10 宽度(mm) ±30 顶板厚(mm) 明涵 +10,-0 暗涵 不小于设计值 侧墙和底板厚度(mm) 平整度(mm) 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箱涵、涵洞接长 这两节为新版规范新增内容,主要对箱涵的设计、施工、质量标准做了规定;涵洞接长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箱涵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明涵20,暗涵50 流水面高程(mm) ±20 涵长(mm) +100,-50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高度(mm) +5,-10 宽度(mm) ±30 顶板厚(mm) 明涵 +10,-0 暗涵 不小于设计值 侧墙和底板厚度(mm) 平整度(mm) 5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3 通道桥涵 桥涵顶进施工 1)本节适用于将桥涵结构主体从既有公路、铁路路基及其他构筑物地基下顶进穿越的通道桥涵施工。 2)顶进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a、应进行工作坑地基的承载能力、边坡稳定性计算,以及顶推后背承载能力计算。当采用从一侧顶进的方法施工时,应进行桥涵上覆土抗推能力计算。对于有沉降限值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地基或地面沉降计算。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b、采用对拉法、牵引法时,应进行拉杆或者拉索等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采用对拉法、对顶法时,应进行桥涵上覆土抗隆起承载能力计算。 c、采用井点降水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当实际地基的地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根据降水后实测的土力学指标,验算桥涵顶进过程中的地基承载力。 3)桥涵顶进作业时应进行下列检测与控制: a、桥涵顶进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桥涵主体结构的倾斜和偏位及后背的变形,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b、穿越铁路顶进施工时,应监测线路加固受力构件的变形、线路横移量、轨道沉降等;穿越公路顶进施工时,应监测路面的沉降、路面横移量、路面隆起等;穿越重要构筑物顶进施工时,应根据其结构安全要求,确定监测的内容和方法,采取控制措施。 防水与排水 新版规范对“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标准”做了修订。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偏位 50 基座宽度 +80,-0 管底高程 ±20 相邻管内底错口 5(下游低于上游) 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标准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4 冬期、雨期及热期施工 新版规范将旧版规范第14章“冬期施工”与第11章第10节“热期、雨期混凝土的施工”合为一章。 冬期施工 1)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及砌体等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措施。严寒期不宜进行施工。 2)冬期施工的工程,应预先做好冬期施工组织计划及技术准备工作。施工期间,除永冻地区外,地基在基础施工和养护时,均不得受冻。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3)新版规范对冬季施工时,钢筋的焊接、冷拉及预应力筋的张拉,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混凝土的浇筑和运输、混凝土的养护均作了规定。 4)新版规范对砌体冬季施工做了要求。 5)新版规范制定了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质量标准。 雨期施工 在降雨量集中季节且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应按雨期的要求进行施工。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1)新版规范中增加了结构混凝土的雨期施工规定。主要规定了模板支架地基和基础强度和稳定性,钢筋、钢绞线、水泥等存放及雨后模板、钢筋的处理。 2)新版规范增加了砌体的雨期施工规定。 a、砌体砂浆在达到终凝前,不得遭受雨水冲淋。 b、砌体的砌筑块石、片石或预制混凝土块应将淤泥。杂物冲洗干净后方可砌筑。 c现场制作的砌体砂浆试件应采取防雨措施。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热期施工 当昼夜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热期施工的规定。 1)新版规范规定了热期混凝土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及其储存及温度的规定,要求对原材料采用一定的措施降温。 2)新版规范对热期混凝土的配置、搅拌、运输、浇筑、养护做了要求。 3)砌体在热期施工时应符合: a、砂浆宜随拌随用,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b、砌筑砂浆宜有良好的和易性,用于石砌体时稠度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大稠度。 4)新版规范中增加了热期施工的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 a、砂、石集料的含水率检测,每台班应不少于1次。 b、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对环境温度应每日检查4次,如温度超过规定,则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c、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置标准条件下养护试件外,尚应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并将其置于与结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混凝土的强度用于指导施工。 d、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防止缓凝剂掺量不准确对结构造成危害。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5 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这章为新版规范新增章节,主要内容为: 一般规定 安全施工 环境保护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本章适用于公路桥涵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施工安全 这一节主要对桥涵工程施工场地的规划和临时设施的设置、机具设备和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水上作业、施工现场用电、起重吊装施工、防火、季节性施工、爆破施工,以及在特殊地区进行桥涵工程施工时的安全进行了较明确的规定。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对防止水土的污染和流失、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及对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各章节内容的变化 26 工程交工 这章为新版规范新增章节。 1)桥涵工程完成后,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的规定进行自检、评定,满足要求后,方可申请交工验收。 2)新版规范中对交工验收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做了规定。 3)桥涵工程的交工验收应按照现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4)交工验收时,应配合检测和验收部分对工程质量、施工记录等进行检查和检验。 5)对交工验收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等遗留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四、附录编排的变化 新版规范中附录 附录A1 焊接钢筋的质量验收内容和标准 附录A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旧版规范中附录为28条,新版规范将其做了精简,并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共17条。 附录A1 焊接钢筋的质量验收内容和标准 附录A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附录B1 掺合料技术要求 附录B2 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 附录B3 混凝土电量快速测定方法 附录C1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附录C2 预应力损失的测试 附录C3 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浆液流动度试验
四、附录编排的变化 新版规范中附录 附录C4 压浆浆液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胀率试验 附录C5 钢丝间泌水率试验 附录C6 压力泌水率试验 附录D 泥浆各种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附录E 试桩试验办法 附录F1 焊接工艺评定 附录F1 超声波探伤 附录F2 高强度螺栓连接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