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主题内容和考试形式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乃赛 注:仅代表社会思品学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13 年 8 月 15 日,南京各界人士代表和日本友人在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 68 周年,悼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遇难者。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步资源 第一册 第二章 第六节 《 Window窗口》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董绮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卢沟晓月 课前欣赏.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小四高级华文课程 简要说明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泛雅 2017/3/15.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差异,以学定教”课堂学习研究 胜利二小 王爱东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案例2 胸卡的制作. 案例2 胸卡的制作 知识要点: 学习重点及制作思路 学习目的: 邀请函的制作步骤: 1.掌握邮件合并功能 2.掌握比较并合并文档方法 3.掌握页面插入背景图 4.熟练使用文本框 知识要点: 1.邮件合并功能 2.文档中插入域内容 3.文本框的使用 技能要点: 1.域、文档部件操作.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工作坊欢迎你 衡山班主任培训班 辅导教师:谭建芬 学员:30人 2015年12月2日.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关于本门课程.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图表的创建.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余角、补角.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Harvard ManageMentor®
What have we learned?.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 ©2013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Harvard ManageMentor®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2019/5/10 网络学习空间实务操作.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谢素珍.
个人简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Module 9 Unit 2 Happy Birthday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试卷质量评价要素分析 按照安徽农业大学本科试卷评价表: 一、试卷(命题)质量(40分) 二、卷面质量(10分) 三、试卷评阅(40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4年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主题内容和考试形式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乃赛 注:仅代表社会思品学科

一、历年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主题回顾 文本解读 学与教的过程 科学人文 专业技能 学年 内容 2011 学科知识结构、价值及选材意图 目标制定、内容确定 教育心理学理论、科学与人文知识 学科技能 2012 教学设计、解题说题 2013 教学诊断、分析和评价 文本解读 学与教的过程 科学人文 专业技能

二、2014年本学科素养考试题型和分值预估 时间 文本解读 目标制定 内容 确定 解题说题 学情研判 学业评价 2012 62 18 20 / 2013 30 30(教学设计) 40 2014 20分 20-30分(教学设计的诊断与分析) 20-30分 20-30(或叫作业设计) 注:如上述分数不够100份,会出一道错题分析,见幻灯最后一页.

1、2014年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旧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中第1、2、4、5单元。尽可能以中考点为主。 附命题范围与思路: 1、2014年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旧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中第1、2、4、5单元。尽可能以中考点为主。 2、尽可能把文本解读与学情研判一起考,即在同一个课题下对文本和学情进行研判。命题部分如果能够结合在同一课题下也会结合。 3、教学设计的诊断与分析是给教学片段让大家分析。

三、各类题型如何考 什么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保护个人隐私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规定 (一)文本解读题 1、考知识结构 (2013年)教材解读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工作。请阅读教材P44-45页,以知识框架方式写出本课的主要内容。(12 分) 个人隐私权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什么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个人隐私权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规定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尊重隐私权不等于自我封闭 保护个人隐私

2、考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此项2014年不作重点) (2012年)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往往需要整体观。如果把8.1《勿为小恶》作为一个整体,请回答(30分): (1) 8.1 《勿为小恶》的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12分) (2)写出8.1 《勿为小恶》的教学目标。(要求写得具体、明确、可操作)(18分) 重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特征;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4分) 难点:在具体案例中,界定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未成年人如何避免违法犯罪。(4分)(理由略) 知识目标:知道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基本知识,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哪些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6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在具体案例中分析界定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能够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自觉反思并逐步改正不良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6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守法意识,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认识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6分)

(2013年)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一课时进行教学。请写出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0分,要求具体、明确) 答.:教学目标应包含三维目标,示例: (1)知道日本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及日本侵华的几个重要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三光政策等,明确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学会运用史料来驳斥日本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行,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 (3)懂得以史为鉴,牢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形成热爱和平,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情感认识。(6分)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史实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难点是理解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学会以史为鉴,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4分)

3、考文本内容的理解、选材的依据和编者意图 (1)通读教材内容,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理解?教材采用了哪些史实加以佐证?(12分) 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占领我国大片领土,屠杀(奴役)中国人民;使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6分) 史实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731部队发动的细菌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轰炸我国后方城市等。(6分)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下表所示)。本课只选取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两个事件,请你对教材编写者选材的合理性进行分析。(10分)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的开端,而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这两个事件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影响巨大,其他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一种延续;(5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无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初中生只需要掌握核心的历史知识和了解重要历史事件(或初中生无需对每个历史事件做全面深入的了解)。(5分)

(3)仔细阅读教材中 “有关东史郎揭露日本侵华史实和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详见阅读材料第3页),分析编者的意图。(8分) 通过东史郎的口述,表明日本侵华的史实是客观存在,不容否定;(2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极力否认该段侵华历史;(4分)告诫我们学生应该要牢记历史,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2分)

(二)教学设计的诊断与分析题 目标 内容 环节 提问 情境 …… 教师的教 教学诊断、分析 动机 兴趣 思维 …… 学生的学

(2013)阅读某老师对本课中“九一八事变”的教学设计片段(详见阅读材料第4页),请你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呈现、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学定教”三个角度对这个片段进行分析。(20分,要求有理有据)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看:选择素材和呈现方式均具有多样性,有视频、文本、个人经历,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史料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从环节设计来看:环节设计具有简单、明确,思路清晰,前后连贯,层层深入;从以学定教角度看:基于学生对九一八事变了解不足的学情,通过播放视频对九一八事变有整体的认识,然后再探究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教师个人经历的阐述来实现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20分,能写出一个方面给6—7分)

教学诊断分析提侧重于对现成教学设计的分析,从学和教的角度挖掘设计的合理性和不足。并给予理论的分析。

(三)学情研判题 (1)针对教学内容的学情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例如:理解北宋“崇文轻武”政策 1.未读教材已经懂了的是什么?  1.未读教材已经懂了的是什么?  2.读了教材可以懂的是什么?  3.读了教材还是不懂或者模糊的是什么? 4. 不懂或者模糊,基于教材的讨论,可以解决的是什么? 5.不懂或者模糊,基于教材的讨论,讨论也难以解决的是什么?

起点知识:唐末五代以来潘镇割据、武将称雄的政治现象,赵自身也是兵变上台。认识到北宋统治者对拥兵自重的武将十分忌惮。 分析难点知识的学习起点是什么? 目标:理解北宋“崇文轻武”政策 起点:北宋“崇文轻武”政策的背景 起点知识:唐末五代以来潘镇割据、武将称雄的政治现象,赵自身也是兵变上台。认识到北宋统治者对拥兵自重的武将十分忌惮。

2、针对教学前测结果的学情分析 A起点水平 B学习动机 C认知水平 D学习风格 E学习态度 注:命制此类题目较难,如不可行,以命第一类"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为主.如果“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题目也不好出,改出“错题分析”,见幻灯最后一页。

(四)学业评价题或叫作业设计题 要求:命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体现:力求体现科学性、规范性、人文性、综合性 说明:考查目的、预估试题难度、标准答案

最后说明,如上述四类题目不足100分,可以另命一题。叫错题分析:收集学生错题,让教师分析错误原因及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或对教学的启示 。

四、答题策略 1、逐条分析,先分后总 2、研究教材、前后联系 3、多角度思考解答 4、适当学习一些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