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防与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慢性乙肝处理亚太共识 更新版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Hepatology,2003,18:239–245.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王钊 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的探讨. HBsAg 阳性率分布 ≥8% - 高 2-7% - 中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慢性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巫善明.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十五讲 授课老师: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乙肝的预防 厦门长庚医院感染科 赵海东主治医师
乙 肝 知 识 培 训 By Aki 1.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主要感染靶细胞——肝细胞 迄今为止,肝炎病毒分为七型:
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兰生®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慢性乙型肝炎-严峻的挑战.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报告 二炮总医院消化科 李青山.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流行病学教研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乙型肝炎的防与治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母乳喂养 高计平 阳泉市妇幼保健院.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的诊治.
勇敢战胜乙肝,迎接健康明天 浅谈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注意事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尹有宽教授.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乙肝患者教育手册 安科.
第五章 传染科常见疾病.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乙肝基础知识.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掌握: 1. 常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种类 2.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和用法
乙肝病人的防护及护理.
科学护肝 你我同行 南京市第二医院 杨永峰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肝内三科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肝脏健康知识宣教 宣讲人:.
叶晓光 教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乙肝的防治:热点 难点 观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王灵台.
乙肝诊断检查.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乙肝小三阳怎样调养.
FTC推广知识点汇总 四川善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病 毒 性 肝 炎 Viral hepatitis 主 讲 何步东
美国、亚太和欧洲慢乙肝防治指南.
乙肝患者为什么拉肚子 9/11/2017.
乙肝的诊断.
基层医务人员肝炎培训项目 终期评估报告 鲍贻倩 2010 年 9 月 2 日.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乙肝 中成药 中药方剂教研室 王颖芳.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EASL慢乙肝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NUCs)
HBV合并HCV或HIV感染的 抗病毒治疗进展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4-7 生物的演化.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乙肝的防与治

演讲人简介

乙肝病毒 这里罗列的不是玩具也不是模型,它是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结构式。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由病毒包膜和核心两部分组成。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肝脏 病毒开始繁殖了,这一过程叫“复制” 病毒越来越多…… 旺盛的生命力使得乙肝病毒家族人丁兴旺 乙型肝炎病毒随血流侵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繁殖,造成肝细胞损害和病毒的绵延。

人的免疫系统就像卫兵一样,可它瞄准的是受到感染的肝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损害了肝脏…… 于是您就出现了肝炎的各种不适症状

乙型肝炎患者表现 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 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 尿黄,皮肤发黄,皮肤瘙痒 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 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 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 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乙肝的后果 肝硬化与肝癌,最终危及生命。 乙肝的可怕后果是形成肝硬化与肝癌,最终危及生命。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谈乙肝而色变”,

如何发现乙肝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肝功能 病毒标志物——两对半 辅助检查 要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必须做病毒标志物检测,俗称两对半。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 乙肝是由乙肝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 乙肝病毒也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损害 乙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是由乙肝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也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乙肝病毒HBV不仅只在人体的肝细胞中繁殖复制,而且还可以感染一些肝外组织,并在这些组织的细胞中复制,HBV-DNA甚至还能整 合到肝外组织的细胞中去。至今已发现的有乙肝病毒HBV存在的肝外组织有胰腺、肾脏、胆管上皮细胞、血管、皮肤、白细胞、骨髓细胞、脾、肺、心、前列腺及睾丸等等。乙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全球 国内 约20亿人曾感染HBV, 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 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率近60%( 7-8亿人) 1.2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国人口约10%) 3000万人为乙肝患者 每年约2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范围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4亿人,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关注乙型肝炎防与治

二、乙肝传播 血液 母婴垂直传播 性接触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我国1.2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的乙肝传播。

二、乙肝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三、乙肝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关键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推广其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是HBV高发病的国家,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 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三、乙肝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避免不必要使用血液制品 世界卫生组织曾倡导这样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这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同样有助于预防控制乙肝 病毒的传播。在目前还不能保证注射针具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多一次注射,多一个风险。经严格的HBsAg筛查合格的血液与血液制品,不能完全排除隐匿性慢性 乙肝和HBV DNA阳性,以及其他未知肝炎病毒的存在,故并非绝对安全,特别应用次数越多,风险也越大,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应用,更不能盲目滥用。要大力推广安全注 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的原则,建立和落实完善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防止 医源性传播。

忌 “吃”的讲究 油腻食品,如炸鸡腿、油条 辛辣,如辣椒,避免刺激 生冷卤菜,防肠道感染 少吃甜食,如糖果、糕饼 肝硬化病人忌吃粗糙、坚硬的食物

“吃”的讲究 宜 高蛋白:牛奶、蛋类、瘦肉、豆腐 高纤维素:蔬菜 多食水果

“喝”的讲究——坚决禁酒! 饮酒使复发风险升高2倍 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导致病情恶化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08; 35(15):2830.

饮酒量越多,危险越大 26倍 6倍 3.5倍 2.5倍 2倍 1倍 肝癌 肝硬化 HEPATOLOGY 2007;46:2032-2039

专家告诉您:滴酒不沾 ×

忌 “玩乐”的讲究 长途旅游,频繁走亲访友 长时间打麻将、玩扑克 疯狂跳舞、卡拉OK “电视精”,看电视时间过久 熬夜 ······ 导致过度劳累的各种活动

“玩乐”的讲究 宜 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 坚持锻炼 适度娱乐,以不感疲劳为宜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肝病是“富贵病”,切忌劳累

远离紧张、压力 慢乙肝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坏情绪的杀伤力比病毒更厉害 紧张、压力是慢乙肝复发的重要诱因

“坏榜样”-放纵自己带来的恶果 聚餐娱乐,感疲劳不堪,但碍于面子勉强支撑,由于生活不规律,多次漏服治疗药物 转氨酶明显升高,病毒水平升高,病情恶化

善于控制病情的“好榜样” 娱乐有度,避免过度疲劳 按时休息,保持平时的生活节奏 定期检查

四、乙肝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未做肝组织学检查前或通过该检查发现肝炎病变不明显者,《指南》建议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则不需抗 病毒治疗。但这两类携带者均应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一旦出现ALT升高,且同时HBV DNA阳性,才需要进行治疗。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适当保养,定期检查和规律生活,都会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平安度过一生。 乙肝患者,包括慢性乙肝(目前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两类)、乙肝肝硬化,都要进行规范治疗。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 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治 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有效 的抗病毒药物有两类六种,即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指南》对不同类型的慢性乙肝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 见,患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不要乱投医、乱服药,以及盲目听信任何偏方或不实的广告,避免喝酒和吸烟,保持 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更要有良好的心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

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休息 营养 保肝 抗病毒 抑喜以养阳气 忍怒以全阴气 1、一般措施:有些患者适合治疗,有些患者适合定期定期随访,而暂不考虑治疗措施。对于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的随访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急性的患者和轻度的慢性患者,经休息、营养而病情缓解。首先应给予合理饮食,营养支持,禁忌烟酒。生活工作中应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劳,在发病期间尤其应该保证休息。关于饮食的禁忌,多数是受到传统医学的影响,作为一般的携带者,是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但是考虑到过分的营养会造成脂肪肝,造成治疗上的难度,因此也应该截止饮食,防止营养过剩。     2、抗病毒治疗:医学界一致的观点,在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时,应首先考虑抗病毒治疗,远期对于防止肝纤维化、硬化、肝癌,有一定的效果。    

您明白了吗? 乙肝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病毒持续感染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 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有哪些选择? 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截止到目前共有两种,即: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X 抗病毒治疗:贵在坚持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乙肝病毒 中断治疗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X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而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需长期治疗,一旦随意中断治疗则病毒又能持续复制。 乙肝病毒 中断治疗

乙肝治疗——谨防步入误区 抗病毒治疗 “降” 病毒治疗 “转阴” 治疗 “保肝” 治疗 “软肝” 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战胜乙肝的最关键环节,但并非立竿见影的万能药。 理性面对转阴和根治! 近10余年来,乙肝的治疗已从传统的保肝降酶为主进入了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现代治疗,这是乙肝治疗策略的重大转变,但尚未实现重大突破。目前的抗病毒治疗 方法仅能抑制病毒复制,而不能完全消除病毒,因此需要长期治疗。针对这一弱点,一些不实广告乘虚而入,打着“高科技”旗号,通过夸大疗效,编造“病人”以 及承诺“优惠”等方式诱惑求医心切的患者和携带者。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要多走几家医院,多学点乙肝防治知识,防止受骗上当。很多人都认为治疗乙肝的根本目的是“转阴”,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转阴是过程,这不是目的。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阻止乙肝病毒的进展,防止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需要综合治疗 适当休息是最主要的治疗。卧床休息时肝的血流量比站立时多得多,所以卧床能保证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的营养。 每天别背太多思想包袱,少给自己找一点烦恼,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什么事还没有到绝境的时候。 合理营养,每天吃饱吃好,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和太油的东西,尽量不吃肥肉。 不要喝酒抽烟。上了瘾的平时要多克制,想一想为了明天和家人,必须克制。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乙肝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600亿元,每位患者的平均医药费用为17988元。现实生活中无数鲜活 的事例表明,许多人对肝炎不重视、不关心或者过度恐慌、盲目治疗以及某些歧视等现象和行为,都源于对肝炎流行的严重性、预防工作的紧迫性缺乏认识,不了解 正确预防与合理治疗的科学知识,从而导致本可以避免的负面后果。因此,预防乙肝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动员,人人参与,携手同心,共同抗击乙肝。通过全民健 康教育和对重点人群知识传授,让群众正确认识乙肝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科学预防乙肝的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那么,实现健康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一定 能实现。

祝大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