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长茂 1
一、经济增长前景问题 (一)我国今年经济态势 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1.9%,第二季度增长10.3%,第三季度增长9.6%,前三季度增速比第一季度10.6%,呈逐季度回落趋势。
1、工业生产增长 10月份同比增长13.1%,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 。 10月份同比增长13.1%,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556亿元,同比增长24.4% ,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3、消费需求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与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4、外商直接投资 前三季度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209家,同比增长1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今年1-8月18.06%的增速。9月份同比增长6.14%。
5、对外贸易 前三季度, 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7.9% 。 出口增长34.0%,进口增长42.4%。出口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6、财政收入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20.64亿元,增长22.4%(1-4月增长34.1%,5月为20.5%,6月为14.7%,7月为16.2%,8月为7.3%,9月为12.1%)。
经济增速回落,第一,与去年各季度基数有关;第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的合理结果(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回落,比如,第三季度增速为10.5%,比第二季度的15.1%回落4.6个百分点)第三,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
1、外部因素 (1)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
(2)“货币战”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进入201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竞相采取措施引导本币贬值。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外汇市场干预阻止本币升值、加强对热钱流入监管或阻止热钱流入措施。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0月23日就避免为提高竞争力让本币贬值达成一致。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
2、内部因素 (1)内需主要靠投资支撑 2007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投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生逆转。
(2)投资需求主要靠政府投资支撑
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后续发展,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
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 28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季度GDP为1 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28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季度GDP为1.33万亿美元。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排全球第105位左右。
二、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
09年1月 09年11月
2010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 5%、2月份2. 7%、3月份2. 4 %、4月份2. 8%、5月份3. 1%、 6月份2 2010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2月份2.7%、3月份2. 4 %、4月份2.8%、5月份3.1%、 6月份2.9%、7月份3.3%、8月份3.5% ,9月3.6%。 10月份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
(二)如何看待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 压力进一步加大。
1、价格上涨并非由供给短缺引起 市场格局总体上供过于求
2、价格上涨与经济高增长关联 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 。
3 、人民币境外流通
4、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 。
5、价格上涨有利于经济增长态势稳定
(三)通货膨胀压力总体可控 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 。
1、政府具有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
2、老百姓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显著提高
3、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
(1)收紧贷款总规模 2010年贷款总规模为7.5万亿元,比2009年实际投放的9.59万亿元减少2万多亿元。
(2)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3)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年内5次: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10月13日(对6家银行)。11月10日宣布16日起再次上调 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创纪录的18%。
(4)提高存贷款利率 ( 10月20日)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是政府调控的重点领域
1、房地产业地位重要 2010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20.11%。北京市占56.1%。 200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 2010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20.11%。北京市占56.1%。
2、房地产市场特殊 非单一功能市场 非充分竞争市场 非流动性市场
3、房地产价格走势敏感 关系民生 与银行业风险高度关联
(二)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密集调控的原因
1、房地产市场升温过快
2、房地产市场泡沫明显增大
一是租售比不合理。 二是房价收入比不合理。 三是非自住性购房比例上升。
(三)政府调控的效果
1、短期效果 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出现短期局部回调。
(1)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看,有起有落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2)从管理心理角度说,政府调控一定要见到效果。
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5月份上涨12. 4%,涨幅比4月份回落0 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5月份上涨12.4%,涨幅比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11.4%,环比下降0.1%。
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 3%,涨幅比6月缩小1. 1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 8月份同比上涨9 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6月缩小1.1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 8月份同比上涨9.3%,涨幅比7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9月份上涨9.1%,环比上涨0.5%。 10月份同比上涨8.6%,涨幅比9月份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0月北京市商品房成交均价年内首次不足2万元,从9月份的每平方米20520元,下跌至19160元,跌幅达6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0月北京市商品房成交均价年内首次不足2万元,从9月份的每平方米20520元,下跌至19160元,跌幅达6.6%。均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远郊区低价项目的集中签约。二次调控的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投资需求及刚性需求大部分被压抑,而实际成交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
9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暂停三套房以上的商业贷款,购买首套商品房按揭首付比例提高到30% ”以来,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先后出台限购令。10月20日提高存贷款利率。12月1日起北京市将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当全部存入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10月31日传出消息:“多地首套房房贷利率取消原先的七折优惠,最低提至八五折”。
温家宝10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重申,“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对象,仅限于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缴存职工家庭,且贷款用途仅限于购买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通自住房。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1.1倍。
2、长期趋势 诸多特殊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势走强。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①长期压抑的住房需求持续释放。
②居民住房购买力不断积累
③城镇化进程加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9月份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增至6.07亿人,城市化率以年均0.9%的增速上升到2009年的46.6%,是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起步到2030年,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加速城市化。
④家庭小型化趋势
⑤独特的文化传统
(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土地有限性
(3)体制因素
(四)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思路
1、调节市场需求 重在遏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1)税收政策调节。
(2)货币政策调节。
2、增加有效供给
(1)稳定土地供给。
(2)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3)强制提高容积率。
(4)严格用地和售房管理。
3、控制房地产价格
4、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