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LSC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LSC
POP诊治新理念 POP治疗基本点:是用解剖的恢复达到功能的恢复 微创 恢复结构 和功能 改善生活 质量
目录 骶骨阴道固定术 手术区域解剖 适应症 补片的设计 手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概述 阴道-骶骨固定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一种手术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腹、腹腔镜、经阴道+腹腔镜途径完成
概述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是在腹腔镜下将两片聚丙烯网片分别缝在阴道前后壁,然后将网片的另一端缝合在骶骨前纵韧带上
概述 LSC 手术的优点: 恢复阴道的正常轴线,使阴道解剖恢复更趋于生理状态,最大限度地保留阴道的长度,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 解剖部位暴露清晰,修复部位准确,术后效果持久,治愈率达90% 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恢复快
LSC手术难点——安全区域的选择 熟悉骶骨前区解剖并在骶前区寻找安全的缝合补片区域,在阴道骶骨固定术中是非常重要的 但骶前区域解剖复杂,血管丰富并且由于骶正中血管及第一横干静脉变异度较大,为缝合选择安全区域带来一定困难
骶正中静脉 骶骨筋膜 骶前筋膜解剖
骶正中血管(骶正中动脉+骶正中静脉)位置变异大
阴道-骶骨固定术相对安全的缝合固定区域 骶正中血管居中型 骶正中血管偏左型 上界位于骶岬下10 mm, 下界位于骶岬下40 mm, 水平宽度为 15 mm (15×30mm) 骶正中血管居中型 骶正中血管偏左型 张晓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年
阴道-骶骨固定术相对安全的缝合固定区域 阴道-骶骨固定术相对安全的缝合固定区域 骶正中血管偏右型 张晓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年
骶前区域血管变异特点 骶正中血管 第一横干静脉 Ⅰ型 骶正中血管居中或偏左,约占43.7%,所以 骶正中血管右侧相对安全 Ⅰ型 骶正中血管居中或偏左,约占43.7%,所以 骶正中血管右侧相对安全 Ⅱ型 骶正中血管偏右,约占56.3%,所以骶正中 血管左侧相对安全 第一横干静脉 Ⅰ型 解剖正常型(占73.3%),距骶岬中点的垂 直距离为3.1cm Ⅱ型 解剖变异型(占26.7%),主要集中在骶岬 下1cm内,故骶岬下1cm以下,4cm以上是安 全范围 ——张晓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手术安全区域 S1 椎体盆腔面无血管区域最大,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相对安全的缝合固定区域 垂直距离为(以骶岬为参照点):上界为骶岬下1cm,下界为骶岬下4cm 水平距离为(以骶正中血管为参照点):水平宽度为1.5cm ——张晓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1、补片修剪成两片,缝合呈“Y”型,双臂分别缝与阴道顶端前后壁,单臂缝于骶前安全区域的前纵韧带上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注意事项: 缝合阴道前后壁补片时,不要穿透阴道粘膜层 阴道前后壁补片的放置深度,应该按照脱垂程度来决定 阴道后壁补片最好放置达阴道后壁长度的一半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2、充分暴露骶前间隙,纵切打开骶骨前的腹膜约6cm
注意这些解剖特点可以避免打开骶前腹膜时损伤血管和输尿管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注意事项: 骶岬为骶前区重要骨性标志,是术中确认与周围血管关系的重要部位 骶岬中点距离右侧髂内动脉为2.5cm ,距右髂内静脉为2.7cm 骶岬中点距离左侧髂总静脉为2.4cm ,距左髂内静脉为2.7cm 骶岬中点距右侧输尿管约3.4cm,距左侧输尿管约3.5cm 注意这些解剖特点可以避免打开骶前腹膜时损伤血管和输尿管 ——张晓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注意事项: 钝锐结合分离腹膜下间隙以利网片置入 向脚端分离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骶前血管丛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3、网片缝合固定后,关闭后腹膜,使网片腹膜化,减少侵蚀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注意事项: 骶前纵韧带缝合前,应先辩认骶正中血管的位置,暴露骶岬,缝合时避开该部位的血管 骶前缝合前,需上提阴道残端(达坐骨棘上2-3cm),了解阴道长度以便决定补片长短 固定的位置应使阴道保持轻微的张力,不要过度牵拉阴道顶端 骶前纵韧带缝合时,应全层缝合,韧带组织缝合要足够多,以免组织撕脱造成手术失败
手术要点及注意点 注意事项: 补片缝合需无张力,用不可吸收线缝合 关闭骶前间隙及后腹膜时需用可吸收线缝合 若患者阴道旁缺陷严重时,可在完成阴道-骶骨固定术后进行腹腔镜下阴道旁修补 若患者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排除了Ⅲ型压力性尿失禁,可以同时行膀胱颈悬吊术(Burch手术)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