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第二次教学例会
会议议程: 1、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情况通报 2、专业合格评估状态数据表解读及下一步工作 3、期末教学工作布置 4、毛院长总结讲话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状态数据统计表解读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
全校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首届招生年度 注:“学位授予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院系名称按照09年前填写,专业代码见公共数据,首届招生年度请系部核实,按照最早本专业开始招生的年度算起,带方向试办招生开始,可以早于批文时间。
各专业本科生人数 专业名称 02级 03级 04级 05级 06级 07级 08级 增加1列,见公共数据,注意要与毕业论文等处数据保持一致。
2.1 各专业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布情况 单位:万元 学院 专业名称 年度 合计 基础 实验室 专业基础 专业 科研 2006 2007 2008 注:①本表以实验室类别为单位进行统计。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设备,不含实验室装修费、空调费、实验台(桌)等费用。③若一个学院(系)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难以以专业划分,或者成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则专业间可重复统计,并在表下备注说明,如“××专业与××专业共享××实验室设备××万元”。 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所拥有的设备,不仅包括当年购入的设备,还包括2005年及以前购买的设备。 2.只统计本单位的实验室, “共享标注”各专业只填本单位的共享实验室。
2.2 各专业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1、教师指导人数填教师数 2、实习实训项目一栏,填报实习实训项目名称 2.2 各专业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专业名称 应届毕业生人数 实习实训基地 教师指导人数 校内 个数 校外 签订协议个数 接纳 规模 实际接纳人数 注:① “实习实训基地”,是指已经签订协议的实践场所或没有签订协议但已经连续三年在同一个场所实习或实训,并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专门的教师和辅导人员队伍、实习的项目,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场所。② “签订协议个数”,统计对象为校外实践基地。③ “接纳规模”,指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接纳学生的总人数。④“实际接纳人数”,统计应届毕业生参加实习或实训的总人数。 1、教师指导人数填教师数 2、实习实训项目一栏,填报实习实训项目名称 3、应届毕业生数和实际接纳人数指2009届毕业生人数,“接纳规模”为本专业各个基地一次可接纳学生的最大容量 4、基地名称、协议情况参照公共数据表。
2.3 各学科图书期刊分布情况 公共数据表。 学科门类 纸质图书 电子图书 纸质期刊 电子期刊 中文 外文 单位:册(片) 学科门类 纸质图书 电子图书 纸质期刊 电子期刊 中文 外文 注:①本表按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现有专业图书、期刊数量计。②电子出版物的载体是光盘的,以“片”为统计单位。③期刊杂志,按年度合订本计,1本算1册。④“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公共数据表。
2.4 各专业近三年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1、财务处提供各系部近三年教学经费明细,由各系部自己分解到专业和类别。 院系 专业名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实习 毕业论文 专项 注:①本表以年度为单位只统计实习经费、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和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三种。②“专项”指学校划拨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1、财务处提供各系部近三年教学经费明细,由各系部自己分解到专业和类别。 2、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一般包括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品牌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等等。其开展的项目主要有:有关专业建设的调研、召开座谈会的费用、用于加强实践教学相关费用、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费用,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建设、编印教学参考资料或辅助材料、专业论证评估费用等等,不包含实验设备购置费。
3.1(1) 各专业近三学年教师人数分布 现不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队伍两个概念。上思政课的辅导员,不算专任教师。 3.1(1) 各专业近三学年教师人数分布 专业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合计 专任教师数 兼职折合数 注:①“专任教师”,对于普通高校,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专业本科生讲授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对于独立学院,指由学院聘请、已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月发放工资的教师。②“兼职教师折合数”,对于普通高校,兼职教师折合数=兼职教师人数÷2;对于独立学院,按每学年160学时为1名教师折算,即兼职教师折合数=兼职教师总学时数÷160。③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时,可以以专业为单位重复统计,并在表下备注说明,如“××专业与××专业共享基础课教师××名”。 现不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队伍两个概念。上思政课的辅导员,不算专任教师。 担任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必修课教学的非专职教师,也算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按学年统计,某学年某位教师没有上课(如进修),则不纳入统计范围。 3、各专业只统计本系教师。跨院系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师不统计。 4、兼职教师折合数=兼职教师人数÷2
3.1(2)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年龄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3.1(2)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年龄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专业 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合计 老年 中年 青年 合 计 注: ①师资队伍特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部分承担课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也可纳入到统计范围。②“老年”,指56岁(含)以上,“中年”,指36~55岁,“青年”,指35岁(含)以下。③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时,可以以专业为单位重复统计,并在表下备注说明,如“××专业与××专业共享基础课教师××名”。 1、注意要有梯队。
3.1(3)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学位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3.1(3)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学位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专业 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合计 博士 硕士 学士 无 合 计 注: ①“学位”,不包括参加各种研究生班学习的、研究生班毕业的、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尚未取得学位的教师。②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时,可以以专业为单位重复统计,并在表下备注说明,如“××专业与××专业共享基础课教师××名”。 1、有硕士以上的教师达30%的要求。
3.1(4)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职称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3.1(4) 各专业近三学年师资队伍职称特征结构人数分布 专业 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合计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 计 注: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时,可以以专业为单位重复统计,并在表下备注说明,如“××专业与××专业共享基础课教师××名”。 1、高级职称的教师有达30%的要求。要有副教授以上的专业带头人和人才梯队
3.2(1) 各专业近三学年主讲教师资格符合分布 专业 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主讲人次 符合人次 注: ①“主讲教师”,指每学年主讲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必修和选修)的全体教师,包括兼职教师,但不含指导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②本表以课程为单位统计主讲人次,若同一教师讲授两门课,则主讲人次为2。③“符合人次”,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人次。④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则分别统计之。 1.主讲教师是以课程为单位,按照实际授课情况进行统计,与是否为本系内部,或者学院共有没有关系。 2.请注意,本表统计的是“主讲人次”。 3.符合人次有100%的要求。
3.2(2)各专业近三学年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 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专业 名称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人数 授课人数 1.授课人数指老师的人数 2.每一学年内要有100%上课的要求
3.2(3) 各专业近三学年主干课程任课教师情况 1、注意要有稳定的主干教师队伍。 专业 名称 学 年 主干课程门数 任课教师人数 职称 3.2(3) 各专业近三学年主干课程任课教师情况 专业 名称 学 年 主干课程门数 任课教师人数 职称 年龄 学位 高级 中级 初级 老年 中年 青年 博士 硕士 06-07 07-08 08-09 注: ① “老年”,指56岁(含)以上,“中年”,指36~55岁,“青年”,指35岁(含)以下。 1、注意要有稳定的主干教师队伍。
3.2(4) 各专业近两学年专业(学科) 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学生评教情况 名称 学年 学期 受评 课次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07-08 第一 第二 08-09 注:①本表以学期为单位统计,只统计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②评教成绩等级标准参照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标准。 1、见公共数据。
3.3(1) 各专业近三年教师承担教研与科研项目分布 3.3(1) 各专业近三年教师承担教研与科研项目分布 专业 名称 年度 教研项目(个) 科研项目(个) 项目经费(万元) 国家 省部 校级 其它 教研 科研 2006 2007 2008 注: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则将基础课教师以附表形式单独列出。 1、教师承担的教研、科研项目的统计中,项目统计范围含主持人、参与人,但是同专业内不得重复统计!! 如本专业两位教师参加同一项目,只能算一项 2、科研和教研项目是立项的时间来统计 3、要求有校级以上的教学或科研项目
3.3(2) 各专业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分布 3.3(2) 各专业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分布 专业 名称 年度 著作 论文 论文级别 专著 译著 教研 科研 SCI EI ISTP 人大 复印 新华文摘转载 其他 核心 一般 2006 2007 2008 注:①“著作”分专著、译著,教材不在统计之列。②“论文”分教研论文和科研论文。③“论文级别”,指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核心、一般或SCI、EI、ISTP收录,注意论文篇数不得重复统计。④若一个学院(系)内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师难以以专业划分,则将基础课教师以附表形式单独列出。 专业教师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不在统计之列,但是若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指导的学生,教师为通讯联系人的,也可计入。
4.1 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学时学分分布 1、课程类型按照我院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分类,统计2004版培养计划。 4.1 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学时学分分布 专业 名称 特 征 总 计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教学形式 公共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学时 学分 注:①本表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计划填报。②“课程类型”,也可视本校实际,分通识教育、专业(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三类。 1、课程类型按照我院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分类,统计2004版培养计划。 2、课程类型、课程性质栏目统计“必修课+选修课应选的学分” 3、教学形式栏目只统计必修课
4.2(1) 各专业近三学年专业课教材选用类型分布 专业名称 学年 专业(学科)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开设门数 选用门数 优秀教材 新 教材 06-07 07-08 08-09 注:①选用门数,指选用了出版教材的课程门数,不含使用讲义的课程。②优秀教材指获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教材、规划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等。③新教材指近三年出版(含修订)教材,含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可以重复统计。④对于艺体等特殊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填报。
4.2(2) 各专业近三年教师出版教材情况 专业名称 年度 出版教材数目 出版教师人数 获奖等级分布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2006 2007 2008 注:①本表分年度(06、07、08)登记教师出版教材。②对于“出版教材数目”,若多位教师参编同1本教材,教材数目仍记为1本,不得重复计算。③“出版教师人数”指主编或参编教材的教师人数。④“获奖等级”,指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填报获奖个数。
4.3 各专业2008-2009学年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情况 1、多媒体授课学时不少于10%。 专业名称 课程开出门数 使用多媒体授课门数 课程教学学时 多媒体授课时数 注:①本表统计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际使用多媒体授课情况,公共必修课不在统计之列。“课程开出门数”以《学期课程表》所示课程计。②“课程教学学时”以《教学进度计划》所列学时计。③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④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则分别统计之,可以重复计算。 1、多媒体授课学时不少于10%。
5.1 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统计2004版培养计划。含所有的必修课程 实践教学理工类专业要占25%,其余占15%以上 专业 名称 学时/学分 实 训 实 验 实习 课程 设计 毕业 论文 社会 实践 军 训 其 它 合 计 学 时 (或周数) 学 分 注:“学时”、“学分”,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统计依据。 统计2004版培养计划。含所有的必修课程 实践教学理工类专业要占25%,其余占15%以上
5.2(1) 各专业2008-2009学年实验课与实验项目开出情况 专业名称 实验课程门数 实验项目(个) 实验时数 计划个数 完成个数 计划学时 完成学时 注: ①统计对象为各专业4个年级08-09学年两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其中含30学时以下(即非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②实验课程“计划学时”,以实验《教学大纲》所设置计。“完成学时”以《教学进度计划表》所安排计。③实验项目“计划个数”,以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项目计。实验项目“完成个数”,以《教学进度计划表》所列项目或实际开出项目计。④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则分别统计之。 实验开出率要达到大纲要求的90%以上
5.2(2) 各专业2008-2009学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情况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要求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50%以上。 名称 实验课程门数 实验项目个数 总数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门数 合计 演示性 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其他 注:①本表统计对象为各专业4个年级08-09学年开出的实验课程,其中含30学时以下(即非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③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则分别统计之,可以重复计算。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要求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50%以上。
6.1 (1) 各专业2008-2009学年理论课教学文件现有情况 专业名称 年 级 授 课 门 数 教 学 大 纲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命 题 6.1 (1) 各专业2008-2009学年理论课教学文件现有情况 专业名称 年 级 授 课 门 数 教 学 大 纲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命 题 计划表 评 分 标 准 试 卷 分析表 1 2 3 4 注:“命题计划表”,指命题双向细目表,或课程考试大纲。
6.1(2) 各专业近三学年在校本科生违纪处分情况 6.1(2) 各专业近三学年在校本科生违纪处分情况 专业 名称 学年 在校学 生人数 学生违纪处分人数 违纪处分等级人数分布 警告 严重 记过 留校 察看 勒令 退学 开除 06-07 07-08 08-09
6.1(3) 各专业近三学年教学事故处理情况 专业 名称 学年 教学事故总次数 教学事故总人数 教学事故等级分布 重大 较大 一般 6.1(3) 各专业近三学年教学事故处理情况 专业 名称 学年 教学事故总次数 教学事故总人数 教学事故等级分布 重大 较大 一般 06-07 07-08 08-09 注:教学事故等级认定标准参考各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6.2(1) 各专业2008-2009学年各年级必修课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6.2(1) 各专业2008-2009学年各年级必修课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单位:门数 专业 名称 年 级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合计 计划 变更 1 2 3 4 注:①“课程类型”,也可视本校实际,分公共基础(通识教育)、专业(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三类,选修课不在统计之列。②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则分别统计之。 注意只统计必修课的。
6.2(2) 各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情况 6.2(2) 各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情况 专业名称 毕业生 人数 指导教师 符合指导资格教师 单个教师指导人数 符合率(%) 最多 最少 平均 合 计 注:“符合指导资格”,指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2009届
7.1(1) 各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参考公共数据填写。 专业名称 毕业生届别 应毕业人数 实际毕业人数 学位授予人数 2006 2007 2008 参考公共数据填写。
7.1(2) 各专业近三年竞赛获奖情况 专业 名称 年度 在校学 生人数 表彰人次 国家级 (项) 省部级 市级 校级 2006 2007 7.1(2) 各专业近三年竞赛获奖情况 专业 名称 年度 在校学 生人数 表彰人次 国家级 (项) 省部级 市级 校级 2006 2007 2008 注:本表以年度为统计时限,统计每年四个年级学生获奖情况,若存在集体奖项,则表彰人次按参加人数统计。获奖级别中,按奖项的数目统计,集体获奖只能算1项。
7.1(3)各专业近三年在校本科生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分布 专业名称 年度 出版图书(本) 发表论文(篇) 获得专利(项) 2006 2007 2008
7.2 各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成绩分布情况 7.2 各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成绩分布情况 专业 名称 毕业生届别 论文 总数 选题分布 成绩分布 理论探究 实践应用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006 2007 2008
7.3(1) 各专业近三年本科招生录取情况 专业名称 招生年度 省线 校线 计划招 生人数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 实际报 到人数 7.3(1) 各专业近三年本科招生录取情况 专业名称 招生年度 省线 校线 计划招 生人数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 实际报 到人数 2006 2007 2008
7.3(2) 各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业 名称 毕业生届别 毕业生人数 就业形式 就业行业人数分布 签约 升学 出国 企业 事业 灵活 7.3(2) 各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业 名称 毕业生届别 毕业生人数 就业形式 就业行业人数分布 签约 升学 出国 企业 事业 灵活 就业 机关 其他 行业 2006 2007 2008 注:①“签约”,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②“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7.3(3) 各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专业 名称 毕业生 届别 人数 湖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华北 西北 东北 直辖市 7.3(3) 各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专业 名称 毕业生 届别 人数 湖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华北 西北 东北 直辖市 2006 2007 2008 注:“华中”区域,不统计在湖北就业的学生。
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系部结合公共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上报前各系部应根据评估指标进行一次自评,确保从数据上看能达到合格标准。 教务在教务在线上提供了一个专业评估专栏,公共数据在专栏中提供。同时建立了一个QQ群( qq群号:23716589 ),如有问题可以通过QQ群及时交流。 截至时间6月22日。状态数据一览表提供纸质稿(系部盖章)和电子稿,支撑材料一览表只提供电子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