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 第一章 地圖和地理網線
第一章 地圖和地理網線 第一節 地圖判讀 第二節 地理網線和定時定位
第一章地圖和地理網線 地圖和地理網線 地圖 地理網線 方位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1.簡明 易辨 2.傳統慣例 讀圖首要在辨識圖例,圖例的原則:
比例尺 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S = M /D D = M × S M = D / S (比例尺)2=圖上面積/實地面積
比例尺表示法 比例尺表示法 文字:五萬分之一 分數:1:50000 圖示:
比例尺的比較 比例尺的比較 1/25000>1/100000 比較: 1/25000 大比例尺 1/100000 小比例尺
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 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
大小比例尺-小比例尺 大小比例尺-小比例尺
資料來源:聯勤總部測量暑(繪製),經建第二版9723-111NW 比例尺的比較 比例尺的比較 陽明山地區地形圖 陽明山地區地形圖 上圖方格邊長為左圖邊長1/2,故其比例尺為 1/25000 ×1/2=1/50000 資料來源:聯勤總部測量暑(繪製),經建第二版9723-111NW
等高線圖 等高線圖 等高線圖可顯示: 1.地形的種類 2.地勢的高低 3.坡度的急緩 4.嶺谷的分布 河谷的等高線為 溯河向上游延伸
等高線與河谷、稜線 等高線與河谷、稜線 等高線向高度大之區,凸起的地形涵義? 等高線向高度小之區,凸起的地形涵義? 如何辨識何者為河谷? 如何辨識何者為稜線? 等高線向高度大之區,凸起的地形涵義? 等高線向高度小之區,凸起的地形涵義?
山脊的等高線 山脊的等高線 甲乙點高度<丙點 (50m) (200m) 等高線凸出部分 指向高度較低處
河谷的等高線 河谷的等高線 甲乙點高度>丙點 (200m) (50m) 等高線凸出部分 指向高度較高處
等高線與坡度 等高線與坡度 兩地高度的差 坡度= ×100% 兩地直線距離
坡度的計算 甲、丙的距離為250m,甲、丙兩地的高原為60m,則其坡度為60/250 ╳ 100%=24% 乙 丙 甲 40 60 80
七星山的等高線與剖面圖 七星山的等高線與剖面圖
地圖的類型 普通地圖 主題地圖 臺灣稻田分布圖 地圖的類型 內容含蓋多種資料 內容只有單一資料
網格與座標 A區網格的座標(1183) 網格與座標 P點座標 (106827)
經緯線和經緯度 經緯線和經緯度 緯線:與赤道平行 的圓圈 經線:沿北極經地表 至南極的半圓
臺北(121º30’E,25ºN)與倫敦(0º,51º30’N)的經緯度關係 臺北與倫敦的經緯度關係 BOX 本初經線
時區的劃分 1. 以0°經線為準 2. 向右=(東經)為正,向左為負 3. 某地經度÷15=商-----餘數 4. 餘數<7.5則捨去 餘數>7.5則商數+1 5. 所得的商數即為與0°時區的時差 時區的範圍為:(15x )± 7.5°
時間與換日線 時間與換日線 1.在經度180°以西(東經), 愈東部時間愈早(+時數愈大) 例:東京經度大於臺北, 東京 8 時,臺北才7時 國際換日線 時間與換日線 時間與換日線 1.在經度180°以西(東經), 愈東部時間愈早(+時數愈大) 例:東京經度大於臺北, 東京 8 時,臺北才7時 2.各城市的時差是固定的,來 往於各城市,只有增加交通 時間而已 3.180°為國際換日線,以東 (西經)地區,日期慢一天 (減一天) 週二 週一
方位表示法 方位表示法 0北 337.5北北西 22.5北北東 315西北 45東北 292.5西北西 67.5東北東 270西 90東 247.5西南西 112.5東南東 225西南 135東南 202.5南南西 157.5南南東 180南
測方位及找尋圖上定點 測方位及找尋圖上定點
由目標點找觀測點的方位 由目標點找觀測點的方位 目標 說明:由目標點為原點 作連結觀測點的 連線,再讀取方 位即得 對照:北北東南南西 作連結觀測點的 連線,再讀取方 位即得 對照:北北東南南西 NESW N30°ES30°W 觀測點 學生活動1-5
BACK BOX本初經線
BOX國際換日線 BACK
學生活動1-5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