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脑重量的变化过程:新生儿的脑重390克左右,占成人脑重的25%,2、3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 ,12岁时,约1400克,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2年,被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在这段时间获得。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儿童发展的特点 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过程, 身体和心理发展 具有不同的速度 速度不匀速 不完全协调、统一 如: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如: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15、16岁)是儿童发展两个高速期 如:掌握语言的速度神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经历相当长时间 如: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小结 循序渐进 抓住“关键期”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正确对待生理缺陷儿童 不能“陵节而施”; 要把握“最近发展区” 顺序性 1 不平衡性 2 3 阶段性 4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 正确对待生理缺陷儿童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课堂练习: ( )1、遗传素质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完全取决于外在环境和教育。 ( )1、遗传素质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完全取决于外在环境和教育。 ( )2、儿童原有的发展水平和儿童赋予外界刺激的意义,是制约儿童发展的关键。 ( )3、儿童的发展等于儿童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 )4、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表明,儿童的发展是断续的具有间歇性。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5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课堂练习: 1、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 1、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 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让三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 )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 B、差异性 C、成熟程度 D、先天性 5
Thank You!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