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 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 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以细菌感染最 为常见,
Advertisements

实验动物进口概述 上海国检局 许思佳.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产业的飞速发展,进 出口实验动物为代表的动物性生物材料越来 越受到国内科研单位和医药研发企业的高度 重视,已经成为影响研究课题的确立和研究 成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科研工作中发 挥了无法取代的作用。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遗传 细胞 增殖 生物 第二章 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生命与细胞 一. 生物必备的条件 增殖 (proliferation) 遗传 (heredity) 细胞 (cell) 变异( mutation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北京友谊医院 张淑文.
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治疗发展到现在,不再是药物和药物的比较,着重的是方案和方案的比较。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使病人更好的达标。 仅限学术交流.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药学院.
老年患者的抗菌治疗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黄文杰.
抗菌药物概论 机体 抵抗力 药动学 致病力 药效学 抑制或杀灭 药物 病原体 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 临床应用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
吴永佩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2011年04月25日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王 瑶 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解读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王 瑶
电子鼻 嗅觉模拟技术之 小组成员: 张鹏 赵泽华 郑义 张源 杨学铭
第十六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点、难点辅导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增强防控意识杜绝院内感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肺炎病人的护理.
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合理应用 全国抗生素合理应用巡讲整理稿 贾新华.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 知识要点.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王芳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王芳
云南省民营医院院长培训课件系列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在医院 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刘 海 2015年8月25日.
生物第七章 生命科學與人生 第七章第1節 基因的表現 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體:細胞核上(細胞未分裂前稱為染色質)
第十九章 危重病人的感染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某大型医院ICU中VRE医院感染 暴发的调查处理
2015年第一季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汇报.
感染管理分析通报 2016年5月.
临床微生物室 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长江大学临床学院检验科 艾 彪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Chapter 3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 包头市中心医院 赵静.
天津市临床检验中心2007~2008年 室间质评总结 杨彬、吴慧、郭影、魏晓明.
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是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十九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一、氨基酸 结构、命名、制法、性质 二、多肽 分类、命名、结构测定、合成 三、蛋白质 四、核酸.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
MALDI-TOF-MS 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分枝杆菌属.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6级生物工程6班 何艳明
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 合理应用 施 光 峰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第十章 半合成抗生素.
第12章、核酸 12.1 核苷酸是DNA和RNA的构件分子 12.2 DNA分子中贮存着遗传信息 12.3 DNA的碱基组成是有规律的
细胞生物学知识竞赛.
基因的表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肺炎.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任 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欢 迎.
腹泻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独山县中医院 蒙兴莲 二0 一0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三十六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盛 树 东.
等级评审与感染控制管理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钱 培 芬 1.
肺部感染的抗 生素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 石志辉.
第九章 非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如何从海洋中运用生物技术方法寻找新的酶 刘明明
三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2010年諾貝爾獎 鈀催化的交叉偶合反應 21901夏韻筑 21904詹鈞媛 21907劉良瑋.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二章 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统一性 相似的化学组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 类似的遗传(信息)语言
古菌(Archaea) 生科2A 林志軒 何柏彣 蔡季航 石家鴻.
葡萄球菌 氨苄西林 广谱 羧苄西林 抗铜绿广谱 苯唑西林 替卡西林 抗铜绿广谱 464 产酶流感嗜血杆菌 头孢曲松.
手 卫 生 防保感控处.
5.(2016湖北孝感高中期末,4)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2 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 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为 (     ) 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  答案    C 多肽合成时,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使用多重置换扩增(MDA)技术 对单细胞基因组进行测序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有机物与生命活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 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常用做需氧G+菌、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的首选药,以及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替代品。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14元环) 乙酰螺旋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 (16元环)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14元环) 罗红霉素(14元环) 阿奇霉素(15元环) 罗他霉素(16元环) 第三代:酮内酯类,如泰利霉素、喹红霉素

抗菌作用 相似 略广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螺旋体 放线菌 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 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相似 略广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 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转肽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从而特异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是静止期快效抑菌剂。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替代)、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低 耐药性:产生灭活酶;靶位的结构改变;药物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

体内过程 红霉素口服后不耐酸,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低。 主要经肝脏代谢(除阿奇霉素),经胆汁排泄,有肝肠循环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破坏,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故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 口服采用耐酸的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 注: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

共同特点 窄谱抑菌药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破坏,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与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经胆汁排泄,部分进入肝肠循环。 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除红霉素外,毒性较低

对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及军团菌等高度敏感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螺杆菌有抑制作用 红霉素 抗菌谱:静止期抑菌剂 对G+菌作用强 金葡菌、链球菌、 对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及军团菌等高度敏感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螺杆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患者。还是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军团菌病的首选药。 它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感性。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肝损害 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等 过敏反应、耳鸣、听力减退等

克拉霉素 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且不受进食影响,但由于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55%。 与红霉素相比抗菌活性强,对G+菌、军团菌、肺炎衣原体的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阿奇霉素 15元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酸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 t1/2长达35~48h,每日仅需给药一次。 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较广,对G-菌作用增强,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最强;对某些细菌表现为 快速杀菌作用,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以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为代表。 抗菌谱:较窄,与红霉素相似。 作用强:各型厌氧菌、G+需氧菌 无效:G-杆菌、肠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不与红霉素合用。 人型支原体: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1.吸收 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仅为20%~30%,且受食物影响;克林霉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为87%,受食物影响小。 2.分布 吸收后两药均分布广泛,在大多数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骨组织中的浓度尤其高,在胆汁和乳汁中浓度也较高,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和排泄 主要在肝脏代谢,仅有10%原形药物经尿液排出体外,难达有效治疗浓度。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急 性或慢性骨髓炎(首选);②需氧G+球菌引起 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 心内膜炎等;③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 科感染等。 【不良反应】 口服、注射均可引起胃肠反应,严重时可致 假膜性肠炎,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以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为代表 抗菌作用:G+菌、厌氧菌,MRSA、MRSE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以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为代表 抗菌作用:G+菌、厌氧菌,MRSA、MRSE 为快速繁殖期杀菌药 作用机制: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碍细胞壁合成 体内过程:口服难吸收,肌注可致局部剧痛和组织坏死,只能静脉给药。体内分布广泛,但不易进入脑脊液和房水。以原形经肾排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t1/2约6h,替考拉宁长达47h。 与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造成细胞壁缺陷而杀灭细菌,尤其对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菌呈现快速杀菌作用。仅对G+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G-菌无效。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MRSA、MRSE和肠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呼吸道感染等。也可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口服治疗伪膜性肠炎。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毒性较大,替考拉宁毒性较小。 耳毒性 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严重可致肾衰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毒性较大,替考拉宁毒性较小。 耳毒性 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严重可致肾衰 过敏反应:偶有斑块样皮疹和过敏性休克 快速静注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征” 。 口服有恶心、呕吐、金属异味和眩晕, 静注偶发血栓性静脉炎 。 注意:严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二、多粘菌素类 以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为代表 抗菌作用:窄谱慢效杀菌药 窄谱,只对某些G-杆菌有杀灭作用。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二、多粘菌素类 以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为代表 抗菌作用:窄谱慢效杀菌药 窄谱,只对某些G-杆菌有杀灭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含有带阳电荷的游离氨基,能与G-菌细胞膜的磷脂中带阴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菌细胞膜面积扩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磷酸盐、核苷酸等成份外漏,导致细菌死亡。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都有效。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肠道手术前准备(口服) 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败血症、泌尿道和烧伤创面感染。 不良反应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肠道手术前准备(口服) 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败血症、泌尿道和烧伤创面感染。 不良反应 肾毒性:如蛋白尿、管型尿 神经毒性:如头晕、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 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热 其他:如肝毒性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本章要点 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机制、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林可霉素类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 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