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枝杆菌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枝杆菌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枝杆菌属

2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

3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略弯曲,成堆排列,排列上有分枝倾向。 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抗酸染色阳性—菌体染成红色。
人工培养后呈多形态,抗生素作用后可呈串珠状。 抗生素诱导后,可变为L型细菌,抗酸性消失;临床标本中可见G+非抗酸性颗粒,称为Much颗粒,体内可转为结核杆菌。

4 培养特性 “馋、懒、丑” 专性需氧菌,液体培养基中是表面生长。 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马铃薯等)。
培养特性 “馋、懒、丑” 专性需氧菌,液体培养基中是表面生长。 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马铃薯等)。 生长缓慢,18-24小时繁殖一代、2~3周可见菌落。 菌落米黄色,表面干燥,呈颗粒或菜花状。

5 生化反应 抵抗力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糖类。 耐热触酶试验(-)。 耐干燥:灰尘中存活8~10天,干酪样痰中存活6~8个月。
耐稀酸碱:3%HCl;6%H2SO4;4%NaOH不被杀死。可用此处理干酪样痰标本。 耐药性强,常用于治疗的有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对湿热敏感:60℃30min死亡-巴氏消毒法可杀牛奶中结核杆菌。 对紫外线、日光敏感--结核病人衣物可在日光下暴晒。

6 变异性 形态变异:在异烟肼、溶菌酶等作用下形成L型(多形性)。 菌落变异:R-S型变异,性状典型→不典型,毒力减弱。
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 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接种在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13年230代的培养,变为毒力明显减弱的活菌株。常用于预防接种。

7 致病性与免疫性 结核分支杆菌无侵袭性酶,不含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也无荚膜、菌毛等。 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荚膜、粘附、侵入、保护细菌)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8 致病物质 脂质(lipid) 占细胞干重的60%。其高含量与细胞毒力密切相关。
磷脂(phosphatide) 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能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从而使病灶组织不完全液化.形成干酪样坏死。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为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糖脂。可破坏线粒体膜,抑制白细胞游走,与慢性肉芽肿形成有关。 蜡质D(wax-D) 是分枝菌酸与肽糖脂的复合物,有佐剂作用,刺激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脂(sulfatide) 可抑制吞噬溶酶体的形成。使结核分枝杆菌在吞噬细胞内能长期存活。

9 蛋白质(Protein) 可刺激机体产生无保护性的抗体。与蜡质D结合使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病变部位的病理改变。
荚膜 有助于细菌黏附与侵入宿主细胞内,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以获取营养,且可阻止有害物质进入细菌及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多糖 常与类脂如腊质D结合存在于细胞壁中,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10 所致疾病 — 结核 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 感染过程 肺结核 原发结核(多见于儿童)
细菌侵入肺部 原发病灶(多数人止于此) 沿淋巴组织扩散到肺门淋巴结 淋巴管炎,淋巴结肿胀 多数人恢复,极少数人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经血和淋巴系统播散至骨、关节、肾、脑膜等引起结核病。

11 继发感染(多见于成年人) 可以是原发病灶内潜伏的细菌再次活动引起的内源性感染也可是外源性结核菌侵入引起的感染。因机体已形成抗结核免疫,病灶常较局限,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空洞。 肺外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脊柱结核等。 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12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抗体无保护性。因细菌为细胞内寄生。 有菌免疫--体内有菌则有免疫力,无菌则免疫力消退。
免疫保护与超敏反应并存,菌体不同成分产生不同的效应。 科霍现象 皮肤初次感染结核:局部溃疡不愈,附近淋巴结肿大,细菌扩散至全身。 皮肤再次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一定免疫力。而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超敏反应的参与。 免疫与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的rRNA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结核的细胞免疫, 结核菌素和蜡质D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13 结核菌素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超敏反应以判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Ag材料: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C和BCG-PPD)。 方法:分别取两种PPD皮下注射5个单位,48-72小时后观察红斑大小。 结果判定及其意义: 阳性:红斑直径大于5mm。曾经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 强阳性:红斑直径大于15mm。活动性感染,正发病。 阴性:红斑直径小于5mm。可能无感染,需排除几种情况: 感染初期--细胞免疫在1~2周后出现。 老年人--免疫力↓。 严重结核病--细胞免疫↓,如结核性脑膜炎。 其它疾病,如肿瘤,麻疹,艾滋病等。

14 应用 筛选需要接种卡介苗的人,阴性者接种;判断接种效果,OT试验阴性转为阳性。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诊断,年龄越小,强阳性的诊断意义越大。
流行病学的调查。 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水平--OT试验是检测体内细胞免疫的试验。

15 病原学检查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采取不同的标本如痰、尿、脑脊液、腹水等。 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菌数少时需浓缩集菌、分离培养。 动物实验。
核酸及抗体检测。

16 防治原则 应用卡介苗预防接种。 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则、全程用药。 常用的药物有异菸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17 麻风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同结核杆菌 典型的胞内寄生菌 有麻风杆菌存在的细胞 呈泡沫状,此可与结核 杆菌区别 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
麻风抗酸染色

18 致 病 性 所致疾病:麻风 传 染 源:麻风患者(人是唯一宿主,也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 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
临床类型: 瘤型麻风 传染性强,为开放性麻风 侵犯皮肤、粘膜及各脏器,形成肉芽肿。形成结节性红 斑或疣状结节,面部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 结核样型 传染性小 病变主要在皮肤,侵犯真皮浅层。 界线类与未定类 介于上述两类型之间。可向两型之一发展。

19 防治原则 目前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预防原则: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 治疗: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

20 小结 结核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杆菌一般不易着色,常用抗酸染色法染色。生长缓慢,需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菌落。对干燥、酸碱和某些染料较敏感,而对酒精、湿热、紫外线较敏感。 结核杆菌细胞壁中的大量脂质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特异性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建立与维持有赖于结核杆菌在体内的存在,故这种免疫称传染性免疫。在结核杆菌感染期间,细胞免疫与迟发变态反应同时存在,因此常用结核菌素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超敏反应来推断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21 复习思考题 试述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试述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试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用途。


Download ppt "分枝杆菌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