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讲 列强的铁蹄: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中国的工业.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争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8 鸦片的背后. 8 鸦片的背后 鸦片,非禁不可! 中英《南京条约》 1.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4.改制。废除清政府原有的自主贸易制度。 5.丧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诸城市城北学校 张跃文.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4课 书利华教育网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卖国贼? 淮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 东方的俾斯麦.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台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埠
甲午中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导 言 马列主义学院 张玲.
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软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二)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教学重点 (一)了解1840-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同时,正确认识社会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之间的关系。

讲授要点 (一)军事侵略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中日甲午战争 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4天屠杀近2万人)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把老百姓赶进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军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 ——列宁:《对华战争》《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海兰泡惨案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割占香港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 积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800万元(银元) 勒 索 赔 款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600万两白银 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南京条约》攫取 赔款2100万元银元 勒 索 赔 款 上海赎城费50万元 扬州 赎城费50万元 2800万元(银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1600万两白银 英国得赔款800万元 法国得赔款800万元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3)甲午战争 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 赎辽费3000万两 2.315亿两白银 威海卫日军守备费 150万两 2.315亿两白银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5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作家雨果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三)第34页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南北朝的佛像头部 中国厅内的敦煌壁画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 唐三彩 瓷器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通过又打又拉,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2)插手中国政治、外交 (3)享有领事裁判权,在中国横行不法 (4)把持中国海关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通过又打又拉,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通过一打一拉,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前美国驻清公使田贝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插手中国政治、外交 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蒲安臣使团 中美续增条约 贩卖华工合法化 保护传教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3)享有领事裁判权,在中国横行不法 《五口通商章程》 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处理.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3)享有领事裁判权,在中国横行不法 《望厦条约》 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 “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望厦条约》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把持中国海关 赫德(1835~1911)Hart,Robert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 (3)镇压义和团运动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Townsend Ward 洋枪队 为了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甚至还直接组织军队对太平军作战。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 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率使团至法国道歉。 天津教案旧址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年,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颁布《严拿拳匪暂行章程》,以血腥手段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疯狂镇压义和团。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镇压义和团运动 帝国主义还强迫清政府做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 者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组织的承诺。条约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必须 “弹压惩办”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果镇压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辛丑条约 》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进一步深入控制中国政治,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3.扶植、收买代理人 奕訢、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得到列强的支持。 奕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文祥

3.扶植、收买代理人 清末,帝国主义又看中了握有军权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支持他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政权。之后,列强又分别扶植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袁世凯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还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帝国主义在上海的通商口岸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特点 从南方伸展到北方 这些通商口岸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桥头堡 数量 1892年达到了82个 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特权 控制当地金融和工商业 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行径

(三)经济掠夺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关税自主权是国家的重要经济主权。但《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 的协定关税恶例,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三)经济掠夺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 ,即5%左右,使中国关税税率成为世界最低。 (3)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个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若洋货再交纳2.5%的子口税,便可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

(三)经济掠夺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和保护民族经济,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经济掠夺 3.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基地。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此后,除1872年到1876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数额越来越大。 1865-1868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 1890-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增加到3400余万海关两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591页

(三)经济掠夺 3.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家还直接在中国开设洋行,垄断性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经达到500多家。 旗昌洋行(美国) 怡和洋行(英国)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对 华 资 本 输 出 (5)经营交通运输业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工业,控制了中国的金融、交通运输等重要行业,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对 华 资 本 输 出 (1)设立银行 (2)对华贷款 (3)修铁路 (4)设工厂、开矿山 (5)经营交通运输业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设立银行 英国丽如银行--第一家 英国麦加利、汇丰银行 德国德华银行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俄国华俄道胜银行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 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2)对中国政府贷款 第一,借此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 第二,取得对中国财政的控制权; 第三,获得高额利息; 第四,操纵外汇兑价,获得差额利润。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3)修铁路 (4)设工厂、开矿山 截止1911年,全国9618公里铁路中,由外国帝国主义控制的达8952.5公里,占93.1%。 (4)设工厂、开矿山 鸦片战争后不久,列强就擅自在中国开办工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意列强在中国设工厂、开矿山,并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1913年,外国资本占机械采煤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炼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5)经营交通运输业 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此外外国资本还控制了中国沿海和内河主要航道的航运业,远洋航线几乎全部垄断。 据海关报告:在各通商口岸进出的中外轮船的总吨位中,1877年,中国占36.7%,外国占63.3%;到1907年,中国只占15.6%,外国占了84.4%。 1911年长江航线轮船吨位中,外资的太古、怡和、日清三个轮船公司就占了83.8%,而中国轮船招商局仅占16.2%。

(三)经济掠夺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必然要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并产生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它又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当今引进外资政策的区别? 时代不同:今日中国主权在握,引进外资非城下之盟。(根本区别) 竞争力不同:中国工商业竞争力今非昔比;近代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极为悬殊。 结果不同:当今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列强在华的文化侵略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有些西方传教士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西什库教堂

(四)文化渗透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收 “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等等。 热衷于间谍活动的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 为侵略中国制造 舆论的李提摩太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 近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斗争,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和广大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3.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视死如归的义和团团民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义和团团民在天津老龙头车站同洋兵激战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这些少数局部的胜利中,有名的战例如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邓世昌和致远舰官兵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疆危机与瓜分危机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 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在中国和世界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边 疆 危 机 与 瓜 分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控制了整个东北,并 强租旅顺、大连。 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控制了整个东北,并 强租旅顺、大连。 德国:强租胶洲湾(租期99年),把山东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以云南、广西和广东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的“新界”(租期99年),以整个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不甘落后,以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美国:来晚了,就说“门户开放”。

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因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总指挥瓦德西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的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页。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1.社会制度的腐败 政治上: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军事上: 军备废弛 军事腐败 文化上: 文化专制 昏庸愚昧 经济上: 经济落后 矛盾激化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 慈禧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 ------《表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官大贿赂场” 同学们想一想: 这样的政府,这样的统治者,它能够打胜仗吗?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生活的极度奢靡 大肆修建颐和园 祝寿置国难不顾 慈禧太后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半月费用 60万 “吉野”号 1艘超级主力舰艇 两月费用 240万 4万两/天 一年费用 1440万 生活极度奢靡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生活极度奢靡 半月费用 60万 “吉野”号 1艘超级主力舰艇 两月费用 240万 4万两/天 6艘超级主力舰艇 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居 世界六、七位的海军 一年费用 1440万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大肆修建颐和园花费:1098万两白银 1098万两白银 ÷ 60万两/艘吉野级巡洋舰 = 18艘

吏治腐败 贪污成风 祝寿置国难不顾 今日令我不欢者, 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军备废弛 军事腐败 “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 的士兵,它能够打胜仗吗? 这样的军队,这样 同学们想一想: 军备废弛 军事腐败 “今日之兵,或册多虚具,或粮多冒领,或老弱滥充,或训练不勤,或约束不严,凡此诸弊,悉为兵蠹.” --黄爵滋《综核名实疏》道光十四年四月初一 晚清军队状况 “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 --- 《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47页 京师八旗状况

文化专制 昏庸愚昧 大兴“文字狱” 官员昏庸愚昧 同学们想一想: 这样专制,这样愚昧的政府,能够打胜仗吗?

经济落后 矛盾激化 经济异常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同学们想一想: 这样的政府,这样的统治者,它能够打胜仗吗?

结论 灭大清者大清也 败大清者大清也

文化专制 军备废弛 制度的腐败是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吏治腐败 经济落后 腐朽

2.经济技术的落后 (1)武器装备极端落后 (2)军队素质极其低下

(1)武器装备极端落后 装备齐全的英军 装备齐全的清军 仅装备而言,中国与英国就整整落后200年

枪的对比 落后就要挨打! 枪长2.01 射程100米 射速1-2发/分 清 枪长1.42 射程300米 射速3-4发/分 英

落后就要挨打! 炮的对比 制造技术方面 铸炮工艺 炮弹种类 中国 技术落后,气孔较多,火炮粗糙,容易炸裂,填充炮少,威力不大. 铸炮工艺落后,使用泥模,不懂设计比例,精确度低 只有一种效能最差的实心弹 英国 技术先进,火炮精致,填充炮多,威力较大,铁质较纯 铸炮工艺先进,使用铁模,设计尺寸比例合理,精确度高 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性能不同的炮弹

落后就要挨打! 船的对比 木船 吨位小 载炮少 船速慢,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 清 蒸汽机船 吨位大 载炮多 船速快,可在逆风搁浅时航船 英

2.军队素质极其低下 名为兵,实为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 军器视为器物,操练视为儿戏。 --《鸦片战争》第2册,第597,615页 抽大烟的清士兵

教学小结 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落后是要挨打,但落后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的,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就是明证。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和探索。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像晴空霹雳,惊破了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受到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1)鸦片战争期间,国人主张从军事和经济层面上挽救时局 林则徐编成《四洲志》,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1843年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2)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同时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2)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同时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共同特点: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 王韬 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编《盛世危言》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我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1)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开始了普遍的民族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救亡”口号;他的《天演论》阐发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 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喊出了“保种保教”的口号。 严 复 康有为 梁启超

(2)孙中山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孙中山

阅读文献 1.马克思: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1857年3月) 2.列宁: 《对华战争》 (1900年9—10月) 3.毛泽东: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一)(1963年9月) 4.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节选)(1894年11月24日)

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