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合作教學與課程設計 文山高中 潘道仁校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合作學習,學習合作 林佩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合作學習發展的背景 個人發展 民主社會.
Advertisements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有效教學 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 計畫主持人: 張新仁 校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協同主持人: 黃永和 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Introduction of P.1 English Curriculum
大崗國中102學年度第1學期期初校務會議 報告人:何信璋 102年8月29日.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教室教學的 春天 分組合作學習在坪中的實踐知識 坪林國中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國 小英語補救教學 暨經驗分享 報告人:後龍國小王琴雲.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合作教學法 一、合作教學的原理 合作式教學乃根據社會心理學的「小團體理論」,認為小團體的成員會相互依賴並產生隸屬感、榮譽感。根據此種理論,若能將大班級再分成小組,將可使小組成員獲得相互幫助學習的機會,使成績好的學生協助成績較低的學生,從而提昇學習成效。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數位說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
智慧型手機程式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資管系 饒瑞佶 2011年(992).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一年五班班親會 導師:黃立芬 任教科目:數學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有效的教學理論與實務 報告者:鍾瑞國.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102學年度 (5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与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教育部 104年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服務計畫 教學科目:英文 教學單元:現在式 教學者: 學習者: 本教材可配合小學伴課本參考使用
數學科診斷與補救教學綱要 嘉義大學數理教育所 姚如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分組合作教學與課程設計 文山高中 潘道仁校長

一般認定的學習差異是….. 學生成績差距大 學生成績差,不能達到考試要求 成績差的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好學生成為犠牲品 老師用心教學,難兼顧不同程度學生 ~個別差異是一種負擔,不受歡迎~ (何敏華,2011) 差異處處存在:科目、校際、老師、學生、興趣、學習成果、家人期待

實際上的學習差異是….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 性向、情感、興趣、學習速度、 學習方法不同 學習成就水準出現差異是必然的 老師強求學生透過相同的學習歷程 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乃緣木求魚 (何敏華,2011)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所羅門學習風格測驗各類型代表意義

差異化教學教材教法設計的依據 根據學生的 發展 高品質 學習經驗 考量 教材 目標 設計 活動 預備度 興趣 學習風格

差異化教學策略—分組教學 課程分組 課間分組 高中課程綱要: 數學、英文、物理 之分版 分組教學、分組上課 第一、二、三類組 的課程區別 善用同儕合作, 關注學習差異。 兩兩配對分組 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 (合作學習) 自學 實驗發現兩兩配對分組效果好 三個人—兩個對話一個聽 四個人—兩兩對話 10

學習金字塔 小組討論 閱讀 視聽教材 示範 實作 教導他人/即時應用所學知識 5% 10% 20% 30% 50% 75% 90% 平均記憶 保留率 課堂 講授 閱讀 視聽教材 示範 小組討論 實作 教導他人/即時應用所學知識 5% 10% 20% 30% 50% 75% 90% *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 – Bethel Maine

21世紀學習者技能http://www.p21.org/about-us/p21-framework produces21st century outcomes for today’s students. 1. Core Subjects and 21st Century Themes 核心學科與21世紀主題 2.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創造力與創新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溝通與協同合作 3. Information, Media and Technology Skills Information Literacy 資訊素養 Media Literacy 媒體素養 ICT Literacy ICT素養 4. Life and Career Skills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Demonstrate ability to work effectively and respectfully with diverse teams Exercise flexi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be helpful in making necessary compromises to accomplish a common goal Assume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collaborative work, and value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made by each team member

Life and Career Skills SOCIAL AND CROSS-CULTURAL SKILLS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Know when it is appropriate to listen and when to speak Conduct themselves in a respectable, professional manner Work Effectively in Diverse Teams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work effectively with people from a rang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Respond open-mindedly to different ideas and values Leverage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create new ideas and increase both innovation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and Career Skills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Guide and Lead Others Use interpersonal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o influence and guide others toward a goal Leverage strengths of others to accomplish a common goal Inspire others to reach their very best via example and selflessnes Demonstrate integrity and ethical behavior in using influence and power

moving from independence to interdependence

促進合作學習討論聚焦於TASK (Gregory&Chapman,2007;Robbins,Gregory,&Herndon,2000) Thinking is built into the process Accountability is essential. Goal achievement : both individual and group Social skills for team success Keeping everyone on TASK : Roles , tasks , resources , novelty, simulations , and clear expectations

合作學習目標四核心 團隊 溝通 學習目標 四核心 創新 實踐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Creation exeCut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合作學習策略有數十種 相互教學 reciprocal teaching 六六討論 Phillips-66 團體探究法 拼圖法 jigsaw 配對討論 pair-share group investigation 腦力激盪 brainstorm 以教師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小組成就 區分法 STAD 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學習社群(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共享、共存、共榮:殊途同歸 學生 教師  分組方法  合作學習  學習社群  學習者社群  共同備課  課堂教學研究 grouping method 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 學習社群 learning community  學習者社群 community of learners 教師  共同備課 common planning time  課堂教學研究 lesson study  專業學習社群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合作學習的主要特色與做法

正向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positive goal interdependence 有需共同完成的目標 (目標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goal interdependence 有共同的待決問題 (待解決情境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fantasy interdependence 有需合作完成的任務 (任務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task interdependence 資源共享 (資訊/資源/學習媒材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角色互補與責任分擔 (角色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role interdependence

正向的相互依賴(續)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interdependence (如:取組名、做組呼、組徽、組旗、組 增進小組認同感 (身分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identity interdependence (如:取組名、做組呼、組徽、組旗、組 歌等)  安排利於共同工作的環境 (環境的相互依賴) environmental interdependence  有共同的對手 (同心協力作組間競爭) positive outside enemy interdependence  榮辱與共 /小組表揚 (獎勵/表揚的相互依賴) positive celebration/reward interdependence

教學前準備 主講人:張新仁 校長

如何設計合作學習 可分從三部分規劃教學情境:  教學前  教學中  教學後

一、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成功的關鍵 1.選擇適用教學單元 2.設計教學目標 3.選擇適用的合作學習 策略 4.決定小組人數 5.分派學生至小組 6.安排教室空間 7.製作學習單或教具 8.指派小組組員角色 9.教導合作技巧

轉換成,合作學習的教學型態學中、 教學後三部分規劃教學情境 選擇適用教學單元 先從熟悉的單元入手 轉換成,合作學習的教學型態學中、 教學後三部分規劃教學情境

設計教學目標 包括兩大類:  課業學習目標  社會(合作)技巧目標

選擇以下適用的合作學習策略 詳見主題「選用適合的合作學習方法」 以教師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 相互教學 reciprocal teaching 六六討論 Phillips-66 配對討論 pair-share 以教師為中心 團體探究法 拼圖法 jigsaw group investigation 腦力激盪 brainstorm 問題本位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AD 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problem-based learning 學習社群(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詳見主題「選用適合的合作學習方法」

決定小組人數 班上學生總人數 學生學業和社會技巧能力 教學資源與教具的數量 教材性質與份量 每位學生參與討論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 2~6人  視下列因素彈性調整: 班上學生總人數 學生學業和社會技巧能力 教學資源與教具的數量 教材性質與份量 每位學生參與討論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29

決定小組人數  注意: 小組人數增加: 組員間人際關係更複雜,所需社會技巧較多 組員容易混水摸魚 彼此間互動和發言機會相對減少

分派學生至小組 由老師決定各小組成員。因學生自行組合 會選擇自己好友,孤立學生易受排斥孤立學生可和班上最受歡迎、最有愛心的 同學分配在一組  異質分組可使學生接觸到多元的觀點、 解決方式,以及拓展人際交往 由老師決定各小組成員。因學生自行組合 會選擇自己好友,孤立學生易受排斥孤立學生可和班上最受歡迎、最有愛心的 同學分配在一組 持續4-6週後,可再重新分組,學習和不同 同學共同學習

可分派小組組員角色 (參考) 表1: 小組內角色任務內容 角色 做什麼? 主持人 1、領取工作單 2、主持小組討論 3、決定發言次序 4、認真參與討論 觀察員 1、利用「合作行為觀察表」觀察記錄 2、維持小組秩序 3、認真參與討論 記錄員 1. 記錄討論結果 2. 認真參與討論 檢查員 1. 確定每個人都學會了嗎? 2. 指定組員說明答案或解法 (資料來源:王桂英,民93,p.35)

小組組員角色 有多次觀察模仿的機會  組員角色可輪流,提供學生不同學習機會  主持人宜先找勝任者作示範,讓其他學生  將每個人角色任務列舉,作說明和示範, 並可製作成角色卡片

「對我解釋…..」 「為……..舉一個例」 「我們如何得到答案?」 「讓我們複習!」 檢查員 圖1: 角色卡 ( )

安排教室空間  可採多元方式安排小組座位  各組間隔適當,保持一段距離, 避免音量干擾,又要方便教師行間巡視  小組共同學習時,要能組員彼此面對面互動  教師講述時,要能面對黑板

講桌 圖1 ㄇ字形座位型態 講桌 講桌 (a) (b) 圖2 適用於討論教學之座位型態

分配學習材料  視材料數量、小組數與學習目標而定:  一人一份  兩人一份  一組一份 37

教導合作技巧 詳見主題「教導合作技巧」

二、教學中的進行方式 1.講解合作學習方式和配合事項 2.進行合作學習 3.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形,適時介入

1. 講解採行的合作學習方式 二、教學中  說明學習目標-包括學業、社會技能兩部分  強調積極互賴-小組成功是奠基於成員的努力  提醒個別責任-各自能展現精熟學習材料  解釋成功標準-該做到什麼,才算是成功  說明期望的合作表現-哪些是該說的、該怎樣做  可建構組間合作

2. 老師隨時掌握並適時介入 (如討論離題、少數人參與)  教師可掌握記錄各組學習與互動情形,  並可適時介入,導正學生不當的行為  掌握學生課業學習與合作技巧的表現:  教師可掌握記錄各組學習與互動情形,  並可適時介入,導正學生不當的行為 (如討論離題、少數人參與)  教師介入,提供課業學習上的協助,或教導合作技巧

表4: 合作行為觀察表(教師用) 組別 觀察行為 1 2 3 4 5 6 7 8 1.注意聽 2.幫助同學 3.鼓勵同學 4.發言討論 5.認真參與 O:完全做到, X:沒有做到, ∆:部份做到 *分組學習時,全班表現很好的合作行為:( )、( )、( ) *下次分組學習時,大家可做得更好的合作行為:( ) (資料來源:修正自王桂英,民93,p.35)

表5: 合作行為觀察表(觀察員用) 組員姓名 觀察之行為 1.注意聽 2.幫助同學 3.鼓勵同學 4.發言討論 5.認真參與 O:完全做到, X:沒有做到, ∆:部份做到 *分組學習時,我們表現很好的行為:( )、( )。 (寫號碼,至少1項)。 *下次分組學習時,大家想做得更好的行為:( ) (寫號碼,至少1項) (資料來源:引用王桂英,民93,p.35)

三、教學後的評量工作 1.評量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小組書面報告、小組結論、小考成績、達到成功標準 的總人數 2.小組表揚 3.評估小組運作效能 在課堂最後,預留時間給學生自我反省 什麼技巧做得最好? 什麼技巧做得並不好,需要改進? 下次將如何改進?

「合作技巧」的教導 主講人:黃永和 教授

I. 什麼是合作技巧?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疑惑,或請求協助 能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想法 能稱讚他人表現好的地方 能主動協助他人  合作技巧指與人互動的適切行為,它可促進組員 的共同學習  例如: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疑惑,或請求協助 能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想法 能稱讚他人表現好的地方 能主動協助他人

II. 合作技巧為何重要?  學生並非天生知道如何與人合作  學生並非天生知道如何與人合作  只把學生分組, 要求他們合作,卻不指導合作技巧, 學生往往各行其是或吵成一團,師生同感挫折  缺乏合作技巧,是許多合作學習失敗的主因之一  學會合作技巧,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參與團隊運作, 發揮集體智慧,提升學習品質與層次,是學生應具備 的核心素養

III. 有哪些重要的合作技巧? 技巧名稱 說明 1. 專注 參與合作學習時,不做其他事 2. 傾聽 聽人發表意見,能注視著說話的人,不插嘴 3. 輪流發言 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發表意見的機會 4. 掌握時間 能設定並提醒時間限制 5. 切合主題 能針對主題發言,避免離題

III.有哪些重要的合作技巧?(續) 技巧名稱 說明 6. 主動分享 能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搜集到的資料 7. 互相幫助 能適時協助組員;遇有困難時能主動求助 8. 互相鼓勵 能鼓勵同學參與小組活動,能欣賞組員的 表現 9. 對事不對人 不可進行人身攻擊,就事論事 10. 達成共識 組員有不同看法時,能在充份討論後, 協調出可以相互理解或共同認可的意見

IV. 如何教導合作技巧? 1.說明與示範 2.安排情境練習與實踐 3.檢討與回饋 4.鼓勵學生持續實踐,並應用於 日常生活 教導技巧的步驟 例如 1.說明與示範 1.使用合作技巧T形圖(T-chart) 2.師生共同舉例與示範 2.安排情境練習與實踐 1.安排情境指導學生練習合作 2.安排觀察員記錄實踐情形 3.檢討與回饋 1.什麼技巧做得最好? 2.什麼技巧做得並不好,需要改進 3.下次將如何改進? 4.鼓勵學生持續實踐,並應用於 日常生活 鼓勵學生應用於家人、朋友之相處 ?

1.專注 T形圖 該怎麼做? 不東張西望 不分心做其它事 …… 該怎麼說? 聚焦於學習或討論的主題 說話內容不離題 不與同學嘻鬧 ……

2. 傾聽 該怎麼做? 肢體前傾靠近組員看著發言的人 不插嘴 微笑或點頭表示聽懂 …… 該怎麼說? 喔! 嗯! 是的! 我懂! ……

3. 輪流發言 該怎麼做? 一次只有一位發言 分配每人發言時間 …… 該怎麼說? 每個人有 分鐘發言時間 輪到你說了 下一位請發言 ……

4. 掌握時間 該怎麼做? 規劃時間分配 使用鐘錶計時 …… 該怎麼說? 現在有 分鐘做 還剩 分鐘! 請把握時間! ……

5. 切合主題 該怎麼做? 不離題 清楚表述 …… 該怎麼說? 關於這個主題,我的意 見是… 我有 點看法… ……

6. 主動分享 該怎麼做? 該怎麼說? 相互交流經驗 相互分享材料 我要分享一個經驗… 我有一個點子… …… 該怎麼說? 我要分享一個經驗… 我有一個點子… 這個 可提供給你! 我們可以一起共用 ! ……

7. 互相幫助 該怎麼做? 該怎麼說? 幫助別人 接受幫助 相互交流 …… 該怎麼說? 你需要幫忙嗎? 我來幫你! 你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呢? 可以幫幫我嗎? 我需要協助 ……

8. 互相鼓勵 該怎麼做? 微笑 眼神接觸 豎起大姆指 …… 該怎麼說? 你的意見好棒!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聽起來很有趣! ……

9. 對事不對人 該怎麼做? 該怎麼說? 意見不同時, 不批評個人 我對 (某事)的看法是… 關於 (某事),如果可以 以正向方式表達 不同的看法 沒有責備的語氣 …… 該怎麼說? 我對 (某事)的看法是… 關於 (某事),如果可以 …會更好 ……

10. 達成共識 該怎麼說? 該怎麼做? 我們這組的結論是… 大家是否同意… 讓組員充分表達意見 …… 該怎麼做? 讓組員充分表達意見 需要提供充分佐證以說服別人 最後取得多數決或共識決 ……

結語 為原則,待技巧熟練之後再慢慢增加 讓學生隨時可以看到合作技巧的名稱與作法 的實踐情形,以不斷提升合作學習成效 為使學生熟練運用,每次以教導3~4項合作技巧 為原則,待技巧熟練之後再慢慢增加 教師也可配合情境佈置,將T形圖張貼於教室, 讓學生隨時可以看到合作技巧的名稱與作法 教師可以隨時跟學生一起檢討與回饋合作技巧 的實踐情形,以不斷提升合作學習成效

選用適合的合作學習方法 主講人:王金國 教授

problem-based learning 選擇以下適用的合作學習策略 相互教學 reciprocal teaching 六六討論 Phillips-66 團體探究法 拼圖法 jigsaw 配對討論 pair-share group investigation 腦力激盪 brainstorm 以教師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 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AD 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學習社群(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1. 配對討論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標準答案,或沒有 標準答案的問題 在於截長補短、集思廣益,快速完成學習目標  小組人數:2人  適用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標準答案,或沒有 標準答案的問題  目標: 在於截長補短、集思廣益,快速完成學習目標

1. 配對討論法(續) 1.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 鄰座的二位同學相互討論以集思廣益或聆聽 別人觀點。 3. 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  實施步驟: 1.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 鄰座的二位同學相互討論以集思廣益或聆聽 別人觀點。 3. 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 教師以隨機方式,點選其中一名解說他們的 共同答案。

1. 配對討論法(續) 1. 國語文:兩人一組,一起討論課文的主旨。 2. 英語文:兩人一組,一起討論動詞時態變化  示例: 1. 國語文:兩人一組,一起討論課文的主旨。 2. 英語文:兩人一組,一起討論動詞時態變化 3. 數學:兩人一組,一起討論並解題 4. 理化:兩人一組,一起討論頻率與週期的關係

2.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 小組人數:2人以上,視合作項目而定  適用情境: 2人以上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如一起繪製 概念圖、摘寫段落大意、共同解題、共同作文 (共同構思、共同修改)  目標:  透過互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 學習與人互動合作

2.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教學階段 主要活動 一、說明學習任務 解釋作業的內容與方式 二、學生共同學習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三、教師巡視各組 並適視介入 教師觀察學生課業學習與 合作技巧的表現,並可適時 介入協助 四、評量與反省 -綜合小組學習並進行評量 -反省檢討合作學習技巧

2.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 示例: 1. 國語文:請小組一起找出課文中的修辭法 2. 英語文:請小組一起找出英文詞類變化的規則 3. 數學:請小組一起解題並核對答案 理化:請各組一起進行理化實驗,並完成實習 報告之撰寫

3.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STAD)  小組人數:4人為原則  適用情境: 由於改變的幅度最小,幾乎適用所有的學科, 尤其是教材涉及學生不熟悉的內容,需要教師 清楚講述的單元  目標: 使學生精熟教師教導的學習內容

3.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全班授課 指教師對全班同學直接教學,且強調學生有意義 的學習 小組學習 教學流程 內 容 說 明 全班授課 指教師對全班同學直接教學,且強調學生有意義 的學習 小組學習 學生在小組中練習並力求精熟教師所授之教材 隨堂小考 教師舉行隨堂測驗,目的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小組表揚 計算小組成員進步成績,並表揚表現較佳的小組

3.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1. 國語文:請學生精熟生字難詞解釋或作者簡介 2. 英語文:請學生精熟生字字彙  示例 1. 國語文:請學生精熟生字難詞解釋或作者簡介 2. 英語文:請學生精熟生字字彙 3. 數學:請學生精熟「最簡根式」 4. 生物:請學生精熟「顯微鏡操作步驟」

4.拼圖法(Jigsaw) 學生要有自學能力 內容是學習者關切的議題 老師不直接講述 激盪不同觀點 學習溝通表達  小組人數:3-6人  適用情境: 學生要有自學能力 內容是學習者關切的議題 老師不直接講述  目標: 激盪不同觀點 學習溝通表達

4.拼圖法(Jigsaw ) 教學流程 主要概念 全班授課 教師概述學習議題,分配小組成員學習 任務 閱讀 學生在原學習小組,各自依負責的子題 研讀不同的材料或自行蒐集相關資料 專家小組學習 負責相同子題的同學,另行組成專家 小組,進行討論 回原小組教學 各子題專家回到原小組,將所 負責的主題教導其他組員

4.拼圖法(Jigsaw) 學 習 小 組 2 3 2 3 2 3 2 3 1 4 1 4 1 4 1 4 專 家 小 組 1 1 2 2 3 3 4 4 1 1 2 2 3 3 4 4

4.拼圖法(Jigsaw ) 王老師是國中社會老師,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對社會議題進行批判思考。 他利用拼圖法來進行教學:  示例:  示例: 王老師是國中社會老師,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對社會議題進行批判思考。 他利用拼圖法來進行教學:  一開始,老師說明今天課程主題-「是否需要建蓋核 能發電廠」,並將此議題分為環境生態、商業、資源 利用、健康等四種面向。  原小組的每一位學生,依所負責的面向研讀相關資料。  接著,學生到專家小組進行探討,蒐集相關資料,做 成筆記,  最後,學生再回到原小組,和其他同學分享不同觀點 的看法。

4.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學習內容是學生熟悉的經驗,老師不直接講述,較 適用於社會領域、部分自然科學概念、還有文學  小組人數:3-6人  適用情境: 學習內容是學生熟悉的經驗,老師不直接講述,較 適用於社會領域、部分自然科學概念、還有文學  目標: 透過共同學習,精熟學習材料 學習溝通表達

4.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教學流程 主要概念 全班授課 教師複習先備知識,分配小組成員 學習主題 閱讀 學生在原學習小組,各自進行 不同材料的研讀 專家小組學習 閱讀相同主題的同學,另行組成 專家小組,進行討論 回原小組教學 各主題專家回到原小組,將所 負責的主題教導其他組員 小考 同STAD作法 小組表揚

4.拼圖法II(Jigsaw-II) 學 習 小 組 專 家 小 組 2 3 2 3 2 3 2 3 1 4 1 4 1 4 1 4 1 1 79

4.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 張老師是國中地理老師, 教學目標是學習台灣五大地形。他利用拼圖法來 進行教學:  示例: 一開始,每一位學生都負責精熟一種地形, 學生先在原小組閱讀所負責的主題內容, 接著,到專家小組進行探討,做成筆記, 然後,再回到原小組,教導其他成員。 最後,進行小考與小組表揚。

4.拼圖法(Jigsaw) A 教材 B 教材 C 教材 D 教材 1 1 2 2 3 3 4 4 11 11 2 2 3 3 4 4 1 11 11 2 2 3 3 4 4 1 2 1 2 1 2 1 2 新 小 組 3 4 3 4 3 4 3 4

4.拼圖法(Jigsaw)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5.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 小組人數:4~6人  適用情境: 國小中年級以上,任何學生感興趣的主題  目標 1. 協助學生學習有系統地探究一個主題 (探究方法) 2. 對此主題的內容有深度的理解 (內容學習) 3. 學習與別人合作解決問題 (與人合作)

5.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階段別 主要活動 活動內涵 一 界定主題並組成探究小組 學生依個人興趣選擇子題 並加入該子題的研究小組 二 各探究小組擬訂探究計畫 包括進度、方式與工作 分配等 三 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成員進行探究 四 籌劃小組探究成果發表 小組成員準備發表他們的 探究發現 五 各組進行成果報告 規範報告時間與進行方式 六 師生共同評量 師生共同針對個人、小組 及全班的學習進行評量 100100

5.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 示例 1.探討圖書館的借閱率及借閱狀況 2.探討青少年網路沈迷的現象及其原因 3.探討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形與影響 101101

結語 •合作學習的型態相當多元,教師可在同一堂課 組合不同合作學習策略 •教師在使用合作學習時,宜秉持行動研究精 神,借用教師專業社群力量,共同規劃反省與 檢討,力求更好的教學品質 •教師可視教材內容與學生背景,變化出不同的 合作學習策略

如何評估分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主講者:汪履維 教授

一些參考的做法  評估教師的專業成長 ▪運作表現層面(教學錄影及回饋分享、教師省思 札記、教師問卷) ▪知識信念層面(教師省思劄記、教師問卷) ▪心情態度層面(教師省思劄記、教師問卷)

合作學習成效檢核工具示例 一、合作學習表現檢核表(自評、互評) 題 號 學習表現 總是 做到 經常 做到 有時 做到 偶爾 做到 從未 做到 1 積極做好預習的工作 □ 2 認真參與學習的活動 3 用心完成負責的任務 4 仔細聽取別人的發言 5 明白說出自己的意見 6 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 7 遵守大家共同的約定 8 學習過程中,能跟別人合作與分享 9 同學學習上遇到疑難時,會幫助他解決 10 自己學習上遇到疑難時,會主動求助 11 同學要幫助自己時,樂於接受協助,並表示感謝 12 大家意見有衝突時,能積極協商解決

合作學習成效檢核工具示例 二、學習態度問卷(自評) 題 號 我覺得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會讓我...... 完全 符合 大部分 符合 大部分 不符合 完全 不符合 1 覺得上課學習更有趣 □ 2 更願意主動預習或複習功課 3 學習的效果更好 4 更願意在上課時發言或參與學習活動 5 更願意跟別人互助合作 6 更能瞭解各人不同的想法與做法 7 更能體會同學的心情與感受 8 更願意幫助別人 9 更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 10 更有能力避免跟別人發生直接的衝突 11 更有能力協調或解決跟別人的衝突 12 跟同學的感情更好

合作學習成效檢核工具示例 三、回饋與分享的信函(互評) 親愛的 : 我很高興我們有機會一起參與/完成 的學習。對於 親愛的 : 我很高興我們有機會一起參與/完成 的學習。對於 我們的學習成果,我感到最自豪/喜歡/高興的是: 我最欣賞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小組所作的下列付出與貢獻: 謝謝你在學習過程中在以下這些方面給我的幫助: 另外我還想到,如果我們在合作學習時,能做到以下幾點,應該會更好: 你的好夥伴 敬上 年 月 日

合作學習成效檢核工具示例 四、分組學習成果評量表(自評、互評、教師評) 組別: 成員: 學習主題: 組別: 成員: 學習主題:  評量規準(面向)(僅供參考,可由師生共同商訂) 不適用 卓越 良好 普通 待加強 規準內容 1 X 4 3 2 1 內容充實 2 組織有條理 3 表達生動 4 表現創意 5 製作精緻 …  特色表現及特別加分項目(由評量者自訂):  回饋與建議: 評量者: 日期: 年 月 日

本專案在成效評估上的一些初步構想  學生學習部分: ▪ 學生學習態度或動機 (相關問卷前後測比較分析) ▪ 師生互動質與量 ▪ 學生學習態度或動機 (相關問卷前後測比較分析) ▪ 師生互動質與量 (教學觀察表前後比較分析) ▪ 學生參與程度 (投入學習任務、參與同儕互動、 自我省思) ▪ 學業成績 (前後測比較分析,或與對照組的比較分析) ▪ 學生學習體驗 (問卷或訪談)

本專案在成效評估上的一些初步構想  教師專業成長部分: ▪教師問卷 ▪教學光碟與研討紀錄: 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拍攝1次(一節課、一課或 一章節、一單元)運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影帶, 並自主挑選約3-5分鐘的片段,於專業學習社群之 課堂教學研討時間中,與夥伴討論分享。

本專案在成效評估上的一些初步構想  方案運作部分: ▪教學研討記錄 ▪社群活動照片 ▪教學活動設計(簡案) ▪課堂教學照片 ▪學生作品(舉例及解說)

教室教學的 春天 分組合作學習在坪中的實踐知識 坪林國中1020703

提綱 一 緣起 二 從行政層級展開合作學習 三 學生學習成效 四 教學省思與建議

一、緣起 放與教育部拍攝成員合影

二、從行政層級展開合作學習 幫助 每個學生獲得成功 坪中教學特色 97 ~ 迄今 課程發展委員會 差異教學理念 合作學習策略

坪 林 國 中 簡 介 坪林區唯一的一所國中 1.全校共6班 2.學生數:156人 3.教師數:16人 國文領域教師3人 英語領域教師2人 數學領域教師3人 自然領域教師2人 社會領域教師2人 健體領域教師1人 藝文領域教師1人 綜合領域教師0人 特教教師 2人 坪林國中鳥瞰圖

一、協調溝通~行政 與老師溝通 與學生溝通 與家長溝通 向幹部說明 炳東會長 有共識、建立信任關係方能好好做。

一、協調溝通~老師 說之以理 動之以情

二、S型編組(四個層級) 師傅 第一層級 第二層級 徒弟 第三層級 第四層級

三、師徒配對 方案1 一配四 二配三 方案2 一配三 二配四 做決定的兩難, 給第四層級最棒的師傅 優先把四分之三帶起來

四、學習小組 做決定的兩難,

五、角色、任務

五、角色、任務

六、座位安排 傳統座位:成績、學習態度、身高、視力、秩序 改良方式:生命影響生命 □誰前誰後? 優劣 □誰左誰右? 優劣

六、座位安排 2 人併桌 4到5人併桌

七、基礎/精熟分數 依據:每個孩子的 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教師評價+學生自我期許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自我成長。訂定學生個別化的表現標準,一方面可作為個人及小組進步的指標;另一方面可作為學習診斷的依據,未達基準分數者,透過補救教學以協助其精熟學習內容。基準分數的訂定係依據學生在國語文方面的學習表現,以段考成績為主,輔以平時表現和學生的自我要求訂定之。 基準分數、個人進步分數換算表(訂定分數的兩難)

八、學習診斷 小組加分 教務處今年將這些都準備好給各班,老師隨手就可以用 個人加分

九、學習表揚 獎勵卡 耶!我拿到禮物 狀元、家長反應很好,孩子有拿到狀元 第四層級的喜悅、信心

九、學習表揚 ☆雙週狀元制度,讓肯讀書的我有機會拿到獎狀,這種方式很好。 全校狀元榜 放積分成績單做好的 李永旭 全校狀元頒獎

三、學生學習成效(問卷調查分析) 對於學校數學課合作學習的感想(前、後測)--以701班為例,有效問卷共26位學生 在課堂的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我的學習情形--以701、702班為例,有效問卷共56位學生

1. 對於學校數學課合作學習的感想 (前、後測) 在18個問項上,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到顯著性的問項有4個。 4個問項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在問項5上(我的學習效果很好),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0.05顯著水準 在問項5上,前後測個數分配長條圖

在問項7上(我會經常在上課時動腦筋思考),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0.05顯著水準 在問項7上,前後測個數分配長條圖

在問項15上(小組同學意見不同時,我有能力協調大家達成共識),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0.01顯著水準 在問項15上,前後測個數分配長條圖

在問項18上(我學能感受到老師對我的關心),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0.05顯著水準 在問項18上,前後測個數分配長條圖

2. 在課堂的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我的學習情形 在12個問項上,大部分問項的平均數皆在3分以 上,顯示學生皆認為其學習情形大陪分符合問 項所述 在12個問項上,個數分配長條圖中顯示大部分 次數皆分布在右側,如下圖所示:

三、學生學習成效(質性分析) 隨堂小考分數上升,有助於提高學生自信及課堂專注力(隨堂小考題目為教師授課內容) 帶起學習風氣,成就低落者因有小組練習時間而開始「願意學習」 改採「進步分數」讓學生有更多成功機會,只要達到自己的基礎(精熟)分數就算成功

四、教學省思與建議 共同備課的重要性 指導合作學習技巧 隨堂測驗的必要性 相互批閱及時表揚 提升團體歷程品質 合作學習精緻學習 教室的春天學習樂 哇!我在教品格啊 愛與榜樣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