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2(必修)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什么叫人口迁移?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①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 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跨越一定的 行政界线 按是否跨越国界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不属于迁移的: A1→B1、C1→A2 C1→D A1→A2、C1→C2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时间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亚非)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亚非拉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第9页“读图思考” 时 间 影响因素 特点 流 向 古 代 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东部城市派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农民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 自发迁移,流量增大 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贫困地区→发达地区;出现大规模“民工流动”
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的影响: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对于迁出地 利: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于迁入地 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 展; 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等 自然灾害:旱涝、地震、火山喷发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第10页“案例2” 美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路线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东部→西部 第二次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发展 东北部老工业区→南部和西部新工业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第11页“活动”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密度及数量较少;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练习 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3.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D C D
4.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的变化 D.个人动机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6.20世纪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A B C
7.目前,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C.世界各国资源分布不均匀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8.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D B
9.我国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的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 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1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11.2002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时,大量难民迁入叙利亚境内,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C B B
12.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务工经商人口流动,不正确的说法是 A.有效地调节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 B.对迁出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治安问题 D.使迁入区原住人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13.下图为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其主要流向为 A.从人 口稠密的地 方流向地广 人稀的地区 B.从东部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C.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D.从城市流向乡村 D C
14.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变化 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 15.下列人口迁移现象中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是 A.图瓦卢举国移民到新西兰 B.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D.国家组织东部城市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 16.我国有许多留学生到美国留学,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B D B D
17.读右图,结合国情推 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 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 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 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 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 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 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 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近20年来,人口流出量最大省的省会是 A.太原 B.兰州 C.成都 D.广州 B C
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据此回答第19~22题: 19.这两种迁移造成的后果是 A.促进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加剧 B.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D.使少数民族政权增多 20.这种迁移的类型属于 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C.乡村到城市 D.难民定居 21.人口迁移的原因大致有三: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军事因素。“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C B C
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据此回答第19~22题: 22.人口迁移方式大致有二:①政府有计划地组织迁移;②自发迁移。上述大规模迁移是属于 A.① B.② C.①② D.无法判定 B
读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回答第23~25题。 23.为什么1984年后,我国流 动人口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取消了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 24.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 移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5.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行为以__________为主,目的是__________。 从中部向东部 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 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 的趋势 自发性迁移 务工和经商
作业: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之本节内容。 2.复习、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