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我的 动 堂天 漫 制作人: 13312—22 青春 情感 悬疑推理 魔 法 系 列 动 漫系 列 动 漫 之.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第十二章 大洋洲 ( 一 ) 澳洲、紐西蘭.  澳洲、紐西蘭自然環境特色  澳洲、紐西蘭的原住民文化  澳洲、紐西蘭經濟活動的展開  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 澳紐的脫歐入亞歷程 學習重點.
第十二章 大洋洲 ( 一 ) 澳洲、紐西蘭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國家檔案. 澳洲、紐西蘭自然環境特色 澳洲、紐西蘭的原住民文化 澳洲、紐西蘭經濟活動的展開 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澳紐的脫歐入亞歷程 學習重點.
昆明机场. 目录  机场历史 机场历史  建设状况 建设状况  运行状况 运行状况  航线 航线.
第五章 美洲 ( 二 ) 拉丁美洲概述. 學習重點  拉丁美洲的自然環境 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 歐洲人殖民統治對拉丁美洲的影響  拉丁美洲多元合成文化的特色  拉丁美洲的依賴式經濟  拉丁美洲現代政治、社會、都市發展 的特色.
第十四章 人口(二) 高中地理(一). 第一節 人口成長 第二節 人口組成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第十四章 人口(二)
中國歷史 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 我們的報告是關於中國著名的革命 —— 文化大革命。你可會立即想到它何時發 生、怎麼會發生等等。我們將會介紹文 化大革命,希望你細心欣賞。
党课讲座 入党的条件与程序.
中國大陸教育 督導制度探究 凌林煌教授/博士 講授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第九章 非洲(二)北非.
第2章 非洲 2-1 自然環境及生活方式 2-2 文化特色與傳播 2-3 政經發展與影響.
翰林版社會領域地理科 九上 第六章 中南美洲.
温故知新 犬 戎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1年 东周 洛邑 西周 镐京.
習作1-6 題目+解答.
让我们走进秋天.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古文明 第二節 歐洲殖民及其影響 第三節 人口、經濟與環境 非洲的基本資料介紹
第十六章 蒙新地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鹽酥蝦 蝦子先處理好 蝦頭剪至眼睛處,鬚及蝦頭的小腳也都剪乾淨 2 再用廚房用剪刀開背去腸泥
高中地理(一) 第五章 氣候(四) 乾燥氣候、寒帶氣候與高地氣候.
第四节 K线图研判技巧.
第十章 非洲(三)西非和中非.
多元的世界(上) 遠眺日本富士山.
全球概述.
第十三章 大洋洲(二)與兩極地方.
旅游资源赏析.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第一章 非洲.
3. 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B. 種族隔離政策的推行.
高中地理(一) 第十六章 產業(二)林、漁、礦業.
第七章 人 口 第一節 種族的分布與現況 第二節 人口結構與成長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總目錄.
此教室使用之配合事項 保持整潔 愛惜公物 尊重你我他 感謝各位合作.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宗教故事 Back >> 【被逐出樂園】米開朗基羅1508~12年.壁畫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湖北武当山.
西非殖民地式經濟的發展歷程 組員:林格維 楊宗憲 指導老師:郭如玲.
2.4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章 第 11 氣候分類(一).
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立體圖形、圖形變換、空間 第十一組 廖芳苓 葉玟孝 林佩君.
視野死角與內輪差 埔心國小交通安全團隊.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四章 東亞(一)亞洲概述與韓國.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第七章 華南地區(二)嶺南丘陵.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學生:吳星龍 班級:資管二乙 指導老師:劉書彥
第1章 西亞與中亞 ㄧ、西亞 (ㄧ)地形: (1)主體-高原,包括北(安)、中(伊) 、南(阿)三部份 (2)平原- 兩河流域, 伊拉克境內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ㄧ、自然環境 (ㄧ)中、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 (二)西部多火山、地震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十四章 北歐 國家檔案.
聖地的位置.
風 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風向: 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由風向標 量度 2. 風速: 氣壓之間的差異愈大,風速愈高。 由 風速計 量度.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景文科技大學學生校外實習訪視暨差旅費核銷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學習重點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自然環境的特徵 各部族傳統的生活方式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殖民史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近代發展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東非的發展 第三節 南非的發展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位置 東非 東非裂谷以東、臨印度洋 最貧窮落後 南非 安哥拉、尚比亞以南 看圖片

東非裂谷高原 張裂型的板塊邊界上板塊分離造成寬度 約40~50公里的裂谷 看圖片

地形分三區: 北:衣索比亞高原平均2500公尺,全非地勢最高 中:湖群高原斷層湖、吉力馬札羅火山 南:馬拉威高地,平均不到2000公尺 看圖片

七月時:間熱帶輻合區北移印度洋東南信風受馬達加斯加島阻擋雨量減少 一月時:間熱帶輻合區南移,東北信風來自阿拉伯半島乾燥;風向與海岸、山脈平行 間熱帶輻合區冬、夏位置 氣溫分布與風向圖

照11-3 資料來源:世界珍寶,頁273

南非高原 平均高度超過一千公尺 中、西部喀拉哈里盆地 東南和西南陡崖海岸平直 內部高原前寒武紀古老結晶岩層 看圖片

南部非洲的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 終年:東南信風迎風坡 2.熱帶莽原 間熱帶輻合區與副熱帶無風帶在此季移 3.夏雨型暖溼氣候 東南信風 阿古拉斯暖流

4.熱帶沙漠 副熱帶高壓帶籠罩 東南信風背風坡 本吉拉涼流 5.溫帶地中海型30~40ºS 夏季:副熱帶高壓季移至此 冬季:西風帶季移至此 終年:本吉拉涼流經過較為乾燥 看圖片

南部非洲氣候圖澳洲

南非高原的生活 沙漠與草原的過渡地帶,雖雨水有限,但野生動、植物種類繁盛羚羊、長頸鹿、獅子、豹、鴕鳥 原始部落社會賴以為生的資源 看圖片

納米比沙漠 本吉拉涼流經過 全年降雨不到五十公釐 有些地方十年或二十年才下一次雨 涼流的霧氣是動、植物水分的來源 看圖片 回目錄

第二節 東非的發展

東非海岸的傳統貿易 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東非海岸的傳統貿易 殖民勢力未進入此地前: 內陸:傳統的農牧活動 沿岸:發展貿易形成城邦索馬利亞至莫 三比克 看圖片

東非沿岸早期的發展歷程 一世紀 羅馬帝 國興起 阿拉伯 、波斯 轉口 貿易 紅海 沿岸 愈重要 七世紀 阿拉伯 帝國 擴張

東非傳統貿易路線 冬季時: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東北季風 (異常強勁)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南移東北信風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東北季風  (異常強勁)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南移東北信風 貿易去程:以鐵、陶、絲綢等換象牙、 犀角等 看圖片

東非傳統貿易路線 夏季時: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西南季風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北移東南信 風赤道西南風 貿易回程 看圖片

東非傳統貿易的影響 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沿著海岸定居 東非沿岸的穆斯林愈來愈多通婚 阿拉伯+非洲文化=斯瓦希利文明 看圖片

發現東非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葡萄牙人武力控制港口帶來奴隸貿易 18世紀以後,奴隸一度取代早期的黃金、象牙,成為東非主要商品 英、德競爭最激烈瓜分東非 英:東北肯亞、烏干達一帶 德:南部坦干伊喀(坦尚尼亞) 僅衣索比亞勉強維持獨立

東非各國的農牧經濟 主要產業活動以農牧為主 農牧業各地呈現不同的分布特色 1.地形 2.氣候差異 3.殖民經濟 看圖片

東非內陸大部分部落 從事自給性的農牧活動 1.以玉米、高粱為糧 2.重要牲畜:牛

沿海及鐵路線經過的高原 發展熱帶栽培業 1.現金作物:咖啡、茶、棉花,佔出口貿易 額的一半以上 2.依賴式經濟結構的特徵

高度較高的山區:土地利用呈垂直變化

東非—肯亞為例 高地氣候涼爽 白人移入最多的地區 西南高地上經營大農場 西方思想、基督教文化 經濟上仰賴英國

吸收西方文明 肯亞-經濟發展較為良好原因: 優先發展現金作物賺取外匯 致力擺脫依賴式經濟結構發展各種產業 1.觀光:景色、野生動物資源  1.觀光:景色、野生動物資源  2.工業化程度較高 看圖片

東非高原的農業 咖啡內陸高原 甘蔗沿海平原 交通考量:農產分布於鐵路沿線及沿海 地區 高原土地利用密集維多利亞湖灌溉與 白人聚居地 看圖片

東非高原的農業特色 資金密集 勞力密集 產品在產地加工 看圖片 回目錄

第三節 南非的發展

發達的工礦:經濟發展程度高 政治上曾採行種族隔離政策 看圖片

布耳人移居南非的荷蘭人 種麥、蔬菜,肉來自霍屯督人 肉類需求增加擴張土地發展牧業 從其他地方輸入奴隸作為勞動力  從其他地方輸入奴隸作為勞動力 英奪荷殖民地布耳人往東部高原發展 看圖片

南非的殖民地化 新航線發現後,印度洋與大西洋間航行 船隻日益增多 非洲尖端的開普敦成為中途補給站  (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始完工) 看圖片

布耳戰爭 在東部內陸發現豐富礦藏 英國人從沿海向內陸推進發生戰爭 布耳戰爭:1899~1902年,持續兩年半 而後簽定協議,聯合管轄統治黑人  種族隔離政策 看圖片

礦業起家的南非 1868年在南非橘河與瓦爾河交會處發現鑽石礦 1884年在約翰尼斯堡附近發現金礦 礦業革命 帶動玉米、 小麥、甘蔗、  帶動玉米、  小麥、甘蔗、  肉類等農產  農業商品化

礦業的發展對南非的影響 對內: 1.農業商品化 2.建設鐵路連結礦區、農產區與港口 3.黑人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  1.農業商品化  2.建設鐵路連結礦區、農產區與港口  3.黑人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   (礦工每天都要用X光搜身檢查)  4.農村的貧窮與礦業城市的繁榮對比

礦業的發展對南非的影響 對外: 1.龐大利益多被跨國公司轉移至海外 2.帶來巨額的外匯奠定工業的基礎  1.龐大利益多被跨國公司轉移至海外  2.帶來巨額的外匯奠定工業的基礎  3.全球戰略資源(金、錳、鉑、鉻儲量世界  第一,鑽石第二)的主要產地俄羅斯  4.「資源外交」即使施行種族隔離政策受  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但仍受到美、英等國  的袒護

南非的政治轉型(一) 多民族的國家 1.殖民後,農場需要引進勞工黑人奴隸和印度人 2.黑人佔78% 沒有行動、居住、就業的自由 3.1950年代後,白人政府大力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四種人:原住民(班圖人)、白人、有  色人種與亞洲裔

南非的政治轉型(二) 白人 1.有專用的設施 2.有品質較高的住宅環境 3.有較好的教育資源與待遇 黑人 1.住:班圖家邦 2.行:帶通行證  1.有專用的設施  2.有品質較高的住宅環境  3.有較好的教育資源與待遇 黑人  1.住:班圖家邦  2.行:帶通行證  3.工:以勞動力為主 看圖片

南非面臨的問題 內部勞動力不足 種族隔離政策 白人黑人分開 廢除種族隔離 沒有考慮實況 國際社會譴責 回目錄

圖11-1 東非 南非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210-213 .

圖11-2(甲) BACK

圖11-2(乙) BACK

圖8-3 7月 1月 BACK

圖11-4 BACK

圖11-1、照11-9 喀拉哈里 海岸平直 內部高原 資料來源:圖11-1 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 Nally, p210-213      照片11-9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51 . BACK

圖11-5 BACK

照11-4 BACK 資料來源:林伊慧,楊予君(1996),放眼新世界10:中非、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45

照11-5 BACK 資料來源:藍視蔚(編)(1984),沙漠:神祕美麗的新天地。臺北:世界地理出版,頁127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210-213 .

圖11-4 BACK

圖11-4 BACK

照11-6(乙) BACK 資料來源: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78

圖11-6 BACK

8456-p140 BACK

圖11-7 BACK

照11-7 BACK 資料來源:張柱(1998),國家文庫:東非。紐約:時代公司,頁105-109

8456-p145 BACK

8456-p146 BACK

照11-9 BACK 資料來源: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51

照11-10 BACK 資料來源:郭震唐(1986),放眼世界9:非洲之旅。臺北:錦繡出版,頁153

BACK 資料來源:照片11-11(甲)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6 照11-11 資料來源:照片11-11(甲)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6      照片11-11(乙)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7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