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检查治疗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弱视的概念 临床检查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引起远视力1≤0.8,且不能用镜片矫正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弱视的概念 2010年7月4日,中华眼科学会对“弱视”重新定义: 3岁以下儿童,视力低于0.5 4~5岁以下儿童,视力低于0.6 6~7岁以下儿童,视力低于0.7 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弱视的概念 异常视觉经验-弱视病因也是诊断条件: 1.单眼斜视: 交替性斜视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2.屈光参差: 3.高度屈光不正:远视散光>+2.0DC 中高度远视>+4.5DS 超高度近视>-8.0DS
弱视的概念 4.形觉剥夺:多发生屈光介质混浊、上睑下垂、医源性遮眼等情况 · 弱视诊断中的拥挤现象: 弱视患眼屈光矫正中,单视标矫正视力比整行视标要好1~3行。是视觉幼稚型的表现
弱视的分类 1.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相差一定程度,视网膜中心凹像差太大,不能融像。 远视参差为多,且远视度数高的一侧易形成弱视。
弱视的分类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常见高度屈光不正,多指先天性远视、生后早期远视或散光,发育期未矫。 近视眼对近距物体可于黄斑中心凹结像,不易弱视。
弱视的分类 3.形觉剥夺性弱视: 屈光介质混浊,不透明。上睑下垂,角膜病变等。 4.斜视性弱视: 眼位引起,一眼抑制模糊物像导致视觉剥夺。该弱视治疗及时视力是可以提高的。
弱视的检查 一.病史: 包括主诉、病史、眼病史、家族遗传史、用药史等。可能诉单眼或双眼视力不好、观察眼位不正、喜欢遮眼闭眼等。 二.视力:(早期筛查十分重要)
弱视的检查 <2岁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遮盖法观察婴幼儿的反应,遮盖好眼会哭闹。 2~4岁,可选E字或图形视标,每半年检查一次。(>0.5,双眼视力均等且呈上升趋势,仍属正常) >5岁,可和成人一样选E字,最好选拥挤型视标。
弱视的检查 三.屈光检查: 确定弱视是否由于屈光因素所致。查远、近视力,屈光不正引起用镜片矫正。非屈光不正,镜片不能矫正,视力<0.8且无明显病变。 四.注视性质: 五.融像能力及调节功能:
弱视的检查 弱视只发生在婴幼儿到九岁间,光觉、色觉正常,多有形觉剥夺史 多由中心凹视力降低所致 弱视眼视标干涉效应明显
标志眼底镜检查 1.暗室内,将眼底镜光阑手轮调到测量光阑(星点靶环)投射野 2.光线30cm外垂直投射患眼,观察被检眼瞳孔区,当看到橙红色反光后,眼底镜尽量推近患眼,并调整补偿透镜手轮,直至见到眼底血管和星靶环投影 3.正视眼2cm处,红色“-3”能看到正常眼底像
标志眼底镜检查 患眼注视透射光的中 心星点搜寻观察患眼: 中心凹注视 旁中心注视 黄斑注视 周边注视 游走注视
标志眼底镜检查 中心圈内 旁中心注视 中心圈外 旁黄斑注视 超三个同心圈 周边注视
弱视的常规治疗 1.光学治疗: 屈光不正,充分光学矫正。视网膜 清晰成像,成为正常向心性传导,获得最佳视力。 屈光参差矫正,求两眼像差不超5%。 AC/A过高,防止内斜凸镜予以控制。
弱视的常规治疗 2.遮盖治疗: 遮盖方法较多,除传统遮盖(遮健眼强迫弱眼注视目标,逐步恢视觉功能)完全遮盖和不完全遮盖,还有反转遮盖(先遮弱眼,强迫弱眼自动改变旁中心注视为中心注视,再用传统遮盖)。反转遮盖强调对不同注视应采用不同遮盖,但常规遮盖健眼是最主要最有效的,特别是幼儿。
弱视的常规治疗 2.1完全遮盖: 完全遮盖健眼,剥夺其形觉刺激,提高弱眼的视觉竞争力,是治疗弱视最有效的基本方法。 适应婴幼儿、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
弱视的常规治疗 注意观察被遮眼视力有否退步? 遮盖时间因人而异,年龄越小遮盖时间越短。 度数高的弱视不一定比低的难治,时间也不一定较长。 开始治疗效果明显,视力达一定水平就会减慢。持续遮盖3个月仍无进展应继续遮盖一定时间,防止复发。
弱视的常规治疗 2.2不完全遮盖: 完全遮盖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为防止过分干扰双眼视觉发育,避免遮盖性弱视或斜视的发生,可: 不全时遮盖(每日遮盖一定时间或每周遮盖一定天数) 健眼视觉不全剥夺遮盖(用半透明膜遮盖)
弱视的常规治疗 2.3交替遮盖: 婴幼儿健眼常规遮盖3:1或4:1, 临 婴幼儿健眼常规遮盖3:1或4:1, 临 床称交替遮盖。将不同透光的遮片贴在镜片上,初始透明度较大的,继后逐渐降低至0.1。 注意健眼遮盖时间,复诊不能超过4周。
弱视的常规治疗
弱视的常规治疗 3.压抑疗法: 光学药物同作用,减弱健眼,提高患眼。 健眼近压抑:健眼每天一次滴1%阿托品,戴矫正眼镜,弱眼加+3.0D凸镜,使健眼看远清楚看近模糊。 健眼远压抑:健眼每天一次滴1%阿托品,加+3.0D凸镜,弱眼戴矫正眼镜,使健眼看远模糊看近清楚。
弱视的常规治疗 健眼完全压抑: 健眼每天一次滴1%阿托品,并戴欠矫眼镜(+3.0~+5.0D)造成健眼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强迫使用弱眼。 选择性压抑: 当弱视视力提高后,配两副眼镜,左右眼分别过矫+3.0D,隔日交替使用。
弱视的常规治疗 压抑疗法适合不能接受常规遮盖治疗的,具有中心注视的轻度弱视患者,眼球震颤患者或为防止弱视复发而给于健眼适当的压抑巩固治疗。 健眼长期使用阿托品也能引起遮盖性弱视或并发症,有人提倡过矫使用屈光压抑代替阿托品。
弱视的常规治疗 3.压抑疗法:(新版,不用药物) 远压抑:健眼置+1.5~+3.0D左右镜片,使健眼视力低于弱眼2~3行 近压抑:健眼减少+1.5D,弱眼置+1.5D左右镜片,让看近时同样健眼视力低于弱眼2~3行
弱视的常规治疗 需配三副眼镜: 1.远用眼镜(屈光完全矫正) 2.远压抑眼镜(正常远用) 3.近压抑眼镜(看近用)
弱视的常规治疗 4. 红色滤光法: 因中心凹锥体细胞对红光(640nm)刺激敏感,旁中心凹对红光不敏感,在弱视眼前加红色滤片(>640nm),同时遮健眼。在旁中心注视时,迫使弱眼从旁中心注视向中心注视转移,抑制旁中心区而兴奋中心区。 该方法适合旁中心凹注视。
弱视的常规治疗 一旦变为中心注视再除去红片,继续遮盖直到弱眼视力正常。 红片会降低视环境亮度,儿童配合困难,有学者提出:开始每日戴红片2小时候,逐渐增加红片时间,至完全接受。或遮盖健眼,弱眼用红笔进行写字训练。
弱视的常规治疗 5.后像疗法: 同理,强光照射黄斑区以外视网膜,刺激旁中心周边,后像镜黑圆盘投影遮挡中心凹,闪烁灯下训练,刺激黄斑或中心凹由抑制转为兴奋 最好散瞳后暗室中进行,每日2~3次,每次15~30s。
弱视的常规治疗 6.细目训练: 细目运动训练仪器 因陋就简方法 穿针引线等细目运动 白、黑芝麻混和一起,慢慢区分
弱视的常规治疗 7.双眼视功能训练: CAM视刺激仪(用缓慢旋转、高对比度、不同空间频率条栅刺激)、同视机及各种眼正位训练器 8.治疗中心性弱视常用遮盖法、压抑疗法、视刺激疗法即细目疗法 治疗旁中心性弱视,常用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及综合疗法
弱视的常规治疗
弱视的光学矫正 1.屈光不正性弱视: 较易发生,完全矫正的原则。戴镜一月后应复查裸眼和矫正视力,戴镜半年到一年则需重新复查 远视伴内斜弱视,完全矫正 中高度远视性弱视,多检影结果减1.0~2.0D 近视性弱视,最佳视力最低负镜
弱视的光学矫正 2.屈光参差性弱视: 也较易发生,球镜相差1.5D;柱镜相差1.0D,低度屈光参差或幼儿,因其调节能力较强,可框架 矫正 较高屈光参差,考虑双眼融像,建议角膜接触镜矫正
弱视的光学矫正 3.斜视性弱视: 先治弱视的原则。单眼弱视又需手术,一般先治弱视,待恢复再对斜 视手术,以促使双眼单视功能恢复。双眼弱视也是先治弱视,使双眼相 差不多时再行手术 屈光处方在散瞳验光基础上,完全 矫正的原则
弱视的光学矫正 继发性弱视且不需手术,矫正镜片治疗同时,必须对弱视同步治疗 屈光完全矫正的同时,应定期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眼位情况。当视力趋于正常,同时考虑改进眼位
注意事项 1.很轻的肌力不平衡并不引起症状(正眼位和正视眼一样,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小)特别水平隐斜,一般不需治疗。 2.隐斜常伴屈光不正,前提一定要充分矫正。
注意事项 3.持之以恒的眼正位训练,训练注意用同底向棱镜。 4.水平隐斜一般1/3~1/2处方,较小外隐斜原则不给处方,首选训练,训练无效1/4处方。垂直隐斜远用1/2~2/3处方,近用充分矫正。单眼强度大于6△一般考虑手术解决。
注意事项 5.常用相反方向的三棱镜矫治。 分清是解剖性不正常或功能性偏斜,解剖性不正常用三棱镜矫正,功能性偏斜应逐渐减少三棱镜度 两眼注视正前方无限远时最初的 眼功能眼位,即功能性双眼视眼位
功能性视觉检查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功能性视觉检查 1.调节幅度检查 2.调节反应检查 3.相对调节检查 4.调节灵活度检查 5.集合近点检查 6.相对集合检查 7.聚散灵活度检查 8.AC/A比值检查 9.水平聚散检查 10.垂直聚散检查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的量值叫调节幅度(Amp) 单位D,示眼最大可动用的调节量 即调节静止和极度调节间的差值 也就是远度和近度间量的差值 或叫静态和动态间的差值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幅度测量:(移近移远法 ) 1.0.6近标置40cm,1cm/s向眼前移至模糊临界,距离倒数即移近调节幅度 2.视标有近远移至清晰临界,距离倒数即移远调节幅度 3.移近、移远均值即调节幅度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幅度测量:(远视标负镜法) 1.最佳视力上一行或1.0 2.按-0.25D添加凹镜至模糊临界。凹镜绝对值即调节幅度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幅度测量:(近视标负镜法) 1. 0.6近标置40cm 2.按-0.25D添加凹镜,至模糊临界。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幅度测量:(近视标负镜法) 1. 0.6近标置40cm 2.按-0.25D添加凹镜,至模糊临界。
一.调节幅度检查 调节力相关参考值: 最小调节力=15-年龄×0.25 最大调节力=25-年龄×0.4 平均调节力=18.5-年龄×0.3
二.调节反应检查 调节刺激:为诱发调节,在眼前近距置注视视标,视标到眼镜平面距离的倒数,即调节刺激的量 调节反应:为应对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以调节反应大于或小于调节刺激说明个体对同一刺激反应的准确性,以“调节超前”“调节滞后”示
二.调节反应检查 1.动态检影法: (MEM) 屈光矫正,将有窥孔的测试卡粘贴在检影镜或综合仪近用标上 患眼注视测试卡,检者40cm用垂直光带快速检影,-2.5D中和 顺动加凸镜至中和,量值为调节滞后 逆动加凹镜至中和,量值为调节超前
二.调节反应检查 2.交叉圆柱镜法: (FCC) 屈光矫正,远瞳距,关闭集闸,“±0.50”置视窗,40cm注视近交叉格子视标 横线清晰加凸镜,至同样清晰,量值为调节滞后 竖线清晰加凹镜,至同样清晰,量值为调节超前
二.调节反应检查 正常参考值: 检影法:(MEM) +0.5±0.25D 柱镜法:(FCC) +0.5±0.50D
三.相对调节检查 正、负相对调节:NRA/PRA 集合保持固定不变情况下,调节可以单独增加或减少的量值。 正调节(调节储备)应尽可能大,至少等于负调节,否则因储备不足易疲劳。 负调节应小于2.5D,若大于说明验光结果负值过大。
三.相对调节检查 张力性调节: 眼在无刺激情况下的静息调节。也称暗调节或暗焦点。人眼正常情况处一定张力范围,约1.5D 在开环条件下检测,完全黑暗或极低对比度等是常用开环方式
三.相对调节检查 近感知性调节: 感觉成像在远处的目标似乎不断移近,产生相应调节反应。是影响视疲劳因素之一
三.相对调节检查 屈光矫正,远用瞳距,加老视度数并关闭集合闸,40cm近用调节视标 双眼同步等量按+0.25D加至模糊,量值负相对调节NRA 返回,双眼同步等量按 -0.25D加至模糊,量值 正相对调节PRA
三.相对调节检查 所测读数后退0.25D为宜 通常遵循先抑制后刺激的原则,即先测负调节(先加正镜) 参考值:NRA/PRA: +1.75~+2.25D/-1.75~-3.00D
三.相对调节检查 ADD调整原则: 老视近附加合适,NRA与PRA绝对值应该相等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调节刺激在不同变化时调节反应的速度,即调节灵敏度 调节刺激可用度数或距离改变,称镜片摆动法或距离摆动法 目的:测量单双眼调节反应准确性和灵敏性,反映眼睛控制调节状态的能力,也是反映调节动态变化的指标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屈光矫正,40cm手持20/20或20/30阅读卡 +1.5或+2.0D面对患眼,清楚迅速翻转-1.5或-2.0D 一面清楚翻转,待另一面清楚再翻转两面都清楚一次为一个循环,查每分钟进行多少次循环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先单眼后双眼,双眼配戴偏振片 参考值: 双眼10次/min 单眼12次/min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单、双眼检测均差,调节灵活度有问题。若单眼正常,双眼较差,应疑聚散方面问题 不同年龄参考值不同,一般认为: 建议不同调节幅度患眼,考虑不同检查距离和不同翻转拍度数 单、双眼检测均差,调节灵活度有问题。若单眼正常,双眼较差,应疑聚散方面问题 不同年龄参考值不同,一般认为: 6岁 单眼5.5/min 双眼3/min 7岁 单眼6.5/min 双眼3.5/min 成人单眼10/min
五.集合近点检查 集合: 集合是指看近时眼球向内转动 集合的量值叫集合角 单位Ma Ma=3△=1.730
五.集合近点检查 集合近点(NPC)测量: 屈光矫正,注视眼前笔灯,40cm处按5cm/s向眼前移近至发生复视,该点到角膜距离即集合破裂点 笔灯逐渐后移至双眼单视,该点到角膜距离即集合恢复点
五.集合近点检查 集合近点<7cm时使用近调节视标 (4个大小不同0.8-0.1的视标) 综合验光仪0.6单列视标,需加眼镜 平面至双眼回旋点垂直距离25mm 正常参考值: 破裂点/恢复点:6/10cm
五.集合近点检查 临床意义: 计算患眼的集合能力 恢复点>11cm,说明患眼集合恢复能力较差,集合灵活度也偏差 正常测量4次,若每次测量距离越来越大,说明患眼集合耐力较差
六.相对集合检查 正、负相对集合:NRC/PRC 调节保持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集合可以单独增加或减少的量值 棱镜诱发水平位置视网膜像侈开,渐增棱镜强迫患眼动用集合或发散补偿侈开的双眼视觉能力,从而检测集合和发散能力
六.相对集合检查 近距离能耐受不发生复视的最强BI棱镜度,表示负相对集合(NRC)。而能耐受 不发生复视的最强BO棱镜度, 即正相 对集合(PRC) 正、负融像性集合: 同理,以近距离隐斜棱镜作为起点,对聚散力进行检测,即正负融像性集合
六.相对集合检查 正、负相对集合程度中 三分之一区域为集合舒适区 注视点不在区域内,用三棱镜补偿
六.相对集合检查 例:某患眼正集合12ma ,负集合3ma 1.座标绘图法: 两个棱镜偏阳性即“正相对集合”,处过度集合易疲劳,加两个底外棱镜补偿
六.相对集合检查 2公式计算法: 应加棱镜度 =(大集合储备值-小集合储备值×2)/3 =(12-3×2)/3=2 同上,计算结果两个底外棱镜补偿
六.相对集合检查 屈光矫正,远用瞳距,关闭集合闸 外置棱镜挪视窗,棱镜“0”位垂直 注视40cm近单竖线视标 底外棱镜 找寻生理最大集合力 底内棱镜 找寻生理最大散发力
六.相对集合检查 双眼同步1~2△/s 加底内棱镜至复视,量值总和返回1△即负相对集合 正向诱发刺激,故先测负向集合 参考值: 正相对集合9.0ma 负相对集合1.0ma
七.聚散灵活度检查 用棱镜底朝内、底朝外反复置于眼前评估融像聚散系统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反应 该法一般不作常规检查,仅在融像聚散正常而患者仍有不能解释的双眼视异常时才作检查
七.聚散灵活度检查 屈光矫正,40cm手持0.7纵列阅读卡 12△底外面对患眼,清楚翻转3△底内 一面清楚翻转,待另一面清楚再翻转两个面都清楚一次为一个循环,查每分钟进行多少次循环 参考值:13次/min
八.AC/A比值检查 AC/A比值: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D 调节聚散是联动,调节会引起聚散,聚散会诱发调节。常用表达式即1D调节可引起几个眼位变化 集合角:集合的量值。Ma 1Ma=1.73°=3△
一.梯度性AC/A比值 1.近刺激法: 作两次近距VonGraefe检查,首次屈光矫正后进行,二次±1.0D再进行 =(±1D的近隐斜-近距隐斜)/1D
一.梯度性AC/A比值 例:初始隐斜3△O,诱发隐斜2△I AC/A=(诱发-初始)/1D =[2-(-3)]/1=5△/D 注意:内隐斜为正值,外隐斜为负值
一.梯度性AC/A比值 2.综合仪近梯度检查: 屈光矫正,远用瞳距,关闭集合闸 右眼内置“6△U” 左眼旋转棱镜“0”置垂直 40cm单横近用标
一.梯度性AC/A比值 2.综合仪近梯度检查: 患眼应看到上右下左两行视标 调整旋转棱镜使视标恢复对齐,记录读数 返回,±1.0D恢复对齐,记录读数 两次读数差值即AC/A比值
一.梯度性AC/A比值 3.远梯度法: 作两次远距VonGraefe检查,首次屈光矫正后进行,二次加负镜再进行 =(加负镜后的隐斜-远距隐斜)/负镜引起所增调节力
二.计算性AC/A比值 作两次VonGraefe检查 一次远距一次近距 计算性AC/A比值 =瞳距cm+(近距隐斜-远距隐斜)/近调节刺激 参考值:3~5△/D
二.计算性AC/A比值 例:瞳距6cm,远距隐斜2△O,近距隐斜5△O AC/A=瞳距+(近隐斜-远隐斜)/调节刺激 =6+[-5-(-2)]/2.5 =6-1.2=4.8△/D
AC/A临床应用 1.青少年近视:AC/A偏高,宜选用渐变焦。 AC/A偏低,提示需足矫常戴 3.聚散功能异常:诊断处理多参考AC/A。集合或散开过度时,AC/A偏高;集合或散开不足时,AC/A偏低;单纯内外隐斜, AC/A正常
AC/A临床应用 例:AC/A=5△/D 正常范围,但分析: 正常33cm则3D调节,3Ma集合 据AC/A检查,3D引起15△ 又1Ma=3△,则3Ma=9△ 15△与9△差6△,且15-9=6 正为内 正镜附加=内斜量/AC/A =6/5=1.2D,两眼各+0.60D
AC/A须知 因梯度法检测距离不变,调节刺激诱发同步集合,计算法改变距离,同时也诱发近感知集合,故梯度法AC/A略低于计算法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模糊点:患眼已不能用聚散补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像移 破裂点:患眼用足全部聚散也无法完成双眼单视 恢复点:患眼诱发视网膜像移逐渐减少,恢复重新运用聚散,又恢复双眼单视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集合储备:加底外棱镜,为保持双眼单视,就要集合,底外棱镜加至复视边缘,即集合储备(底外模糊点) 调节性集合储备:继上若再增加调节,原用棱镜可继续增加,并不复视,用调节增加的棱镜,即调节性集合储备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分远/近距、底内/外检查,方法同 屈光矫正,远/近瞳距(注意瞳距要精准)远/近视标 旋转棱镜置视窗 “0”位垂直 旋转棱镜置视窗 “0”位垂直 注视最佳上一行单个视标 若看到两个视标:复视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单个清晰视标: 按1~2△/s加底内棱镜至模糊,记 录模糊点 继续至视标分离,记录破裂点 继续分离至更明显时,反向回转 减少底内棱镜至双眼单视,记录 恢复点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底外棱镜,寻生理最大集合力 底内棱镜,寻生理最大散发力 为防止诱发隐斜零位移向,需遵循先测负向聚散力(即先底内后底外) 检测过程中,视标向一侧偏移示黄斑抑制(通常向患侧偏移)
九.水平聚散范围检查 参考值: 远距:底内 X/7±3/4±2 底外 9±4/19±8/10±4 近距:底内 13±4/21±4/13±5 底外 9±4/19±8/10±4 近距:底内 13±4/21±4/13±5 底外 17±5/21±6/11±7
十.垂直聚散范围检查 垂直聚散较弱,不常用,只查单眼 垂直加棱镜,调节不变化,只查破裂点和恢复点 旋转棱镜置视窗, “0”位水平,加减棱镜,记录破裂点、恢复点 参考值: 破裂点/恢复点:3~4△/1.5~2△
谢谢! 联系电话: 1395226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