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讲:袁 芬 邮箱:21353758@qq.co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上课要求 1、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 2、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尽量往前坐,靠后排坐的同学做好发言准备; 3、认真听讲,参与活动,积累心得。
二、课程内容简介 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 点。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一)概论课的课程性质 《概论》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 点。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 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反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 精神实质。
(二)课程的教学体系 设计开展 “12345”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和创新: 1、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4、构建四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课后辅导答疑教学 5、突出五大教材内容: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环境和保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总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
三、课程开设和学习的意义 1、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能 够认识客观世界,提升改造外在世 界的能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军队等 。)
2、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和科学 的思维方式, 提升改造主观世界能力。(情 商、智商和德商的培育。)
3、增大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砝码。(研究生深 造、公务员、择业) 考研:政治和外语能力的角逐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727万。
公务员考试:理论基础的较量
择业:综合素质的比拼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约为699万,2014年为727万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统一)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研究问题) 四、课程学习的方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统一)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研究问题)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写相承) 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和现实的实际 (客观实际)。二是联系自已的思想实际 (主观实际) 。
仰望天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 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 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 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 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 两次历史飞跃。 教学重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重要意义 、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关系和精髓 。 教学安排:8课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三
回忆上学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哪几大理论部分? 忆一忆 回忆上学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哪几大理论部分?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 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 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 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 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环境 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 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 创立者 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者
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党员人数 一大 1921.7 上 海、浙江 57 二大 1922.7 上 海 195 三大 1923.6 广 州 432 四大 1925.1 994 五大 1927.4 武 汉 5.7万 六大 1928.6 莫斯科 1万多人 七大 1945.4 延安 121万 八大 1956.9 北京 1073万
九大 1969.4 北京 2200万 十大 1973.8 2800万 十一大 1977.8 3500多万 十二大 1982.9 3965万 十三大 1987.10 4600万 十四大 1992.10 5100万 十五大 1997.9 5800多万 十六大 2002.11 6694.1万 十七大 2007.10 7336.3万 十八大 2012.11 8260.2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两个历史前提 1、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成立了无产阶级的政党 思考:如何划分中国的近、现代史?
近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 (社会主义社会) 1919 1949 1840 至今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1840 至今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 ,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 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 毛泽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什么是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一段民族奋斗屈辱史,世纪之交,马 克思主义开启中国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什么是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一段民族奋斗屈辱史,世纪之交,马 克思主义开启中国之路? 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特殊的封建社会及人文传统—激进民主主义的兴起 —马列主义(毛泽东——改良主义者到马列主义者的转变过程)
高 中 历 史 课 本 的 插 图
三千年之未有的大变局 鸦片战争失败
以林则徐、魏源 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 明派睁眼看世界,提 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着眼于学习西 方的科学技术。 林则徐
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 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且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 所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封建官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 务 运 动
立宪改良的道路 戊戌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 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 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 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可以救中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结 论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 的新道路 。 结 论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 的新道路 。 黑暗中的光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 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成立了无产阶级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外条件) 1921年党的一大的召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李大钊 毛泽东 4、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3.最先提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命题 1.未形成完整 统一的认识 2.逐渐成为中 央领导的共识 李大钊 遵义会议以后 毛泽东 4、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 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 认识到,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 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 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
结 论 1.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实是因为他们认 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了20世纪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 发展的需要。 结 论 1.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实是因为他们认 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了20世纪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 发展的需要。 2.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当时学习了解的各种学说纵横比较加以 选择的结果 。 这一选择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 思考 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
遵照斯诺的遗嘱,经中国政府同意,1973年10月19日, 斯诺一部分骨灰的安葬仪式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
埃德加·斯诺 在延安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
斯诺在延安拍摄的照片(扣球者是朱德)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中国人民接受、欢迎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原因: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 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 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 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 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 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 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 ——斯诺
外国资本家开设的纱厂中的中国童工。 斯诺拍摄
2.1935年遵义会议后,逐渐成为中央领导的共识 遵义会议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遵义会议与会代表像:左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云、刘少奇、朱德 遵义会议
补充材料 1931年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错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 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 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 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 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 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 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1934年11月25日红军抢渡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成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命题的提出 3.毛泽东1938年10月14日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4.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已成为全党共识 1945.5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 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 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 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 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 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思考: 1.为什么李大钊时代无法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逐渐成 为中央领导的共识?
思考: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论理体系。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2、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论理体系。 (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很多后继者丰富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 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 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种外来文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 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 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 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 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形成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思考:有何区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态)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讲的是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讲的是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成果。从大的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 成果,不仅包括理论成果,还包括实践成果,要解决 实际问题。即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大于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的内容多于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所包括的方面。
不过,这两者又总是互相联系的,相互促进,密不可 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 成的过程;反之亦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可以产 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结果,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过程又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其理论性质和理论来源来讲 ,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就其理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来讲,它又是中国的,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解 决中国的问题而进行的理论创造。 “在中国”,作为一个关键词是地域定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立足于中国这块大地,从中国的实 际情况出发,主要依据着中国的实践经验、历史传统和民 族文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课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创造。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二次结合,两大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二次结合,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完成第一次结合,实现第一次飞跃,形成的一个理论成果 3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包括 2 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第二次飞跃仍将继续,远未完成 第二次飞跃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毛泽东 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 邓小平 科学 重要思想 理论 发展观 毛泽东 思想 思考: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 相承 与时 俱进 世界观 方法论 前后相继 不断传承与发展 宗旨 理想信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四个阶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鸦片战争80年的探索多条道路尝试失败 20C30S-20C70S末,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 20C80S-20C90S末,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 20C末-21C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C初-2012,科学发展观 2012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 66年的风雨兼程: 1949-1979 第二次飞跃的奠基阶段(艰辛探索) 1979- 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七大)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 科学发展观(十八大) ---党的指导思想
下节课思考题 收集有关毛泽东生平事迹和毛泽东思 想的相关材料,下节课每班派1-2名同 学上台分享所收集的资料,并谈谈 “你心目中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