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Hepatic failur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性)昏迷 hepatic coma 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是意识 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门体分流性脑病 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 是肝静脉与腔静脉侧支循环存在所致.
妊娠期严重肝病的识别和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王正平. 妊娠期肝脏疾病诊断的特殊性 早孕反应 妊娠期肝功能的变化 肝脏不易触诊 妊娠并发症影响 孕妇易感性 产科急症处理多 · · ·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概 述 ● 肝脏的功能 ◆ 物质代谢: 包括糖、脂、蛋白、维生素等。 ◆ 分泌和排泄: 胆汁(包括胆盐和胆红素)。 ◆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的调节 ◆ 免疫: 产生 Ig 和补体;处理抗原、抗体;枯否细胞。 ◆ 生物转化 : 药物、毒物、激素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肝 性 脑 病 湖北中医学院护理系 高小莲 Hepatic Encephalopathy. 定义 1 1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2 临床表现、相关检查 3 3 诊断、治疗 4 4 护理、健康指导 5 5.
康 利 军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医学院科研楼 A412/414/416 肝 性 脑 病 Hepatic Encephalophathy.
肝功能不全: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包括肝实质细 胞和枯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 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 现黄疸 、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 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 hepatic insufficiency ) ( hepatic failure.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肝性脑病 ( Hepatic Encephalopathy ) 但自力 学时数: 2 学时.
LOGO 案例分析: 男, 60 岁,因肝肿大 3 年,发热、消瘦 3 个月入院治疗。 现病史:患者 3 年前发现肝肿大,肝区隐痛,肝功能检查出 现异常,经治疗和休息有所好转,曾多次反复发作。近 3 个月 来,食欲减退,时有恶心,消瘦明显,精神差,并出现不规 则发热﹑腹胀﹑下肢水肿, 2 个月来皮肤黄染。去曾患肝炎。
消化系统急症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定义  == 是指严重肝功障碍或门 — 腔侧支循环 引起的意识行为异常甚或昏迷的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失调。  其中意识障碍至昏迷者称为 — 肝昏迷  临床上表现为 — 精神错乱,意识障碍, 运动异常,扑翼样震颤,肝臭,血氨增 高,脑电图异常。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人体化学工厂 肝脏行使着许多对机体而言必不可少的功能 代谢: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 分泌:胆汁 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 解毒:毒物,药物,激素,代谢废物  枯否细胞:  肝实质细胞: 杀灭细菌、病毒,清除内毒素.
Cirrhosis of the liver 肝硬化. 教学要求 ☺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 ☺ 主要肝功能试验及有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肝硬化的治疗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护理评估 ☺ 常用护理诊断 / 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第 七 章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思考题: 1 、简述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途径。 2 、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3 、简述 α- 酮酸的代谢去路。 4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的过程和有何生理意义? 5 、试述尿素生成的过程、部位及调节。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NH 2 -CH 2 -COOH + ½ O 2  H-CO-COOH + NH 2 第一节 Amino acid degradation 1. 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 程,叫氧化脱氨基作用 甘氨酸氧化酶 一. 氨的去路.
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单击此处添加POWERPOINT标题 单击添加署名/公司名/日期 模块三 消化内科病人的护理.
Na K Ca 矿 物 质 07食检 丁丽杰.
肝性脑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 李楚强.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第九章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 [复习思考题] 神经组织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Hepatorenal Syndrome(HRS)
第 七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protein.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水 肿.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Welcome.
第十章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分为四期;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一)氨基酸的来源 1.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被吸收的氨基酸 2.体内组织蛋白质的降解产生氨基酸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源性糖尿病.
肝 性 脑 病.
Hepatic insufficiency
30 蛋白质降解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吴蓓雯.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肝 性 脑 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苏红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甲状腺激素.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肝功能不全 王婧婧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ATP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12-5 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一.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 分振动 : 2. 合振动 : 解析法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Hepatic failure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病因 损伤因素 功能不全 功能损伤 症状表现 衰竭 肝衰、死亡 感染(病毒) 中毒 肿瘤 脂肪肝 代谢 合成 枯否细胞 实质细胞 功能损伤 代谢 合成 胆汁分泌和排泄 解毒 免疫 症状表现 肾衰昏迷 感染 出血 黄疸 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肝功能衰竭 肝衰、死亡

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 各种致肝损伤因素→肝细胞 ( 肝实质细胞、枯否细胞 )严重受损→肝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功能障碍→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等临床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hapatic failure): 一般指肝功能不全晚期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昏迷与肾功能衰竭。 枯否细胞功能下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 肠黏膜淤血、通透性↑ 门体分流 枯否细胞吞噬能力↓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损伤因素 功能不全 功能损伤 症状表现 衰竭 肝衰、死亡 感染(病毒) 中毒 肿瘤 脂肪肝 代谢 合成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损伤因素 感染(病毒) 中毒 肿瘤 脂肪肝 功能不全 枯否细胞 实质细胞 功能损伤 代谢 合成 胆汁分泌和排泄 解毒 免疫 症状表现 肾衰昏迷 感染 出血 黄疸 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肝功能衰竭 肝衰、死亡

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特点 急 性 慢 性 病 因 常见于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急 性 慢 性 病 因 常见于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晚期 诱 因 不需要 明显 病理变化 肝细胞广泛损伤或坏死 门—体分流(门脉高压) 临床经过 急性发作,预后很差 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糖代谢 脂代谢 蛋白代谢 维生素 凝血因子 能量代谢 电解质 胆汁分泌、排泄 解毒功能 免疫功能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吸收消化分解能力↓ 糖代谢 脂代谢 蛋白代谢 蛋白合成↓→低Pr血症 肝糖原↓INS灭活↓→低血糖 维生素 多种维生素↓ 肝细胞及枯否 细胞功能、数量↓ 凝血因子 能量代谢 凝血因子合成↓→出血 凝血因子消耗↑→出血 血小板量、质异常→出血 能量危象—机体和脏器代谢↓ 葡萄糖↓线粒体↓ 缺氧 电解质 胆汁分泌、排泄 解毒功能 脑病 免疫功能 醛固酮被灭活↓→K+排出↑→低K + 稀释性低钠血症 胆盐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补体↓ 纤维粘连蛋白↓ 内毒素吞噬能力↓ 内毒素血症 肝性腹水

第三节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本章重点内容 第三节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定义: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临床上也称肝昏迷(hepatic coma) 一、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神经递质 肝性脑病 GABA学说 目前新观点 高血氨 神经递质

(一)氨中毒学说 1、血氨升高的原因: 生成过多 清除不足 2、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1)氨的生成过多: 主要来源:肠道 次要来源:肾脏和肌肉(禁食时)

①肠道 正常肠道每日产氨约4克(75%在结肠),其中约3.5克来自尿素。

肝功能不全时: ↘肠蠕动↓→细菌丛生 肝硬化→门脉回流受阻→肠粘膜淤血水肿↗消化吸收↓ 残留蛋白↑→ NH3 ↑

②肾脏:

③肌肉:

(2)氨的清除不足

肝功能严重障碍 由于物质代谢障碍→ATP合成↓,酶系统 严重受损→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 →氨清除不足→血氨↑ 由于门体侧枝循环形成或门-腔吻合术后→肠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血氨↑

2、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④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降低→三羧酸循环受阻。 (1)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① 氨与-酮戊二酸结合→谷氨酸,直接消耗 了-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受阻。 ② 氨与-酮戊二酸结合→谷氨酸,消耗大量 NADH,呼吸链递氢受阻→ATP生成减少 ③氨与-酮戊二酸结合→谷氨酸 + NH3 →谷氨酰胺,直接消耗ATP。 ④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降低→三羧酸循环受阻。

(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兴奋性递质减少 (谷氨酸、乙酰胆碱) 抑制性递质增多 (谷氨酰胺、-氨基丁酸)

-氨基丁酸( -GABA): 早期降低: ①谷氨酸 + NH3 →谷氨酰胺,直接消耗谷氨酸 → -GABA生成↓ ② pH↑,GABA转氨酶↑ → -GABA分解 ↑ 病人兴奋 晚期升高: 高浓度氨抑制GABA转氨酶, -GABA分解 ↓ 病人抑制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NH3与K+竞争,影响Na+- K+在神经 细胞膜内外的分布→干扰神经冲动传导。

清除能力↓(ATP↓--合成尿素↓--氨堆积) NH3于K+有竞争影响Na/K分布,抑制传导 氨中毒学说 上消化道出血-细菌分解蛋白-氨↑ 肠黏膜水肿-肠功能↓-细菌生长-氨↑ 肾功能↓-氮质血症-氨↑ 问题: 部分患者无血氨↑; 降低氨后并未使有些患者好转; 急性肝功能不全时血氨水平与症状不相关 产生↑ 氨 清除能力↓(ATP↓--合成尿素↓--氨堆积) 氨 氨 NH3 肠道氨吸收↑↑ 昏迷 NH3 NH3 干扰能量代谢(糖的生物氧化作用) 对脑组织毒性作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NH3于K+有竞争影响Na/K分布,抑制传导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正常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递质 二者结构相似,功能相差10倍左右

1、假性神经递质如何产生:

2、假性神经递质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影响中枢功能 如:取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神经原神经递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无法维持 —— 昏迷 ;取代锥体外系神经原神经递质——扑翼样震颤,共济失调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皮层 昏迷 神经冲动传递(-) 脑干网状上行 激活系统 (激活大脑皮层) 提出该假说 真性递质被竞争性取代 结构相似 背景 1970年发现左旋多巴可以改善肝昏迷 脑干网状上行 激活系统 (激活大脑皮层) 多神经元交换、多突触 提出该假说 假性神经 递质堆积 HO 真性递质被竞争性取代 CHOHCH2NH3 HO CHOHCH2NH3 去甲肾上腺素 苯乙醇胺(假) 结构相似 肠道细菌+蛋白质—芳香族AA 肝功能差→中枢系统—羟化

表现为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降低。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表现为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降低。 正常为3~3.5 肝性脑病为0.6~1.2

1、BCAA如何降低: 肝功能障碍,门-体侧枝循环形成→胰岛素灭活↓ →高胰岛素血症→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BCAA的摄取、分解↑ →血浆中BCAA ↓

2、AAA如何升高: (1)肝功能障碍,门-体侧枝循环形成→AAA分解代谢↓或转化为糖↓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3、BCAA/AAA↓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BCAA与AAA均属电中性氨基酸,由同一载体转运入脑,因而存在相互竞争作用。

血浆氨基酸失衡结果: 正常神经递质生成减少,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 故该学说是对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氨基酸失衡学说 现象:发生肝性脑病者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为0.6-1.2(正常3-3.5)。 网状系统 昏迷 为什么? ★骨骼肌和脂肪对支链AA摄取、分解↑--支链AA↓ ★蛋白分解代谢↑--大量芳香族AA产生—芳香AA↑ ★肝功能差—芳香族AA转化糖受阻--芳香AA↑ 胰岛素/胰高素↓--分解代谢↑ 假性递质↑ 与支链AA竞争入血-脑屏障 问题: 1.去除假性递质仍昏迷、加入假性递质不发生昏迷; 2.给肝昏迷者输注BCAA,不好转 支链AA 芳香AA

(四)γ-氨基丁酸学说: 目前,此学说尚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 致病机制: 肠细菌合成GABA 致病机制: 背景:1980年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现血GABA高。后发现动物和人患者GABA受体增多。 GABA↑ 肝清除能力↓ 血脑屏障 *突触后膜GABA受体↑并结合GABA↑ *细胞外Cl-离子内流—神经原超极化—中枢N系统抑制 昏迷

促进脑内中性AA↑--假递质↑5-HT↑--真性递质受抑制 对应地INS↑--肌肉脂肪摄取BCAA↑--血浆BCAA↓ (五)高血氨-氨基酸失衡统一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促进脑内中性AA↑--假递质↑5-HT↑--真性递质受抑制 假性递质↑ 氨中毒学说 胰高血糖素↑--蛋白分解↑--AAA↑ 对应地INS↑--肌肉脂肪摄取BCAA↑--血浆BCAA↓ 高血氨 血氨可以增强GABA的神经兴奋抑制性 共同点-氨 递质 GABA学说

(六)其它因素的作用 1、低血糖 2、脑水肿 3、碱中毒 NH 3↑↑ →刺激呼吸中枢→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 腹泻、呕吐、利尿→低钾性碱中毒 pH↓ NH 3 + H+ NH4+ pH↑ 另碱中毒时,肾产氨↑,血氨↑。 严重碱中毒和低钾血症本身→中枢功能障碍→昏迷

当前观点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复杂,研究尚不明确; 基本倾向于上述四个致病机制; 各个致病学说相互关联、促进或加重肝性脑病,特别是高血氨的致病性非常重要。

二、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一)氮的负荷增加 1、消化道出血 常见、重要的诱因 a、肠中血液蛋白在细菌作用下,产氨↑↑ 1、消化道出血 常见、重要的诱因 a、肠中血液蛋白在细菌作用下,产氨↑↑ b、导致低血压、低血容量、缺氧,加重脑、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增强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2、摄入过量蛋白质饮食。 3、输血或服用含氨药物

二、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一)氮的负荷增加 4、氮质血症:直接向脑提供过多氨。 5、利尿剂使用不当: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 尿素弥散入肠,产NH 3↑ 5、利尿剂使用不当: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 低钾性碱中毒。 6、感染 a、内源性氮负荷↑ b、增强脑对氨等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二、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三)脑敏感性增高 止痛、镇静、麻醉药使用不当 a、药物蓄积 b、GABA受体结合位点↑ 肝硬化腹水病人腹腔放液不当、外科手术、 酒精中毒、肝炎病毒感染、饮酒、便秘、腹 泻等。

肝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 第四节 肝性肾功能衰竭 肝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 真性肝肾综合征:是指肝硬化病人在失代偿期所发生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及重症肝炎所伴随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假性肝肾综合征:是指同一病因使肝和肾同时受到损害的情况。

肝性肾功能衰竭的类型: 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肝性器质性肾衰竭 原 因 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 少数暴发性肝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病理变化   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肝性器质性肾衰竭 原 因 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 少数暴发性肝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病理变化 肾血流 GFR 急性肾小管坏死 机 制 见下述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重症肝炎大出血 临床表现 黄疸、肝脾肿大、低蛋白血症、顽固性腹水等 预后较好 病情凶险 预后差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一)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保护肝脏,注意营养。 降低血氨:限制蛋白、预防出血、口服不易吸收抗生素、乳果糖、弱酸性液灌肠、降氨药使用等。 氨基酸治疗。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左旋多巴 其它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二)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   腹腔颈静脉分流术,八肽加压素 (三)人工肝 (四)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