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穿著的影響 組員 蔡易辰 洪嘉佑 溫紹名
研究動機 氣候與環境對一個民族的影響都非常巨大,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與環境當然也使得不同民族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而孕育出了種種不同的衣著文化,不論是以美觀或實用性質,各地有特色的衣著都可以為當地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 希望能以這次研究了解氣候地形對當地服飾與經濟帶來的影響。
研究目的 藉由這次的研究 不僅可以學到地形氣候與衣著和經濟三方互相影響的關係 也可以更加的了解世上各地的文化,掌握各種不同民族的差異與知識。
中國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人。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赫哲族服飾──魚皮衣 赫哲族靠捕魚、狩獵維生,連服裝也是用魚皮或獸皮製成的,將身邊的自然資源做有效的利用。魚皮衣服的製作方式是,將鰱魚、鯉魚等魚皮剝下,晾乾之後去鱗,再用木棒將其搥打,直到魚皮像棉布一樣的柔軟,再用自己製作的魚皮線縫製而成。而這種服飾具有防水、抗濕、輕便、耐磨等特性。
赫哲人的衣服多是用魚、獸皮制成的。魚皮衣服是用魚皮線縫成的。獸皮衣服則用鹿筋以及皮線逢成的。男人冬季穿狍皮大衣,夏季穿去毛皮板做的大襟式衣服。袖口、前襟多鑲邊或染成各色雲紋,長袍的衣襟上還綴着兩排用鯰魚骨做的鈕扣,女人穿魚皮和鹿皮剪成雲紋進行裝飾。
每年的夏、秋兩季,是捕魚的最好时間。赫哲族婦女將捕來的乾條、草根、鯉子等皮剥下,去鱗晾乾,用熟魚皮的木槌捶軟,就可以裁制衣服做魚皮衣的魚,要選擇比較大的,一般都選用十幾斤或幾十斤的。赫哲族婦女將胖頭魚皮切成细條,制成魚皮線,將其用野花染成各种顏色,就可以根據生活的需要,裁剪、縫製各種衣服。 不過,隨著赫哲族經濟的進步,紡織、化纖等現代服裝布料的大量輸入,魚皮衣等服飾已不再為族人所穿著,想一探赫哲族的服飾文化,只能逛一趟博物館去了解了。
赫哲族飲食──魚為主 赫哲族人由於身處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沿岸,常年以捕魚为生。因此他们在吃魚上不僅方法多,而且十分講究。赫哲族人吃魚,主要分為生食和熟食兩類。 生食的有:生魚片,多選用鱘魚、鰉魚和鯉魚。將活魚去頭、去皮、剔骨,切成细絲,用好米醋浸泡,待魚肉變白,加入鹽、調料和土豆絲、菠菜、香菜、豆芽,拌匀即可,吃起來鮮而不腥、涼滑爽口。生魚片,既是赫哲族人平時經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魚刨花,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魚的一種方法。先講凍魚的皮用刀削掉,然后用刀或刨子將鱼削成刨花一樣的薄片,加一些鹽就可以了,據說這是冬季下酒的好菜。赫哲人早年以魚、獸肉做為主食,逢年過節和待客人時,用難以換来的小米和魚獸肉做成的粥以示慶賀和對客人尊重。
熟食則是事先加工好的魚肉和魚子,其營養價值較高。「炒魚毛」是赫哲族中一道頗具特色的菜餚,做法是將各種鮮嫩的肥魚切成魚絲,再加佐料炒成。另外,魚鬆更是他們每餐不可或缺的食物。
俄羅斯原住民──涅涅茨人 涅涅茨人是生活在西伯利亞凍土地帶千百年的原住民族,一年有260 天生活於冰雪之中有歷史揣測,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 丁零 ”人。因戰亂使其中一部分人口越過了烏拉爾山。他們吸收一部分當地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成分,逐漸形成新的民族 。 涅涅茨人使用涅涅茨語,屬烏拉爾語系的薩莫迪語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目前,涅涅茨人是講薩莫迪語支語言的最大集團,多數信奉薩滿教,近代部分人改信東正教。自古以養鹿、捕魚、狩獵為生。
氣候與地形 涅涅茲人生活的地方集中在涅涅茨自治區 區域內包含北極、亞北極區和北部西西伯利亞平原三個氣候帶,擁有長達8個月漫長的冬天和短暫的夏天,風大但雪量小,磁暴頻繁,伴隨著極光,冬天漫長嚴寒,暴風雪頻繁,雨量少,夏季很短約50天。因此涅涅茲人的飲食以熱量高的鹿肉為主 衣著也以極為保暖的鹿皮為主要材料 區內主要由苔原、森林、湖泊、沼澤組成,馴鹿等大型動物族群非常豐富 也是鹿製品跟涅涅茲人分不開的原因 此外湖泊多為冰川起源,豐富的水資源也是魚類料理在涅涅茲人中盛行的原因
涅涅茨人傳統生活與飲食 涅涅茨自古以養鹿、捕魚、狩獵為生 每年進行游牧之旅追尋著維持他們所有一切的動物── 馴鹿的踪跡遷徙,這種動物為他們提供了一切文化的基礎:服裝、住房、食品,生活與馴鹿完全無法脫離關係, 飲食單一,生吃鹿肉、鹿心、鹿眼,喝鹿血至今仍是涅涅茨人的最愛。他們認為鮮肉與鮮血配以食鹽美妙無比,肉質純凈,甚至有藥用價值。
除肉外最主要的食物即是魚類,在北極圈當地最負盛名的北極食品「斯特羅卡尼納」,即冷凍生魚片。這是種高貴的食品,是當地人用來招待遠方來客的美味佳肴。做冷凍生魚片的主要是北白鮭、目荀白鮭、寬鼻白、北思科等魚類,其中北白鮭和目荀白鮭是生魚片的王者。
涅涅茨人服飾──馴鹿皮衣 涅涅茨嬰兒裹上的第一件衣服即是馴鹿皮,馴鹿皮便會伴隨涅涅茨人一生,人死以後同樣用鹿皮包裹,告別世界,鹿皮是一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服裝,鹿皮衣就是生命的守護者,涅涅茨人把它叫做「馬里扎」。
鹿皮衣服款式十分簡單,與連帽衛衣頗為相似,馬里扎有幾個獨特的地方如沒有領子也沒有一顆鈕扣。穿的時候人只要像鑽口袋一樣從下面鑽進去即可,袖子比傳統衣服要長,末端連著連指手套,不用時翻折上去露出手掌,用時再折下來,和袖管對接得嚴絲合縫。帽簷稍微向前突出,可以把臉完好地包裹起來,抵御風寒,此外為了保護大腿,衣服的下擺垂至膝蓋。衣服穿好後,再用皮帶捆住腰即可。
小結 看過赫哲人和涅涅茨人的例子後,我們可以發現,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因為仍保有傳統的產業活動(捕魚、打獵等)和為了因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天氣、地形),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等方面依然保有和大自然濃厚的連結,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最後還之於大地。
上述是以少數民族為例來看環境對服裝發展與經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環境對現代服飾產業的影響。
一件T恤的全球之旅 一件T恤的原料-棉花,丟棄後的二手T恤處理,甚至廢棄再利用,每個階段都象徵著不同層次的迥異產業:從農業、製造業、進出口運輸、貿易、乃至二手衣商,在全球化的世界裡,我們必須以一個清晰旁觀者的角色,去仔細觀察並思考經濟、政治以及全球化後對各個產業乃至底下的個人所受的影響。
美國棉─政府指導和補貼 1、美國政府和大學的支援,科技設備, 基因改良,非常時期的人力調配,農作受損時國家的補助,成就了世界第一的棉產地。 1、美國政府和大學的支援,科技設備, 基因改良,非常時期的人力調配,農作受損時國家的補助,成就了世界第一的棉產地。 2、堅忍不拔但眼光精準的生產者,不只是農民,更是眼光毒辣的投資客。
中國工廠─血汗還是進步 1、微薄的薪資,長期的工時,不合理的勞工制度,和一個希望未來能更好的夢。 2、中國工廠有血汗之實,但也不是沒有進步。 鄉村的勞工,到了城市,為了家人、為了自己力爭上游,自我進修,以祈向更上層流動,對國家也有正向的發展。
二手衣在非洲─真正的自由市場 1、二手衣市場,沒有政治的干預,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在這裡,大企業不敵小商家。因為二手衣必須經過分類、配對的動作,唯有挑選到有價值的產品才能獲利。而仰賴人力挑選二手衣,人力需要特殊的教育訓練,不穩定的二手衣品質也讓獲利有限。 2、若不論道德面,這個行業的活絡,造成新經濟活動的產生,許多人又有了希望和活力,亦看出人類經濟行為的可愛創意。
小結 在上述的旅程中,很多事情或是說很多機制ㄧ直在發生。裡頭包含了買賣交易的市場競爭與調節,猶如亞當斯密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運作,當然還會包含勞動力的議題。 美國棉花的歷史,此階段跟農奴以及目前的勞動力老化與機械人力環環相扣。就算是在中國的工廠裡,女工也辛苦的上工著。牽扯到勞動力問題,會產生許多剝削、不合理的勞工契約…等等問題,幸好仰賴勞工運動的力量,大部分的問題都獲得了改善。 除了上述的市場與勞工外,政策也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貿易活動,政府的介入有著重要關鍵,包含補助或者關稅以及各國間的貿易協調,都需要政府居中斡旋。美國的棉花之所以能打敗各國棉花除了早期的政府補貼外,最重要的就是在產官學界的微妙平衡。
總結 第一部分中,我們可以從服飾中看出一個地區的主要經濟和生活方式,就一如赫哲族和涅涅茨人那般。魚皮衣是赫哲族的象徵,而「魚皮衣」正恰恰反應了赫哲族捕魚為生的經濟型態;涅涅茨人的馴鹿皮衣亦是如此,他們的一生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大抵和馴鹿脫不了關係,又或者是說馴鹿皮衣象徵著他們與馴鹿的緊密相依。 第二部分我們試圖帶入現代視角下去探討,從原物料、產品製造、商品淘汰後的處理方式來研究各地經濟,再輔以全球化、政治等因素思考現在全球經濟的改變。 也許一件衣服他只是個小小的物件,也許它看來不是那麼的起眼,不過我們仔細思考、研究其實從中可以獲得的東西會比 想像中還要多。衣服不再只是衣服,更是流動在全球經濟血脈中的關鍵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