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方剂学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周代) 二、蕴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代) 1. 重要著作:《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 《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伤寒药方明理 论》、《普济方》。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制 剂 与 工 艺 杨旭红 2017/3/1.
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第3章第3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总 论.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方 剂 学 何霞芬
方剂学 供7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 (讲授与见习结合班 ) 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周训伦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本科教学课件 2009年9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本科教学课件 2009年9月.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肺结核.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经行感冒.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关于本门课程.
LOGO.
第九章 液体制剂.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消 食 剂.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学习单元一 绪 论.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一 绪 论.
这是什么? zhè shì shénme?.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六 兽药的管理.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试验名称: 申办方: CRO:.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基因信息的传递.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上篇 方剂学 — 总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二、方剂的概念: *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 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 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 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也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方中,单味药方达 110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味,显示了方剂的 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 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方中药物以酒、醋 、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 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

《黄帝内经》 《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 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载方13首,由 《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 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 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自然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而且重点论述了人体结构、藏象气血、经络腧穴、体质差异、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五运六气等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总结了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 等各科的病证和治疗经验。可以说,《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指导并促进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 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 誉称之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旨 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录而成,一般认为,现存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即是在原书流传过程当中分离出来的。《伤寒论》载方113首,主要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收方245首,主要以脏腑论杂病,除去重复者,两书收方合计323首,张仲景对方剂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辨证论治,方中蕴法;配伍严密,药变方殊;剂型丰富,煎煮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 小柴胡汤、理中丸、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 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 经宝庆、淳祐,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 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 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 首。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医方集解》 著,共收录“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 的中正平 和之剂300首,付方过之。并对组方的作用及配伍 本书为一历代名方集成,系清代名医汪昂所 著,共收录“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 的中正平 和之剂300首,付方过之。并对组方的作用及配伍 进行了阐述,对每个主方使用时有关的病源、脉 候、脏腑、经络、药性、服法等,无不备录;以方 义解释为中心,采集历代医家的硕论名言,反复论 证,而一断于临床实际;以治法为纲 ,结合病因 与专科特点,创方剂学的综合分类法;但是汪氏首 倡的方剂归经学说,临床意义不大,故后人罕有沿 用。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科的特点 *方剂学的内容 — 纲目联系 *掌握重点内容与基本功的训练 *举一反三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 ·证机分析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 ·证机分析 ·药物配伍关系的分析(君、臣、佐、使药) 3.现代研究 番 红 花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 2.研究方法: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 2.研究方法: · 以临床观察为基础的临床试验方法 ·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条叶龙胆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银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 *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红花

三、“八法”: * “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 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 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八法”的内容: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清法 温法 消法 补法

汗法 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等作用, 使在表之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 以及水肿、痢疾、疟疾而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等表证者。

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 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 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 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 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 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吐法

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 的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 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适 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 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

和法 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 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 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适用于邪犯少 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 种治法。适应于热证、火证、 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 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清法 地黄

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之证。 用于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 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 ·温法 青黛

利水,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 痰、湿、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消法 五味子

补法 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 证的一种方法。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分, 所以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 双补、阴阳双补、补心、补肝、补肺、 脾、补 肾、滋补肝肾、补脾养心等。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 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 * “方以药成”; · 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 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 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 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 奇、偶、复七方是也。” 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 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轻可去实 -- 即以轻扬、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 ·通可去滞 -- 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下注,方用八正散。 …… 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 和、攻、散、寒、热、固、因”。 薄 荷

4.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配伍的概念: *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 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配伍的概念: *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 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 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 协同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 * 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 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 治疗范围。

* 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 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 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 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 导致中毒。 白扁豆

* 药物配伍的形式: · 同类相须; · 异类相使; · 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 病情的轻重 · 邪正的虚实 · 兼证的有无 · 体质的强弱 ·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的需要。 b、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 浙贝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 方剂变化的形式(续):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 d、剂型更换的变化。 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同证候的需要。 浙贝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常用剂型 一、概念: · 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常用剂型 一、概念: · 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 一定剂量而不同形状类型的制剂,称之为药物剂型。 二、常用剂型简介: 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汤剂 汤剂的优特点 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煎煮到一定 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 · 吸收快; · 疗效迅速; · 吸收快; · 疗效迅速; · 运用灵活; · 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

散剂 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 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节省药材; ·携带方便; 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 ·不易变质; ·节省药材; ·携带方便; ·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

丸剂 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混合均匀,以 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 · 体积小; · 贮存、携带、服用方便。 丸剂的优特点 · 吸收缓慢; · 药力持久; · 体积小; · 贮存、携带、服用方便。

* 颗粒剂: * 优特点: 指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少量药 材细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状的一种制剂。 ·疗效快而稳定; · 口感好; ·疗效快而稳定; · 口感好; · 体积小; · 服用、携带方便。

* 片剂 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 混合匀后,压制成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 片剂的优特点 · 质量稳定; ·疗效较快; · 体积小; · 生产成本低; · 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 胶囊剂 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囊剂。 * 胶囊剂的优特点 · 分散快,吸收好; · 生物利用度高; · 稳定性好; · 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 服用、携带方便; · 外形美观。

第二节 汤剂制备 * 汤剂的煎法 ·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 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第二节 汤剂制备 * 汤剂的煎法 ·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 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服用的方法: ·药剂一般宜温服。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 ·清热剂宜凉服。

复习思考题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