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导游历史知识 甘肃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1. 夏朝: 前 2070 年 - 前 1600 年(禹 ---- 桀) 夏朝 2. 商朝 :前 1600 年 - 前 1046 年 (汤) 商朝 3. 周朝 :前 1046 年 - 前 221 年 ( 1 ) 西周 前 1046 年 - 前 771 年 (周武王) 西周 (
Advertisements

做个百数表. 把表格填完整,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1、晋朝南迁后,建都建康。建康即今天的: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杭州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二章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一般: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概况 重点: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常识.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阅读领航 便民生活 绿色科技 追风小队.
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导游基础知识.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姓名XXX.
天干地支知多少.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了解介词.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防蚊灭蚊.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 姓名:叶嘉莹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导游历史知识 甘肃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历史文化的民族,它所创造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持续领先了近2000年,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历史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顺序 《中国历史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境内的猿人 猿人遗迹  中国是人类起源和成长的摇篮之一。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已经发现了拉玛古猿化石,这是800万年以前正在形成中的人,说明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属于晚期猿人的两颗门齿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170万年。 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发现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次年,又在公王岭发现一个不很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前者约在65万年前,后者约在75万年到80万年间。

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 血亲婚配逐步受到限制,氏族逐渐形成。新人阶段氏族制的第一个时期即母系氏族公社就完全确立了。 当时,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都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壮年男子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而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任务,都落在妇女的肩上。她们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构成的特点。

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它的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的地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 于是对偶家庭逐渐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 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

夏朝的建立 夏族是居住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尧、舜时期,夏族的首领鲧曾奉命治洪水,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用疏导的方法,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舜举禹为继承人。舜死,禹即位,史称禹王,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主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中部,北部和山西南部。禹即位以后,已建立了奴隶占有制国家。禹死后,许多部落领袖反对益即位而拥护禹之子启。王位“世袭”制。启又伐灭反对他的有扈氏部落(今陕西户县),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商朝历史 (约公元前17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西周的兴亡 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国统一王朝。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 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国统一王朝。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    周人的兴起 周人是古老的农业部落,兴起于今陕甘一带。传说其始祖名弃,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因夏政衰,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势力渐兴。后又传九世,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周原土地肥美,宜于农作,古公后被周人追称太王。

春秋战国 前770年,由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即齐、宋、晋、楚、秦,合称春秋五霸。 到了前476年左右,战国时期正式开始,黄河流域的诸雄争霸。韩、赵、魏、齐国、秦、楚、燕并称战国七雄。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 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六国最後的齐国,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 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 孔子编成了诗经。 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吴起等等。 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 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中华文化的源头基 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

秦汉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并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赢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 秦始皇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

前202年十二月,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由于汉高祖目睹秦朝因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而速亡。所以即位後轻徭薄赋,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武帝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巨著——《史记》。 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班固编辑了中国第一本断代史《汉书》。 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三国:东汉中后期,天下打乱。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同时尚有刘氏的蜀汉定都成都和孙氏的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西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史称十六国。    东晋: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 南北朝: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隋唐时代   隋: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战乱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大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唐: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文明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 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改国号周。 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 唐朝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907年军阀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地方藩镇势力也纷纷自行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宋代历史 960年北宋建立。 但是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立 的辽朝手中;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趁中原内乱占据。北宋虽然曾出兵讨伐辽和西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向日益强大的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 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势力逐渐强大,1125年,金国灭辽。随即开始进攻积弱的北宋,1127年(靖康元年)金国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偏安江南。   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随即蒙古与南宋对抗,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血腥战争。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9年南宋灭亡。

两宋文化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 当时中国经济发达,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 文化也极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提倡三从四德。 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

蒙元时代 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   元朝建立后,一方面吸收了许多中原文化,以中原的统治机构和方式来统治,另一方面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统治区以及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金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 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 在文化上,则出现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涌现出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著名作曲家。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

明清时代 1405年,明成祖任命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前期建都南京。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21年迁都北京,明朝进入全盛时期。 1405年,明成祖任命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 文化上则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长篇小说。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进入北京,建立了清朝。 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攻打并占领许多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了。 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走向衰落。英国政府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廷求和,《南京条约》签署,除在东南沿海开放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之外,还割让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权受到破坏。 一般中国大陆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0世纪至21世纪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至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它引发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重大成就选介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重大成就选介 一、思想文化 (一)文字 半坡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汉字最早的萌芽。殷代的甲骨文,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          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现行汉字的通行字体是楷书。

(二)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创造“楚辞体”,写有不朽诗篇《离骚》。 汉代著名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唐代著名的文学体裁是“今体诗”(格律诗)和“传奇”(小说)。杜甫被誉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韩愈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词”。 元代文学,成就突出的是“散曲”和杂剧。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我国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

(三)学术思想 春秋时的孔丘,是儒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李耳、韩非子等

西周:周公礼乐思想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实力最强的,当属儒墨两家学说) 秦朝:法家思想 西汉初年:黄老道家学说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 。 魏晋时期:玄学昌盛,糅和儒道。 南北朝:佛学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 唐朝:三教并重 。 宋元:程朱理学。 明清: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四)史学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通鉴体史书。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五)类书和丛书 《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诏令大臣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永乐大典》篇幅浩繁,内容十分丰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现仅存七百余卷。 《古今图书集成》。清康熙时陈梦雷等编。康熙四十五年书成,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体例以六汇编为总纲(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各编下分典,计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别列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篇等细目。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出处。

主编:纪晓岚 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共7.69亿字﹐以经﹑史﹑子﹑集 4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皇室郡王及大学士16人为总裁﹐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下设总纂官﹑总阅官﹑总校官等 300多名﹐缮写人员数千名﹐多是当时名儒学者。历10年修成全书1部﹐其后分抄6部﹐分贮在全国7个藏书楼中,因7部全书抄成时间先后不一﹐抽补散失情况各异﹐因而各部卷帙不尽相同﹐文津阁所藏《四库全书》(现藏北京图书馆)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装订成36304册。 主编:纪晓岚

六、古代军事 孙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介绍: 《始计篇》第一、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 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七)音乐 编钟是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代乐器

(八)对外交往 。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 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 唐玄奘

鉴真(687~763)日,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人,回族。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九)商业 北宋出现了热闹了商旅城市—东京汴梁,《清明上河图》即反映了当时繁荣的商业交易情况。

二、科学技术 代表人物:陆羽—茶圣 华佗---神医 张衡--- 天文学家 蔡伦 ---造纸 徐霞客---地理学家

陆羽

张衡 地动仪

指南针

徐霞客

四大发明 1.印刷术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2 .造纸术: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3.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金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

第三节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后、王、王子 皇帝 “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第三节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后、王、王子 皇帝 “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天子”:一称始于西周。自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以后,各诸侯国的君主纷纷开始自称为“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此后,“皇帝”的称谓被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所沿用,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妻的通称。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驸马 皇太子、皇太孙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驸马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清代除皇帝之女外,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驸马:魏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第四节 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 全称、年号、陵号 谥号 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褒贬的称号。谥号始于西周。根据死者生前行为的美善丑恶而分为美、平、恶三类,因此谥号有褒、怜、贬的不同。美谥如昭、恭、敬、庄、烈等;恶谥如暴、炀、昏等;平谥如怀、悼、哀、闵等。

全称 庙号 尊号 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叫做尊号,也叫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高皇帝(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古代帝王死后,由继承者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以确定他在皇族中的地位.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 尊号 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叫做尊号,也叫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高皇帝(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全称 是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年号 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如:嘉靖、乾隆、建武中元(汉光武帝)、万岁通天(武则天)、太平兴国(宋太宗) 陵号 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西汉,如明长陵、唐昭陵等。

第五节 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五节 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 天干地支:一个循环有60年,称为一个“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也用以记录日、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属相) 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 天干和地支依次按顺序搭配,构成60对,是古代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的方法,称为干支法。

日月年辰及其记录方法 1、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2、月: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十五日叫“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最后一日叫“晦”。 3、日: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4、辰: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子时23:00——1:00 四、四时、节气 一季为三个月,孟、仲、季,一年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以回归年为周期循环往复。它根据季节的变化,将一年分为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六节 阴阳、五行、八卦、生肖 一、阴阳、五行、八卦 1、阴阳: 第六节 阴阳、五行、八卦、生肖 一、阴阳、五行、八卦 1、阴阳: 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把阴阳和五行学说结合在一起,“阴阳”最早见于《易经》,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扩展引申为事物的对立统一,并由此产生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2、五行: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先于“阴阳”观念产生。“五行”代表了五种基本物(金,木,水,火,土),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

3、 八卦 八卦是《易》中的八种符号,由阴爻(- -)阳爻(—)变化而来 乾——天 坤——地 震——雷 艮——山 离——火 坎——水 兑——泽 巽——风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八卦图

五行图

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简况 1、中国教育的起源 夏代贵族为培养自己的子弟,建立了学校,主要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 商代设立贵族学校,教育内容含宗教、伦理、军事和一般的文化知识 西周建立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出现两种学校教育制度:官学;私学 2、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 (1)中央官学教育 历史:汉朝创始;唐朝顶峰;南宋走下坡路;清末被西方学堂和学校教育取代 类型:太学和国子监——最高学府/专科学校/贵族学校/短期学校 (2)地方官学教育 汉代:郡学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明代:府州县学;卫学;社学 (3)官学的学习内容及科举考试 ①学习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由来——所谓科学考试制度,是由国家设立许多科目,定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叫“开科取士”。科举考试,形成于隋朝隋炀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 进士及第仅仅是取得一种做官的身份,经吏部考核合格或先做地方官的幕僚,经举荐后才能正式授官。 科举级别 名称 主考 称呼 第一名称谓 院试 秀才 乡试 省城 举人(孝廉) 解元 连中三元 会试 京城(礼部) 贡士 会元(会魁) 殿试 皇帝 进士 一甲三名(三鼎甲) 第一:状元;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考试之前,须取得“生员”或“监生”的资格。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命题考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考试之前,须取得“生员”或“监生”的资格。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四书五经 四书指:儒家四部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儒家五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封建伦理体系中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纲”的本意是网的总称,在这里引申为支配的权力; “常”即恒常不变的道理。

第八节 姓氏名字及避讳 一、姓、氏、名、字、号 姓是中国古代早期一个氏族的号 氏是姓的分支 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第八节 姓氏名字及避讳 一、姓、氏、名、字、号 姓是中国古代早期一个氏族的号 氏是姓的分支 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也叫别号、别字,可以自取,字数较自由

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的产生,大约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最初,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由女生二字合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如姜。姚、蠃、姒,就说明了这一点。 氏是姓后来的分支。由于子孙后代的繁衍,一族分为若支,散居到各地,每一支又有一个特殊记号作志,这样就产生了氏。可以这样说姓就是旧有族号,氏是后起族号。到了后来,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以氏为姓。

中国姓氏的具体来源比较繁杂,大至有: ①以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秦、燕、赵、宋、等; ②用官爵作姓,如王、侯、司马、司徒、司空等; ③以从事的职业为姓,如陶、贾等; ④以居住的处所方位为姓,如西门、东郭、南郭等; ⑤少数民族姓氏音译成为复姓,如长孙、慕容、呼延、尉迟等。

中国古代的名与字 古人的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等。

名和字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字以表德”,即字是名的阐义,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宽阔平坦之意)。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有时候,人们也以姓名与字连称为尊重,如孔丘仲尼、曹操孟德。

中国古代的别号、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别字,与名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特点在于往往加上显示身份的一层意思,带“道人”、“楼主”、“居士”等字眼。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袁枚号随园老人 。

有人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也有称籍贯的,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有人认为称号仍不够尊重,有时则以官职相称,如杜甫称杜工部(检校工部员外郎),王维称王右丞。自称时,在尊长面前用学名(入学时老师起的名),不得用字、号。上书时只准用名,不能冠姓。

谥号,是死后追封的名号。古代帝王、诸侯、士卿、大臣死后,朝廷按阶级道德标准,根据其生平德行给予称号,原寓褒贬之意,即所谓盖棺定论。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但有些有名望的文人学士死后,由亲友私谥,如陶潜死,颜延年谥为靖节征士。黄庭坚死,门人谥为文节先生。

中国名字的避讳 中国古代流行的避讳,就是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示尊重。一旦犯讳。无论官民,无论有意无意,都被视为失礼或犯罪,要受到谴责甚至严厉的处罚,甚至身家性命。 避讳有国讳、家讳、圣人讳和宪讳。

避讳的方法 1、改字:父母之邦之讳;秀才改为茂才,避刘秀之讳;玄武改为神武、真武,避玄烨之讳;恒山改为常山,避刘恒之讳。 2、缺笔;例如,唐代世写作(无最下面"一"),宋代恒写作(无最下面"一"),清代玄写作(无最最后"、")。 3、改变读音:如,林黛玉将其母贾敏的敏念做“密”。

中国古代的自称和对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四、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五、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五、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六、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 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