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性侵害、性騷擾學生辨識、輔導與案例探討 黃雅羚 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兼專業督導 高雄縣市性侵害防治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性侵害輔導資歷 個案數 諮商年資八年 撰寫性侵害相關文章三篇 博士論文主題為性侵害兒童創傷量表發展 兒童50名 青少年30名 成人20 名 諮商年資八年 撰寫性侵害相關文章三篇 博士論文主題為性侵害兒童創傷量表發展 目前也參與高雄是性侵害防治中心性侵害兒童評估與訊問研發團隊
性侵害的概述 性侵害(child sexual abuse)指的是成人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女),對於身心與認知尚未發展成熟的人,以強而有力的姿態直接或間接迫使與其進行一些性活動 施暴者最常使用的方式往往是合併利誘、欺騙與脅迫或者對該行為的原因加以誤導,不一定涉及暴力的使用。 受害學生可能受到加害者的脅迫,要求他們保守秘密以減少外界的介入,而讓加害者對學生之虐待行為得以持續
兒童性受虐的定義 台灣法律界定的性犯罪 性侵害可分為強制性交(舊稱強姦)性猥褻兩大類。強制性交是指以暴力、脅迫、恐嚇等違反當事人意願之方式性交,而性交的範疇不僅是傳統上的陽具插入陰道,更包括口交、手交、以異物插入生殖器官。 猥褻則指行為人為了滿足性慾而對被害人從事的親吻、撫摸等肢體接觸。
性侵害的分類 性侵害類別: 1、非接觸侵害:手淫、言語猥褻、暴露、給未成年人看色情刊物、故意讓未成年人看見或聽見性交行為 2、接觸侵害:愛撫、生殖器或手指及異物插入肛門及陰道 3、性剝削:威脅或利誘兒童從事性行為
性受虐的普遍 警政署資料 年齡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0-6歲未滿 29 1.5% 59 2.7% 64 83 116 2.3% 121 2.9% 127 2.8% 188 3.8% 185 3.2% 226 3.5% 6-12歲未滿 194 9.8% 224 10.1% 286 12.1% 300 267 5.4% 273 6.5% 316 7.1% 366 7.5% 513 9.1% 557 8.5% 12-18歲未滿 1076 54.4% 1180 53.3% 1226 51.7% 1588 52.0% 2208 44.5% 2016 47.8% 2144 47.9% 2322 47.3% 2578 45.7% 2944 45.1% 案件 總數 1979件 2215件 2371件 3023件 4957件 4215件 4478件 4900件 5638件 6530件
性侵害的普遍 相關數據:1986年美國10%報案率1%逮捕率2%家庭內報案6%家庭外報案0.9%發生率7%盛行率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統計受害人數與其年齡分佈,國 內性侵害人數從民國87年1979人受害,到民國96年6530人受害;由此 可見,官方通報性侵害人數有逐年上升的現象;兒童及青少年受害人 數佔所有性侵害受害人數的53%至64%之間。 根據許春金、馬傳鎮(1999)調查台灣地區性侵害犯罪狀況研究指出, 性侵害犯罪防治實務工作者對未滿十六歲男女的性侵害犯罪黑數平均 估計值達49.8%。
兒童與加害者的關係類型 家庭外性侵害/性騷擾:由家庭外的人所造成的侵害,包括一些對受害者有責任之人(保母、老師、鄰居)。 家庭內性侵害/性騷擾:侵害那些有血親關係、同住者或親職關係之人。
校園性侵害個案處遇~團隊服務模式 辨識↓ 通報↓ 轉介至社會局兒保系統↓ 安置(寄養家庭)→持續上學↓ 繼續諮商↓ 個案會議:共同研擬一致性態度↓ 症狀減輕↓ 追蹤↓ 結案(時機?)
受性侵害兒童的初步辨識 不願與成年人的目光接觸 陰部有特異分泌物 拒絕別人幫他換衣服 眼神呆滯、表現孤獨及不悅 惡夢 過度早熟:在言語行為上,常涉及「性」成分 情緒不穩定 過量手淫的傾向及不正確的性知識 過度黏人 身體界線不清
影響學生受創傷程度之相關因素(一) 學生受害的年齡 遭受性虐待所持續的時間 遭受性虐待的嚴重程度 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關係 對學生的威脅程度 學生心理與情緒上的健康程度
影響學生受創傷程度之相關因素(二) 家庭中的氣氛 罪惡感的程度 不同性別的受害者 父母對學生受害的反應 所以學生在性侵害事件中的創傷程度,無法單一以遭受虐待的嚴重程度因素來加以衡量
性侵害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一) 人格方面:受害學生的人格會因為重複不斷侵害事件或其他成人所造成的二度傷害,使學生產生複雜的防衛機制,這些機制可能因此轉換成為學生人格的一部份,產生發展與依附上的問題,例如 自我概念扭曲 低自尊 缺乏自信 缺乏信賴感 人際關係困難 人我界線模糊等情形
性侵害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二) 情緒方面:受害學生會有焦慮、恐懼、混亂、罪惡、憤怒、憂鬱、失落感及悲傷等 反應行為方面:受害學生會出現行為退化、退縮、衝動及強迫性的行為或習慣。 對於性徵化的行為,可能會有兩極的反應,一是對於性活動過度好奇,另一種行為則是剛好相反,兒童排斥任何型態的身體接觸
與受性侵害學生工作的心理評估(一) 兒童對性侵害的反應在PTSD症狀上 第一個症狀是侵入,創傷事件在個體心中不斷重演,對個體進行干擾使其無法恢復正常的運作,就好像時間停留在創傷事件發生的時候 第二個症狀是壓抑,受害者在此症狀之反應為逃避任何與該創傷有關的人事物,包含不願意談性侵事件、害怕經過創傷發生地點 第三個症狀是過度警覺,受害者在此症狀所出現之行為包含不易入睡、憤怒、攻擊、難保持專注及過度驚嚇反應
與受性侵害學生工作的心理評估(二) Finkelhor(1984)認為在受害者經歷性侵害事件之後會產生四個不同的心理動力 創傷性的性: 性侵害事件使孩子在性方面提早受到激發,兒童因此出現較多性意味的行為,例如強迫的性活動、過於早熟的性行為及知識、 被污名化的個體:遭受性侵害的兒童可能會將外界的負面評價,如壞孩子、羞恥、罪惡等評價納入自我形象中 被背叛的經驗:遭受性侵害的兒童會有很深的被背叛感,這種感覺來自於被信賴的大人所傷害。兒童還可能由家人或他人對待他態度的轉變或不信任中感覺到被背叛。 充滿無助感的自我:在性侵害事件中兒童因為無力阻止加害者侵害自己,或是無法使其他人相信自己的時候,兒童會感到挫折無力。
與受性侵害/性騷擾學生工作的特殊主題(一) 性侵害事件就是一種失控 貫穿會談過程的主軸精神 自由感 掌控感 無助感主題:覺得不會有人幫忙、覺得不會有人相信 害怕的主題:怕黑、怕獨處、怕被報復、怕再受害 秘密化(這通常是加害人要隱藏犯罪行為的手段):秘密是不能說的,尤其是家庭內的侵害 羞愧感:我是髒的、我不完整、我沒有價值
與受性侵害學生工作的特殊主題(二) 影像重現:學生常常出恍惚、做惡夢 找尋相同故事 潛意識當中促使發生相同事見 惡夢 身體界限:用身體交換關係與關注 對身體的焦慮:不願讓身體曝光、身體容易有病痛、希望請假回家
與受性侵害學生工作的特殊主題(三) 自慰:快感 退化:如果我更小就不會受傷 對男性過度興趣或過度害怕 :男生會傷害人或男生好髒喔 認同加害者的性別及行為:開始穿著變得中性、也開始加害其他人、開始說一些性有關的字眼
與受性侵害學生工作的特殊主題(四) 自責:因我吃加害人所提供的的食物 可運用、我沒有奮力抵抗 過度成熟,過度女性化
通報經驗分享 你如何決定要通報?妳通報前與誰一起討論與決定?你準備哪些資料? 分享你曾經通報的經驗(包含好的經驗、無力之處、困惑的問題及擔憂的議題)。
如何與孩子談性侵害 辨識----當你敏覺孩子有些異狀 從兒童的言語表露:兒童可能會先透露一些 從兒童的行為表徵 從兒童的文字 第三者轉述 與兒童談性侵害 開放問句詢問兒童怎麼了 詢問兒童誰做這些事 詢問兒童在何時?何地? 當兒童都可以陳述時,你就可以通報,你不用收集證詞或證據 你的態度 不要質疑兒童 不要責罵兒童,讓兒童覺得他做錯了 第一時間讓兒童知道不是他的錯 告訴兒童你會找一個有處理過的人來保護她 不要答應兒童你做不到的事
學校角色之重要性 繼家庭之外,學校是兒童最長時間成長的地方 學校是最能讓公權力有效掌握兒童地方 學校老師的敏感度優於一般民眾 學校老師可以密集觀察兒童行為 學校可以提供受虐兒童適度品質的環境 學校是最可以給受虐兒童愉快經驗的地方(同學、課程、老師、行政人員) 學校可以提供受虐兒童繼續成長的環境 學校可以提供兒童矯正性的人際經驗
如何與社工互動 收集清楚、具體、詳細的會談與觀察記錄 通報時清楚、具體且明確的說明通報內容 本於學生權益,詳細詢問社工處遇 追蹤社工 關切、關切、再關切
校內及校外團隊合作-思考 兒童最佳利益及最小傷害 思考:兒童擔心說出去之後會離開家庭,兒童不希望離開母親 思考:兒童一直表示擔心父親會被關 思考:小一或小二兒童說法前後不一致時,你該如何 思考:母親表示無力保護兒童,相對人也恐嚇學校,兒童不敢再說自己被侵害 思考:兒童只說一點點,當你再追問,兒童就不說了 思考:兒童所指相對人其生活表現良好 資源間的聯繫 協商 保密 思考:學校有一轉學的性受虐兒童,你會告訴哪些人兒童的背景 思考:兒童受社會局保護安置,家長來學校找孩子,希望你轉送物品給兒童
案例分析一 小四女生,具有多重障礙(呼吸疾病、過動、中度智障),案主向導師表示尿尿的地方會痛,經老師詢問,案主表示媽媽的男朋友會摸她,所以學校通報社會局。 出現問題 說法模糊 無法進行筆錄 對男生過度有興趣 會與同為特教班的男生有性探索行為 處遇策略 通報、安置、轉介 心理評估:了解事發經過及案主的受創內涵 環境監控 提升案主安全感 提升案主自我保護
案例分析二 小學附設幼稚園就讀的中班女生,向哥哥表示被班上同學摸尿尿的地方,經家長了解,此侵犯行為已經持續一年。 出現問題 處遇策略 害怕上學 黏媽媽 處遇策略 通報、轉介、未進入司法 該加害同學轉學 協助孩子表達情緒與感受 協助案母同理孩子的感受,但對其不合適其年齡之行為不加以鼓勵 提升自我保護 親職教育
案例分析三 小三女生,向老師表示爸爸很豬哥,經老師詢問了解,案父與案主同房,案父會在案主面前看A 片,且曾經用手摸案主下體,並再案主面前自慰。 出現問題 退縮、害怕、沒自信、不敢嘗試新的事物、沒有朋友 對男生又害怕又好奇 尿床 處遇策略 通報、安置、轉介 心理評估:了解事發經過及案主的受創內涵 提升案主安全感及控制感 提升案主自我保護
案例分析四 小一女生,向老師表示安親班有一同學摸其尿尿的地方,老師向輔導室求助,輔導室組長在危機會議上建議本於職責需要通報,但是校長覺得這是孩子間的性探索故不贊成通報,經私下諮詢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社工…… 出現行為 害怕 處遇 通報? 學生諮商中心的心理師介入輔導
案例分析五 國一女生,早上第一個到校,國三學長從教室後門走進來, 從女生後面抱住並不斷親吻;老師帶案主去其他教室指認。 出現問題:不敢上學、害怕男生、隨時有危險的感覺 處遇策略 通報、轉介 心理評估:了解事發經過及案主的受創內涵 協助案主區分危險的男性與安全的男性,提升案主辨識能力
案例分析六 國二女生遭受案父同居人的兒子性侵害長達一年,該女生 開始與男同學、網友、社會人士發生性關係。 出現問題:逃家、用身體換取關注及金錢、很進入信任關 係但又很快的不信任、暴力、容易發怒 處遇策略 通報及轉介 心理評估及治療 建立穩定可試探的信任關係 讓其他家人了解案主的困難,給與案主支持及穩定的愛 培養案主技藝 協助案主宣洩情緒、學習適當表達感受(尤其是憤怒)
案例分析七 高一女生遭受案母同居人性侵害,不敢告訴案母,擔心案 母不相信,該女生在事發隔天告訴班級導師,導師陪同就 醫驗傷及醫院通報。 出現問題:孤單、不敢外出、擔心不被信任、對案母又愛 又恨。 處遇策略 通報及轉介 老師持續且第一時間的關心:老師向案主表達不是案主的錯 與案主分享及討論對案母的愛與恨 協助案主面對家人質疑及媒體的追蹤
案例分析八 國二女生,向同學希望到同學家住,同學也答應,住二天 之後被同學家人發現,經了解原因,該女生自陳從國小二 年級開始(案母離家)案父常常會要案主到房間與其一起睡 覺,並向該學生說要其替代案母的工作,每次性侵害之後 案父都會給案主100~1000元不等。 出現問題:逃家、認同暴力(當大姐頭)、常常對異性開黃 腔、學習低落、身體界限不清 處遇策略 通報、安置 提供穩定就學及生活環境 協助表達負向或脆弱情感 協助表達內在的憤怒 建立身體界限
案例分析九 一個小一女生,因案母同時與三位男性同居,案主目睹案母與人發生關係之後可以拿錢,所以案主主動詢問案母的同居人要不要口交。 出現問題:案主覺得那是一種要錢的方法,案主覺得自己做過噁心得是擔心同學不與他玩,案主對他人詢問寄養原因都會很快告訴別人自己所發生過的事。 處遇策略 通報 轉介諮商:危險辨識能力訓練、自我保護訓練、問題解決能力訓練、社交技巧訓練、情緒管理協助 進行智力衡鑑 寄養父母親職教育
案例分析十 日前媒體報導,有一男老師對多位女同學性猥褻(是否有性侵仍不確定),兒童學之間對於老師的「青睞」產生競爭。 一般人的反應: 孩子是自願的 老師的確很迷人 孩子不受教 但事實是…… 這是一種犯罪心理 因為老師將性猥褻變成一種關注,引發學生的混淆
謝謝大家的參與 很感謝有機會讓我陪伴她們走過創傷的兒童 她們讓我學習到生命的韌性與勇敢 讓我有機會認識她們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