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概述 1.机器装配与装配工艺系统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分式的乘除.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第六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第九节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装配的概念及装配内容
第5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装配尺寸链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自动装配.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一、机床夹具的作用 1.保证加工精度
赵 燕 玉 Tel: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赵 燕 玉 Tel:
图表的创建.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运动控制部技术经理 李幼涵 高级工程师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本章内容: 复习回顾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过程组成的概念; 讲述了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第四章 中级工工考零件的案例分析 1.中级工工考零件一 2.中级工工考零件二 3.中级工工考零件三.
课程设计.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应用实例 识别Ps & Pt ADTS 压力通道并校验 CPD8000 New MENSOR‘s ADTS: CPA8001.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微机系统的组成.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用计算器开方.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Harvard ManageMentor®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六节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1992)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管理 Maintenance integrity & reliability.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P3M2 PTH/SMT电容器的参数识别与简易测试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第六章 Excel的应用 五、EXCEL的数据库功能 1、Excel的数据库及其结构 2、Excel下的数据排序 (1)Excel的字段名行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上节复习(11.14) 1、方式2、方式0的特点? 2、定时/计数器的编程要点? 3、实验5方案优化问题.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十二讲 密码执行(上).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基于学案制作ppt 录屏工具使用 郑建彬.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Chapter1 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概述 1.机器装配与装配工艺系统图 第八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概述 1.机器装配与装配工艺系统图 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 工作。装配过程使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 机器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保证的,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最终质量,装配工艺过程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套件:是在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 组件: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于个零件和套件构成的,车床主轴箱中的主轴组件就是在主轴上装上若干齿轮、套、垫、轴承等零件的组件,为此而进行的装配工件称为组装。

部件: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个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为此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部装。车床主轴箱装配就是部装,主轴箱箱体是进行主轴箱部件装配的基准件。 总装:一台机器则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为此而进行的装配称为总装。

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中,常用装配工艺系统图表示零、部件的装配流程和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在装配工艺系统图上,每一个单元用一个长方形框表示,标明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的名称、编号及数量。在装配工艺系统图上,装配工作由基准件开始沿水平线自左向右进行,一般将零件画在上方,套件、组件、部件画在下方,其排列次序就是装配工作的先后次序。

图5-42、图5-43、图5-44分别给出了组装、部装和总装的装配工艺系统图。 图5-42 组件装配工艺系统图

图5-43 部件装配工艺系统图

图5-44 总装装配工艺系统图

2.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根据机器的使用性能要求提出的。正确地规定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机械产品设计所要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关系到制造的难易和产品成本的高低。 机器由零、部件组装而成,机器的装配精度与零、部件制造精度直接有关。可以从查找影响此项装配精度的有关尺寸人手,建立以此项装配要求为封闭环的装配尺寸链。

在根据机器装配精度要求来设计机器零、部件尺寸及其精度时,必须考虑装配方法的影响,装配方法不同,解算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截然不同,所得结果差异甚大。对于某一给定的机器结构,设计师可以根据装配精度要求和所采用的装配方法,通过解算装配尺寸链来确定零、部件有关尺寸的精度等级和极限偏差。

二、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一台机器所能达到的装配精度既与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有关,还与所采用的装配方法有关。生产中有四种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分述如下: (一)互换装配法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法装配可分为完全互换法装配和统计互换法装配。 1.完全互换装配法 只要零件各个尺寸分别按尺寸要求制造,就能做到完全互换装配,达到“拿起零件就装,装起来保证都合格”的要求。

完全互换装配的优点是: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2.统计互换装配法 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装配过程虽然简单,但它是根据增环、减环同时出现极值情况来建立封闭环与组成环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由于组成环分得的制造公差过小常使零件加工产生困难。 实际上,在一个稳定的工艺系统中进行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时,零件尺寸出现极值的可能性极小;装配时,所有相配合零件同时接近最大与最小的可能性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完全互换法装配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为代价来换取完全互换装配,有时是不经济的。 统计互换装配法又称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其实质是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零一件容易加工,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精度超出规定要求,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人从总的经济效果分析,仍然是经济可行的。

统计互换装配方法的优点是:与完全互换法装配相比,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较大,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不足之处是:装配后有极少数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须采取相应的返修措施。统计互换装配方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

(二)分组装配法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机器结构,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 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时,组成环仍按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不同的是要对组成环的实际尺寸逐一进行测量并按尺寸分组,装配时零件按组号配对装配,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分组法装配的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很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 不足之处是:额外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和存贮的工作量。组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三)修配装配法 在单件生产、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时,常用修配法装配。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加工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通过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的办法,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装拆方便,修刮面小)的组成环作修配环。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认真校核各有关组成环的尺寸,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修配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 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修配装配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四)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带来的封闭环尺寸变动范围超差,通过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分述如下: 1.可动调整法 可动调整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的制造精度虽不高,但却可获得比较高的装配精度; 在机器使用中可随时通过调节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来补偿由于磨损、热变形等原因引起的误差,使之恢复到原来的装配精度;它比修配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

可动调整法不足之处:需增加一套调整机构,增加了结构复杂程度。可动调整装配法在生产中应用甚广。 2.固定调整法 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均按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 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带来的封闭环尺寸变动范围超差,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固定调整环进行补偿,最终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这种装配方法,称为固定调整装配方法。

固定调整装配方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在产量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调整件还可以采用多件拼合的方式组成。这种调整装配方法比较灵活,它在汽车、拖拉机生产中广泛应用。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机器装配中,通过调整被装零件的相对位置,使误差相互抵消,可以提高装配精度,这种装配方法称为误差抵消调整法。

调整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 不足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于在成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

三、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装配工艺规程要依次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产品装配图和装配技术条件 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对产品结构作装配尺寸链分析,主要装配技术条件要逐一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所选用的装配方法、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等;对产品结构作结构工艺性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商讨图样修改方案,报主管领导审批。

2.确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组织形式有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种,分述如下: (1)固定式装配 全部装配工作都在固定工作地进行,这种装配方式称作固定式装配。 根据生产规模,固定式装配又可分为集中式固定装配和分散式固定装配。

按集中式固定装配形式装配,整台产品的所有装配工作都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集中完成;它的工艺特点是:装配周期长,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地面积大。按分散式固定装配形式装配,整台产品的装配分为部装和总装,各部件的部装和产品总装分别由几个或几组工人同时在不同工作地分散完成;它的工艺特点是:产品的装配周期短,装配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

集中式固定装配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在成批生产中装配那些重量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例如车床、磨床)时,有些工厂采用固定流水装配形式进行装配,装配工作地固定不动,装配工人带着工具沿着装配线上一个个固定式装配台重复完成某一装配工序的装配工作。

(2)移动式装配 被装配产品(或部件)不断地从一个工作地移动到另一个工作地,每个工作地重复地完成某一固定的装配工作,这种装配方式称作移动式装配。

移动式装配又有自由移动式和强制移动式两种,前者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尺寸和重量都不大的产品或部件;强制移动式装配又可分为连续移动和间歇移动两种方式,连续移动式装配不适于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 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特点(包括尺寸、重量和装配精度)和生产类型。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部件等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是设计装配工艺规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对于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产品尤为重要。无论是 哪一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某一零件或比它低一级的装配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装配基准件通常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部件,基准件应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应有足够大的承压面。

在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基准件之后即可编排装配顺序,并以装配工艺系统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编排装配顺序的原则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 4 .划分装配工序,进行工序设计 划分装配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1)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工序内容;

2)确定各工序所需设备及工具,如需专用夹具与设备,须提交设计任务书; 3)制订各工序装配操作规范,例如过盈配合的压人力、装配温度、拧紧固件的额定扭矩等; 4)规定装配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 5)确定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的装配节拍。

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单件小批生产中,通常只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装配时按产品装配图及装配工艺系统图规定的装配顺序进行;成批生产中,通常还要编制部装、总装工艺卡,按工序标明工序工作内容、设备名称、工夹具名称与编号、工人技术等级、时间定额等;在大批量生产中,不仅要编制装配工艺卡,还要编制装配工序卡,用它指导工人做装配工作。此外,还应按产品装配要求,制订检验卡、试验卡等工艺文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