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Advertisements

Amenorrhea 闭 经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 医 妇 科 发 展 史.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总论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郎景和.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自主创业.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中医基础理论.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医学教育新视野 台州学院医学院 梁勇.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药学系 陈卫民.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妇产科学总论 石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喻霞.
中医基础理论.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教材 中医妇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张玉珍.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中医妇科学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TCM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 第二节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学 第三节 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LOGO.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展望 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2015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Autonoma de San大学医学院教授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彩色照片 小二寸 免冠 一、近五年科研项目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妇产科临床思维与诊疗规范 (产科部分) 李笑天.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王树水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副主任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OWASP中国介绍 作者:RIP 时间:
防蚊灭蚊.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业必修课程 田永中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导 论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诊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诊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由于女性在生殖方面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与男性有别,故有设立专科的必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医妇科基础理论,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等疾病的诊断、辨证与防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科的疾病谱有所变化,其研究范围也逐步扩大。一些在中医古籍上未见记载的妇科病,如盆腔炎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异位妊娠等,也属于中医妇科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专科。中医妇科学是从研究产育开始,然后发展为妇科和产科,又以妇科的发展尤为突出。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 了解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其学术精华,循着学科前进的轨迹,探讨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素、外部条件与自身规律,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创新。

一、重视生殖,慎始终远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医学的萌芽阶段,当时已有关于生殖与不孕的记载。“生殖”一词,古已有之。《左传·昭二十五年》载有:“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殖者,生也;蕃也。当时已注意到近亲婚配对生育有不良的影响。《左传·昭元年》曰:“内宫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鲁语》指出:“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对于生命的起源,《易经·系辞》指出:“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西汉刘向《列女传》载“胎教”之法:“太任,文王之母……王季娶以为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而生文王。”主张妇人怀孕后当慎其言行、起居,以教化胎儿。这是古代的优生观点。是中国自然哲学“慎始”观的体现。汉代戴德的《大戴礼记》也有“胎教”的记载。

在甲骨文记载的21种疾病中,载有“疾育”;《易经·爻辞》中有“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育”等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分别记载了一些“食之宜子”或“使人无子”的药物。

对难产和人工助产亦有史料记载。《史记·楚世家》谓:“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是对于手术助产的最早记载。《左传·隐公元年》曰:“庄公寤生,惊姜氏。”这是臀位难产的记录。《左传·僖公17年》谓:“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这是双胎并过期妊娠的案例

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带下医”就是最早的妇产科医生。

二、中医药学理论为妇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联系的子门、胞脉、胞络;论述了妇女生殖活动由初发、旺盛以至衰竭的全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成为指导中医妇科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黄帝内经》亦指出精是生命的根本。《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黄帝内经》记载了“带下瘕聚”、“不月”、“崩”、“不孕”等妇科病症,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难经》首先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为后世肾-命学说之发源。并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循行、功能和病证。对于妇科理论的研究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所记载的365种药物中,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有88种,禹余粮条下首见“癥瘕”之名。紫石英条下首见“子宫”之名。

秦代始有“医籍”。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的医案中,有两例妇产科病案:“韩女内寒月事不下”(闭经);“王美人怀子而不乳”(难产)。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妇人病三篇,内容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其治法不仅有内治,还有外治,如以狼牙汤沥阴中,以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等,开创了妇科外治法的先河。华佗以针刺与药物配合以下死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均属难能可贵。

晋朝王叔和《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症第一》指出:“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并记载了临产时之“离经脉”和产后的常脉与病脉。并首次提出了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等。 南齐褚澄在《褚氏遗书·问子》提出:“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褚氏遗书·本气》云:“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指出早婚、多产对男女双方及子代的危害,倡导晚婚节欲,以达到优生优育。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根据胎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提出妊娠各阶段养生要点及针灸禁忌。奠定了妊娠期保健的基础。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病理学专著,37-44卷论妇科病机,认为妇女在体虚、气血不足的情况下,感受风冷之邪为主要病因,损伤胞宫、冲任是经、带、胎、产以及不孕、癥瘕等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

三、专科设置,世界领先 汉代已设“女医”或“乳医”,隶属于太医令。并有女性从事宫廷侍医。已有专业的分化。 唐代建立了新的医事制度,重视医学教育。设立太医署,有管理医务行政的医官如太医令等,有诊治疾病的医师、医工、医生等,并设有医博士,助教等以教授医学。专科的雏形已具备。 宋代设太医局,分为九科(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眼科、疮肿折疡、产科、口齿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禁科),共三百人,其中产科十人,设有产科教授,这是世界医事制度上妇产科最早之独立分科。专科的设立促进了学术的发展。此期的产科技术得到较大的提高。 然而,到了明代以后,程朱理学之道盛行,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产科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明清时代均以妇科的发展为主。

四、名医辈出,专著传世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已有《妇人婴儿方》等专著,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妊产专著《胎产书》,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和“妇人杂病”等三个专篇。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三卷。他在序例中说:“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以示对妇女的重视。妇人方中包括求子、妊娠疾病、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等的证治,收集了前人的方药数百首。包括有“妇人断产方”。王焘著《外台秘要》,其中有“妇人方”两卷,共85门,收集480余方。昝殷《经效产宝》是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包括妇人妊娠至产后诸疾的证候与治法。他提出“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对于妊娠病的治疗,这一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他汇集和总结了南宋以前的40余种医籍中有关妇产科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共260余论。继承《内经》、《难经》和《诸病源候论》的学术思想,提出“妇人以血为根本”的观点,突出冲任损伤的病机,“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对后世影响较大。此期的产科专著则有杨子健的《十产论》,详细记载了各种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朱端章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明确记述产后“三冲”危急证,即冲心、冲胃、冲肺的证候和预后。此外,还有齐仲甫的《女科百问》;李师圣、郭稽中的《产育宝庆集》;薛仲轩的《坤元是保》;陆子正的《胎产经验方》等。

金元时期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和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虽无妇产科方面的专著,但对妇科病的诊治亦各有特色,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妇科的内容。

明代的妇科专著主要有薛己《女科撮要》和《校注妇人良方》;赵献可《邯郸遗稿》;万全《广嗣纪要》和《万氏妇人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武之望《济阴纲目》等。万全在《广嗣纪要》提出 “五不女”是妨碍生育的因素。“五不女”之螺、纹、鼓、角、脉乃女子生殖脏器与生理功能缺陷。可见,当时已注意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问题及其对生育的影响。张介宾《妇人规》是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妇科专著。其学术思想与薛己、赵献可等一脉相承,重视肾与命门,是肾-命学说的代表人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妇女的月经生理论述颇详:“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

清代,妇产科统称为妇科或女科,专著颇多。明末清初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其学术思想注重肾、肝、脾,认为妇人以精血为主,辨证以脏腑、气血、冲任督带立论,强调七情内伤及房劳伤肾导致妇产科疾病。创制众多方剂,如完带汤、清经散、两地汤、定经汤、生化汤等,配伍简练而实用,流传至今。吴谦等编写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六卷,是一部较好的医学入门书。此外,还有肖慎斋的《女科经纶》;沈尧封的《女科辑要》;陈修园的《女科要旨》等。阎纯玺的《胎产心法》是中医近代的一部产科专书。亟斋居士的《达生篇》则属于产科的普及读物。

清代末期,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中西医汇通”学派。唐容川、张锡纯,陆渊雷等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虽没有妇科专著,但在著述中都有论及妇科的内容。此外,严鸿志辑有《女科精华》,《女科证治约旨》、《女科医案选粹》,均属《退思庐医书》之一;恽铁樵撰有《妇科大略》。均有一定特色。

五、教育与学术的发展与现状 中医学的教育事业在20世纪得到较大的发展。从传统的师承授受逐渐转向院校教育。20世纪初叶,京、沪、穗等地陆续开办全日制的中医学校,并附设中医医院。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开办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首批国立的中医学院,其后,在全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办中医学院。中医妇科作为一个临床学科在教学、医疗和研究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已编写出版了全国统编、规划的七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各地政府在各省、市、地区和县、区开设中医院。近年还开办了民营的中医妇科专科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部分医学院校也开设了中医学专业。

我国从1978年开始培养中医专业研究生。在设立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时,已列入中医妇科学专业。近30年来,已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有中医妇科专业的博士后人员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中医妇科的学术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整理、研究古代中医妇科专著和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妇科条文,出版了《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等校注本,还出版了收录22种中医妇科古籍的《中医妇科名著集成》。继承、整理全国各地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经验,出版了《王谓川妇科治疗经验》、《刘奉五妇科经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哈荔田妇科医话医案》、《百灵妇科》、《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刘云鹏《女科治验》、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等专集。刘敏如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是一部既具传统性、又具时代性的大型专著,对推动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对“肾主生殖”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的概念,并从临床与实验方面研究其机理。对产后多虚多瘀的理论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进展。 对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级研究成果。对崩漏、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生殖道炎症、先兆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等病症的中医药诊疗方法与治疗机理进行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近30年来,中医妇科在国外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医药在美国、欧洲等地逐渐获得法律和医疗保险的认可,其应用与研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回顾历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中医妇科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前途是光明的。

第三节 学习中医妇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医妇科学的主要特色与优势是调经、助孕、安胎,以及带下、产后调治和养生保健。继承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发扬其特色与优势,有效防治妇科疾病,以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可相互影响,人体的功能也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妇科疾病可引起或并发其他脏器的内科、外科等疾病,反之亦然。因此,习医者,无论是否从事妇科专业,均应具备一定的妇科知识。

学习中医妇科学,首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中医妇科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妇科临证特点。熟练进行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辨证与治疗,并了解现代诊断技术与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计划生育的技术与原理。 学习中医妇科学应有良好的医德。妇科临床所涉及的对象是女性,在病历采集和进行专科检查时,要尊重病人,和蔼、耐心地询问病史,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诊治疾病时,要谨慎操作,认真负责,珍惜生命。 学习中医妇科学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既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加强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在临证实践中掌握专科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