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敬畏自然 第一课时 执教人:周燕
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照片。在中国“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
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代表了中国智慧。
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像布一样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中共有八颗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了我们的太阳系以外,宇宙中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太阳系吗?茫茫无际的宇宙,深藏着无数奥秘。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目前地球的天文年龄为45.5亿年。
地球形状像球而略扁,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生存。地球的未来与太阳有密切的关联 。
人是宇宙的诞生物,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
阳光海岸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
平沙茫茫黄入天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然孕育万物,阳光普照大地, 生命勃发生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
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核武器的威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并未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深深的不可摆脱的生态危机之中。
乱砍、乱伐、乱开采
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浪费
这一幅幅惊心动魄、令人痛心疾首的画面让我们为人类感到羞愧!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要心存敬畏?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严春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理解字词。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观点。 4、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作家作品 严春友:生于1959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严春友和王存臻一起,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学界的“宇宙全息统一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学术代表作《宇宙全息统一论》、 《宇宙统一科学》等。他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代表作《大自然的智慧》等。
字词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kūn Chì yàn hāo zhǐ jí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kūn Chì yàn (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hāo zhǐ (书)比喻距离很近。 jí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大声喊叫助威。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chù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细巧妙,无与伦比。 yáo 精美的菜肴。
听课文录音,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 , 议论性的散文 主要谈论了 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 , 主要谈论了 问题。 2、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它有怎样的含义?文中哪些语句点明了对自然的“敬”?哪些语句点明了对自然的“畏”呢? “敬畏自然”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 4、作者又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议论性的散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
“敬畏自然”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畏惧”之意。 “敬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主要观点: 含义:
文中哪些语句点明了对自然的“敬”? 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哪些语句点明了对自然的“畏”呢? 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加美好。
“敬畏自然”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出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和忧患意识。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的观点呢?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一段:提出人类要“征服自然”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二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三段:人类用发明的工具挖掘的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中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第六段: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 第七段:人和宇宙是一体的,爱护自然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 第八段:宇宙是有生命的。 第九段:宇宙中的物质都是有生命的。 第十段:人类在宇宙中不孤独、处处有弟兄。 第十一段:敬畏它们(任何宇宙物质),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论证思路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说法。(1) 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2—7) 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8—10) 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11) 层层推进 水到渠成
再读课文,讨论 1、作者都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试试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3、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强化观点?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敬畏自然”的理由 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①在大宇宙中,航天科技空间非常狭小; ②人类的认识史,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③挖掘宝藏,留下矿坑是自掘陷阱; ④宇宙中一定存在比人类智慧更高的生物; 二、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①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③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作并且相互协调; ④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三、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①宇宙中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 ②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和存在形式。 ③人类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敬畏自然”的理由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人与万物同起源于道,同构于物,同归于根,同合于一,人的自然本性同宇宙万物一样处于生生发展的过程之中。人类和宇宙万物共生共存共荣,人也只是宇宙的沧海一粟而已! 人类应当学会与地球和谐相处,与万物和谐相处,与同类和谐相处,以天道合人道,和合生万物,也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对自然心存敬畏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宏观上: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比中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骄傲。强调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细节上: 开篇即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开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再用不少篇幅举具体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起到一个奠定基调,阐明观点的统领作用。 对比
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打开的空间, 只不过咫尺之间。 从历史的眼光看: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幼稚的科学观念也会被嘲笑。 用长远的眼光看:人类的认识史也是纠错史,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从人类自身的行为看:人类发明工具挖掘宝藏, 是为自己挖掘陷阱。 2、3自然段: 描绘人类的智慧 4—7自然段: 描绘自然的智慧 对比 (4)宇宙中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 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5)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论创造: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要造出一个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的人, 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6-7)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论关系:人类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本文将宇宙拟人化,显得生动、形象、亲切。宇宙智慧、生命与人类智慧、生命是相对而言的,二者具有可比性,这样更能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但是,拟人手法毕竟融入了较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第一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不合理性,作者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在大量事实面前,人类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努力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
作业 1、摘抄字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3、搜集人与自然相处的实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