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思潮的現代化學說論衡
一 當代三大思潮現代化理論概述 一般學者以為,當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為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 一 當代三大思潮現代化理論概述 一般學者以為,當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為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 這三個主流學派對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看法互有異同。以下為其主要處:
I 對科學的看法 三者都肯定中國需要發展科學 /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對科學可能帶給人類的進步基本上抱樂觀主義的態度 /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對科學可能帶給人類的進步基本上抱樂觀主義的態度 ∴容易傾向於過度強調科學在整個文化領域中的重要性的泛科學主義,尤其是早期的全盤西化派和俄化派。 \當代新儒家─對科學可能帶來的弊端有高度的警覺 ∴對泛科學主義提出嚴厲的批評。 辨識:科學≠[泛]科學主義 /科學-是一獨立的文化項目 \科學主義-隸屬於哲學的一種主張,以為一切文化項目都以科學知識為最高的標準。 講者評論:新儒家注意到科學主義的流弊,這方面較為可取。
II 對民主的看法 三者都肯定中國需要民主政治 /新儒家及自由主義─主張探取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制度 /新儒家及自由主義─主張探取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制度 \馬克思主義─稱之為「資產階級民主」,斥它作「假民主」;另倡「新民主」,即「人民民主專政」。 講者評論:這方面馬克思主義有較多的缺點,主要為: 較忽視人權和自由的價值;以及製造了新階級--幹部階級。
III 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的看法 /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化的主要障礙 ∴中國要現代化,必須揚棄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 ∴中國要現代化,必須揚棄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 \新儒家─以為傳統文化雖未發展出科學與民主,但這兩者均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與中國文化的本質不相抵牾 ∴反對揚棄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 講者評論:這方面也是新儒家較可取,∵看到了傳統文化可與現代化並存 e.g.在儒家文化圈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發展可比美西方。
二 殷海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一般學者以為,當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為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 二 殷海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一般學者以為,當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為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 這三個主流學派對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看法互有異同。以下為其主要處:
二 殷海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I 對現代化問題的討論 本節根據殷先生的《中國文化的展望》第11章「現代化的問題」的主要觀點而討論。 二 殷海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I 對現代化問題的討論 本節根據殷先生的《中國文化的展望》第11章「現代化的問題」的主要觀點而討論。 中國現代化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從古老文化過渡到現代文化的問題,其實際反應的過程可分為三步: 1. 外層的改變-開始吸收西方近代文化的器用特徵。i.e.洋務運動 2. 中層的改變-制度的改變。i.e.康、梁的變法維新 3. 內層的改變-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的改變。i.e.五四新文化運動。
價值分佈有密度的差別: /外→中→內──價值密度增加 \內→中→外──價值密度減少
最後一種現代化在中國成績最差,亂子也最大。他從兩方面來說明: /破舊方面 缺點:感情反應多於認知;很少碰到道德倫範問題實際的核心。 \立新方面 缺點:雜亂、浮光略影、學術與宣傳不分等
II 對中西文化結合的主張 1 傳統中國文化中必須揚棄的缺點 他以為中國儒家的德目有以下的弊端: 1. 有階級性 2. 重男輕女 1 傳統中國文化中必須揚棄的缺點 他以為中國儒家的德目有以下的弊端: 1. 有階級性 2. 重男輕女 3. 為愚民政策立本 4. 獨斷精神 5. 泛孝主義 6. 輕視實務
指出最大弊端在於與現實權力黏合。 又引韋政通之說,批評儒學「對生命體會膚淺」,i.e.對現實人生的種種罪惡,始終未能一刀切入,有較深刻的剖析。∴不及基督教之鞭辟入裏。 他又反對儒家性善論的觀點,∵找不到有利性善論的科學證明。
2 傳統中國文化中可以保留的優點 他以為儒學中以下的說法是正確的觀點,可予以保留: 1. 「民無信不立」 2.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 孟子所講的捨生取義
3 中西文化的整合 他自我澄清其文化現代化的方向: /非復古i.e.保守主義 -非趨新i.e.全盤西化 \非三條大路走中間式的浮面折衷i.e.新儒家 他以為中西文化的結合須有照顧到三方面: /1.既有的社會文化場合 -2.既有的社會文化裏所含有的道德-既有的社會文化裏的道德常含在它的文化理想,宗教建制,經典教條,風俗習慣,以至於民俗歌詞,故事裏面。 \3.民主及科學
中西文化調整的順序和取向:從自己的文化和道德出發向世界普遍的文化和道德整合(integration)。 民主及科學的圓以虛線表示∵是必要的動因(agents),且調整所涉範圍並不固定,要視需要而定。
III 講者對殷先生中西文化結合主張的評論 殷先生所說的中西文化結合主張,比起第一代的自由主義者的全盤西化主張,有著明顯的進步。但其學說仍有一些不足之處: 1. 不恰當地揚棄了中國文化(儒學)的核心部分 e.g.性善論 2. 中西文化的結合只是拼湊式的,並非有機的結合。 ∵沒有充分解決中西文化的表面衝突問題。
三 牟宗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I 三統並建的理論 三 牟宗三先生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I 三統並建的理論 這裏所述主要見諸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一書中的「人文主義的基本精神」及「關於文化與中國文化」兩篇文章。 在整個文化的領域內,必須具備以下三個部門,缺一不可: /一、道德宗教 ─二、民主政治 \三、科學 一是中國文化之所長,而二與三則是西方文化之所長。 保守派和西化派或者只知中國文化的優點,或者只知其缺點,都失之於偏面,皆出於情感用事。
1 道統必須繼續 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 道統即道之統緒,即道德宗教一部門。 中國以往惟是彰著此一部門。 1 道統必須繼續 道統即道之統緒,即道德宗教一部門。 中國以往惟是彰著此一部門。 以前在此系統下,道統、政統、學統是一事。今日觀之,此三者實應只名為「道統」,即為道德宗教之本義。至於政統與學統,則須另為開出。
2 學統必須開出 學統即為「知識之學」之統緒,此即科學一部門。 此義在西方文化中特別彰顯,此即為希臘之傳統。 2 學統必須開出 學統即為「知識之學」之統緒,此即科學一部門。 此義在西方文化中特別彰顯,此即為希臘之傳統。 在中國文化中,此義始終未出現,因「知性」始終未獨立地彰著出,「智」始終停在「直覺形態」(中,而未轉出「知性形態」。 此義必須由內聖之學的發展中開出,而內聖之學亦決無與此不相容之處。方法:智須暫時冷靜下來,脫離仁,成為純粹的知性,才能與物為對視自然為知識對象,從而建立出自然科學。 {此即「良知坎陷說」}
2 政統必須認識 政統即政治形態之統緒,此即民主政治一部門。 2 政統必須認識 政統即政治形態之統緒,此即民主政治一部門。 民主政治是近代化的政治生活方面的常軌,它建立的動機,在於成立一個客觀的制度,使政權在民。 中國以前的治權是很民主的。惟政權則是由打天下而來,綿二千年之久,始終寄託在打天下個人之世襲上,這不能算民主。 這一層之轉出,則寄託在人民之為「政治的存在」之覺醒及君臣民三端間的真正的客觀的政治關係的建立。
II 「良知坎陷」說 要解決的問題:新儒家表面上有一理論困難──中西文化表面上有很大的矛盾和衝突,如何可以兩者兼容並包? 牟先生亦看到了中西文化的表面矛盾和衝突。 從主體方面來說/中-智的直覺形態,不具主客對立的形式 \西-智的知性形態,具備主客對立的形式 但兩者並非邏輯的矛盾而是辯證的關係,∴兩者非但能夠並存,而且更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然內容。 「坎陷」之義,牟先生解釋為「自我否定」(self-negation),實近於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negation of negation),此義不是單純的否定,而且還有陷落、發展、提升等義。
牟先生這種學說,超越了以前各派現代化的主張,∵同時看到中西文化的相同或相一致處,與及相異或相衝突處。 牟先生以為要發展民主和科學,必須將道德心暫時予以陷落,以成就知識心,由後者才直接開出民主和科學,這種開出並非直接意義的開出,而是間接意義的開出,∴可稱此種開出為曲通而非直通。 直通指由道德心直接開出民主和科學,它只能成就德治和科技。 澄清:牟先生並非以為要發展民主和科學,必須先發展道德心,∵前者由認識心直接開出,不必要經過此一曲折。西方便是如此。 中國文化能曲通民主與科學的例證: /就國家而言-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民主和科學的發展 \就個人而言-儒商e.g.牟宗三、星雲
II 講者對牟先生現代化學說的評論 牟先生學說的主要不足,是受其時代所限,對於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只及於民主和科學的領域,對於經濟、教育等其他方面,注意得不夠。 其理論的主要優點,在於指出傳統中國文化,起碼在其核心部分(如儒家的性善論、工夫論等思想),與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內部要求,大家並不矛盾,而是有著辯證的關係,可以並存。
四 毛澤東主席的的中國文化現代化理論 毛澤東主席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現代化的領導思想,而後者須配合中國具體的政治和社會的情況而應用,∴他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及國內形勢,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思想。這方面的觀點,主要見諸《新民主主義論》及《論人民民主專政》二著作中。
I 新資本主義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 他分析了俄國十月革命後世界歷史發展的情況,提出了兩種世界革命、兩種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的思想。 兩種世界革命: /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推翻封建社會的革命。 \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推翻資本主義社會的革命。 兩種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舊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 \新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包括農民、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
同時,他認定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半封建: -經濟方面-指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雖已被破壞,但其根基仍然著優勢;民族資本主義雖有發展,但沒有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力量。 -政治方面-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雖被推翻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的統治,接著的是也主階級和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指國民黨政權)。 \半殖民地: -外國帝國主義入侵中國,通過割地賠賠款、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通商口岸和戰爭等各種形式與國內的統治力量勾結,操縱了中國的財政、軍事、政治、外交等各方面,使中國成為一個不能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通過對當時國外、國內形勢的分析,毛主席規定出當前中國革命的性質,並非一般的資本主義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本主義革命,他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後者的主要涵義,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聯合了其他人民大眾的,以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目的的革命。
II 政治、經濟及文化三大綱領 在確定了當時中國的革命的性質,毛主席進而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綱領。 1 政治綱領 1 政治綱領 當時中國須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即以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種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這是由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政權到由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革命的角度來說,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而第一步的時間很長,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他反對當時黨內的「畢其功於一役」的左傾思想(「一次革命論」)。
2 經濟綱領 兩大經濟綱領: /實行「節制資本」-沒收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國家所有,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同時,保護民族工商業,允許私人資本主義在不能操縱國計民生範圍內發展。 \實行「平均地權」-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使耕者有其田;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經濟。 →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以國家經營為主導力量,它的性質雖是非社會主義的,但卻走向社會主義;它雖是非資本主義的,但同時又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的範圍內發展。∴此種經濟明顯是過渡性的。
3 文化綱領 毛主席根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主義原理,以為政治和經濟決定了意識型態的文化。當時,帝國主義的政治和經濟,以及封建主義的政治和經濟決定了中國的文化帶有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主義文化的性質。∴新的文化必須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在具體內容方面: -必須是無產階級的文化,強調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地位。 -必須是民族的文化,反對帝國主義。 -必須是科學的文化,反對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必須是大眾的文化,是民主的,為大多數的工農民眾而服務。
新文化雖是反帝反封建的,但對於外來文化及中國古代文化,須避免兩種錯誤的態度: /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 \毫無批判地全盤排斥 應該是批判地繼承,存其精華,去其糟粕。
III 人民民主專政 毛主席以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它的共同性質,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利益和鞏固其統治地位,通過軍隊、警察等手段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在這方面,新民主主義國家與其他類型國家並無不同。不同之處: /其他類型國家-e.g.封建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是少數剝削階級對多數被剝削階級的專政。 \新人民主義國家-多數被剝削階級對剝削階級的專政。
通過其新民主主義而建立的國家的特質可概括為人民民主專政。 1.人民-這裏指擁有政權的階級,包括: /無產階級-他們是領導階級,最富革命的徹底性。 -農民階級-他們是人數眾多的、備受剝削的階級,故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中堅力量。 \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其社會經濟地位規定了他們的軟弱性,不能在國家政權中佔主要的位置,但在現階段中,他們在反帝國主義,改善國家經濟方面仍有著重要性,是國家團結的對象。 -人民是社會上的大多數的人;他們由共產黨和無產階級領導下組成聯合政府。
2.民主-指對於上述意義的人民適用的民主政治,包括言論、結社、集會、選舉等自由,亦包括以說服的方法教育他們、改造他們的思想,使他們成為擁護社會主義的人。 3.專政-指對國家的敵人,即反革命(反動)階級進行的獨裁政治,即不給予他們自由,並以強迫的方法去教育和改造他們的思想;這些人只是社會上的少數人。 在新民主主義國家中,民主(對人民民主)與專政(對敵人專政)有著辯證的關係:兩者是一體的兩面,不可分割。∵只有對敵人專政,才能有效地保障對人民民主;只有對人民民主,才能有力地對敵人專政。
二 講者對其新民主主義的評論 I 優點方面 其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的主張,使中國在擺脫封建主義統治與殖民地統治方面,起了正面的作用,為準備中國文化現代化方面,特別在政治和經濟現代化方面,作出積極的貢獻。
II 缺點方面 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所提出的看法,只是一些抽象的綱領,久缺詳細的、具體的內容,對四九以後中國的正面的建設,只能起有限的作用。 他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主張,無法將民主和專政兩種對立的元素有機地結合與統一起來,∴形成難以解決的衝突。故此,日後他只能以民主為外表,實際推行的只是個人的獨裁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