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 制作: Zhang Jianpin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dvertisements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本章要点】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现代教育的信息化 3.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4.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模块二 初识教育技术.
2005年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你心目中的教育技术是什么? 教育技术发展中的3个主要阶段为何?.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课程泛雅 2017/3/15.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教育硕士课程 课程特色 提供具弹性修课组合 配合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 融合个人经验及新知识 促进学员专业提升.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 第二节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学 第三节 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 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
美 国 教 育 技 术 酆爱文  职教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10硕 学号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张惠娟 副教授 1.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冯秀琪.
第三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第二节 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教学目标 1.解释概念: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2.说出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讲教师:杨志超 Tel: Office208.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第四次大作业 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的电子数据库
第三篇 组织工作.
课程设计与评价.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常务副主任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第3讲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E化教學之理念 報告人鄭玉雯.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104年高中職校長會議 學生學習力檢測與精進學習 鳳新高中校長 羅金盛.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陈香兰(0551- ) Spring 2009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SHENZHEN POLYTECHNIC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 (C语言版) 《数据结构》在线开放课程 主讲人:李刚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 制作: Zhang Jianping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 制作: Zhang Jianping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过程 de 要素 传统教育过程三要素: 教师 学生 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 AECT’1994 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AECT’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

AECT’2005 与 AECT’1994 的比较 关于术语 关于职能 关于绩效 关于理论与实践 关于过程和资源 ‘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2005——“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于职能 ‘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005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 关于绩效 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 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 关于理论与实践 ‘1994——theory and practice ‘2005——study and ethical(合乎规范的) practice 关于过程和资源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 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

换个视角看 “教育技术” 作为学科 作为专业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 …… 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作为专业 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 ……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 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也称“教学媒体与技术”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 ) 信息素养教育 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 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 )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 信息素养教育 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人文层面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信息能力 技术层面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 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 人文层面 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de内涵 在技术层面上: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 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

“标准”的基本结构 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子标准 体系结构相同,但基本内容则有差异。 体系结构:4(14)N 4 个 能力素质维度; 14个 一级指标; N 个 概要绩效指标: 教学人员 N=41 管理人员 N=46 技术人员 N=44

“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社会责任 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考试大纲(初级)” 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用教学媒体。 过程与方法 能在给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条件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补充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其电子化; 能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成演示型教学课件; 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能尝试使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撰写教学日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认识到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畏惧教育技术; 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 南国农,2002)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 software)  课件(courseware)  堂件(lessonware)  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 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 software)  课件(courseware)  堂件(lessonware)  积件(integrable ware)  数字化学习资源 (digital resource) 发展趋势: 应用:更加注意发挥“人”的作用 技术: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

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 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以教师为中心  e-Learning (electronic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  B-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主导-主体相结合

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演化过程 创新(Innovation) 内化(Appropriation) 整合(Adaptation) 技术改变教与学 内化(Appropriation) 技术成为强有利的学习工具 整合(Adaptation) 技术被使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 采用(Adoption) 技术看起来好象有一点东西,但优势有限 了解(Entry) 技术是一个问题,非常不方便 ——“明日苹果教室”

习 题 1.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2.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习 题 1.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2.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 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 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6.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 理解教育技术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么学科”等问题。

教育技术概述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