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 文明。因地理环境较封闭,形成了文化特色和建筑风 格强烈的独特性。在此地区宗教建筑最具有代表性。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有着5000多年的灿烂 文明。因地理环境较封闭,形成了文化特色和建筑风 格强烈的独特性。在此地区宗教建筑最具有代表性。 地理位置: 东、南、西三面临海(没有良好的港湾、海上交通闭塞) 北面为喜马拉雅山脉(割断了与中国的交流) 西北部与中亚接壤 (通过印度河上游与中亚联系) 主要时期和宗教: 公元前3000年 - 有了相当发达的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2000年 - 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家,创造了婆罗门教 公元前5世纪末- 产生了佛教,并很快广泛传播 6世纪至9世纪 - 形成封建制度,婆罗门教排斥佛教,以后 转化为印度教,并产生了耆那教 11至12世纪 —— 印度北部建立了几个伊斯兰王国 15世纪末以后 — 被伊斯兰统一、各方面穆斯林化 目前居民: 82%信奉印度教 、12%信奉伊斯兰教 、 2.3%信奉基督教 1.9%信奉锡克教 、0.8%信奉佛教 、 0.4%信奉耆那教 印度教(HINDUISM)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伊斯兰教(ISLAM)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伊斯兰教被定为印度国教,迅速发展,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印度穆斯林以逊尼派为主。伊斯兰教对印度宗教、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于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 基督教(CHRISTIANSM)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据说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传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达数百万。现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基督教在印度有几个分支,如叙利亚教会、伦敦教会、丘奇教会、妇女教会以及兄弟教会等。基督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锡克教(SIKHISM) 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锡克教。“锡克”在梵文里的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亚那邦。该教于15世纪末由拿纳克创立。锡克教原属印度教,后发展为独立的宗教。该教祖师称为“古鲁”,共有十位师尊。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十七世纪高文德·辛格祖师提倡五K的装束以示与其他教徒的区别。五K即木梳(KANGHA)、长发(KESH)、剑(KIRPAN)、内裤(KAOHHA)、手镯(KARA)。 佛教(BUDDHISM)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乔达摩是该教的创始人,是印度、尼泊尔交界处一小国王子,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八、九世纪以后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1956年印度政府曾利用佛陀涅磐2500年庆祝之机,吸收了500万“贱民”加入佛教。但现在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已寥寥无几。佛教在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耆那教(JAINISM)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耆那的意思是胜利者。该教弟子尊称创建者为伟大的英雄,即大雄。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
一、印度封建社会的建筑 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 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产 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以风格独特的建筑著 称于世,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光辉的篇章。 气候条件-温暖湿润 当地盛产-优质石材 主要成就-宗教建筑 创作领域广阔、建筑水平很高 影响东南亚大多数地区和国家
瓦拉纳西——火车站
印 度 大 叔
印 度 大 妈
印 度 美 女
印 度 新 郎 与 新 娘
学 生
年 轻 的 女 穆 斯 林
1、印度封建社会的城市建筑 谟亨约.达罗城-最早的城市(公元前3000年) 长方形平面、方格道路网、约7.77平方公里 分上下两个城区: 上城区-建在10米高的人工平台上,住祭司和贵族 设供祭祀和节日用的高塔、庙宇和大厅 下城区-住市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设巨大粮仓 每个街区约336米×275米 住宅一般为两层: 底层设厨房、盥洗、储藏、水井 二层设大厅、多间居室和浴室 砌深砖井排水、并与城市管网连通 城市砖砌的下水管道系统完善、通至每处 城市道路转角处设弧形、以便于车辆通行
恒 河 边 的 集 市
1957年以前叫贝拿勒斯(Benares),位于印度北方邦恒河中游的瓦拉纳和阿西两河之间,是印度教的圣地,现有人口100万。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座以上。 主要名胜古迹有:恒河浴场、印度金庙、杜尔迦庙、印度之母庙、拉玛王庙、贝拿勒斯印度大学、新印度金庙、林讷格尔堡。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加”,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此外,释加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就在瓦拉纳西附近,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附近,故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千年古城——恒河边的瓦拉纳西
瓦 拉 纳 西
琥 珀 堡 位于斋浦尔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于1592年。游客可骑大象上山参观。由于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故称之为琥珀堡。城堡内面积较大,有数座独立建筑物。堡内有一座设计独特的镜宫,曾是土王的寝宫。宫殿用玻璃嵌壁,在阳光的反射下,整个宫殿熠熠生辉。琥珀堡建筑宏伟,装饰华丽,让人流连忘返。
该城堡位于朱穆拿河西岸,是一组占地面积很大的建筑群。最初由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于16世纪末修建。阿克巴的孙子沙杰罕称帝后,开始大规模营建该城堡,作为皇宫所在地。17世纪中叶,沙杰罕又迁都德里,不久他的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奥朗则布将其父囚禁于阿格拉城堡达8年之久。现在城堡内仍保存有珍珠清真寺、公众大厅、太子殿、葡萄花园等16处遗迹。 阿 格 拉 古 堡
阿格拉古堡 阿格拉古堡(全部用红砂岩建成 )
阿格拉古堡 阿格拉古堡(全部用红砂岩建成 )
孟 买 孟买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全国工商、金融中心,西部铁路、航空枢纽,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位于印度西部,濒临阿拉伯海,是个天然良港,被称为印度的“西部门户”,也是印海军的重要基地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孟买”一词,一说来源于当地渔民的保护女神“MUMBADEVI”或“MUMBAI”;一说来自葡萄牙语“BOMBAHIA”(意为好港口)。16世纪初,古吉拉特苏丹把此地割让给葡萄牙殖民者。1911年,它又被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送给了英国。孟买原为7个岛屿,英国人接管后大兴工程,使之连成一个半岛,并建立了城堡和商港。 著名的“印度门户”(GATE OF INDIA)是为纪念英王乔治五世1911年访印在此登陆而建。由此可乘船到海湾内的象岛,那里有公元7世纪时的石窟庙宇,供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破坏神”湿婆。 孟买还是印电影制作业中心之一,被称为“电影城”的外景基地亦颇负盛名。
印度第七大城市,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也是南印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很多军工厂都建在这里。这座繁荣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有印度的“硅谷”、“花园城市”之誉。 班加罗尔意为“煮豆”,建于16世纪。自1831年起, 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直到1947年英军才撤离该市。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在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设计中心,为其它跨国信息技术公司来此设点开辟了道路。六十年代,中央政府把重点国防和通讯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所、国家航空研究所、雷达电子发展公司等设在该市,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它已经变成印度的科学和技术中心。 班加罗尔也是印政府工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飞机制造厂,电器、通讯设备、机床、汽车制造、制药等工厂。 班 加 罗 尔
老德里的红城堡坐落于老德里朱穆纳河西岸。相传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仿照著名的阿格拉堡设计所建,耗时10年,于1647年建成,为印度最大的王宫。 红堡用赭红砂石建成,呈不规则八角形。城堡上有亭阁、阳台和大理石窗户。堡内有枢密宫、国王寝宫、祈祷室、谈话室等。此外堡内还有白色大理石喷水池和珍珠清真寺等建筑。红堡的正门称拉合尔门,因其朝向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而得名。拉合尔门气势雄伟,成为印度的象征之一。现在每逢8月15日印在此处举行独立日纪念活动。 老 德 里 的 红 城 堡
老 德 里 的 红 城 堡
老 德 里 的 红 城 堡 阿格拉古堡
斋浦尔(粉红之城) 斋浦尔市内,有一个全部用粉红色砖建筑的城,城里所有建筑物也以粉红色为主。故该城亦称为粉红城。皇宫建于1728年,位于粉红城的中心,是当地历代土王起居的宫殿。宫内有很多奇花异树和10余座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楼台亭阁。印度独立后,这里改为王宫博物馆。(驻印度使馆编译)
建于18世纪,位于皇宫后方。风宫的墙壁上开了很多窗户,使得宫殿内任何地方都有风吹入。如果有狂风来袭,只要把窗户都打开,大风就会吹过前后窗户而不会把宫殿吹倒。风宫据说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它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 斋浦尔的风宫(皇宫)
印度封建社会时期的庙宇
印度封建社会时期的庙宇
印度封建社会时期的庙宇入口
印度封建社会时期的庙宇室内
印度封建社会时期的庙宇室内
印度庙宇的顶棚藻井
2、印度的佛教建筑 教,此时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城市和宫廷建设都较发达。 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大力提倡佛 苏堵波—半球(覆钵)形陵墓、像征天宇 代表作-桑契苏堵波:(珍藏佛陀或圣僧的遗骨) 形象宏伟壮穆、风格单纯浑朴、细部玲珑纤巧 台基高4.3米直径36.6米、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 顶部的佛邸亭三层华盖、周边正方石栏杆 苏堵波周边小路、设石栏杆 每面正中设门、门上满覆浮雕 门前立三排插隼的橄榄形石柱 石窟僧院—也称毗诃罗、供僧侣隐修用 凿山而成、核心方厅、周边设柱廊、三面小禅室 火焰形门洞、象背式屋顶、内外装饰仿竹木结构 布满雕饰和壁画 支 提— 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 瘦长马蹄形平面、周边设柱廊、尽端半圆部分的中央凿出苏堵波 柱头帕赛玻里斯式、雕饰复杂、布满壁画 代表作-阿涧陀石窟群:马蹄形的山谷里开凿了25个毗诃罗、4个支提 佛祖塔—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场所 金刚宝座式、高大台基、五座方锥宝塔、塔体布满布满雕塑 代表宇宙中心,又称金刚界或须弥山、妙高山(一个主峰、四个小峰、各有一佛) 中央塔高55米、表示如来佛(释迦牟尼本身佛) 四角塔矮小、代表四方的峰和佛、东阿众佛、南保生佛、西阿弥佗佛、北释迦佛
菩 提 伽 耶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位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悟道之处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拘尸那迦,合称为四大佛教圣地。菩提伽耶位于印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的成佛处,位于该地的大菩提寺相传有1800多年的历史,据称为阿育王所建,寺庙主体为方台形,上建圆锥形尖顶,高170英尺。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雕刻。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寺外院中有很多高僧的舍利塔。大菩提寺中的毕钵罗树虽已不是当年佛祖修成正觉所靠的那棵树,但仍深为教徒所崇拜。该地区还有一些佛教国家教徒出资新建的寺庙,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卡杰拉霍寺庙群位于印度东北部,占地21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大片,寺庙总数85座,先后建于公元950-1050年。在这个历史时期,卡杰拉霍一带是印度佛教中米教一派的活动中心。也许这里偏远而免遭征服者的蹂躏,所以寺庙群中有20多座寺庙至今仍保存得相当完好。 卡杰拉霍寺庙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用坚硬的河底砂岩建成,庙内有大量精美的雕刻,数百幅表现性爱的浮雕,是根据8世纪《爱经》的内容雕刻制成的,浮雕涉及的人物有天神、国君、士兵、乐师、舞者及众多平民,造型栩栩如生,是印度文明的奇葩。 卡 杰 拉 霍 寺 庙 群
拘 尸 那 迦 印度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为释加牟尼圆寂地,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2.5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佛教徒尊该地为佛陀涅槃地。主要名胜古迹有:涅槃寺、大涅槃塔、圣者殿、安加罗塔、双林寺。
中 华 寺 印度的中国佛学寺院,位于鹿野苑。建于1936年。中国佛教风格,共有20余间房屋。
3、印度的婆罗门教建筑 婆罗门教庙宇的主要建筑特征: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原始宗教,它按种姓把 人分为高低贵贱四种。婆罗门教以后吸取了佛 教和其他宗教的教义转化为印度教。6世纪至9 世纪,印度形成了封建制度后,一度衰退但广 泛流传于民间的婆罗门教排斥了佛教而再度兴 盛,印度各地普建婆罗门教庙宇。 婆罗门教庙宇的主要建筑特征: 形制参照农社公社的集会建筑和佛教的支提 石材建造、空间较小、用梁柱叠涩券、结构技术不高 形式保留木结构手法、某些庙宇凿岩而成 造型观念特殊、建筑当做雕塑、屋顶墙垣不分 强调婆罗门教“三位一体神”的象征意义 建筑和塔体浑然一体、内外满铺雕塑
4、印度各地的婆罗门教建筑 北部—集中形制、没有院落、独立旷野 南部—庙宇基本同北部 中部—同时具有南北双方特点 建筑塔体、弹性曲线、轮廓柔和 由方形的门厅和神堂及屋顶演化的方锥塔三部分组成 门厅(毁灭神-湿婆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檐式 神堂(保护神-毗湿奴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布垂直棱线 圣坛(创造神-梵天的本体)设在神堂、正方位开四个门 塔顶扁球体、象征法轮 代表作:康达立耶.玛哈迪瓦庙 塔身-收分强烈、层叠凸出、垂直构图 基座-宽阔厚重、稳定安详、水平密实 南部—庙宇基本同北部 宽大寺院、四面围墙、中央设门、门顶高塔 方锥塔体、轮廓挺直、棱角鲜明、单纯简洁 层檐较多、几层围墙、庄严雄伟、开阔壮观 代表作:(均为世界奇观) 提路凡纳马雷庙 马都拉庙 —12座高塔、最高49米、东门柱廊6排180颗狮身象首柱 斯里兰卡的拉玛庙—面积600平方公里、四道围墙、8座塔、花岗石千柱厅 中部—同时具有南北双方特点 庙宇周边设柱廊、院子中央设宽台基 台基正中为柱厅、柱厅几面均连神堂 神堂几个一组、放射多角平面 顶塔彼此独立、形体几道尖棱 中部水平厚檐、精致镂空石窗 代表作:桑纳特浦尔的卡撒瓦庙
卡 帕里 斯 瓦 拉 庙 卡帕里斯瓦拉庙是钦奈市内最大的庙宇,位于市中心,距今已有350年历史。主要供奉湿婆神(Lord Shiva)。庙宇的碑铭可追溯至公元13世纪。37米高塔门饰有精致雕刻,描绘的是印度教神话故事,堪称印度南部寺庙建筑中的精品。庙宇内有表现印度教神话的雕塑和63尊印度教圣人的青铜雕像。庙宇西边建有一个风光优美的大型水池。该庙是达罗毗荼(Dravidian)建筑和雕塑风格的代表。
婆罗门教的庙宇
克久拉霍的婆罗门教庙宇
婆罗门教的庙宇入口
婆罗门教庙宇的外立面雕塑
婆罗门教庙宇的外立面雕塑细部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的耶奥拉村距阿旃陀石窟数十公里,建于9世纪至11世纪期间,是一片开凿于峭壁上的庙宇,主要是耆那教、湿婆教和印度教的庙宇,也有几尊雕像是佛教。耶奥拉石窟中最宝贵的是凯拉萨寺庙,即第16号石窟,属湿婆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开凿于拉喜特拉库塔王朝时期。 耶 奥 拉 村 的 石 窟 庙
哈勒比德和贝鲁尔是位于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两个村镇。12世纪初,哈勒比德还是曷萨拉王朝的都城。哈勒比德-贝鲁尔寺庙群是印度文明的瑰宝,寺庙里的墙上全是壁画,但是哈勒比德寺庙的壁画就有1万多幅,被前来参观的西方人称为“印度的巴罗克”。哈勒比德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洗劫而逐渐衰落,贝鲁尔的寺庙保存得较为完好。 哈 勒 比 德 和 贝 鲁 尔
5、印度的耆那教建筑 耆那教是印度的古老教种,教义种吸取了佛教的部分内容。提倡苦修禁欲,甚至以残酷地折磨肉体来祈求福祉。10至13世纪,在印度北部建造了大量的耆那教庙宇。 耆那教庙宇的建筑特点: 形制同婆罗门教相似 较为开敞、不全封闭 十字形柱厅、叠涩而成八角或圆形藻井 内外满铺雕塑、工艺精巧、装饰华丽 用透雕或圆雕、雕刻较深、过于繁琐 设荣誉塔-大理石建造、仿多层木塔结构 代表作:阿不山-耆那教圣地 阿不山的迪尔瓦拉庙 阿不山的泰加巴拉庙
耆那教巨型石雕像位于印度南方的卡纳塔克邦,是一尊高达17米的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大雄的石雕像。这座巨型石雕像是印度雕刻家、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杰作。雕刻于10世纪统治南印度的恒加王朝时期。从下面到达大雄雕像脚下,需要攀登600余级石阶。耆那教是与印度教、佛教同时兴起的古老宗教,教徒虽然不多,影响却很大。耆那教的经典以和平主义为基础,反对伤害众生,主张苦行主义。耆那教徒每12年在大雄雕像前举行一次大典,下一次大典将在2005年举行。 耆 那 教 巨 型 石 雕 像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印度教的寺庙,位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科纳拉克村,濒临孟加拉湾。神庙建于13世纪,外形是别致的太阳神苏利耶的战车,有12对巨大的石雕车轮和7匹拉着战车的石马。寺庙内的雕饰精美细腻,造型生动。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印度教)
马哈巴利普拉姆城又称为“七寺城”,是泰米尔纳杜邦的旅游胜地,濒临孟加拉湾,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该城过去曾是海港,曾发现过中国、波斯和罗马的古币。马哈巴利普拉姆建筑是7至8世纪期间,帕那瓦国王们沿着科罗曼德尔海岸开辟岩石而建的。其中特别著名的有战车形式的庙宇,名为“恒河的起源”的巨大露天浮雕和里瓦治寺院。 马哈巴利普拉姆浮雕凿刻在海边两块高达60米的巨岩上,讲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动的神灵、魔鬼和动物的图像100多幅。建筑物上数以千计的雕刻表现信徒们对湿婆神的崇拜。沿海岸线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鹅卵石,形成了奇特的鹅卵石风景线。 马 哈 巴 利 普 拉 姆
马哈巴利普兰城又称为“七寺城”,是印度东南泰米尔纳德邦的旅游胜地,濒临孟加拉湾,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这里有许多5-8世纪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是马哈巴利普兰浮雕。马哈巴利普兰浮雕凿刻在海边两块高达60米的巨岩上,讲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动的神灵、魔鬼和动物的图像100多幅。此外,与巨型浮雕相距不远的海岸庙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马 哈 巴 利 普 兰 城
位于恒河浴场以北的街上,建于1776年。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内。该庙供奉印度教湿婆神。 印 度 金 庙
在锡克教的活动中心阿姆利则市,可以看到锡克教的最大寺庙——大金庙(因这座寺庙的顶和门户镏金而得此名)。阿姆利则市是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边境城市,同巴基斯坦接壤。 大金庙是15世纪由锡克教第五代宗师阿尔琼创建,后遭洗劫毁废,几经重建修复。1830年重修时,用了100公斤黄金。锡克教信奉一神,但不为神画像,也不为神塑身;锡克教不设专职神职人员,凡成年人,不分男女都可以主持礼拜。锡克教的寺庙一般有四个门,分别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意味着锡克教的大门向来自任何方向的兄弟姐妹敞开。无论白天黑夜,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大金庙参观,而且从不收费。 锡 克 教 的 大 金 庙
6、印度的伊斯兰建筑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印度建立王国以后, 印度的建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印度的传统建筑结 构原始、空间狭小、雕塑过多,不适应建筑类型和 形制的发展。伊斯兰建筑要先进的多,于是,印度 的建筑很快伊斯兰化。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采用陵墓集中式建筑型制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受中亚和伊朗的影响 红砂石造、传统雕塑、具有印度建筑的传统特点 早期代表作-库特勃纪功塔(1199-1230) 动势明显、形体挺拔、单纯简洁、雄浑壮观、 高72.6米、五层圆柱体、钟乳体托承、环形阳台、垂直棱线 盛期代表作-泰姬-马哈尔陵(1632—1647) 美丽的建筑、不朽的丰碑、伊斯兰世界的艺术结晶 三大成就: 建筑群体的完美布局 肃穆明朗的建筑形象 对立统一的构律图规
顾特卜塔高耸在距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建于1193年。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顾特卜塔有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层直径为15米,到顶部逐渐缩小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顾特卜塔附近还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迹。 库 特 勃 记 功 塔
库 特 勃 记 功 塔 该塔被称为“印度斯坦七大奇迹”之一,1193年由奴隶王朝第一个国王古特伯·乌德·丁开始修建,后由其继承人在14世纪中叶最后完工。塔高75.56米,底层高达29米。塔呈赭红色,由红砂石建成。塔身上镌刻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塔内有397级台阶,可由此直登塔顶悬台。高塔是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融合的建筑物。
库 特 勃 记 功 塔
胡 玛 雍 陵
泰 姬 - 玛 哈 尔 陵 位于阿格拉市郊的朱穆拿河南岸,建于1632年至1650年,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为其宠妃蒙泰姬·玛哈尔而建。泰姬陵耗时22年建成,具有浓郁伊斯兰建筑风格。东西长580米,南北宽305米。四周为红砂石围墙,中央为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高74米,底座边长56.7米。泰姬陵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泰姬-玛哈尔陵夜景
泰姬-玛哈尔陵
泰姬-玛哈尔陵
泰姬-玛哈尔陵
泰姬-玛哈尔陵局部
泰姬-玛哈尔陵室内
二、东南亚国家的宗教建筑 社会受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随着佛教 和印度教的传播,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也 建造了大量宗教庙宇。开始与印度庙宇 尼泊尔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封建 社会受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随着佛教 和印度教的传播,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也 建造了大量宗教庙宇。开始与印度庙宇 大致相似,逐渐有所创造,形成了各自 的民族特色。
1、尼泊尔的宗教建筑: 尼泊尔是多民族国家,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与西藏交往密切,宗教及宗教建筑极为发达。 阁 楼 式:也称尼瓦式 什喀拉式: 阁 楼 式:也称尼瓦式 几层台基、木制结构、二至四层 多层挑檐、 四坡躜尖顶、精巧的金覆钟和相轮 什喀拉式: 外部轮廓柔和的高塔式婆罗门教庙 苏堵波式: 半球的基座五层、球体四面设带重檐的神龛 半球之上的形体发达、方形基座、四面画眼 方锥或圆锥形十三层塔、镂空华盖、稳健华丽 达巴广场: 布置皇宫、行政、庙宇等建筑、丰富壮丽
2、缅甸的宗教建筑 缅甸仅流行佛教,7至8世纪与印度的婆罗门教 庙宇相似,11至世纪以后,庙宇的民族特色鲜明。 代表作-蒲甘建筑群:13000座苏堵波和寺庙 明迦拉赛底塔: 四层台基、葫芦形装饰、水平划分 塔分为逐层基座、钟形塔身、细高锥顶三段 构图丰富、主次分明、比例和谐、沉稳庄严 大金塔: 主塔高107米、64个小塔、形体一致、全部贴金 轮廓柔和、形体端庄、金壁辉煌 金刚宝座塔: 分段明确、束腰较深 形体修长、玲珑清秀、富有动感 苏堵波:(洞窟建筑) 形体山形、十字平面、形体丰富、比例和谐
3、泰国的宗教建筑 泰国14世纪打败高棉而独立,王族统制社会,国王虔信佛教,接受印度文化,也受到高棉的影响,大量建造佛寺。 南 部:庙宇高棉式、塔体婆罗门式 北部塔:缅甸式、覆钟形 苏堵波:象缅甸的塔,但各部形体完整、 交接明确、变化丰富 代表作: 阿瑜陀耶的苏堵波(500余座) 巴特钦格塔(高100米)
泰 国 王 宫
泰 国 王 宫
泰 国 王 宫
泰 国 王 宫
泰 国 王 宫
4、爪哇国的宗教建筑 爪哇上层社会信奉佛教,下层社会流行婆罗门教。 庙宇:体量较小、成群建造、高大台基、水平划分 立方形体、方形神殿、突出门廊、正方屋顶 代表作: 普兰班南庙宇群-共有240余座庙宇 赛务寺-主庙塔周围6座大庙塔、232座小塔环绕大庙塔 特例:波罗浮屠苏堵波 九层台基、主苏堵波周边围绕三圈72个小苏堵波 五层塔身、方形塔身设有432个佛龛、2500副浮雕
5、柬埔寨的宗教建筑 柬埔寨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宗教建筑的民族特色强烈。 吴哥窟-东南亚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吴哥城(庙山) 杰出的纪念性建筑、雕塑艺术的宝库 风格-舒展雄阔 形体-生动饱满 构图-疏朗匀称 景观-层次丰富 金刚宝座式、田子形布局、纵横两轴线、周边设柱廊 神殿和雕象600余座 面积200平方公里 围墙东西1480米、南北1280米 护城河190米宽、8米深 吴哥城(庙山) 代表作:吴哥城的巴云寺和巴肯寺均为须弥山式的庙山
孟加拉国-达卡清真寺
孟加拉国-达卡清真寺
孟加拉国会大厦(路易斯-康)
孟加拉首都的达卡门
孟加拉达卡的街头雕塑
孟加拉达卡市的雕塑
6、拉吉斯坦的建筑 拉吉斯坦地区保存古印度传统,同时吸 收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宫廷建筑占主要地位。 曼辛宫:(近似西藏的都纲殿) 达奇亚宫: 方形四合院、外墙不开窗、围墙沿山崖 碉楼分段落、琉璃镶装饰、图案水平状 题材呈式化、浮雕木梁柱、牛腿成装饰 达奇亚宫: 正方形平面、四合院形制、中央设方楼、两层接待厅 全部用拱卷、四角和每面正中房屋均设戴穹顶的碉楼 乌丹浦尔宫: 傍依小山、5至6层 沿外墙的下几层不开窗 上两层密设敞廊、亭台、凸窗等
思考题:(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 印度最早的城市是哪座? 印度的宗教建筑有哪些种类? 泰姬·玛哈尔陵是哪种风格的宗教建筑? 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宗教建筑? 东南亚哪些国家的宗教建筑较有代表性? 拉吉斯坦的哪类建筑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