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上讲回顾 §7 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8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 §9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简介 §1 引言 §2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 §3 应力圆 §4 平面应力状态的极值应力与主应力 §5 复杂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6 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7 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8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 §9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简介 上讲回顾
平面与空间应力状态 仅在微体四侧面作用应力,且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微体的不受力表面-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的一般形式 平面与空间应力状态 仅在微体四侧面作用应力,且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微体的不受力表面-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的一般形式 微体各侧面均作用有应力-空间应力状态 空间应力状态一般形式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 解析法—— 截面应力 符号规定: 1)切应力 t - 以企图使微体沿 旋转者为正 3)方位角 a - 以 x 轴为始边、 者为正 1)切应力 t - 以企图使微体沿 旋转者为正 2)正应力 — 以拉应力为正;
图解法——绘制应力圆 上述关系式是建立在静力学基础上,因而所得结论既适用于各向同性与线弹性情况,也适用于各向异性、非线弹性与非弹性问题
例 题 例 4-1 用解析法与图解法,确定主应力的大小与方位 解:1. 解析法
2. 图解法
讨论 若按公式
§5 复杂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三向应力圆 最大应力 例题
三向应力圆 三向应力圆 与任一截面相对应的点,或位于应力圆上,或位于由应力圆所构成的阴影区域内
最大应力 最大切应力位于与 s1 及 s3 均成45的截面
例题 例 5-1 已知 sx = 80 MPa,tx = 35 MPa,sy = 20 MPa,sz = -40 MPa, 求主应力、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 解: 画三向应力圆
§6 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任意方位的应变 应变圆 最大应变与主应变 例题
任意方位的应变 平面应变状态特点 微体的变形均在同一平面内 如:重力坝
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应变 定义: 1) 方位角 a: 以 x 轴为始边,为正 2) 正应变:OB向正应变 拉应变为正 3) 切应变:直角BOD的改变量,增大为正 问题:已知应变 ex , ey与 gxy,求 a 方位的应变 ea 与 ga
分析 分析方法要点:叠加法,切线代圆弧
综合
结论 任一方位应变: 互相垂直方位切应变: 互垂方位的切应变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上述分析建立在几何关系基础上,所得结论适用于任何小变形问题,而与材料的力学特性无关
应变圆
最大应变与主应变
切应变为零方位的正应变-主应变 主应变位于互垂方位 主应变表示:e1 e2 e3
例题 例 6-1 图示应变花,由实验测得0º, 45º与 90º方位的应变分别为e0 , e45 与e90 ,求 ex , ey 与 gxy 解:
§7 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广义胡克定律 主应力与主应变的关系 例题
广义胡克定律 广义胡克定律(平面应力状态) 适用范围:各向同性材料,线弹性范围内
广义胡克定律(三向应力状态) 适用范围:各向同性材料,线弹性范围内
主应力与主应变的关系 主应变与主应力的方位重合 最大、最小主应变分别发生在最大、最小主应力方位 主应力与主应变的关系 主应变与主应力的方位重合 最大、最小主应变分别发生在最大、最小主应力方位 最大拉应变发生在最大拉应力方位 如果 s1 0,且因 m < 1/2,则
例题 例 7-1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试证明: 证: 根据几何关系求e45。 根据广义胡克定律求 e45。 比较
例 7-2 边长为a =10 mm的正方形钢块,放置在槽形刚体内,F = 8 kN,m = 0.3,求钢块的主应力 解:
§8 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简介 正轴应力应变关系 偏轴力学特性
基本概念 1、复合材料: 由良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材料所构成的材料。 2、分类: 3、单层板: 4、层合板壳: 基本概念 1、复合材料: 由良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材料所构成的材料。 2、分类: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合、编织、缝纫; 颗粒增强 薄片增强 3、单层板: 单向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呈扁平形式的层片——预浸带。 4、层合板壳: 单层板以不同角度铺设后经高温固化而成的板或壳。 5、特点: 比强度、比刚度大,可设计,等等。
单层板正轴应力应变关系 E1-纵向弹性模量 E2-横向弹性模量 m12-纵向泊松比 m21-横向泊松比 G12-纵向切变模量
单层板正轴应力应变关系
偏轴力学特性 拉伸与剪切之间存在耦合效应 应力主轴与应变主轴不重合 弹性常数具有方向性
§9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 应变能密度一般表达式 体应变 畸变能密度
应变能密度一般表达式 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应变能密度 对各向同性材料
体应变 微体的体积变化率-体应变
畸变能密度 体积改变形状不变 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相应的应变能密度-畸变能密度 vd 由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