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热 能 ( 能量 ) 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曹伟新. 学习目标 了解 熟悉 掌握 不同人群的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 产热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比例 能量不平衡的危害 肥胖防治原则 能量单位及换算 三大产热营养素及产热系数的概念 基础代谢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能量的来源 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
1 基础营养学 基础营养学课件. 2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Nutrients) 种类 蛋白质 Protein 脂类 Fat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矿物质 Mineral 维生素 Vitamin 水 Water.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 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 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 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 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能量的单位 焦耳 (joule,J)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與體重的關係 6B 袁康傑. 肥胖的簡介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網頁簡介 : 肥胖是由身體內脂肪的積聚,引致身體形態產生變 化,體重亦會不斷增加。根據肥胖的各種不同成因, 綜合來說可分爲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二大類。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能量, 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他们健康吗? 人体内能量的平衡与调节 奉城二中 徐玉.
能 量. 能量 Energy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 body 三、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 Demand of energy 四、能量供给 Supply of energy.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孕妇:妊娠 (pregnancy) 期妇女(由 妊娠开始至分娩结束)。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妊娠期(孕期):卵子受精后在母体内 发育为一个成熟婴儿的过程。 孕早期:怀孕后 1 ~ 3 月 孕中期:怀孕后 4 ~ 6 月 孕晚期:怀孕后 7 ~ 9 月.
营养与膳食.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合理选择饮食.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单位: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专业: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张玲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营养学基础(1)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吕晓华
午餐中的数学问题 东高地二小 燕云红.
第3章 膳食指导和评估 主讲人 李协荣
小儿肥胖症 obesity.
孕产妇与婴儿膳食指导 之孕妇篇 主讲教师:吴建芬.
第二节 能量.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第四讲 主讲人:邵静.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定义:生物体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着的能量的释放、贮存、转移和利.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需求.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carbohydrate and 1ipids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第二节 能量及其计算.
蛋白质 protein.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糖果与健康 ——糖是很甜的,不过,健康,更重要。.
第二章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食物与健康 版权所有:深圳华人教育有限公司.
第4章 第4节青春期营养 教学内容 1.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 2.营养需求 3.青春期饮食注意事项.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类 —生命过程的碳源和能源.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三)二糖 (四)多糖 (一)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 (二)单糖 (1)单糖的构型和标记法 (2)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甲状腺激素.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十六章 饮食与营养.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第一节能量代谢 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所伴随着 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称为能量代谢。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食物来源 营养学上分为四类: 单糖(monosaccharide) 双糖(disaccharide) 寡糖(oligosaccharide) 多糖(polysaccharide)

(一)单糖: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等。 (二)双糖: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及海藻糖(trehalose)等。

(三)寡糖 由3~9个(3n < 10)单糖分子而构成。 大豆低聚糖: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大豆胀气因子”。 低聚果糖 异麦芽低聚糖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 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 3.抗龋齿作用; 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四)多糖 由10个及10个以上单糖组成。 1.糖原 2.淀粉 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1)可吸收淀粉 2.淀粉 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1)可吸收淀粉 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amylose)和支链淀粉(amylopectin) 。直链淀粉易使食物老化,支链淀粉易使食物糊化。

(2)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 定义(1991年Englyst 等人提出):“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 RS 分为4类:RS1、RS2、RS3、RS4 RS1为生理上不接受的淀粉,如整粒的谷粒和较大的淀粉颗粒; RS2为特殊晶体结构的淀粉,如生的土豆和青香蕉; RS3为老化的淀粉,如煮熟的冷土豆等。

RS4为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 The definition for modified starch is:“Starch which has been treated physically or chemically to modify one or more of its ke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学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的淀粉。 ) 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淀粉等。 不包括通过基因改造( genetically modified )生产的淀粉。 更正:P37 “基因改造”改为“通过物理方法” 所有RS的共同特点:在小肠内部分消化,在结肠内发酵并完全吸收。

抗性淀粉(RS)的功能 ①控制体重:RS可增加脂质的排泄;减少碳水化物的吸收;本身含热量很低。 ②控制餐后血糖,防止糖尿病:因RS可减慢餐后糖类的吸收,因此可缓解餐后血糖的生高,并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起到控制II型糖尿病的作用。 ③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可能与RS在结肠中的发酵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使PH值降低,促使钙、镁变成可溶性的Mg++、Ca++而易通过上皮细胞被人体吸收有关。 ④治疗腹泻作用:尤其是对于婴幼儿腹泻。

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RS可以控制肠道细菌增殖和细菌凋亡。 ⑦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脂肪肝。 ⑧防止便秘、盲肠炎、痔疮、结肠直肠癌的发生。

3、纤维 概念: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ietary fibre)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和木质素。 目前认为膳食纤维主要包括以下成分: (1)非淀粉多糖(NSP) 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及海藻多糖等; (2)木质素(lignin)

注意: (1)膳食纤维只是一个营养学概念,而不是对膳食成分的精确描述。 (2)近年来有人提出将抗性淀粉、抗性低聚糖、美拉德反应产物等也作为膳食纤维,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此外,膳食纤维根据其水溶性不同,分为: (1)不溶性纤维(insoluble fiber) 主要包括: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2)可溶性纤维(soluble fiber) 主要包括: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 e.g.albedo: rich in pectin ,the phytochemicals limonin(柠檬苦素) and vitamin C.

附:FAO/WHO199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根据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1.糖(1~2) (1)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2)双糖:蔗糖、乳糖、海藻糖 (3)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等 2.寡糖(3~9) (1)异麦芽低聚寡糖:麦芽糊精 (2)其他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等 3.多糖(10) (1)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抗性淀粉 (2)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

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氧化供能 16.7kJ(4kcal)/g 2.构成组织 3.节约蛋白质作用(protein- sparing action) 4.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 5.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 6.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改善肠道功能 主要包括: ①增加粪便量和体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和肠道憩室病的发生,以及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及机体的作用; ②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

(2)控制体重和减肥 (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可能具有预防结肠癌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 (二)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 原因: (1)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 (2)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 (3)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

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 (1)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 (2)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 (3)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制品再饮奶 。

(三)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 概况:GI最初由David Jenkins于1981年提出,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传统的“食品交换份法”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化吸收; (2)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 (3)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 “The GI Factor”(1996),”The Glucose Revolution”(1999),”The New Glucose Revolution”(2003)

根据GI不同,将食物分为: 高GI食物:GI≥70 中GI食物:GI:56~69 低GI食物:GI≤55 1.GI定义 FAO/WHO1997: GI= 摄入含50克碳水化物食物后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摄入等量葡萄糖(50克)后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 100 根据GI不同,将食物分为: 高GI食物:GI≥70 中GI食物:GI:56~69 低GI食物:GI≤55

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GI) 食物名称 GI 食物名称 GI 葡萄糖 100 面包 87.9 蔗糖 65.0±6.3 牛奶 27.6 葡萄糖 100 面包 87.9 蔗糖 65.0±6.3 牛奶 27.6 果糖 23.0±4.6 花生 14.0 乳糖 46.0±3.2 南瓜 75.0 馒头 88.1 大豆 18.0 熟甘薯 76.7 绿豆 27.2 熟土豆 66.4 香蕉 52.0 面条 81.6 苹果 36.0 大米 83.2 菠萝 66.0 大麦粉 66.0 葡萄 43.0 荞麦 54.0 西瓜 72.0

2.食物GI的应用 (1)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 (2)控制体重 (3)改善胃肠功能

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 AI :55%~65% 注意: 1.多样化 2.适当限制纯热能食物(如精制糖)的摄入,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 。

第五节 能量(energy)

一、概述 (一)能量单位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二)产能营养素及生热系数 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物理卡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物理卡价。 生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生热系数(calorific coefficient)或能量系数、能量卡价。分别为:碳水化合物:16.81kJ;脂肪:37.56kJ;蛋白质:16.74kJ。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三个方面。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 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计算: 1.体表面积计算法 1984年赵松山等提出: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 根据下表查出相应的BMR 。 基础代谢=体表面积(m2)× BMR ×24

人体基础代谢率[kJ/(m2·h)] 年龄(岁) 男 女 年龄(岁) 男 女 1~ 221.8 221.8 30~ 154.0 146.9 年龄(岁) 男 女 年龄(岁) 男 女 1~ 221.8 221.8 30~ 154.0 146.9 3~ 214.6 214.2 35~ 152.7 146.4 5~ 206.3 202.5 40~ 151.9 146.0 7~ 197.9 200.0 45~ 151.5 144.3 9~ 189.1 179.1 50~ 149.8 139.7 11~ 179.9 175.7 55~ 148.1 139.3 13~ 177.0 168.6 60~ 146.0 136.8 15~ 174.9 158.8 65~ 143.9 134.7 17~ 170.7 151.9 70~ 141.4 132.6 19~ 164.0 148.5 75~ 138.9 131.0 20~ 161.5 147.7 80~ 138.1 129.3 25~ 156.9 147.3

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要求禁食4小时,全身处于休息状态。 2.直接计算法 (略) 3.体重计算法 (略) 更正:表1-16 :0.0565W+2.04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体型、体表面积与机体构成 (2)生理、病理状况: 儿童、孕妇,BMR↑;男>女;甲亢时,BMR升高。 (3)环境条件: 炎热、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时,能量消耗增加。 “适应性生热作用(adaptive thermogenesis)” (4)其它:如尼古丁、咖啡因等可使基础代谢耗能增加。

(二)体力活动 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 我国目前体力活动分级为三级: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 活动 职业工作时间分配 工作内容举例 ____ PAL____ 水平 男 女 水平 男 女 轻 75%时间坐或站立 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钟表、售货员、 1.55 1.56 25%时间站着活动 酒店服务员、化学实验操作、讲课等 中 25%时间坐或站立 学生日常活动、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1.78 1.64 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 重 40%时间坐或站立 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 2.10 1.82 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舞蹈、体育运动、装卸、采矿等

体力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指1人1天24小时总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与基础代谢能量消耗(RMR)之比值。

影响体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 ①体格状况 ②体重 ③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④工作的熟练程度

(三)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是指由于摄食而引起的额外的热能消耗。 脂肪:4~5%;碳水化物:5~6%;蛋白质:30%~40%。 摄入普通混合膳食所产生的食物热效应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四)生长发育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量的确定 (一)计算法 1.能量消耗计算法 2.膳食调查法 能量需要量(energy requirement)=BMR×PAL 2.膳食调查法

(二)测量法 1.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 很少采用。 2.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在一定时间内机体CO2的生成量(mol)与O2的消耗量(mol)的比值。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1.0,0.8和0.71。一般混合膳食呼吸商在0.7~1.0之间,平均为0.85左右。

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食物的氧热价或氧的热当量。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氧热价分别为21.0,18.8和19.7kJ/L。一般混合膳食的氧热价为20.2 kJ/L。 根据一定时间内氧的消耗量及氧热价即可计算出所产生的能量。 产生能量=氧热价(kJ/L)×氧的消耗量(L)

3.生活观察法 又称时间活动法(time-motion method)要求准确记录被调查者24小时内的各种活动及持续时间,然后根据日常活动能量消耗率表(表1-20),结合被调查者的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其24小时的能量消耗。

4.能量平衡法 正常:能量消耗量 =能量摄入量 一般每增加1kg体重,机体将储存25MJ~33MJ的能量(平均为29MJ);体重每减少1kg,机体将消耗25MJ~33MJ的能量。 (1)当体重增加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 体重增加量(kg)×29(MJ)/调查天数(d); (2)当体重减少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体重减少量(kg)×29(MJ)/调查天数(d)。

四、能量摄入的调节 (一)摄食的神经生理调节(略) (二)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对摄食的调节 (三)中枢系统肽类信号因子对摄食的调节 见表1-21。

促进摄食因子 抑制摄食因子 表1-21 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信号因子 神经肽Y 瘦素 增食因子 饱食因子 阿片肽 胆囊收缩素 表1-21 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信号因子 促进摄食因子 抑制摄食因子 神经肽Y 瘦素 增食因子 饱食因子 阿片肽 胆囊收缩素 胰多肽 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 生长激素释放肽 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甘丙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多巴胺 黑色素皮质素受体-4 去甲肾上腺素 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 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素 谷氨酸脱羧酶2 神经降压素

(四)激素和神经递质信号因子对摄食的长期调节(略) (五)影响能量消耗的蛋白因子 1.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 2.β3-肾上腺素受体 (六)非生理和生物因素对能量摄入的调节

五、能量供给 1.来源 三大生热营养素。 2.供给量 中国居民膳食热能推荐摄入量(RNI): 成年男性: 1.来源 三大生热营养素。 2.供给量 中国居民膳食热能推荐摄入量(RNI): 成年男性: 轻体力劳动 10.04 MJ/d (2400 kcal/d ) 中等体力劳动 11.30 MJ/d (2700 kcal/d ) 重体力劳动 13.38 MJ/d (3200 kcal/d ) 成年女性: 轻体力劳动 8.80 MJ/d (2100 kcal/d ) 中等体力劳动 9.62 MJ/d (2300 kcal/d ) 重体力劳动 11.30 MJ/d (2700 kca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