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2010/08/01~2011/01/31 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LOGO
明成祖—好大喜功? 教師 賴進義 大華技術學院 通識中心 選修通識課程 2009/09/11
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五征漠北 明成祖朱棣除派鄭和七下西洋外,尚有其他六件大事功,五次親征漠北、遷都北京、修長城、疏運河、建大報恩寺及編永樂大典,合共七大行動,另有一件做了一半無法完成的陽山石碑,雖未完成,打算劈一坐山,做孝陵之碑,氣魄誠然偉大。 但他也做了一些壞事,篡姪帝位外,重用宦官,雖有鄭和佳話,亡明東廠之禍,帳還是要由他算起,最糟糕的是他殺忠臣方孝儒,我私以為,明成祖的大軍事、大建設與大行動,媲美「秦皇漢武唐宗」,但無法在這六字後面加上「明祖」,而被後人選了蒙古人的「元祖」,讀書人為方孝儒不平,是其故也。
五次親征漠北 (1410~1424)
五征漠北 明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1424),成祖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蒙古諸部,其氣魄為歷代帝王所罕見。明初大漠南北蒙古族分爲韃靼、瓦剌及兀良哈三大部,與明時戰時和。朝廷採取扶此抑彼、戰撫兼施策略,削弱蒙古諸部的力量。永樂四年,韃靼部阿魯台殺鬼力赤,立本雅失裏爲可汗,自稱太師。朱棣遣使通好,遭拒絕。七年四月,再遣使通好,被殺。七月,朱棣命淇國公丘福爲征虜大將軍,率精騎10萬北征,因輕敵冒進,被韃靼部包圍,全軍覆沒。
第一次親征 八年二月,朱棣震怒之餘,決意親征。特備“武剛車”3萬輛,,運糧20萬石,隨軍行動。親率軍50萬取道居庸關、宣府(今河北宣化)北征韃靼。五月,抵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明軍至斡難(鄂嫩)河遭本雅失裏軍阻擊,朱棣揮軍獲勝,本雅失裏僅率七騎遁去。六月,明軍移至靜虜鎮(今貝爾湖東南),阿魯台率部來攻,朱棣命安遠伯柳升領神機火器營爲先鋒,自率精騎迎戰,阿魯台逃走。明軍班師後,瓦剌部乘機發展勢力,擊敗韃靼部,殺本雅失裏。阿魯台歸附明朝,封和甯王。
第二次親征 十一年十一月,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率部向漠南逼進。次年三月,朱棣率軍50萬再次出征。六月,至撒裏怯兒(位今克魯倫河上游),前鋒劉江于三峽口擊退瓦剌軍一部。朱棣偵知距瓦剌主力僅百餘裡,遂率部兼程至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馬哈木率部3萬分三路攻擊明軍,雙方激戰多時,瓦剌軍敗走。朱棣率騎追至土剌河,斬瓦剌王子等十餘名,殲其部衆數千人。馬哈木乘夜北遁,朱棣還師。 十九年十月,阿魯台經過近10年休養生息,實力轉盛,對明政策驟變,率部攻興和,殺明都指揮王祥(一說王煥)。朱棣聞訊,決意第三次親征。
第三次親征 二十年三月,率大軍進抵雞鳴山(今河北懷來北),阿魯台急忙北撤避戰。五月,明軍追抵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北出應昌(在今達來諾爾湖西岸),七月初進至闊灤海子(今呼倫湖)北岸,阿魯台匆忙逃遁。途中以精銳步騎2萬,分五路進攻依附阿魯台的兀良哈部。十五日,在屈裂兒河(今洮兒河上游支流歸流河)斬其數百人,數萬衆潰逃。不久,朱棣見兀良哈部衆複聚,揮軍四面圍攻,斬其部長數十人,迫其餘部投降。
第四次親征 二十一年七月,朱棣聞阿魯台將率部南掠,第四次親征漠北。九月抵西陽河,韃靼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台等來降,從其得知阿魯台已爲瓦剌部擊潰。十月,明軍前鋒陳懋率軍向宿嵬山(今河北張北境)方向搜索,遇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妻子、部屬歸降,朱棣封也先土幹爲忠勇王,遂令班師。
第五次親征 二十二年正月,阿魯台部襲擾大同、開平。四月,朱棣第五次親征,抵隰寧(今內蒙古沽源南),得悉阿魯台已率部遠遁,遂命諸軍急追。六月,前鋒進至答蘭納木兒河(今哈拉哈河上游),朱棣命主將等分別率部搜索,仍未遇敵,下令班師。七月十八,朱棣至榆木川(今內蒙古林西縣北)病卒。明成祖遠征漠北,採取戰撫兼施、各個擊破的方略,瓦解了蒙古對中原的威脅。
遷都北京 北京紫禁城 (國家地理麥可山下)
遷都北京 明成祖以燕王封地北平為基地,起兵奪得皇位。即位後即將北平改名為北京,作為明朝的陪都,建順天府。一四○九年,明成祖來北京,依朝廷建制,在北京建立五府六部等官署,稱為行在。北京由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二國都。明成祖削弱諸藩,並奠立了邊疆的統治後,於一四一七年春,開始營建北京都城,作遷都的準備。永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月元旦,宣告國都自南京遷至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奠都北京是明成祖晚年完成的一件大事。北京從此成為明、清兩代及今日中國的國都,政治影響極為深遠。
整修長城
長城位置(維基百科)
整修長城 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至明初已殘破不堪,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的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大部份長城,一般稱為「明長城」。當明成祖還是燕王的時代,太祖朱元璋要修長城備邊患,因長城所在大多為燕王領地,所以成祖即位後,等於是繼續進行之前未完成的國防工作。其子孫也能繼承先祖要務,超過二個世紀,歷經十四個朝代,不知動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為後人留下這個,今年新出爐的世界新七大奇蹟第一名的人類遺產。
疏通大運河 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1411)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大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清江浦大閘口(維基百科)
大報恩寺 (有謂此為鄭和督建,是則鄭和也是位大建築師) 大報恩寺 (有謂此為鄭和督建,是則鄭和也是位大建築師) 大報恩寺位於江蘇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干里。傳說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慘死的生母碽妃(朝鮮人),另一說是為了紀念其侄子朱允,在1412年到1431年期間興建的一組規模龐大,有如宮殿般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地基上先釘入粗大木樁,然後縱火焚燒,使之變成木炭,再用鐵輪滾石碾壓夯實,木炭上加鋪一層硃砂,以防潮、殺蟲。寺內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房38間。歷時19年,耗銀250萬兩,徵調工役10多萬人。
靜海寺及後面的閱江樓,大報恩寺就在閱江樓旁
大報恩寺琉璃塔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 大報恩寺琉璃塔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里。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塔內壁佈滿佛龕。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徵。
焚毀與重建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由於擔心石達開部隊佔據制高點向城內發炮,大報恩寺塔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僅存一青銅色塔剎(1930年代後失蹤)和8米高的石碑。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製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構件現分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復建事宜。
圖片資料主要來源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鄭和與海洋文化—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特展 2005/9~11月 上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2005/7/8~14日 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特展2005/7~2006/1月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 台北華納威秀影城「鏡頭下的鄭和傳奇─國家地理麥可˙山下影像紀實」特展2005/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