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培养基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dvertisements

第 2 章 细菌的生理 Bacterial Physiology 主讲:庄东明 电话: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合理选择饮食.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第二节 酶及其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 第四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微生物及其应用 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小结:.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通江县实验中学 张学工.
第三章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 菌种的保藏.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分类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 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第三章 微生物生理.
生物氧化.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作用 欧阳红生 Chapter 22 Glycolysis 动物生物技术系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专题复习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谭守东.
资料1: 火山口海底10000米,暗无天日,不断冒出滚滚的H2S气体。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着一种微生物---硫细菌。硫细菌可以不断氧化H2S获得能量,而且可以利用周围的CO2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 资料2: 作为生活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气深埋地下,勘探专家可以用各种方法检测土样、水样、岩芯等样品中的某类微生物的数量,预测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分布地点和数量,这种方法称为微生物石油勘探。微生物石油勘探是一种省钱、省力、简便易行的石油勘探法。甲烷氧化菌、乙烷氧化菌是常用的勘探微生物,它们可以以气态烃为唯一的
糖代谢的概况 主要途径:1. 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 2. 柠檬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 3. 磷酸戊糖途径 (二) 合成代谢:
第二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Louis Pasteur in his laboratory.
Chapter 5 Microbial Nutrition and Growth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一.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二.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一、新陈代谢 二、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调节 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讨论 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ATP SLYTYZJAM.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呼吸作用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Calvin循环 2、羧酸还原反应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培养基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 胡健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huj@yzu.edu.cn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培养基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吸收必要的物质以获得能量并合成细胞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吸收必要的物质以获得能量并合成细胞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吸取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进行代谢生长的过程。(教材P13)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微生物营养物质 碳素化合物 氮素化合物 矿质元素 生长因子 水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碳素化合物(碳源): 微生物细胞含碳量:细胞干重的50%。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1、碳素化合物(碳源):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微生物细胞中碳的功能: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碳素化合物(碳源): 微生物细胞中碳的功能: (1)构成微生物体有机分子的骨架 (2)大多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1、碳素化合物(碳源):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种类 CO2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碳素化合物(碳源): 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种类 甘薯、玉米粉、麸皮、米糠、野生植物的淀粉、 酒糟、造纸厂亚硫酸液 CO2 有机物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 有机酸、醇类、脂类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1、碳素化合物(碳源):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不同的微生物利用碳素的情况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碳素化合物(碳源): 不同的微生物利用碳素的情况 洋葱假单胞菌:九十多种碳素化合物 纤维素分解菌(部分):只利用纤维素 甲烷氧化菌:甲烷、甲醇 根据不同微生物对碳素利用的情况,可以做什么工作?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2、氮素化合物(氮源) 氮素化合物的功能: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2、氮素化合物(氮源) 氮素化合物的功能: 构成细胞物质,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微生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分子氮 N2(固氮菌、根瘤菌、少数放线菌和光合细菌、蓝细菌) 无机氮 NH4+、NO3-、NO2-(多数微生物) 有机氮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数微生物) 牛肉膏、蛋白胨、尿素、酵母高、玉米浆、饼粕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矿质元素(无机盐) 为机体提供了必要的金属元素等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矿质元素(无机盐) 为机体提供了必要的金属元素等 P、S、Fe、Mg、K、Ca (大量元素) Mn、Cu、Zn、Mo (微量元素)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矿质元素(无机盐) 主要功能: (教材P14)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必需的但本身不能合成,需要从外界吸收的且需要量又很小的有机物质。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功能: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 生长因子分类:氨基酸 核 苷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功能: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 生长因子分类:氨基酸 核 苷 维生素 简单蛋白 酶 辅酶(与酶结合松驰) 辅基(与酶结合牢固) 结合蛋白=蛋白 + 辅助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有关生长因子的注意点: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有关生长因子的注意点: (1)不同的微生物,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各不相同 克氏杆菌 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 肠膜明串珠菌 十七种氨基酸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2)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生长因子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2)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生长因子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鲁毛霉: 厌氧:需维生素B与生物素 好氧:无需生长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3)生长因子未知微生物的培养 加入天然成分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生长因子 (3)生长因子未知微生物的培养 加入天然成分 酵母膏、牛肉膏或动物、植物的组织液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水分 微生物水分含量:营养细胞90%,孢子40%。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水分 水分在微生物生长代谢中的功能: (教材P13-14)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水分 水分在微生物生长代谢中的功能: (教材P13-14) a. 机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 b. 溶剂与运输介质 c. 细胞内温度的缓冲剂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定义公式是: aw=Pw/P0w 5、水分 水的活度(Aw) :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水分 水的活度(Aw) :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中水的蒸汽压力与同样条件(T、P)下纯水蒸汽压力之比。 定义公式是: aw=Pw/P0w Pw:溶液中水的蒸汽压;P 0 w:纯水的蒸汽压 溶液充分稀释时 aw=Pw/P0w=n1/(n2+n1) (n1为溶剂的摩尔数,n2为溶质摩尔数)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微生物最适水的活度值 细 菌:0.93 ~ 0.99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水分 微生物最适水的活度值 细 菌:0.93 ~ 0.99 酵母菌:0.88~0.91 霉 菌:0.80 左右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从营养的角度分 异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 所需营养物质 有机物 无机物 从营养的角度分 异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 所需营养物质 有机物 无机物 生物种类 动物 植物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属于哪类生物,自养还是异养? 微生物 营养型 自养型 异养型 能 源 碳 源 CO2 有机化合物 光能型 化能型 光 能 化学能 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光能异养型 化能异养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能够利用光能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基本特点: A、光合色素(叶绿素、细菌叶绿素) B、供氢体:还原性无机物,还原CO2 念珠蓝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实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实例: 光 叶绿素 H2O+CO2 (CH2O)+O2↑(蓝细菌) 光 菌绿素 2H2S+CO2 (CH2O)+H2O+2S(绿硫细菌和紫硫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利用光能并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基本特点: a.光合色素,光合作用 b.供氢体:有机物,还原CO2或有机物形成细胞物质 紫色非硫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典型实例: CH3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典型实例: 光能 细菌叶绿 (红螺菌) CH3 CO2+2CHOH CH2O+2CH3COCH3+H2O 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在C源利用上的特殊性: 以有机质作为主要C源, 能利用CO2,但它不是唯一碳源。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化能自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化能自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 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作为能源,利用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基本特点: a. 能源:无机物氧化 b. 供氢体:无机物,还原CO2 典型实例: 硫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产甲烷菌、铁细菌 H2S、 NO2-、 H2、 Fe2+ 产甲烷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作为能源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基本特点: a. 能源:有机物氧化 b. 碳源:有机物 苏云金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分类:(生活场所、获取养料方式)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分类:(生活场所、获取养料方式) ①腐生菌: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②寄生菌:只能在活寄主体吸收营养物生活的。 ③兼性寄主菌:既营寄生又营腐生生活的。(结核杆菌)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小 结 碳源 能源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微生物营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微生物营养划分的相对性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小 结 1、微生物营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碳源 能源 2、微生物营养划分的相对性 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时,它们的营养型可能发生变化。 微生物 提供的环境条件 能源利用情况 营养型 氢单胞菌 单纯的无机物环境 利用氢的氧化获得能量, 自养生活 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提供有机物 利用有机物获得能量 异养生活 红螺菌: 光 照 利用光能作能源 光能异养 暗处理 利用有机物氧化产能 化能异养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一、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 1、第一因素:细胞膜 细胞膜——选择性透膜 细胞荚膜、粘液层以及细胞壁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一、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 1、第一因素:细胞膜 细胞膜——选择性透膜 细胞荚膜、粘液层以及细胞壁 2、第二因素:微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 pH值、温度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运输系统的活性) 3、第三因素:被吸收物质的特性。 分子量、溶解度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物质的吸收过程: 单纯扩散 是否消耗能量 促进扩散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物质的吸收过程: 是否消耗能量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发生被吸收物的化学变化 。。。。。。。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被吸收物质依靠其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从浓度高的地区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的过程。 胞外 胞膜 胞内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单纯扩散的特点: a. 非特异性的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单纯扩散的特点: a. 非特异性的 b. 吸收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 c. 运输动力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营养物质单纯扩散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单纯扩散(称被动扩散) 营养物质单纯扩散能力的影响因素: a. 吸收营养物质的分子大小 b. 溶解性(脂溶性或水溶性) c. 极性大小 d. 膜外pH e. 温度。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以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在载体物质参与下,物质从浓度高的胞外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真核微生物) 胞外 胞膜 胞内 S S S S S S T S T S S S S S S S S S S T T S S S S S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与单纯扩散的相同点: a.被动的扩散。 b.无化学变化。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与单纯扩散的相同点: a.被动的扩散。 b.无化学变化。 c.无需代谢能。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独有的特点: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独有的特点: 载体使营养物质的扩散加快,它会影响该营养物质在膜内外建立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吗? a. 载体的专一性 b. 运输速率提高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以代谢能为动力,在载体参与下,将物质从胞外向胞内转运。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以代谢能为动力,在载体参与下,将物质从胞外向胞内转运。 胞外 胞膜 胞内 S S S S S S T S T S S S S S S S T T S S S S S S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同促进扩散的共同点: a. 载体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同促进扩散的共同点: a. 载体 b. 载体构型的变化。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的不同点: a. 动力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的不同点: a. 动力 b. 载体构型变化原理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被吸收物质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厌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 大肠杆菌磷酸转移酶体系与葡萄糖的运输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4、基团转位: 被吸收物质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厌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 大肠杆菌磷酸转移酶体系与葡萄糖的运输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 促进扩散、基团转位、主动运输。 2、肽与氨基酸: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 促进扩散、基团转位、主动运输。 2、肽与氨基酸: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促进扩散(次要方式) 3、离子: 主动运输

第三节 培养基 培养基: (教材P16)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作用: 第三节 培养基 培养基: (教材P16)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作用: 为微生物提供理想的人工培养环境,以进行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生物制品的生产。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适合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1)从营养型的角度看 自养微生物 合成能力强 简单的无机物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适合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1)从营养型的角度看 自养微生物 合成能力强 简单的无机物 异养微生物 合成能力弱 至少提供一种有机物 (2)从类群的角度看 生理特点不同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营养要求不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 马丁氏培养基或蔡氏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1) 浓度适中原则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1) 浓度适中原则 大量元素 10-3-10-4 mol/L 微量元素 10-6-10-8 mol/L

第三节 培养基 水处理中进水的BOD5∶N∶P(教材P16)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2) 营养比例原则 a. C/N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C/N不同。 细菌、酵母菌细胞的C/N=5:1,而霉菌=10:1(?) 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C/N培养基培养时,表现不同。 短棒杆菌的谷氨酸发酵  培养基C/N=4:1,菌体繁殖;             C/N=3:1,谷氨酸形成 b. 其它营养的比例(矿质元素、氨基酸) 水处理中进水的BOD5∶N∶P(教材P16)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3、控制培养条件 影响 pH O2 CO2 渗透压 培养条件 微生物生长繁殖 影响 微生物培养体系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a.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特点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a.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特点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 霉菌、酵母菌适于酸性, (pH4.5-6.0左右) 细菌、放线菌喜中性或偏碱性 (pH7.0-7.5左右)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b.使用pH值缓冲剂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b.使用pH值缓冲剂 磷酸盐、碳酸盐、蛋白胨、氨基酸(配制培养时加入) 磷酸盐缓冲作用的反应式为: H+(强酸)+HPO 4 = (弱碱) H2PO 4 - (弱酸) OH-(强碱)+H2PO4 -(弱酸) HPO 4 = (弱碱)+H2O 碳酸钙(配制培养基时加入) 酸或碱(培养过程中加入)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 O2浓度的调节 由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形成了三类微生物: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2) O2浓度的调节 由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形成了三类微生物: 专性好氧性微生物 专性厌氧性微生物 兼性厌氧的微生物 实践对策: 专性好氧性微生物:空气提供氧气、工业上采用通气装置。 专性厌氧性微生物:采用理化方法除氧、向培养体系加入还原剂 (胱氨酸、巯基乙酸钠、Na2S和抗坏血酸)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3)CO2的调节 对自养微生物来说,空气中只占容积的0.03%的CO2量意味着什么? 第三节 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3)CO2的调节 对自养微生物来说,空气中只占容积的0.03%的CO2量意味着什么? 增加CO2供应的途径: 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等厌氧性自养菌:培养基中加入NaHCO3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合成培养基 按培养基成分分 天然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 基本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按培养基成分分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 按物理性状分 基本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类型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1、按照培养基成分分: a. 合成培养基 化学成分和浓度完全清楚的物质配制的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1、按照培养基成分分: a. 合成培养基 化学成分和浓度完全清楚的物质配制的培养基。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0.0克 KNO3 1.0克 K2HPO4 0.5克 MgSO4·7H2O 0.5 克 NaCl 0.5克 FeSO4 ·7H2O 溶液2滴(10%) 蒸馏水 1000毫升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1、按照培养基成分分: b. 天然培养基 以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浸出液为原料配制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1、按照培养基成分分: b. 天然培养基 以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浸出液为原料配制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3.0 克 蛋白胨 10.0 克 食盐 5.0 克 蒸馏水(自来水) 1000毫升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2、按照培养用途: a. 基本培养基 将多种微生物都需要的营养物质配而成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2、按照培养用途: a. 基本培养基 将多种微生物都需要的营养物质配而成培养基。 b. 富集培养基(增殖培养基) 为分离某种微生物配制出的适合它生长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呈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伊红-甲基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小,绿色光泽)和产气肠杆菌(菌落大,灰棕色))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3、按照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a. 固体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类型 3、按照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a. 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体状态,称为固体培养基。(琼脂1.5-2%) b. 液体培养基 未加凝固剂呈液态的培养基称为液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琼脂(0.2-0.5%) 。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细胞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合成代谢:小分子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教材P27同化作用) 微生物分解代谢:细胞物质或营养物质降解形成简单产物的过程。(教材27异化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A—H2 A 辅 酶 辅酶-H2 受氢体 受氢体-H2 脱氢酶 氧化酶 生物氧化基本过程(教材P29图2-5)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一)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本质 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的物质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A—H2 A 辅  酶 辅酶-H2 受氢体 受氢体-H2 脱氢酶 氧化酶 生物氧化基本过程(教材P29图2-5)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ADP ATP 合成代谢 和 分解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二)高能键化合物 光能 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二)高能键化合物 ADP 光能 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化能营养型微生物 化学能 ATP 耗能代谢 高能键化合物的共性: 高能键的形成和断开可逆,沟通了微生物两个代谢类型—— 合成代谢 和 分解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二)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 共同点:氧化还原反应 区别点:电子最终受体 氧化基质 发 酵 呼 吸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二)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 共同点:氧化还原反应 区别点:电子最终受体 氧化基质 发 酵 呼 吸 无机物氧化 光能转换(光合磷酸化) 产能方式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发酵(代谢发酵)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发酵(代谢发酵) 微生物或细胞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转化物质的形态并将底物中的化学能转移产生ATP的一种方式。 工业发酵: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过程,均称发酵。 (1)发酵的特点: 有机物 氧化的基质 最终受氢体 氧化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2NAD+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 酵母菌乙醇发酵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 酵母菌乙醇发酵 C6H12O6+2ADP+2Pi 2CH3CH2OH+2CO2+2ATP 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乙醇 乙醛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NAD+ 2NADH 2ATP 2ADP [O] [H] 脱羧酶 (1)氧化基质:葡萄糖 (2)最终的受氢体:乙醛 (3)丙酮酸脱羧酶 发酵特点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2NAD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3) 正型乳酸发酵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3) 正型乳酸发酵 C6H12O6+2ADP+2Pi 2CH3CHOHCOOH+2ATP 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乳酸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NAD 2NADH 2ATP 2ADP [O] [H] (1)氧化基质:葡萄糖 (2)最终的受氢体:丙酮酸 发酵特点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发酵类型的比较 两个发酵类型的共同点: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发酵类型的比较 两个发酵类型的共同点: a. 糖酵解途径(EMP)是发酵的主要途径。(教材P30图2-6) b. 糖酵解过程是两发酵类型ATP产生的唯一来源。 基质(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底物在其氧化过程中形成某些具有高能磷酸键的中间产物,这类中 间产物,可将其高能键通过酶的作用转给ADP而形成ATP的过程。 在EM途径中,哪些是具有高能磷酸键的中间产物?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发酵类型的比较 不同点: 正型乳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 丁酸丁醇发酵 丙酮酸 丁二醇发酵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发酵类型的比较 不同点: 正型乳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 丁酸丁醇发酵 丙酮酸 丁二醇发酵 丙酸发酵 酒精发酵 巴斯德效应:一些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作用,而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现象。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呼吸 微生物以O2或其它无机物为电子最终受体进行有机物氧化的过程。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呼吸 (1) 特点: a. 电子载体传递电子。 b. 电子载体传递电子伴随ATP大量形成。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呼吸 (1) 特点: a. 电子载体传递电子。 b. 电子载体传递电子伴随ATP大量形成。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 一系列电子载体按照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的顺序排列而成的链(教材P.34图2-4,呼吸链)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呼吸 (2) 类型 (据电子最终受体分) a. 有氧呼吸: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呼吸 (2) 类型 (据电子最终受体分) a. 有氧呼吸: 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底物:有机物。 b. 厌氧呼吸: 最终电子受体:无机物;底物:有机物。 NO3- SO4= CO3= 硝酸还原、硫酸盐还原、碳酸盐还原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H2+1/2O2 H2O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3、无机物氧化: (好氧的化能自养型) 底物:无机物;最终受氢体:氧气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3、无机物氧化: (好氧的化能自养型) 底物:无机物;最终受氢体:氧气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或底物水平磷酸化 H2、NH3、HNO2、H2S(氢细菌、硝化细菌和硫细菌) H2+1/2O2 H2O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光能转换:(光合磷酸化) 特点:光合生物、光合色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光能转换:(光合磷酸化) 特点:光合生物、光合色素 (蓝细菌:叶绿素,放氧光合作用;细菌:菌绿素,不放氧光合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不同产能方式特征的比较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产能方式 底物 电子受体 ATP产生方式 微生物营养型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不同产能方式特征的比较 产能方式 底物 电子受体 ATP产生方式 微生物营养型 发 酵 有机物 中间产物 底物水平磷酸化 化能异养型 呼 吸 有机物 O2或无机物 电子传递或基质水平 化能异养型 无机物氧化 无机物 O2 电子传递或基质水平 化能自养型 光能转换 光合磷酸化 光能自养异养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二、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一)合成代谢产物类型 1、细胞结构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 2、次生代谢产物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二、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一)合成代谢产物类型 1、细胞结构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 2、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初级代谢产物) 与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和耗能代谢的有关的代谢类型。 次级代谢(次生代谢产物): 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造成的毒害的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二、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二)微生物合成代谢的生化过程 异养菌合成代谢分三层次进行: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 二、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二)微生物合成代谢的生化过程 异养菌合成代谢分三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降解反应。(碳的骨架、能量) 多糖——单糖——小分子碳的化合物(C1-C7)(酶促) 第二层次:小分子合成反应(大分子合成的前提) 碳化合物——小分子(氨基酸、氨基已糖、核苷酸)(酶促) 第三层次: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