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義 國立中興大學資管所、應經系合聘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政策顧問 2011/06/29 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2011年會暨研討會 如何建立台灣合理電價 許志義 國立中興大學資管所、應經系合聘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政策顧問 2011/06/29
大綱 一、前言…………………………………………………………3 二、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4 三、節約能源之重要性…………………………………8 四、結論…………………………………………………………9
一、前言 市場是人類偉大的發明 價格訊號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價格訊號:MC=MR MC:電力邊際成本隨尖離峰變化 MR:不同用戶、不同時段願付價格 (Willingness-to-pay)各有差異 合理電價應指能夠確實反映MC=MR之電價 , 同時能適度反映政策取向(如:節能減碳、弱 勢族群、偏遠地區、大眾運輸、公眾照明等)
二、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1/4) 全面性電價:以綜合平均電價為核心 Ramsey Pricing Method 成本加成 (Cost Plus Method) 價格上限 (Price Cap Method) (Littlechild,1983) 電價結構:考量不同時段、不同電壓、不同用 戶、不同功率因素、不同用戶負載因素等而訂 定
二、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2/4) 局部性電價 需求面管理 需量反應 狹義:負載管理、電能節約 、行銷管理 廣義:狹義+再生能源+儲能系統 價格基礎 (Pricing Base) 誘因基礎 (Incentive Base) 例如台電公司:季節電價措施、時間電價措施、可停電力、系統尖峰時間用戶配合減少用電優惠電價、儲冷式中央空調措施、中央空調及箱型冷氣暫停用電措施、北部地區中央空調遙控降載計畫、需量反應計畫
二、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3/4) 「外部成本內部化」新趨勢 電力自由化供需三大市場之電價 皮古稅(Pigouvian Tax) 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 Trade Permit)、寇斯定理 (Coase Theorem) 電力自由化供需三大市場之電價 發電批發市場(Wholesale Market Pricing) 壅塞管理市場(Congesting Management Pricing) 輔助服務市場(Auxiliary Service Market Pricing)
二、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4/4) 仿先進國家,由專業第三者主導電力需求面管理 仿先進國家,建立公共財費(Public Good Charge)機制 是一種公用事業帳單上徵收額外的費用。 此費用係建立一個基金,以資助與公用事業服務相關 的公共利益計畫,例如進行公共財的研究、開發和示 範,或從事提升能源效率之措施,同時參與低收入補 貼方案。 1996年加州PUC通過電力部門公共財費用機制,對於 節約能源資金來源和能源效率計畫措施之推動有正面 效益。
三、節約能源 (需求面管理)之重要性 能源轉換的損失 (熱力學第二定律) 省一度電 省五度電 化石能源開採 發電廠 輸配電系統 電表 用戶終端設備 能源轉換的損失 (熱力學第二定律) 12
四、結論 (1/4) 不合理的能源價格形成節約能源的障礙、綠色 能源發展的束縛以及資源錯誤的配置 電力是達成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關鍵能源 合理化電價是最核心之課題 電價制度改革與電價結構調整(包括全面性、 局部性電價)均有大幅改善空間 離島特定地區及弱勢族群之電價補貼政策,其 合理化亦有相當改善空間
四、結論 (2/4) MC=MC電價合理化機制有賴智慧電表與智 慧電網之建置 期許Web 2.0 中央電力公司角色定位與政策 措施 最低社會資訊成本之考量 電力用戶賦權 (Empowerment)決策之考量
四、結論 (4/4) 資通訊科技(ICT)的推陳出新,帶給電業變革及相關產業發展新的挑戰與機會。 第一波在1980年代末,造成電力部門前所未有的衝擊,誘發英國電力產業之解構,以及其後全世界的電力市場自由化風潮。 原因在於「數位革命」使傳統電業之發電與輸電介面,以及配電與用戶介面可有效競爭,原本垂直整合的電力供應鏈藉由資通訊數位科技的應用,被切割細分化(unbundling),提供潛在競爭者新的市場與產業發展利基,並增加電力用戶選擇權。 這一波電力產業結構重組,帶動獨立發電業(IPP)、汽電共生、分散式供電系統及供電服務業之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 許志義(2009),台灣智慧電網論壇引言報告
四、結論 (4/4) 第二波資通訊科技帶給電力產業的巨大衝擊即21世紀智慧電網的實現。 意謂輸配電網路具有雙向互動與自我療癒的智慧,更意謂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浪潮下所突顯的新世代網路(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Web 2.0概念的落實, 每一個電力消費者都可以是潛在的電力供應者,發電與供電可由各用戶、社區、鄉鎮獨立自給自足,並與中央電力公司互通有無。 這一波衝擊將帶動再生能源、能源儲存系統、感知科技、資通訊產業發展,也呼應e-Taiwan、m-Taiwan、u-Taiwan,到i-Taiwan(智慧台灣)的國家數位化政策。 資料來源: 許志義(2009),台灣智慧電網論壇引言報告
謝謝您的聆聽,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