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 胡钧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43 例正常人群 NK 细胞上 FcγRIIIa 基因多态性分析 屈钰华 黎阳 吴燕峰 方建培 郭海霞 周敦华 黄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Advertisements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一、癌基因( Oncogene) (一)概述: ﹡ 细胞原癌基因 启动子插入 染色体移位 活化 点突变 基因扩增 癌基因 转录合成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癌基因产物(蛋白) 传导因子 核蛋白 转化蛋白 细胞恶性转化.
2. 抗代谢药 干扰 DNA 合成药作用于细胞周期(主要 S 期) 肿瘤细胞合成中所需原料: purine, pyrimidine, folate 抑制肿瘤细胞合成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设计原理: 将正常代谢物结构作细微的改变(生物电子等排体),得到代谢拮抗物 代替正常代谢物掺入生物大分子,形成非功能的伪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胞死.
第 2 章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检测 陈 苏 宁陈 苏 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 MRD 的概念和检测技术  AML 患者的 MRD 检测标志  AML 患者 MRD 检测的临床意义.
PS-341 单独或联合应用反应停治疗两 种恶性肿瘤的动物实验研究 班级: 03 级七年制法文班 组员:郁嘉伦,沈富毅,潘隽玮,余昂,侯晓骏 指导:刘玮 自主创新性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 小组成员:王飞鸿 王雷 董弢 冯佳慧 王学慧 姚智璐 刘露 郭灵.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第四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基础研究及干细胞学术会议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简介 • 用于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开发研究.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第二十一章 口腔癌与免疫 陈万涛 教授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生命科學概論(F) 白血病 第三組 組員名單:洪世烜 4A (組長) 徐德享 4A 黃嘉偉 4A090132
急性白血病.
P7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学生:李茜汝 导师:苏丽萍 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
生物信号转导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肿瘤靶向药物及基因靶点(EGFR) Neiko Wei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d Growth Factors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 细胞和效应分子
基因治疗肿瘤的策略 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陈 莉.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分子肿瘤学 第六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高考历史答题 技巧与方法.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流式细胞术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免疫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Back.
T 细胞之路 作者:谢志宙 王晓飞 焦丁兴 刘盼 蔡束垚 世上本没有路,过的细胞多了也就成了路。 ——团队语录.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 Ab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Related of Disease.
课题:认识艾滋病 班级:高一(1)班 组长:张慧丽 组员:杨伟刚 翟俊 陈文茜 周毅淳 陈旭东 指导老师:方芳.
白血病突变组分析(mutaome)暨基因突变筛查项目介绍
生物技术制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肿瘤血液科 李冬云
the Complement System 补 体 系 统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 (总论) 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陈钦发.
嗜中性彈性蛋白酶藉由誘發NF-κB抑制因子降低人類呼吸道平滑肌細胞介白素8的合成
第十四章 Chapter 14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Innate Immunity)
疾病与人类健康 人类疾病的分类1 经典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获得性基因病.
SiRNA design & RNAi 用途.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 是一个包括接受信号刺激、转导信 号、细胞内酶活化,基因转录表达及细 胞扩增等在内的复杂过程。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 TP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现代造血理论.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第 十 五 章 细胞信息传递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Chiu JH1, Hsu CY2, Tsai YF1, Liu CY3, Huang TT3, Tseng LM1, Shyr YM1
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细胞因子 Cytokine 天津医科大学 免疫学系 张永慈.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Immunotolerance and Immunoregulation)
疫苗與新藥開發 Vaccine and Drug Development---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生物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的信号传递通路
病例分析 蚌医一附院 李骏.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第3.4节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及其评价.
History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ytokines
14.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14.1 细胞衰老 衰老的概念 现代人类面临着3种衰老: ◆生理性衰老 ◆病理性衰老 ◆心理性衰老
细胞因子的检测.
癌症分子診斷檢驗室造血組開單原則 Acute leukemia CML
癌症分子診斷檢驗室造血組開單原則 Acute leukemia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B7-H4入核对PI3K/AT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探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 胡钧培 白血病的靶向及抗体治疗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 胡钧培

一.AML的遗传学特点和靶向治疗 遗传和表型复杂--- 基因多样性 相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程序

染色体易位和点突变: 各种信号通路→造血干细胞增殖和生存 造血转录因子→造血细胞分化异常 新的治疗途径: 打断增殖和/或存活的信号通路 开发制剂纠正造血细胞分化障碍

多步骤的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和遗传学资料显示AML细胞会反复发生多种突变:点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 t(15:17)转基因小鼠模型在最终导致APL前≥6个月潜伏期和不完全外显(15%-30%) Greaves等研究证实:特定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易位,在子宫内个体发育时就存在,但并不发病,直到出生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白血病

根据突变图谱分析:人类急性白血病相关等位基因可分为两组互补的基因群: 一组赋予造血祖细胞增殖和/或生存优势 一组削弱造血祖细胞的分化能力,造成分化障碍, 从而赋予处于某一特定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

AML突变基因第一组互补的基因组能造成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 RAS家族成员突变后激活 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和FLT3基因突变后激活 NF-1功能缺失 造血磷酸化酶SHP-2突变后功能获得 50%的AML患者可发生上述突变,但对某一患者只会有一种发生,说明这些突变可被视作一组互补的基因组,其中任一突变都足以赋予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生存优势。

编码RAS家族小G-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可导致类似受体酪氨酸激酶突变的效果。 大约10%~20%的白血病患者N-RAS产生突变并内在性激活;K-RAS突变患者占5~15%,而H-RAS鲜有突变发生。 包含RAS变异的白血病标本不存在酪氨酸激酶融合或激活突变。这证实AML中RAS和酪氨酸激酶分子同属于一个互补基团。

C-KIT在60%-80%患者中有表达,在肥大细胞白血病和一些髓性白血病中被某些点突变所激活。 JAK2可被V617F点突变激活,存在于绝大多数真红和相当一部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或特发性骨纤患者,均可能演变为AML。 5%MDS中也有V617F的JAK2突变。

30%~35%的AML患者 FLT3发生突变并被激活 20%~25%的AML患者 FLT3的近膜区域有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TD)出现。使FLT3酪氨酸激酶在结构上持续激活,或该激酶的催化环内发生突变。 大多数研究显示,伴有FLT3突变的AML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预后都很差。

实验证实:酪氨酸激酶结构上的激活虽然足以诱导骨髓增生,但并不能导致AML发生,也就是说激活的酪氨酸激酶要能够直接导致白血病发生,似乎还需要与基因突变共同作用

NF1是肿瘤抑制蛋白的一种,正常情况下,NF1通过增强内在GTP酶活性导致RAS失活。 当一条NF1等位基因遗传性丢失时,神经纤维瘤患者显现出幼稚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症状;如果剩下的另一条也丢失。则成为AML。

当SHP-2/PTPN11发生点突变后,其磷酸酶活性被激活,进而活化受体酪氨酸激酶(PTK)途径。

AML中第二组互补的基因组包括转录因子或转录共激活物,对正常造血细胞发育至关重要。 已知急性白血病中有许多染色体易位都影响到核结合因子CBFC

染色体重排影响的因子还包括视黄酸受体(RAR),MLL蛋白及HOX蛋白。 点突变引起的影响髓系分化的转录因子包括C/EBP和PU·1。

CBFC是一个由RUNX1 (即AML1)和CBFβ两个亚单位构成的异二聚体。无论是RUNX1或CBFβ的纯合子都会导致其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引起基因工程小鼠体内定向造血功能的完全缺如。这说明CBFC的这两个组成成分对于造血系统的分化缺一不可。

获得性基因重排或基因突变会导致CBFC的功能缺失,从而影响造血系统的分化。 利用不同细胞系而获得的实验证据都提示那些与白血病相关的融合蛋白都表现为对CBFC的显性负作用。通过异常地募集包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内的共抑制复合物来抑制CBFC的靶基因的活性,而非激活之。

在AML中,已知的导致该复合因子异常的染色体易位至少有三处:t(8;21),产生Runx1-MTG 8融合;16号染色体的倒位产生了CBF-MYH11融合;t(3;21)产生了Runx1-EVI1融合蛋白,Runx1-EVI1同MDS发生和AML治疗有联系。 此外,Runx1DNA结合域的点突变同家族性血小板异常相关,后者易转化为白血病及某些罕见的AML。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使CBFC的功能受累,这在AML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不能直接导致AML的发生。 实验动物中,成熟的造血祖细胞中RUNX1-MTG8的表达无法诱导AML发生,只有在使用化学诱变剂(如乙基-亚硝基脲,ENU)或者是感染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插入基因组不同位点而引起二次突变,才会导致AML发生

APL伴有的染色体易位,通常总累及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及其5个不同伙伴基因中的一个。每一种APL的特征都是分化受阻,造血细胞的发育停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

PML-RARα对RAR表现为显性负作用,它通过募集共抑制复合物来抑制维甲酸靶基因的表达,而非刺激其表达。

ATRA治疗APL的疗效与ATRA结合到融合蛋白的能力有关,在此过程中共抑制复合物被解离,最终会导致融合蛋白的降解。 这之后,早幼粒细胞可以进行正常的造血分化程序,直到最后细胞凋亡。

从ATRA通过解离共抑制复合物,进而逆转PML-RARα的转录抑制作用的这一过程中,可以提示:共抑制复合物中的重要成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除了对APL有治疗作用外,还可对其他以异常募集细胞核共抑制复合物为特征的白血病起治疗作用,其中包括如伴有RUNX1-MTG8和CBFβ-MYH11的白血病。

小鼠动物模型的研究提示,二次突变是APL的发病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其他一些来自APL患者基因型的分析结果也支持APL的发病需要不只一种突变。 至少30%的APL患者包含除了t(15:17)引起的PML-RARα融合基因以外,还有FLT3-ITD突变的激活,从而提示至少在部分APL患者中,这两种突变都是APL发病所需的。

98%以上的APL病例与t(15;17)相关,产生PML-RARα融合蛋白。t(11;17)产物是PLZF- RARα融合蛋白,其诱发的APL不到总病例1%,该类型对维甲酸有耐药性。 最近1篇报道表明:疾病的进程需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对PML-RARα融合蛋白进行特定的切割。与进展中的具有信号传导途径和转入途径协同作用的动物模型相吻合,FLT3突变在APL中很普遍,小鼠模型显示,骨髓细胞FLT3和PML-RARα共同表达,加速了疾病发展。

在AML伴有染色体易位的患者中,所涉及并已明确的其他转录因子和转录共激活物包括转录因子HOX家族(它被发现在十几种染色体易位中受到累及)、MLL基因(有四十几种不同的染色体易位累及到它),CBP、P300、MOX和TIF2等基因。

已设计出一种模拟AML发病的动物模型,拥有至少两种互补的基因组中的突变基因。 当单独表达赋予增殖和/或生存优势的突变基因时,表现为伴有白细胞增多和分化正常的MPD。

当单独表达诸如RUNX1-MTG8时,则影响分化,表现为无限增殖,类似一种MDS中造血祖细胞的行为。 在此动物模型中,当共同表达赋予增殖和/或生存优势的突变基因(如FLT3-ITD)和影响造血细胞分化的突变基因(如PML-RARα)时,则会导致AML

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的骨髓细胞用FLT3-ITD转导后,经过缩短的潜伏期后发病,疾病的外显率为100%。用该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小分子的FLT3抑制剂对于ATRA治疗APL至少有累加作用。

许多研究指出FLT3突变是年龄小于65岁的AML患者中一个独立的提示预后差的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吸引人们关注的一个干扰治疗的靶点

现已确定不少具有适合临床实验特性的FLT3选择性的抑制物,包括PKC412、MLN518、SU11248、SU5614、SU5416和CEP-701。这些抑制剂都只有选择性,而非特异性。如MLN518 也是KIT和PDGFR潜在的抑制剂;CEP-701还可以抑制TRKA;PKC412可抑制KIT、PDGFR和蛋白酶C;SU11248同时还能抑制KIT和PDGFR。

目前,FLT3抑制剂治疗AML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开展。大多数的临床试验治疗都是针对已有FLT3突变的复发的AML患者。一些已在其他疾病中完成I期试验的FLT3抑制剂,如PKC412和CEP701,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治疗AML。MLN518目前正在进行I期试验。

最近的报告显示这些制剂都具有适当的安全范围并对临床适应证有一定的疗效。今后的研究需要证实,这些制剂能否在将来的AML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可否与其他药物联用,成为AML的有效治疗手段。

人们现在正积极研究可抑制法呢基转移酶(FTIs),从而抑制Ras以及抑制其他法呢基化蛋白质的小分子,因为该小分子有可能对AML有效。明确FTI的靶点或许是探究建立其他治疗手段一个富有成效的途径。

此外,伴有纠正造血系统分化障碍潜能的小分子物质,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被看好,其中一些小分子好像也具有增加降解FLT3和BCR-ABL的活性。因此,可将其作为治疗AML并具有重叠作用和非交叉耐药活性的制剂。

关于MLL重排 MLL重排为白血病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提供了另一个范例。 MLL本身是激活蛋白,通过AT钩状单元同特定的DNA序列结合,最常作用于Hox基因启动子。Hoxc8的表达需要MLL,通过与Hox位点组蛋白结合并使之甲基化从而激活靶基因。

逃避凋亡对于恶性肿瘤的发展十分关键。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有双重效应: 1.促进细胞增殖; 2.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inase)信号传导通路,增强细胞存活能力。 许多AML病例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细胞内促凋亡分子和抗凋亡分子表达相关。

P53蛋白是凋亡信号传导调控和细胞周期调控的焦点蛋白。伴有P53内在突变的AML患者对化疗反应差。此外,在AML病例中,当P53调节分子被致白血病信号篡夺后正常的P53功能即被破坏,Runx1-MTG8融合蛋白抑制P14ARF的表达,并增强P53的不稳定性。于此同时,AML中的MOZ-TIF2融合蛋白与CBP结合,间接减弱P53的转录活性。

自我更新 正常的祖细胞朝特定的造血系统方向分化,然而AML白血病细胞可以经历自我更新而无限增殖,不是朝定向细胞系发展分化。此外,急性白血病干细胞群具有不同的异质性,具备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新近诊断的AML患者中约1/3存在核磷蛋白(NPM)突变,胞质中NPM变异体的表达同一些基因的表达相关,而这些基因被认为有助于维持白血病干细胞表型。

AML的FLT3-ITD突变激活了增殖和存活途径,同时还参与了人CD-34阳性细胞的自我更新。在正常和恶性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起关键作用。 Runx1-MTG8、PML-RARα和PLZF- RARα融合蛋白均可诱导β-catenin和γ-catenin蛋白的表达。这些融合蛋白的表达引发Jagged/Notch信号传导途径组份的表达。 AML细胞的突变表达和融合基因形成依然是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的基础。

细胞周期调控丧失 AML中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生。 1.内在性Ras/MAP激酶信号传导导致核转录因子的激活,后者诱导细胞周期因子表达。 2.AKT途径的激活可以导致P27CDK抑制因子的失活。 3.P53突变,ARF抑制导致的P53功能的瓦解、PML核体功能紊乱、或NPM隔离MDM234能力的丧失均使P53的水平和活力降低以及对G1关卡控制能力的丧失。

细胞周期调控丧失 AML中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生。 4.出现在AML中的Rb突变和缺失也可出现在其他恶性肿瘤。 P15 Ink4a/ARF基因位点和P16 Ink4b基因位点编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在AML中被甲基化后成为沉默蛋白而失去功能。 在离体培养的细胞中,具有去甲基化作用的试剂5-氮杂胞苷可使上述两个基因再次活化。 有研究发现,使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MDS患者的骨髓标本中P15表达增加。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白血病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部分由于P53的损伤所致。AML患者进行实质性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内发现有缺陷的错配修复,同时发现MSH2基因的多态性剪切位点存在有导致AML形成的高风险。此外,AML融合转录因子抑制基因与DNA修复相关。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PML蛋白结合并稳定DNA损伤修复蛋白TopBP1。在APL中,PML核体被破坏, TopBP1不能被募集到辐射诱导集中的部位进行修复,从而推测该部位可能为DNA修复位点。在AML中,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也可能是由于DNA双链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末端结合能力显著减弱所导致。以上所有缺陷促使白血病克隆的不断演变,同时使肿瘤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调控路径的缺陷不断增加和累积,最终形成AML

小结 明确疾病的等位基因,不仅可以对疾病本身有很好的理解和认识。还可能为AML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因为AML的发病通常牵涉到这些等位基因。这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靶向细胞分化的阻断点而采取的措施,ATRA治疗APL就是一个好的范例。

今后的发展前景就是明确其他导致增殖和生存异常的异常蛋白质,它们均可能成为小分子抑制物的靶点。筛查可纠正分化障碍的化合物,也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也许联合多个分子靶向治疗手段如FLT3抑制剂加上ATRA,有选择地针对一些病例,通过联合效应有可能改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

AML发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十分复杂,鉴于目前的研究性治疗主要将目标锁定在AML细胞分化阻滞和过度增殖,因而希望将来实验性治疗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如何恢复基因组稳定性、诱导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凋亡,以及恢复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

二.关于白血病干细胞 尽管髓系白血病起源于干细胞的假设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明确找到关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 LSC)的实验室证据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一系列的研究明确人AML的干细胞免疫表型是CD34+,CD38-,CD71-,HLA-DR-,CD90-,CD117-和CD123+。由于表达最后三个抗原的不同,即CD90 ,CD117和CD123,所以它与正常HSC有别,同时这也提供了区分正常干细胞和AML干细胞的一个途径。

LSC不仅保持了正常干细胞的重要特征,而且在生物学上又有别于大量无法自我更新的白血病原始细胞。 AML和CML的干细胞总体上都处于静止期。

这些相对静止的LSC也许就是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LSC还有一些独立的分子学特征。例如,人类AML患者中的表型原始的细胞,其表达IRF-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DAP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在富含LSC的细胞群体中,NF-kB的活性持续高水平。

对于LSC越来越多的认识需要我们对AML的临床治疗手段进行重新评价。 许多年来,AML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使用阿糖胞苷(Ara-C)和蒽环类抗生素诱导缓解,然后阿糖胞苷继续巩固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这样的治疗得到缓解的同时,也经常出现复发以及患者长期生存率始终较低。这些化疗药物缺乏持久的效果提示它们通常只能去除白血病原始细胞,但是无法有效针对LSC细胞群。

LSC通常处于静止期,这也就使得这一恶性细胞群对于常规的化疗药物耐药,或者至少是与正常HSC相比对常规化疗更不敏感。事实上,目前的实验证据表明,与白血病未成熟细胞相比,Ara-C和蒽环类抗生素对原始AML细胞的作用更差。 这两者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一样,可以上调NF-kB的活性。 NF-kB介导细胞生存,NF-kB的高活性与细胞周期静止状态之间的密切联系可能是导致LSC对常规化疗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更有效的白血病治疗手段,有必要抑制NF-kB的活性(或者至少不能诱导其产生活性)以及寻找一种非细胞周期依赖的治疗方式。

使用单克隆抗体已成为肿瘤治疗中公认的方法。 研究发现以CD33作为靶点的治疗手段对于治疗AML非常有希望。

除了单克隆抗体,研究中还将细胞因子分子与某种毒素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AML细胞上某种相应受体的表达。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已有 IL-3与白喉素的融合产物,试验显示,它既能靶向初期原始白血病细胞,也能靶向 LSC细胞群。

在AML患者中,Flt3突变高发且常处于激活状态。通过这条分子通路而产生的信号分子强烈刺激细胞生长。尽管Flt3在干细胞发病机制中的特殊作用尚不明确,但是Flt3下游靶点,如Akt和NF-kB,影响LSC的存活。因此,抑制Flt3可以增加LSC对死亡的敏感性。

另外一条能够达到治疗白血病的途径也许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它的主要特性是能够抑制NF-kB,并且在体外对LSC有很高的毒性作用。正常的HSC对蛋白酶抑制剂相对耐受。因此,届时在LSC和HSC之间可以获得一个有价值的治疗指数。此外,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增加LSC对蒽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提示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增加目前常规化疗效果有帮助。

在AML中,PI3激酶(PI3K)途径中信号通路通常处于持续激活状态,而阻断PI3K的信号传导可以靶向影响LSC细胞群。因为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激活NF-kB,所以联合蛋白酶抑制剂和PI3K抑制剂意味着NF-kB的强抑制作用和LSC生长阻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遗传和表型复杂的疾病。 AML基因突变的分析 多步骤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的资料显示许多AML细胞都会反复发生多种突变,无论是点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和/或染色体易位。 表达PML-RA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伴有t(15:17)]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在最终导致白血病前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和不完全外显(~15%-30%),这提示发病需要第二个突变。

根据已明确在人类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突变图谱分析,疾病相关的等位基因可以粗略地被分为两组互补的基因群:一组可以赋予造血祖细胞增殖和/或生存优势;另一组削弱造血细胞的分化能力,造成分化障碍,从而赋予处于某一特定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自我更新能力。

三.AML的抗体治疗和新药研发 对大多数病人而言,AML仍是一致死性疾病。

流行病学 2004年美国有11900个AML新发病例,其中8900例死亡,白血病总发病率为3.4/10万,3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2/10万;而在80岁年龄在显著上升,超过20/10万,诊断时平均年龄约70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治疗密切相关。

Figure 1.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ge-specific incidence rates: 1998–2002 (NCI-SEER Program).

Categories of novel therapies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Durg-resistance modifiers Proteosome inhibitors Pro-apoptotic approches 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s “RAS”-targeted(e.g.,farnesyl transferase inhibitors) Tyrosine kinase targeted(e.g.,FLT3,c-kit) Downstream signal inhibirors

Categories of novel therapies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Antigens known anti-CD33 anti-GM-CSF receptor Antigens unknown stimulate immune system(IL-2,GM-CSF) present tumor antigens effectively dendritic cell fusion transfer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 genes

Abbreviations: MDR, multidrug resistance inhibitor; P-gp, P-glycoprotein; FT, farnesyltransferase; A, cytarabine; FLT3 ITD,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SAHA, 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根据各种类型AML的免疫表型,可确定一些相对选择性的抗原靶。在AML中,CD33是研究焦点,是表达大部分髓系白血病和粒单系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CD45和CD66也是抗体治疗的靶子。 单抗与常规化疗药物无交叉毒性,可增加治疗指数,减少毒性。

已用于临床的AML抗原靶 抗原 在正常和肿瘤细胞中的分布 CD33 髓系祖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大部分AML细胞;不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细胞 大部分各期髓系和淋巴系细胞;大部分AML和ALL细胞 CD66 正常和活化的髓系细胞,部分ALL细胞;不表达于AML细胞 CD15 Le-X抗原。正常和恶性粒单系细胞、表皮细胞及肿瘤 CD13 广泛表达于粒单系细胞;表皮和基质细胞及肿瘤

抗体效应机制 抗体类型 作用机制 评述 自然抗体 补体 很大程度上受抗体的种类和抗原的密度影响。有发生抵抗现象。因抗原-抗体内在化(调变)而减弱。 ADCC 需要一定抗原和足够的效/靶比例。也因调变而消减 受体介导的信号 依赖于抗原靶,可能需要交叉连接。与其它药物有叠加效应作用

抗体效应机制 抗体类型 作用机制 评述 结合同位素的抗体 γ射线 细胞毒性作用大,长程,用于显像。有多种同位素可用,便宜。 β粒子 细胞毒性作用弱,需要通过照射野效应发挥杀伤作用,对大块或较大范围(例如,骨髓)肿瘤较好;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杀伤作用包括对正常和肿瘤细胞;容易获得便宜的产生β射线的同位素 α粒子 高能、短程(高直线能量转换)、重氮核,能杀伤单个或小集丛细胞;微弱的旁观者杀伤作用;价格贵,同位素不易获得。 锇息电子 低能长程电子(1μm长),能杀伤单个细胞,需要内在化,作用弱;容易获得便宜的产生锇息电子的同位素

抗体效应机制 抗体类型 作用机制 评述 结合细胞毒素的抗体* 化疗药物 (如Calicheamicin) 毒素+ 核糖体抑制蛋白(RIP) 对抗体的药理学和免疫原性影响极小;轻度作用;容易发生耐药。 毒素+ 核糖体抑制蛋白(RIP) 异源二聚体(如蓖麻毒蛋白) A-B链异源二聚体。毒性极大,封闭毒素结合位点,需要链 hemitoxin(如蓖麻毒蛋白A链) 去除结合位点(B链),以减少应用时的毒性 单链毒素(如gelonin) 单体毒素,与抗体脱离后毒性明显减少 与Ig融合的毒素(如假单胞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FvPE]) 剪短的单体毒素(PE)与剪短的Ig(Fv)通过基因工程融合成小的靶向毒素 *所有药物均需进入细胞内才发挥作用,均具有单细胞杀伤功能;+对人体均具有免疫原性

一.自然抗体 HuM195是基因工程制备的人源化单抗,能结合早期髓系表面抗原CD33。 研究显示,抗体能快速靶向CD33(+)的白血病细胞,最佳靶向白血病位点的剂量低于3~5mg/m2。 该机体通过ADCC,激活人的补体而介导白血病杀伤,并且对人不具免疫原性。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未结合型单克隆抗体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lysis (CD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 Apoptosis

未结合的单抗——Campath(CD52单抗) MabCampath CD 52 补体固定,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52表达于T、B淋巴细胞 68-76%,不表达干细胞 诱导凋亡

在I期临床试验中,HuM195很好耐受,偶尔能产生长期疗效。在较高剂量(12~36mg/m2/d×4d)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热、寒战。 多见于分次剂量注射时。 50例复发难治AML病人,3例CR或CRP(血小板未完全恢复) 该3例病人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30%,提示HuM195在白血病负荷较低时,具有一定的活性。

31例APL在用ATRA治疗达临床CR后,给予HuM195 2/周×3周,其中24例RT-PCR(+)的可评估者,一半转阴,5年的DFS为93%(历史对照73%) 在191例复发难治的AML 随机III期临床试验中,HuM195+化疗(MAE方案)组的总反应率(CR+CRP)为36%,单纯化疗组为28%

二.放射标记的抗体 与抗体结合的同位素关键特征是散射性质、物理半衰期和免疫结合物在体内的代谢性质。 这些特征需与疾病负荷、抗原位点数量、靶抗原内在化能力和临床背景相配合。

结合同位素的单抗 原理:

Y-90 Zevalin® Produces a Crossfire Effect Naked antibody Y-90 Zevalin® Zevalin Y-90=CD20ujgrymn+90Y

几种治疗用同位素的特征 同位素 具有成像用γ射线& 半衰期 平均辐射距离(μm) β散射物 碘-131 + 8.1天 800 钇-90 2.5天 2700 铜-67 2.6天 900 铼-188 17小时 2400 α散射物 铋-212 1小时 70 铋-213 46分钟 砹-211 7.2小时 $锕-225 10天 40~80* $铅-212 10.6小时 &用于成像和放射性剂量计算;*4种不同的α射线;$一种同位素发生器

α粒子较重,具有移动缓慢,在组织内散射范围短和直线能量转换高的特征; β粒子较轻,散射范围长,直线能量转换低

用散射β粒子同位素,如碘-131(131I)、钇-90(90Y)和铼-188(188Re)的放射免疫治疗,优点是具有“交叉火力作用”,能杀伤设有直接放射免疫结合物的肿瘤细胞。缺点是往往会导致对正常细胞(骨髓、肝或肺)的明显剂量限制毒性。因此,β粒子治疗可用于大的负荷疾病状况,必要时还应进行骨髓移植来支持。

结合β散射物(131I或90Y)的抗CD33抗体进行系列临床试验。抗体能被骨髓、肝和脾内的白血病靶快速摄取,并保留3天。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在剂量大于135mCi/m2时,病人需要BMT。 研究表明,β散射物选择性地靶向骨髓,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而髓外毒性有限。现已用于BMT的预处理方法以加强马利兰/阿糖胞苷预处理方案的作用。在15例病人中,20%达长期CR

131I作为一个标记的放射药物具有局限性,如半衰期长,并存在碘的代谢和分泌。 目前临床上已开始转向放射全局90Y或188Re的应用。 现已将90Y-HuM195作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减量预处理方案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在德国的研究中心也在对188Re-抗CD66抗体作用BMT前的预处理方案进行研究。

三.结合细胞毒素的抗体 吉姆单抗(GO)是抗CD33抗体的免疫偶联物,以化学方法连接强效的细胞毒药物—刺孢霉素。该药物已通过美国FDA认证,应用于初次复发又不适于强烈化疗的老年患者。该药物在日本也已经许可应用,但是在欧洲尚未通过管理机构认证。 按照常规标准AML患者初次复发后应用GO单药完全缓解率达到15%,偶有发生静脉闭塞性疾病相关综合征。 在使用该药物3-4月内继续进行移植的患者,应引起警惕,这是发生静脉闭塞的危险性增高。渡过该时期后,危险性大大降低。

老年患者单独应用GO作为初始诱导治疗,其完全缓解率和病理学CR率达8%-23%。然而,最近三项研究表明,GO和强烈化疗联合使用可获得高CR率(在年轻患者中约为85%)。 有多个协作组正在进行三期研究,将GO作为标准诱导化疗的一部分,应用于新诊断的AML患者。

西南肿瘤学研究组(SWOG)将GO随机加入常规的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化疗中。然后再将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或不给予GO进行维持治疗两组。 医学研究会(MRC)将GO随机加入常规的三药诱导方案中。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或不接受GO进行巩固化疗。 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EORTC)最近也在进行老年AML的研究,在诱导阶段,患者随机分组进行GO治疗,尔后在维持治疗阶段,再次随机分为给予或不给予GO治疗。 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也正在进行一项试验,CR的患者经过2个疗程强化巩固治疗后,在进行ABSCT前,随机给予单剂量的GO(6mg/m2)。 荷兰比利时血液肿瘤协作组(HOVON)正在对GO用于维持治疗的益处进行试验。 数据显示同时应用P-糖蛋白抑制剂可增强GO的疗效,该结果为多个新制剂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Figure 2. Current cooperative group phase III studies of gemtuzumab ozogamicin (GO)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多药耐药抑制因子 P-糖蛋白是细胞膜蛋白的一种,由MDR1基因编码,作为流出泵将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排到胞外。在老年患者以及复发或难治性的AML患者,该蛋白表达尤其旺盛,并同多药耐药形成相关。抑制或阻断流出泵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策略。

体外试验中发现有数个制剂抑制P-糖蛋白,但是除了西南肿瘤学团体所进行的一个探索性试验,试验者将环孢霉素A同阿糖胞苷和注射用的柔红霉素应用于复发和难治性患者,其他临床实验并未显示出环孢霉素A和PSC-883在抑制耐药的优势,相反,还显示出毒性。

更有效的第二代调节因子如Zosuquidar(原LY335979)正进一步研究中,使用该药时不需要降低同时应用的其他化疗药物的剂量,而其他多药耐药抑制因子如PSC-833则需要减少同时应用的化疗药物的剂量。东部肿瘤协作组最近完成了一个前瞻性的随机试验,该试验是在患者常规的诱导方案(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中随机给予Zosuquidar,在巩固治疗中也进行相同试验。

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因子 髓性白血病的发展同RAS基因突变相关。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因子通过阻碍RAS的法尼基化,同时抑制信号向胞浆逆转。然而,除外RAS,其他法尼基化蛋白如小GTP酶蛋白RboB、着丝粒蛋白CENP-E和CENP-F以及核膜结构性核纤层蛋白A和B也成为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因子作用靶标。

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因子对难治性和新发AML患者均有效。该类抑制因子的疗效不受RAS突变的出现所影响。此外,该因子发生反应也不一定和法尼酰基转移酶的抑制程度有必然联系,意味着有其它不十分确定的药物作用靶标。

原始数据报告了148个确诊AML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3岁)口服Tipifarnib后,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为34%和完全缓解率18%。因此美国国内各家单位开展临床II期(S0432)研究,该试验(S0432)评估Tipifarnib对于不适于强化常规化疗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最近对初步研究进行更新后,结果表明完全缓解率低于最初所报道的数据,因此S0432试验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个美国多协作组临床试验(E2902)正在进行中,试验对象是处于第二次或更高次数的完全缓解但又不预备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Tipifarnib作为巩固化疗后维持化疗药物,随机应用于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进而评估Tipifarnib在治疗中发挥的优势。S0432和E2902均体现了白血病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又尚未解决的问题。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和蛋白体阻滞剂 致白血病融合蛋白导致的胞核共阻遏物复合物的异常募集是AML复发的机理之一。染色质重塑及 接连发生的转录沉默累及了翻译后组蛋白修饰,该修饰是通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对组蛋白进行乙酰化完成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促进上述修饰的反效应致使染色质重塑难以完成。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因子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该类抑制因子包括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acid)、丙戊酸、缩酚酸肽以及MS275A,这些因子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多种其他制剂共同用于治疗,同时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美国多协作组研究在临床二期随机试验中测试MS275和低剂量5-氮杂孢苷对MDS患者的作用,目前正在进行中。

蛋白体抑制因子Bortezomib可能有白血病治疗单剂活性,在体外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有协同作用。一个Bortezomib剂量升级的一期试验中正在进行中,该实验在第1、4、8和第16天应用Bortezomib,剂量逐渐增加,同时联合应用传统剂量的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进行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来自于AML患者的骨髓活检同正常骨髓相比发现前者的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说明了AML患者骨髓新生血管增多。此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表明升高的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同AML预后不良有联系。因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因子的使用是积极研究中的另一个治疗方向。

SU5416是VEGF受体1和2、CKIT、SCF受体以及FLT3磷酸化的小分子抑制物,原始数据表明SU5416在AML治疗中有效。贝伐单抗是抗VEGF单抗,现已安全地应用于AML患者的化疗。 贝伐单抗的二期研究中,难治性和复发性AML患者应用大剂量的阿糖胞苷(2g/m2)和米托蒽醌后,在第8天给予该药治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为33%(总反应率为48%),诱导死亡率为15%。

凋亡抑制因子 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过度表达使得肿瘤细胞对凋亡诱导产生抵抗。AML中BCL-2的高水平表达意味着预后不良。体外试验应用反义的寡核苷酸后,BCL-2水平下调,使得AML细胞株中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敏感。BCL-2反义寡核苷酸(Genasense[GNS])的一期临床试验发现:20个难治性或复发患者中,8个患者(45%)对该制剂有反应。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使用BCL-2 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化疗治疗未经治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可行性。26个患者中有10个患者(45%)达到完全缓解,并且没有发现该制剂产生额外的毒性。 最近CALGB正在进行临床三期随机研究以评估BCL-2反义寡核苷酸在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中的作用。

脱氧核糖核酸类似物 氯苯吩嗪是人工合成的制剂,专以用来开发其他几种活性的核酸类似物的优势特性,尤其是氟达拉滨和克拉屈滨。该药物对细菌嘌呤核苷酸化酶的分裂作用高度耐受,对腺苷脱氨酶的脱氨作用也耐受。此外,该制剂不伴在应用其它同型物时所观察到的神经毒性。

在复发和难治性AML和其它血液恶性肿瘤的患者II期试验中应用该药物,取得了48%的总体反应率,其中包括了32%的完全缓解率。在随后以AML为主的难治和复发白血病的I-II期试验中,氯苯吩嗪同阿糖胞苷联合应用,目的是为了调整阿糖胞苷三磷酸酶的聚集,总体反应率为38%,完全缓解为22%。上述两个临床试验在未经治的AML患者中均证明了核酸类似物的应用价值。

Burnett和同事治疗了24个未化疗过的AML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均被认为可能不适用于氯苯吩嗪单剂强化化疗,但研究发现完全缓解率达到60%。由于试验中大部分患者具有中危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所以化疗反应可能比其他老年患者效果好,该研究结果令人兴奋。而另一个药物曲沙他滨是核酸类似物的左旋对应异构体,对脱氧胞苷脱氨酶的降解耐受。在对难治性和复发的AML患者中,初步研究发现该制剂反应率为26%。

总结和展望 现在许多新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当单独给药、新制剂间联合或同传统细胞毒化疗联合应用时,这些新药物有可能改变对AML患者的治疗水平。 多制剂联合应用可以靶向作用于多个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或抗原决定簇,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