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定义与标准 Lecture 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hinese to English) Lectures by Zhao Chengfang.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英汉翻译英汉翻译 英汉翻译英汉翻译 主讲教师:陈思亮主讲教师:陈思亮 第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 史书记载,周朝和秦始皇.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 李英杰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四六级讲座 太原新东方国内部 李云飞.
第一讲 我国翻译简史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绪 论 翻译在西方 我国翻译史简介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4. 翻译的单位 5. 翻译的标准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第六章 翻译的标准.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第一章 翻译理论概述 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二、中国翻译简史 三、中国翻译理论 四、 翻译的基本原则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SAT的误区和挑战,留美的抉择和思考 The Myths and Challenges for SAT and Studies in America Gbjhguiig 香港中文大学 赵履明 1.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课程与编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露茜(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12英语2班:王晓珏 仇丹妮 潘冬菊 袁承敏 吴爱婷 尹苗苗
Can you tell me what to do if I want
Do now – translate to Chinese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中学生英语写作大会 初选题目解读(初中组)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营销模式分析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线性规 Linear Programming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2017 万圣节PPT模版 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Corporate Profile Translation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_08文件操作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大学生口语学习风暴讲座 ——Blair.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Sssss.
Translation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翻译的定义与标准 Lecture 2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 ---Samuel Johnson (1709-1784)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tford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文 本材料对等的再现另一种语言(源 出语)的文本材料。

Peter Newmark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翻译就是把依照语言地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地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地过程。” 巴尔胡达罗夫 (《语言与翻译》 1985 中文版) “翻译就是把依照语言地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地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地过程。”

张培基(1980)《英汉翻译教程》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 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 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

沈苏儒 翻译是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发 送者用某种语言(文字)所表达 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有效地传 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 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 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 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 殊性质的领域。 吕俊 (199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 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 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 殊性质的领域。

刘宓庆 (1990) 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概念意义 conceptive meaning 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 形式意义formal meaning 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 形象意义figurative meaning 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

2. 翻译的分类 课本 P.6-7

3. 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科学:翻译有规律可循,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翻译是艺术:翻译是译者对原文 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翻译是技能:翻译有技巧,这些 技巧可以通过讲授和翻译实践获 得。

4. 翻译的标准

我国历次翻译高潮 课本p.4-6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一) 两汉-(-秦符时代-隋代-)- 唐宋(佛经翻译)(1-13世纪)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 安清,字世高,安息(即波斯)人,偏于直译. 支娄迦谶,月支国人,简名支谶.译笔生硬,多用音译. 支亮 支谦,字恭明,本月支人.用意译取代音译. 竺法护和“三支”一道被人称作月支派.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 释道安, 主张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主张全面意译第一人. 真谛,西印度人. 佛经翻译的第三个阶段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 .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华夏三大翻译家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二)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17-18世纪) 科技翻译代表作: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 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三) 鸦片战争后到“五四”前(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 林纾,生于1832年。其译作有184种之多 . 严复(1853-1921)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 想家。他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898-1911)这 三十年间翻译了不少西方政治经济学说. 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史密斯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孟德斯鸠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甄克思的 《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等。

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1894年在他 写的《拟投翻译书院议》中已发表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马建 忠的"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第一、译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 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 来;第三、译文和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四) 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马列主义思想和文学翻译)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 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 五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 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由 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 鲁迅懂德语和日语,对德语能识、听懂,但不会说。日语则应用自 如,甚至能使他的日本朋友也为之惊叹不已。 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 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多 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 文的风姿。“ 瞿秋白论证翻译是可以做到又信又顺的。

茅盾的英文根底很深,在商务印书馆时曾翻译过科 普小说和文艺理论文章. 傅雷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五) 建国之初的十几年(毛选翻译)以及改革开放后西 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的翻译

翻译的标准(p.9) 翻译的基本标准:忠实,通顺 翻译的最高标准:忠实而通顺,充分传达原作的神 韵 忠实: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保持原作的风格 通顺: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译者的基本素质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等值论 原苏联翻译家费道罗夫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概念, 他指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 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 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译文和原文之间 完全可以建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 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 原文完全一致”。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文本材料对等的再 现另一种语言(源出语)的文本材料。 卡特福德1965年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 出:“翻译是将语言(原文语言)组织成文的材料替换成等 值的另一种语言(译文语言)的成文材料”,正式把等值的 概念写进了翻译的定义之中。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文本材料对等的再 现另一种语言(源出语)的文本材料。 他受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影响,把语言分为音位、字 形、语法、词汇等不同的层次,并逐章讨论了等值翻译 在这些层次上的可能性。 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找等值成分(对应的词句等)。 他提出了“行文等值”和“形式对应”的概念,同时还 把翻译在层次上分为完全翻译和有限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 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进而 把信息理论引入了翻译理论。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 都具有相同的表达能力,因此翻译应该能达到等值; 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又提出:译文“接 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原文接受者和原文 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后来,他又主张,“衡量一 部翻译作品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 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 的反应加以比较”,率先明确提出了等效论。此后等效 原则逐渐为许多人所接受。

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较,功能对等理论的不同之 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 将文化以及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 的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 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 反映基本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好坏 的标准。

Did you say “pig” or “fig”? said the Cat. I said “pig”, replied Alice,“and I wish you wouldn’t keep appearing and vanishing so suddenly: you made one quite giddy!” 那猫问道,“你刚才说猪还是书?” 阿丽思答道,“我说的是猪。我真怕你这样来来去去 的这么快:你弄得人好头眩。”

目的论(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以赖斯 (Katharina Reiss)、弗米尔(Hans J. Vemeer)、和诺德 (Christiane Nord)为主要代表,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 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 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目的论认为,翻 译的目的大致有三种:译者翻译的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 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给读者以启迪),使用某种 特殊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源语语法结 构的特殊性,采用直译的方法) 翻译的意图与源文本作者的意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采取的翻译策略因此也会有所不同。动因决定意图,因 此,翻译行为的动因(发送者、接受者、发起人、译者) 的作用至关重要。

目的论者吸取了布勒的文本的三个功能:指称功能、表 情功能和诉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寒暄功能。不 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各个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标准不同,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原文原 有的功能,就要用目标语的文化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 写,例如汉语中一句简单的“吃了吗?”进行英译的时候 就需根据原文的寒暄功能进行对等功能的翻译。 “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 准。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 期目的又反映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各不相 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的多元化。

解构主义翻译学 解构主义出现之前,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翻译研究 一直将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对立起来。传统译学理论认 为作者的地位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原文是绝对权威, 译者是作者的“仆人”,译文要忠实地再现原作。 解构主义则宣布“作者死了”,作品一旦完成,作者便不再 有发言权,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拓展了语言,促进了语言的 成长。因此译者是创造者。这就大大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将 译者从“仆人”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译者不再附属于作者, 而是与作者平起平坐,译者的创造性也得到了肯定。 更为重要的是,原文和译文是互补的“共生”关系,二者相 互依赖,互为补充。译文是原文的“来世”(afterlife),翻 译是为了使原文在目标文化中“继续活下去”(live on), 活得更好。这一独特的见解打破了长期以来原文与译文二元 对立的模式,译文既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亦不是对 原文的“改写”,二者的重要性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