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開 西 洋 音 樂 史 尋找那被遺忘的故事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現代音樂 印象樂派 表現樂派 新古典樂派
古典音樂─人類文明的翠集, 展現著各年代作曲家的心靈活動之華。 隨著樂器製作的更新、音樂的突破, 政治、社會、人文思想的演變, 古典音樂在不同的時代裡, 衍生出不同樂派的基本特性差異; 而活躍在不同時代、不同樂派的作曲家、 更演申創作出多采多姿的個人風貌。
中世紀時期 《西元800 ~ 1400》
特 色 中世紀時期的音樂以聖歌為主,沒有樂器伴奏,全由人聲演唱,並且不用女聲。而且這些聖歌並不世俗化,幾乎都留在教堂中不外流。而一般世俗歌曲則有樂器伴奏,但是曲調簡單且隨興,少有單獨的器樂曲。 推薦樂曲:葛利果聖歌
文藝復興時代 《西元1400 ~ 1600》
特 色 常見的曲式有﹝彌撒﹞、﹝經文歌﹞、﹝觸技曲﹞、﹝牧歌﹞、﹝受難曲﹞ 看到『文藝復興』這四個字就可以猜到當然是比中世紀時期的音樂更加精緻受到重視囉!此時期的音樂特色是複音音樂的發展趨於成熟,對位法的使用值得注意。此時期晚期,器樂的使用就漸漸被重視。 常見的曲式有﹝彌撒﹞、﹝經文歌﹞、﹝觸技曲﹞、﹝牧歌﹞、﹝受難曲﹞
推薦樂曲: 此圖樂器為魯特琴
巴洛克時期 《西元1600 ~ 1750》 此圖為當代流行的樂器 —大鍵琴 Music:拉摩 -母雞
特 色 巴洛克(Baroque)字義上是『不規 則的珍珠』 此時期是音樂風格是堂皇華麗, 講究嚴謹的結構及對位的使用。 器樂作品正式浮上檯面。 此外數字低音的重視也是巴洛克 時期最大的特點之一,根據數字 代號而奏出合音。
代表作曲家 巴哈在世時,他只被視為是一位對位法教師及管風琴師,作品也未曾出版,逝世後亦被大家遺忘 直到1829年孟德爾頌將他的「馬太受難曲」公諸於世後,他偉大不朽的作品才開始受人注意 巴哈[德] Bach, Johann Sebastian (1685~1750) 名曲賞析 D小調觸技曲與風格 布蘭登堡協奏曲 馬太受難曲 郭德寶變奏曲
Handel, George Frederic 韓德爾於德國,但大部分時間住在英國,父親是醫生,原本想攻讀法律,受一位公爵賞識,才轉學音樂 彌賽亞是韓德爾最負盛名的神劇.當時英王聽到第44首哈利路亞‘大合唱,生受感動,忍不住起立恭聽,全體聽眾一起立致敬,從一習俗.一直相沿至今 韓德爾[德] Handel, George Frederic (1685~1759) 名曲賞析 水上音樂 皇家煙火音樂 彌賽亞
他曾是一位神職人員,但他對音樂的熱愛不亞於對宗教的熱誠,在他的音樂作品裡,充滿巴洛克風格如詩如畫的田園風情,而他對協奏曲的貢獻更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維瓦第[義] Vivaldi, Antonio (1675~174 1) 名曲賞析 四季 此音樂描繪的是一年之中由春季到冬季的四個不同的季節
古典時期 《西元1750 ~ 1800》
特 色 音樂擺脫了宗教音樂的束縛,使作曲家利用音樂 來表現自我,而使音樂能快速發展 古典音樂非常有獨特性,其曲風簡單,樂句工整 且節奏穩定 出現音樂術語,包括速度、強弱、感覺,讓演奏 或演唱者能表達音樂家所希望到達的意境 代表性曲式有﹝序曲﹞、﹝奏鳴曲﹞、﹝協奏 曲﹞、﹝交響曲﹞、﹝小夜曲﹞
代表作曲家 海頓(Haydn)、莫札特(Mozart)、貝多芬(Beethoven) 海頓偏好日常生活的題材及大自然,早期交響曲的題材大都發掘自生活娛樂,後來的作品才較具深刻的內容和古典風格。海頓繼承了前人的成就,確立了交響曲的範疇,一生共創作了104首交響曲,世人稱他為「交響樂之父」。 海頓[奧] Haydn, Franz Joseph (1732~1809) 名曲賞析 驚愕交響曲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莫札特自小就公開演奏鋼琴、風琴及小提琴,同時亦能作曲,並與姊姊在歐洲各地巡迴表演,受到熱烈歡迎,並贏得「神童」的美譽。 莫札特始終保持著乖巧和稚氣未脫的天性,但由於性格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成年後仍缺乏處理嚴酷世俗關係的能力。然而在他短暫的生命中,卻奉獻了大量充滿靈性的音樂作品。 名曲賞析 莫札特[奧]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鋼琴變奏曲 K.265
人生只是連綿的苦難逆境中,偶爾找到一點喜悅的空隙,而貝多芬的故事就是個人戰勝命運並獲得最高音樂成就的事實。 他是一位性格複雜但才華橫溢,真正堪稱「樂聖」而當之無愧的人,貝多芬是支持整個古典音樂體系的主幹,在他之前或之後,沒有任何作曲家比他更有影響力。 貝多芬[德] Beethoven, Ludwig van (1770~1827) 名曲賞析 命運交響曲
浪漫時期 《西元1800 ~ 1900》
特 色 教堂音樂漸漸失去其重要性 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在樂曲內容上情緒的表達可說 是到達極緻。曲風結構最為多樣化的,管弦樂編制更加 龐大。 此時期的作品通常表現出作者的情緒,或是利用音樂 描寫出景物或事件。(標題音樂) 感情方面的術語也越來愈多,轉調的使用也非常頻繁 且模糊。經常創新一些演奏技法(如chopin的分散和絃),, 拓展了音樂的豐富性及變化性 此時期也是古典音樂學趨於完備的時期。
代表作曲家 李斯特(Liszt)、布拉姆斯(Brahms)、聖桑(Saint-saens) 、 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帕格尼尼(Paganini)、等... 舒伯特被譽為「歌曲之王」,是浪漫樂派創始者之一,他在優美旋律創作上的才能堪與莫札特相媲美,而他的音樂中所蕩漾的人情味與親切感,卻是無人能與之相比的特殊成就。 舒伯特[奧] Schubert, Franz Peter (1797~1828) 名曲賞析 鱒魚五重奏
Schumann, Robert Alexander 孟德爾頌[德] Mendelssohn, Felix (1809~1847) 舒曼[德] Schumann, Robert Alexander (1810~1856) 舒曼在這個世界的命運雖然不如意,但他卻將熱誠而美麗的音樂作為獻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舒曼的天性是音樂的純淨碧空,任何人能探入其中都能感到他的精神就在近旁。 孟德爾頌生於漢堡,雙親非常富有,且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最幸福的音樂家 他生平最大的貢獻是推薦巴哈的「馬太受難曲」重現世人面前。 名曲賞析—仲夏夜之夢
蕭邦[波] Chopin, Frederic (1810~1849 蕭邦素有「鋼琴詩人」之稱,他所創作的鋼琴曲旋律優美,具有強烈的色彩和豐富的和聲,對後代造成極大的影響,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歷久而彌新。 比才[法] Bizet, Georges (1838~1875) 他一心追求歌劇創作 他為人所知的作品仍以「卡門」、「阿萊城姑娘組曲」 名曲賞析 鋼琴練習曲‘離別’
Tchaikovsky, Peter Ilich 浦契尼[義] Puccini, Giacomo (1858~1924) 柴可夫斯基[俄] Tchaikovsky, Peter Ilich (1840~1893) 他是義大利的偉大歌劇家。他歌劇中充滿熱情與人性,直接觸動人們的心靈。 他的名歌劇「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與 杜蘭朵 柴可夫斯基的生涯並不一定很不幸,但他生性孤獨憂鬱,而且隨年歲的增長,而更為激烈。然而,他的音樂,能使千千萬萬人一掬同情之淚,卻又有著撫慰人心的力量,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和舒適 名曲賞析—天鵝湖
現代樂派 在現代時期,作曲家非常勇於嚐試新的作曲方式或樂器,比 如說有調性被無調性取代;有韻律的節奏被無韻律的節奏取 代;音色效果與和弦代替了主題的地位;不協和音的大量使 用 整體來說,現代音樂較之前的音樂要來得難被接受 樂曲大部分不再以旋律為主導,而焦點則放在一些如節奏、 不協和音等..。 音樂類型 表現樂派 印象樂派 新浪漫樂派 爵士樂
現代樂派-part 1 表現樂派
特 色 代表作曲家 無調性音樂的極致表現,經常 給予人艱澀難懂的印象。 它採用一種稱為講話語調的不 定高音朗誦法,節奏複雜且變 化大 對一般人而言就像是到處散置 的音符一樣。 代表作曲家 荀白克(Schoenberg)、 貝爾格(Berg)
現代樂派-part 2 印象樂派
現代樂派-part 3 新浪漫主義
特 色 代表作曲家 乃延續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風格,加上二十世 紀新發展出的技巧,融合而成的一種風格。 作曲家通常利用音樂表達一些文學、圖畫的意 境 此樂派或風格仍是以浪漫時期明顯的主線旋律 及豐富的和弦、音響效果為其主要核心。 代表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v)
現代樂派-part 4 爵士樂
四 季 此音樂描繪的是一年之中由春季到冬季的四個不同的季節 維瓦第還為每篇協奏曲都寫了一首十四行詩 「春天」:E大調,由「愉快的鳥鳴」聲開始,短暫的暴風雨慢慢接近,啁啾之聲隨之間斷。在緩慢的樂章中,一個牧羊人在「繁花盛開的怡人草地」 上睡著,旁邊則有狗吠聲(中提琴獨奏)。最後的樂章中,精靈們跳著優雅的基格舞曲,而太陽也從雲的背後露出臉來了。
G小調,炙熱的太陽「灼燒著松樹」。這個時候可以聽到杜鵑、斑鳩與雀鳥的啼聲,還有微風輕拂的窸窣聲,直到北風襲擊而來。 「夏天」: G小調,炙熱的太陽「灼燒著松樹」。這個時候可以聽到杜鵑、斑鳩與雀鳥的啼聲,還有微風輕拂的窸窣聲,直到北風襲擊而來。 第二樂章裡的牧羊人在「閃電雷鳴」中驚慌失措,昆蟲們也因而「被鼓動得狂亂不安」。 終樂章裡,暴風雨突至
F大調,第一樂章中,農夫唱著歌、跳著舞慶豐收,美酒滿溢,不久,這些飲酒狂歡的鄉下人便睡著了 「秋天」: F大調,第一樂章中,農夫唱著歌、跳著舞慶豐收,美酒滿溢,不久,這些飲酒狂歡的鄉下人便睡著了 他們的「恬靜安睡」表現於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終樂章描繪的是破曉時分的獵人們吹著號角聲、帶著狗、吆喝著以火槍追捕獵物
「冬天」: F小調。第一樂章描繪在寒風中顫抖與跺腳 最緩板中,人們「在火邊滿足的沈思」,而外頭的人早已被雨淋得溼透。 最後樂章裡,人們小心翼翼的走在結冰的路上,後來跌了一跤,又站起來,忍受著風的吹襲。維瓦第說﹕「這就是冬天,而冬天的樂趣也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