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學原理 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意義 班級是由師生構成的情境,其最主要 的活動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 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 又稱為教學關係、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 歷程。
Advertisements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臺中教育大學 謝寶梅 江志正 呂錘卿 張淑芳 曾榮華 102年1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報告人: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央輔導群 陳建蒼
觀察演練-觀察焦點 觀察時所使用的規準: A-6 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A-7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觀察的工具:教學觀察表 建議先以鉛筆紀錄關鍵字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北梅國中 許碧蕙 資料來源:教專講師工作坊 中央輔導團.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有感教專 新北市教專推動小組委員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 陳瑞榮老師.
LiveABC學習系統 103年英語自學說明會 校內學習資源LiveABC.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TQC+ JAVA全國教師研習會 PLWeb 程式設計練習平台 簡介.
104學年度高中職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初階人員培訓研習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I)
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國 小英語補救教學 暨經驗分享 報告人:後龍國小王琴雲.
Tense Buster 操作手冊 畹禾有限公司.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INDEX 資訊學科種子教師研習 課程說明 教學活動計畫.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103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日 一年級英語科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Prepositional Phrases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2013/09/23 12:20-13:30 LIVE ABC英檢平台 與其他校內學習資源
工程數學 Chapter 10 Fourier Series , Integrals , and Transforms 楊學成 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視訊skype計畫 多元評量 蔡麗棉.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二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專題E組 選課教學輔助系統 指導教授:林娟娟 教授 組員: 許韶玲 詹博為 賴育潔
立志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PowerPoint 操作介紹 106 計算機概論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五年級電腦科 PhotoImpact X3 w3.dhps.tp.edu.tw.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電腦網絡與教學.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數學科診斷與補救教學綱要 嘉義大學數理教育所 姚如芬.
物理化學輔助學習工具 2018/12/0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學觀察表規準說明 報告人 國立北門高中 朱水永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老師於上課時,能確實掌握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觀察重點:1.老師上課時,能依據教學進程旁徵博引,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 精熟。 2.老師上課時,能隨時因應學生問題,展現對於教學內容的精熟。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觀察示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配合課程需要,臨時加入十三行化石的發現經過,然後透過貝類的化石過程,讓學生對於化石有更深入的認識。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據教材的知識體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 繫,以協助學生建立知識架構,有助學習遷移。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提示與新教材相關的舊概念,並注意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實質邏輯關係。 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概念。例如:提到過去曾經學過的單元名稱、主題、內容,用以解釋或說明此次新教的概念或原理原則等。

A-3-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 觀察示例: 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時,教師能夠提醒與化石作用(以前學過)之間的關係。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指標意義: 老師能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中,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觀察重點: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能選擇相關的學生生活經驗,作為開啟學習主題的起點。 2.老師介紹或解釋新的概念時,可以運用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念、 用語或例子等加以說明,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A-3-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觀察示例: 上英語會話課,老師請同學們念「7-Eleven」,並由此作為會話 的主題。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提列教學目標並說明教學重點,引導學生 一開始便能掌握學習要點。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觀察重點: 1.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即能利用板書、投影片、口述、學習單之填寫、或讓學生回答討論等方式,對學生提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 2.老師在上課時,進行任何一個小單元的教學,都會在剛開始進行教學時,運用適當方法提示該段教學的重點。

A-4-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觀察示例: 上國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第十四課,單元主題是再別康橋。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把握由簡單到複雜、由近到遠等原則,以循序漸進,一個概念一個概念的方式來呈現教材。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觀察重點: 1.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會從簡單的概念先呈現,再呈現複雜的概念。 2.老師在教學時,會運用教過的簡單概念,綜合成複雜概念。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觀察示例: 上英文課,老師先教導單字及片語,然後再運用這些單字及片語進行句型的說明與應用。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指標意義: 老師於上課時能清楚說明教材內容重點,並解答學生疑惑。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觀察重點: 1.老師上課時,能清楚講解教材內容重點。 2.老師上課時,能針對學生問題清楚說明。

A-4-3正確而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觀察示例:上生物課『化石演化』,教師在上課時清楚地說明化石的定義, 並介紹化石相關概念,如活化石、化石系列等。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指標意義: 老師教學時,能夠舉例或提出證據說明各種概念,引導學生領悟概念,幫助學生理解。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觀察重點: 1.老師教學時,會列舉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充分瞭解所教的內容。 2.老師教學時,會提出各種證據,說明各種定理或公式,協助學生學習。

A-4-4多舉例說明或示範以增進理解 觀察示例: 上國中數學課,老師提出切蛋糕的例子,說明分數的概念之運用。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指標意義: 老師在某階段的教學後,能提供學生練習或分派作業,協助學 生瞭解並熟練學習內容。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觀察重點: 1.每一單元或概念講授完後,老師會在課堂中,提供應用此概念的練習活動。 2.每一教學單元或教學段落結束後,老師會分派作業,來幫助學生學習。

A-4-5提供適當的練習以熟練學習內容 觀察示例: 上國文課時,老師會在現代詩選單元講解鄭愁予的新詩「錯誤」後,讓學生仿作一首新詩。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指標意義: 教師教學時能,能引導或協助學生澄清主副學習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辨別不同價值之間的差別,並作合理的判斷。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觀察重點: 1.以價值為主的教學,如道德教學,老師引導學生,就所呈現的價值觀念,做合理的判斷; 2.以認知或技能為主的教學,如國語,老師能引導學生對於教學過程中所衍生的價值,做合理的判斷。

A-4-6引導或澄清價值觀念 觀察示例: 1.教師能引導學生能了解有完善準備之後去登高山叫做「勇敢」,而一時受到別人的話激怒而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叫做「魯莽」。 2.教師配合學生的自治市長選舉,依據「民主與法治」的觀念,使學了解「民主就是尊重」的意義。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指標意義: 老師能設計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學習內容,並促進同儕之間的討論。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觀察重點: 1.老師能設計與主題有關的情境。 2.該情境可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A-4-7設計學習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觀察示例: 在「環境與生活」的教學單元中,介紹高原環境時,老師提供了青康藏高原的圖片,上課時介紹「糌粑」、「酥油」、「茶」等幾種典型的食物,並讓學生實際吃吃看。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食物和環境物資之間的關係。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指標意義: 老師在每節課的過程中或結束前,能適時將該節或該段落的教學內容加以摘要,並總結學習要點,幫助學生學習完整概念。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觀察重點: 1.每一章節或教學過程中的段落結束時,老師能運用各種方式,例如在黑板(以板書方式)或以口頭問答方式等,進行重點歸納。 2.在一節課結束前,老師能運用各種方法,總結該節課的學習要點。

A-4-8適時歸納總結學習重點 觀察示例: 上英語課指導發音,老師列舉了許多英文單字最後一個字母為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老師最後歸納,除了最後一個字母是d之外的其他有聲子音,其後+ed,音都讀成【d】。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初始時,能引起學生好奇、探索、控制、嘗試等內 發性的行為動機;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相關的教材或 活動,吸引其專注於學習活動。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觀察重點: 1.老師開始上課之初,能選擇和學生生活相關或有興趣的觀念或例子,作為切入主題的起點。 2.教師能設計安排足以維持學生注意力的事物或學習活動。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觀察示例: 老師問學生:「最近大家流行養什麼寵物?狗狗?貓咪?黃 金鼠?為什麼?」然後引進上課主題「滅鼠週---談公共衛生」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指標意義: 老師能配合教學內容、場地與學生需要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演示等,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觀察重點: 1.教案設計所選擇之教學方法,能考量學生學習的需要。 2.教學過程所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演、練習、討論、 演示等,確實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策略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時,老師先以「影片欣賞教學」讓學生觀賞瓜熟落地的片段,再運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針對這一段影片討論學 生所發現的,接著使用「發表教學法」讓學生進行發表,最後運用「講述教學法」介紹並引導出『地心引力』的概念。

A-5-3 教學活動的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指標意義: 老師在教學活動的進行,能考量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需求及反應,彈性地分配時間並維持流暢的教學節奏。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活動性質與學生學習需要,分配各個教學活動時間。 2.老師對於教學能夠依據實際狀況,掌握教學節奏以維持教學的流暢性。

A-5-4有效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觀察示例: 上課五分鐘後,數學老師以十五分鐘進行公式說明及例題演 示,花費三分鐘在黑板上抄寫二道題目,分配十五分鐘給學生 練習,以最後的七分鐘檢討,有80%的學生二道題全對。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範例-1 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程度,由淺而深的設計問題,藉由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層次,啟發學生思考。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1 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能預先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 2.老師在教學時,能提出基礎的知識、理解性問題。 3.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再逐步提出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和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1設計由淺而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摩擦力」的單元時,以推動拋錨的汽車為例,提問為什麼汽車開始運動前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但一經推動 後,則不必太費力即可保持汽車運動?之後,再提出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問題 例如:什麼是靜摩擦力?什麼是動摩擦力?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指標意義: 老師發問後,能給予學生三秒鐘以上的時間思考,然後回答問題。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觀察重點: 老師每次發問後,能給予學生至少3秒以上的思考時間。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2發問後待答時間適當(三秒以上) 觀察示例: 老師請同學就「慣性定律」舉出生活上的實例,先等待至少三 秒鐘之後,再請同學分別回答。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指標意義: 老師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提出與此一主題相關的問題。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觀察重點: 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能據學生的回答內容,繼續提出延伸性的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地思考與探索。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3發問後能針對學生回答繼續延伸問題 觀察示例: 老師問:「那一種多邊形只有一個內角大於180度?」學生回 答:「凹多邊形」,之後,老師繼續延伸下一個問題,「凹多邊形還有哪些重要的特徵?」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指標意義: 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整理或由教師歸納出學生 回答的重點或概念。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整理出主要的重點。 2.老師能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導學生自行整理出回答的重點。

A-5-5善用問答技巧(如提問、候答、傾聽、、、、) 範例-4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學生的回答 觀察示例: 老師展示許多的三角形,並一個一個詢問同學。經由同學們的回答之後,老師引導學生將學生回答的三角形名稱,歸納成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指標意義: 教師能考慮教材的性質、學生能力、學習風格以及學習場地的條件等,應用各種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在教案設計中,配合教學場地、教材與活動需要,預先規劃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2.老師能配合教學活動的進行,選用教學媒體或網路資源。

A-5-6使用電腦網路或教學媒體有助於學習 觀察實例: 1.老師在教導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時,選用一些四則運算的卡片展示配合進行。 2.老師在教導「劉銘傳治理臺灣」這個單元時,能上網選播一些相關的教學影帶輔助教學。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指標意義: 老師能於必要時,依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內容與步調,協助學 生有效學習。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觀察重點: 1.老師能察覺學生個別差異的狀況。 2.必要時採取適當作法,協助學生學習,例如調整上課內容、課後輔導、安排小老師,或是提供個別化的學習機會。

A-5-7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調整教學 觀察示例: 1. 觀察實例:老師原本要進行國一上學期數學科線性代數運算,不過經過一個小測驗後,老師發現全班有一半以上對於運用數學四則運算的解題能力有問題,於是老師決定從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開始進行教學,改變一開始就教抽象線性代數的作法。 2.數學課上「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明憲無法理解跟上進度,老師安排培進利用中午協助明憲。

A-6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程度,由淺而深的設計問題,藉由 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 鑑等層次,啟發學生思考。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能預先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 2.老師在教學時,能提出基礎的知識、理解性問題。 3.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再逐步提出較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和 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A-6-1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觀察示例: 上物理課「摩擦力」的單元時,以推動拋錨的汽車為例,提問 為什麼汽車開始運動前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推動,但一經推動 後,則不必太費力即可保持汽車運動?之後,再提出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問題,例如:什麼是靜摩擦力?什麼是動摩擦力?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使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包括個別及 團體的評量方法與工具,實施有效的評量。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據學習目標,採用評量方法與工具。 2.老師能運用各種評量方法與工具,例如:口頭發問、學生提 問,口試、自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作業練習、實際操 作、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參觀訪問紀錄等彈性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A-6-2依據實際需要適切的評量 觀察示例: 上完國文課朱自清的「背影」時,老師先詢問學生:「文章中有哪些部分描述父親對朱自清的關心行為?」然後再請每位同學寫一份報告作為該課的評量方式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指標意義: 老師根據評量的資料,因應個別差異的存在,對特殊需要的學生採取補救教學或加深加廣的指導。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緩慢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2.老師能根據評量結果,對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加深加廣的指導計畫。

A-6-4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觀察示例: 1.上歷史課時,教師問:「唐太宗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學生無明確之回答。此時,老師請學生回去收集相關 資料,以利進一步之教學。 2.上英語課進行會話練習時,老師發現某位同學會話能力強,早 已精熟會話句型;教師便提供其他會話材料供其自行練習。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指標意義: 老師在板書時,位置適當、字體正確工整,而且字體大小足以讓最後一排學生容易看清楚。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觀察重點: 1.老師板書時,字體工整不會潦草凌亂。 2.老師板書時,字體正確無錯別字。 3.老師板書時,字體大小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 清楚。 4.老師板書位置適中,教室後面及兩旁的學生都看得清楚。

A-7-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觀察示例: 數學課上幾何證明課時,老師將作圖與證明步驟,以工整的字 體,清楚的將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寫下來。 最後一排的學生,能輕易的按照黑板的題目做練習。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音量足夠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咬字清晰,沒有口頭禪或贅語,能讓教室內每一個學生都聽得清楚。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觀察重點: 1.老師說話全班學生都能聽到。 2.老師說話速度不會明顯太快或太慢。每分鐘約180-220字。 3.老師咬字清楚。 4.老師說話沒有口頭禪或贅語。

A-7-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觀察示例: 上數學課時,老師說:「請同學把直尺和圓規準備在桌子上」, 最後一排同學能聽清楚老師的指示,做出拿直尺和圓規的動作。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指標意義: 老師上課時,不會只停留在講台上,會適度移動位置或透過眼神巡視顧及多數學生,增進溝通效果。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觀察重點: 1.老師在教學時,能依教學需要變換位置。老師移動的方向和 範圍,能顧及每位學生。 2.老師沒有移動時,可以透過眼神巡視,關照多數學生。

A-7-3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觀察示例: 實驗課或藝能課分組上課,老師在講解說明時,能巡視各組使 不專心學生注意聽講。

A-7-4 師生互動良好 指標意義: 老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以及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A-7-4 師生互動良好 觀察重點: 1.教師能以溫暖、接納、同理的態度,與學生相處。 2.教師能以溫暖、接納與支持的口吻,與學生互動

A-7-4 師生互動良好 觀察示例: 上英文課,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天天聽英語廣播?」,學生不敢回答,老師微笑的說:「沒關係,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B班級經營與輔導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指標意義: 老師能適時、簡明、貫徹地提醒或要求學生,遵守教室中各種 活動的規則和公約。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觀察重點: 1.老師會經常監看學生遵守班級常規的情形,適時給予回饋。 2.當學生違反已事先明訂的教室規範時,老師能及時地提醒。 3.老師對於不同學生違反規範的處理,能維持公平,且前後一致。

B-1-2教室秩序常規維持良好 觀察示例: 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吃東西,於是提醒他將食物收起來,待學生收起食物後,引領全班重新回到教學活動中。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指標意義: 老師能敏於覺察學生的良好行為,並適時予以增強,促使學生由外爍的他律轉移到內發的自律。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觀察重點: 1.老師能隨時掌握班級動態。 2.老師能針對具體行為,公正客觀地施予明確獎勵。

B-1-3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觀察示例: 老師開始上課之後,說:「哇!第一組表現很好!」接著又說:「第三組也很棒!」「第一組做得很好。」「第四組也很專心。」 全班一共四組,小朋友更專心了。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對於教學活動影響的程度,正確地判斷學生不當行為,而明快地決定處理的時機與方式。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觀察重點: 1.老師能正確而迅速地發覺學生的不當行為。 2.老師能運用各種彈性的方法處理各種不當行為,促使學生重新回到學習活動中。

B-1-4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 觀察示例: 1.老師發現兩位大聲交談的學生,立刻以關注的眼神提醒他們 停止交談。 2.老師走近一位已趴著睡了約三分鐘的學生,拍醒他,以手勢要求他出去洗臉再回到教室。 3.老師對於一位手機響起且接聽的學生,要求立即中斷談話。

B-1-5 適時實施生活教育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指標意義: 老師能依據教學需要,布置或安排班級的硬體環境,例如學生座位、教室佈置或學生作品展示。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觀察重點: 1.老師能依照主要的教學方式安排學生座位。 2.教室佈置內容能配合單元教學。 3.學生作品能有展示的機會。

B-2-2佈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 觀察示例: 自然課上到「美麗的花朵」這個單元時,老師在窗檯上放了五個花的盆栽。

B-2-3教師表現教學熱忱 從教師的教學即可以感受到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指標意義: 老師的教學,能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參與投入。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觀察重點: 老師教學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B-2-4 學生能專注於學習 觀察示例: 老師要求同學閱讀課本87頁,全班同學都有翻書到第87頁的的動作,積極參與這個教學活動。

報告完畢 謝謝指教